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亲和种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汉群 唐荣华 +2 位作者 周翠球 钟瑞春 韩柱强 《花生学报》 2003年第B11期155-161,共7页
通过三倍体、六倍体、同源四倍体、双二倍体、四倍体五条途径,利用与花生栽培种杂交亲和的花生属花生区组中的野生种进行花生属远缘杂交育种研究。从贺粤1号×A.correntina的三倍体自然加倍后代中选育了花生新品种桂花20,桂花22;从... 通过三倍体、六倍体、同源四倍体、双二倍体、四倍体五条途径,利用与花生栽培种杂交亲和的花生属花生区组中的野生种进行花生属远缘杂交育种研究。从贺粤1号×A.correntina的三倍体自然加倍后代中选育了花生新品种桂花20,桂花22;从含有四倍体野生种A.monticola的组合后代中选育出花生优良品系桂花26。研究结果表明,用常规育种技术可以利用野生种改良花生推广品种,但杂种后代不易稳定,选择效率低,不易选育出优良花生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亲和种 远缘杂交育种 野生种 特征特性
下载PDF
花生属野生种质的生理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汉群 唐荣华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1989年第6期1-6,共6页
本文研究了野生种质的气孔性状变化,花粉萌发动态、种子吸水速度和根瘤固氮活性。气孔观察表明气孔密度:花生区组双倍体区系的半野生种与栽培种近缘;栽野杂种后代的倍性变化,二倍体最大,六倍体最小,密度随倍性而减少,长度随倍性而增加;... 本文研究了野生种质的气孔性状变化,花粉萌发动态、种子吸水速度和根瘤固氮活性。气孔观察表明气孔密度:花生区组双倍体区系的半野生种与栽培种近缘;栽野杂种后代的倍性变化,二倍体最大,六倍体最小,密度随倍性而减少,长度随倍性而增加;但栽野杂交后代的变异则随利用途径,所用种质和世代而有较大的变化。栽野种质及其杂交后代孢粉属中等大小,椭圆形,区组间和区组内种质的花粉萌发率变幅很大。野生种质分别以2和6小时吸收55%和27%%达到物理和生理吸水阶段,其速度分别比栽培种快2—3倍和近1倍。野生种质的根瘤固氮活性远远超过栽培种,以直立区组的种质为最突出,它在生物固氮上有一定的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属 花粉 根瘤固氮活性
下载PDF
花生栽野种间杂交与TR594-3和TR594-6杂种的选育
3
作者 周汉群 唐荣华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48-151,共4页
以贺粤1 号(2n= 40)作母本,野生种Acorrentina(2n= 20)作父本杂交,得到蔓生的F1(2n= 30)不育株,自然加倍(2n= 60)恢复其育性后,经9 年12 代选择,选出TR594- 3 和TR594... 以贺粤1 号(2n= 40)作母本,野生种Acorrentina(2n= 20)作父本杂交,得到蔓生的F1(2n= 30)不育株,自然加倍(2n= 60)恢复其育性后,经9 年12 代选择,选出TR594- 3 和TR594- 6。前者经两年19 点次试种(有3 个点只有1 年材料),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一般公顷荚果产量变幅在26805~54075kg,平均单产35952kg/hm 2。综合表现,该品系植株偏高,总分枝和有效分枝中等,抗倒性强,叶片中等大,叶色深绿,微椭圆形,收获时青叶数86 片,高抗锈病,中抗褐斑病,荚果中等,网纹较深,千克荚果数659 个,百果重1575g,百仁重656g,壳薄,出仁率7166% ,含油量5476% ,生育期125 天,果柄坚韧,不易掉果。TR594- 6 是其姐妹系,有相似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栽野种间杂交 新品系特性 选育方法
下载PDF
花生栽野种间杂交与TR594-3和TR594-6杂种的选育
4
作者 周汉群 唐荣华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1997年第5期212-215,共4页
以贺粤一号(2n=40)作母本,野生种A·correntina(2n=20)作父本杂交,得到蔓生的F1(2n=30)不育株,自然加倍((2n=60)恢复其育性后,经9年12代选择,选出TR594—3和TR594—... 以贺粤一号(2n=40)作母本,野生种A·correntina(2n=20)作父本杂交,得到蔓生的F1(2n=30)不育株,自然加倍((2n=60)恢复其育性后,经9年12代选择,选出TR594—3和TR594—6。前者经两年19点次试种(有3个点只有1年材料),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一般荚果产量变幅在178.7—360.5公斤,平均亩产239.68公斤。综合表现,该品系植株偏高,总分枝和有效分枝中等,抗倒性强,叶片中等大,叶色深绿,微椭圆形,收获时青叶数8.6片,高抗锈病,中抗褐斑病,荚果中等,网纹较深,0.5公斤荚果数329.5个,百果重157.5克,百仁重65.6克,壳薄,出仁率71.66%,含油量54.76%。生育期125天,果柄坚韧,不易掉果。TR594—6是其姐妹系,有相似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野种间杂交 新品系特性 选择育种
下载PDF
多年生野生花生饲用价值的研究
5
作者 周汉群 唐荣华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1989年第3期46-48,共3页
花生属植物原产南美。该属共分七个区组,十二区系,其中多年生种质居多数.七个区组中有六个采用种子繁殖,仅根茎区组是无性繁殖的.这类种质原产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1987年美国筛选出一个根茎花生作饲料用于生产,印度1982年获得一个三... 花生属植物原产南美。该属共分七个区组,十二区系,其中多年生种质居多数.七个区组中有六个采用种子繁殖,仅根茎区组是无性繁殖的.这类种质原产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1987年美国筛选出一个根茎花生作饲料用于生产,印度1982年获得一个三倍体饲料杂种,巴西建立了活的饲料作物基因文库.我国尚无直接利用野生种作饲料的报道.1981年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先后从国外引入野生花生种质44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 营养 豆科牧草 野生花生
下载PDF
花生属野生种的核型分析及其进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唐荣华 周汉群 蔡骥业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9,共6页
本文研究了花生属六个区组的九个种,结果表明:除A.correntina和A.rigonii两个种没有随体外,其它二倍体种都有1—2对随体。除了A.batizocoi和A.villosulicarpa没有明显小的染色体外,其它种都有一对明显小的染色体。花生区组中具有“A”... 本文研究了花生属六个区组的九个种,结果表明:除A.correntina和A.rigonii两个种没有随体外,其它二倍体种都有1—2对随体。除了A.batizocoi和A.villosulicarpa没有明显小的染色体外,其它种都有一对明显小的染色体。花生区组中具有“A”染色体组的三个种和缘脉区组的一个种的染色体全部是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它种有1—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A.glabrata的染色体数为40,其核型不及栽培种对称,有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没有“B”染色体。A.batizocoi与花生区组中的其它二倍体的核型差异较大,遗传距离也大,说明其进化程度高。五个区组二倍体种的进化程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是:花生区组(具“A”染色体组的二倍体种→A.batizocoi)→缘脉区组→三籽粒区组→直立区组→围脉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属 核型分析 遗传距离 进化
下载PDF
花生品种抗旱性鉴定 被引量:45
7
作者 高国庆 周汉群 唐荣华 《花生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9,15,共4页
本研究通过测定花生种子在低渗溶液中的发芽率及主根长度,在人工干旱条件下叶片的萎蔫指数、相对含水量、失水率和减产率等6项与花生品种抗旱性密切相关的指标,对8个花生品种进行了抗旱性鉴定,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 本研究通过测定花生种子在低渗溶液中的发芽率及主根长度,在人工干旱条件下叶片的萎蔫指数、相对含水量、失水率和减产率等6项与花生品种抗旱性密切相关的指标,对8个花生品种进行了抗旱性鉴定,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鉴定出2个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其中广柳的抗旱性主要表现在根系吸水力较强,来宾三鞘豆则主要表现在叶片保水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 鉴定 抗旱性
下载PDF
花生属栽野杂种后代抗青枯病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唐荣华 周汉群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1-65,共5页
用强致病力青枯病病原菌接种花生栽野杂种后代种子 ,通过测定萎蔫指数和抗病率鉴定青枯病抗性。结果表明 ,花生栽野杂种后代存在抗青枯病新品系 ,2 7个品系的抗病率高于抗病对照协抗青 ,其中 7个高抗品系与抗病对照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 用强致病力青枯病病原菌接种花生栽野杂种后代种子 ,通过测定萎蔫指数和抗病率鉴定青枯病抗性。结果表明 ,花生栽野杂种后代存在抗青枯病新品系 ,2 7个品系的抗病率高于抗病对照协抗青 ,其中 7个高抗品系与抗病对照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属 栽野杂种 青枯病 抗性鉴定 抗病育种
下载PDF
花生栽野种间杂交研究Ⅰ.三倍体杂种自然加倍在花生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唐荣华 周汉群 蔡骥业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1994年第1期5-8,共4页
以栽培种花生为母本,野生种为父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找到了能自然加倍的三倍体杂种,观察了其减数分裂行为和杂种后代的变化规律。F_6代能分化出株型直立并基本稳定的株系。通过多代选择得到了优质、抗病、高产的优良品系。揭示... 以栽培种花生为母本,野生种为父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找到了能自然加倍的三倍体杂种,观察了其减数分裂行为和杂种后代的变化规律。F_6代能分化出株型直立并基本稳定的株系。通过多代选择得到了优质、抗病、高产的优良品系。揭示了栽野三倍体杂种自然加倍在花生远缘杂交育种上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间杂交 三倍体 自然加倍
下载PDF
花生新品种桂花26选育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翠球 周汉群 +1 位作者 钟瑞春 韩柱强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65-166,共2页
桂花2 6 (原编号5 0 8- 4 )是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91/ 80 30 - 2 (贺县大花生×四倍体半野生种A..monticola- 2 ) F8作母本,粤油2 2 3作父本进行复交选育而成的栽野杂交种,具有单株结荚多、出仁率高,抗叶斑病、抗锈病、抗... 桂花2 6 (原编号5 0 8- 4 )是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91/ 80 30 - 2 (贺县大花生×四倍体半野生种A..monticola- 2 ) F8作母本,粤油2 2 3作父本进行复交选育而成的栽野杂交种,具有单株结荚多、出仁率高,抗叶斑病、抗锈病、抗倒伏等优良性状。2 0 0 0~2 0 0 2年参加广西花生品种区试,3年18个点次平均荚果产量4 0 12 .5 0 kg/ hm2 ,比对照种桂花17增产2 2 .10 % ,达极显著水平;平均籽仁产量2 80 9.2 0 kg/ hm2 ,比对照种桂花17增产16 .10 % ,增产极显著,每公顷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在七个参试品种中均列第一位。2 0 0 3~2 0 0 4年参加广西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2年12个点次平均荚果产量36 2 2 .5 0 kg/ hm2 ,比当地栽培品种粤油116增产9.9% ;平均籽仁产量2 5 35 .75 kg/ hm2 ,比粤油116增产12 .4 2 % ,该品种于2 0 0 4年获国家品种保护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26 选育 产量分析
下载PDF
加工专用型花生新品种88/BC_2-11-1选育与高产示范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翠球 周汉群 +4 位作者 钟瑞春 韩柱强 唐荣华 李忠 贺梁琼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638-640,共3页
花生品种88/BC2-11-1是采用栽野杂交后代“贺粤1号×A.correntinaF5”作母本.高抗青枯病品种“粤油92”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栽野杂交种,具有单株结荚多、荚果均匀、果型美观、蛋白质含量高、稳产性好、抗旱性强... 花生品种88/BC2-11-1是采用栽野杂交后代“贺粤1号×A.correntinaF5”作母本.高抗青枯病品种“粤油92”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栽野杂交种,具有单株结荚多、荚果均匀、果型美观、蛋白质含量高、稳产性好、抗旱性强等优良性状。2000~2002年参加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3年荚果平均产量3712.50kg/hm^2,比对照种桂花17增产425.70kg/hm^2.增产率为12.95%。2003~2005年在合浦、贺州、桂平进行中间试验与示范推广.3年荚果平均产最3826.80kg/hm^2,比对照种平均增产12.35%.达显著水平,累计示范推广2206.78hm^2。该品种的育成对加速项目区花生品种更新换代,缓解当地花生品种退化、杂乱,品质差的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选育 示范推广
下载PDF
花生栽培种和野生种的种间杂交研究——Ⅳ.双二倍体的人工合成及其利用前景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荣华 周汉群 蔡骥业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11,16,共6页
通过花粉蒙导作用,由花生属花生区组中具B染色体组的A.batizocoi和具A染色组的A.correntina人工合成了双二倍体。本文从双二倍体杂种的形态特征,育性、杂交亲和性等方面作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双二倍体的营养生长比其亲本和二倍体杂种更... 通过花粉蒙导作用,由花生属花生区组中具B染色体组的A.batizocoi和具A染色组的A.correntina人工合成了双二倍体。本文从双二倍体杂种的形态特征,育性、杂交亲和性等方面作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双二倍体的营养生长比其亲本和二倍体杂种更旺盛;不育二倍体杂种在染色体加倍形成双二倍体后育性得到恢复并能保持;二倍体杂种的减数分裂不规则。在后期Ⅰ出现落后染色体。双二倍体的染色体联会主要是20个二价体。双二倍体与栽培品种杂交亲和,其F_1代株型趋向栽培品种,减数分裂不规则,单价体较多,花粉育性较低,结荚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野生种 杂交 二倍体 栽培种
下载PDF
利用离体培养克服花生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曲咏梅 唐荣华 +1 位作者 周汉群 宫钦安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5,共5页
将花生栽培种梧油1号和根茎区组的未定名种A.sp(9618)杂交授粉后的胚和胚珠在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从离休胚的胚养上获得了丛生幼枝。胚珠培养表现有3种:①有些胚珠内的胚长出来;②有些胚珠内... 将花生栽培种梧油1号和根茎区组的未定名种A.sp(9618)杂交授粉后的胚和胚珠在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从离休胚的胚养上获得了丛生幼枝。胚珠培养表现有3种:①有些胚珠内的胚长出来;②有些胚珠内的胚表现不同程度的分化生长;③还有一些胚珠变黑坏死。将这些胚解剖出来转移到MS+2mg/LNAA+0.5mg/LBA或MS+0.5mg/LBA的培养基上也获得了丛生幼枝,再将这些丛生的枝转到MS+0.05mg/LKT+2mg/LIAA培养基上生根,获得了杂种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间杂交 不亲和性 离体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