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周永莹 卢谦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1,7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进行检查并确诊为RRD的患者403例403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巩膜扣带术35眼,玻璃体切割术(PPV)+玻璃体... 目的探讨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进行检查并确诊为RRD的患者403例403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巩膜扣带术35眼,玻璃体切割术(PPV)+玻璃体空气填充79眼,PPV+玻璃体硅油填充222眼,PPV+玻璃体硅油填充+取油术67眼。术后连续随访至少3个月。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RRD术后视网膜一次性未复位的危险因素,并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本组共369眼术后视网膜一次性复位,34眼未复位,一次性复位率为9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视网膜一次性复位和未复位患者眼轴长度(AL)、手术方式、裂孔位置、裂孔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由回归方程可知:AL≥26 mm的患者,RRD术后视网膜一次性未复位发生的风险比AL<26 mm的患者增加了4.248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L、裂孔位置、裂孔大小、手术方式是影响RRD术后视网膜未复位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H-L检验P=0.165,ROC分析结果显示,预测RRD术后视网膜是否发生再次脱离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0.832~0.95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和87.3%(P<0.05)。结论AL是影响RRD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由AL、裂孔位置、裂孔大小、手术方式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较为精准的预测RRD术后视网膜是否发生再次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眼轴长度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复方丹参在急性心肌梗塞抗凝治疗中的有益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宁玲 王静毅 +3 位作者 杨沁 全劼 李辉 周永莹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35-136,共2页
本文对64例急性心梗(AMI)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及血粘度测定,发现复方丹参加阿斯匹林在AMI治疗中显示明显的抗凝疗效,并提示复方丹参抗凝作用(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粘度)优于阿斯匹林,同时还具有扩张冠脉及改善冠脉侧支循环... 本文对64例急性心梗(AMI)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及血粘度测定,发现复方丹参加阿斯匹林在AMI治疗中显示明显的抗凝疗效,并提示复方丹参抗凝作用(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粘度)优于阿斯匹林,同时还具有扩张冠脉及改善冠脉侧支循环血流作用,提示复方丹参加阿斯匹林治疗AMI,利于其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复方丹参 抗凝
下载PDF
甘草甜素对角膜上皮损伤愈合中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永莹 孟凡兰 +3 位作者 王婷 王玉川 应铭 李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角膜上皮损伤愈合中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取SPF级健康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两组小鼠右眼建立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左眼不做处理。治疗组用甘草甜素溶液滴眼,对照组用PBS滴...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角膜上皮损伤愈合中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取SPF级健康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两组小鼠右眼建立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左眼不做处理。治疗组用甘草甜素溶液滴眼,对照组用PBS滴眼,连续滴眼3 d。造模后0 h、24 h、48 h、72 h,使用100 g·L^-1荧光素钠溶液染色观察两组小鼠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通过HE染色观察两组角膜组织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角膜基质层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β的表达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造模后24 h、48 h、72 h,治疗组角膜上皮缺损率分别为(78.75±5.81)%、(21.58±4.53)%、(0.83±0.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74±3.57)%、(32.21±4.02)%、(3.80±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造模后72 h,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角膜上皮生长2~3层,上皮细胞排列欠规则;对照组角膜上皮生长0~2层,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造模后72 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两组角膜基质层中IL-1β的阳性表达均降低,治疗组角膜基质层中IL-1β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21±0.03,明显低于对照组(0.3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造模后72 h,两组角膜基质层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大幅度减少,治疗组为每200倍视野(10.66±5.13)个,较对照组[(40.00±6.08)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膜上皮损伤时,甘草甜素能有效降低角膜基质层中IL-1β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甜素 HMGB1抑制剂 角膜上皮损伤 炎症反应 警报素
下载PDF
甘草甜素对小鼠角膜急性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培红 李凌菡 +4 位作者 周永莹 应铭 王玉川 李静 李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34-2038,共5页
目的:研究甘草甜素(Gly)对小鼠角膜急性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碱烧伤法制备小鼠碱烧伤模型60只,随机平均分为Gly组和PBS组,分别隔天结膜下注射2g/L Gly溶液或PBS溶液,共14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炎症反应和... 目的:研究甘草甜素(Gly)对小鼠角膜急性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碱烧伤法制备小鼠碱烧伤模型60只,随机平均分为Gly组和PBS组,分别隔天结膜下注射2g/L Gly溶液或PBS溶液,共14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炎症反应和CNV。实验结束后取角膜行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CD34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染色并计算角膜微血管密度(MVD)及中性粒细胞数。结果:造模后第7、14d Gly组CNV面积分别是4.16±0.00、7.33±0.13mm2,显著低于PBS组(7.58±0.20、9.24±0.08mm2,均P<0.05)。HE病理染色显示正常小鼠角膜结构完整,未见新生血管形成及炎症细胞浸润;Gly组角膜新生血管数量及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胶原排列较规则,而PBS组角膜基质中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CD34染色结果显示Gly组MVD为11.13±1.46条/mm2,显著低于PBS组(34.08±2.46条/mm2,P<0.001);免疫组织化学MPO染色结果显示Gly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为每200倍视野17.50±1.98个,明显少于PBS组(59.56±4.79个,P<0.001)。结论:Gly能减轻小鼠角膜急性碱烧伤模型中的角膜炎症反应,并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这为临床上有效防治角膜新生血管类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甜素 HMGB1抑制剂 角膜新生血管 碱烧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胞外HMGB1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永莹 李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3-817,共5页
高迁移率蛋白家族(high mobility group box,HMGB)因其在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其中对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研究最为深入。研究表明,胞外HMGB1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高迁移率蛋白家族(high mobility group box,HMGB)因其在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其中对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研究最为深入。研究表明,胞外HMGB1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参与多种常见眼部疾病——干眼、角膜病、青光眼、葡萄膜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组织损伤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对疾病的愈合产生负性影响。沉默胞外HMGB1的功能有望成为这些眼科疾病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胞外HMGB1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炎症反应 免疫学 DAMP
下载PDF
132例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永瑩 王少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28-29,共2页
分析72例心绞痛及60例心肌梗塞病人的八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现急梗中有72%的病人表现有血液粘度增加与红细胞聚集性增加.28%病人仅表现为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血液流变性指标高于稳定型.认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心绞痛发... 分析72例心绞痛及60例心肌梗塞病人的八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现急梗中有72%的病人表现有血液粘度增加与红细胞聚集性增加.28%病人仅表现为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血液流变性指标高于稳定型.认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心绞痛发展到急梗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心肌梗塞 血液流变学 诊断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碱烧伤小鼠角膜纤维化反应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张欢 姜志昕 +3 位作者 周永莹 曹秀朋 王玉川 李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RSV)对碱烧伤小鼠角膜纤维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SPF级、健康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RSV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RSV组小鼠右眼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左眼不做任何处...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RSV)对碱烧伤小鼠角膜纤维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SPF级、健康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RSV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RSV组小鼠右眼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左眼不做任何处理。RSV组小鼠用2 g·L^(-1)RSV溶液滴眼,模型组小鼠用相同剂量的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滴眼,连续滴眼21 d。正常对照组小鼠不做碱烧伤和滴眼干预。碱烧伤后21 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混浊情况,对角膜混浊程度进行评分;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角膜组织结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Ⅲ型胶原纤维蛋白α1链(COL3A1)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SMA、COL3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碱烧伤后21 d,RSV组小鼠角膜混浊评分为(2.25±0.89)分,明显低于模型组(3.25±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角膜基质中细胞增多,给予RSV干预后细胞相对减少。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SV组小鼠角膜组织中α-SMA和COL3A1的表达均弱于模型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SV组小鼠角膜组织中TGF-β1(0.60±0.17)、α-SMA(0.27±0.05)、COL3A1(0.49±0.2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TGF-β1(1.48±0.50)、α-SMA(0.55±0.18)、COL3A1(1.32±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小鼠角膜碱烧伤中,RSV可以有效抑制角膜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减少COL3A1沉积,从而抑制角膜的纤维化反应,进而减轻角膜混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角膜碱烧伤 角膜混浊 抗纤维化 肌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