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1
作者 杨峰 郭民旺 +1 位作者 徐名扬 周汝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0期148-150,共3页
目的:分析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头颈部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图... 目的:分析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头颈部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图像质量,不同直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头颈部CTA与DSA测量参数的差异。将DSA检查结果视作金标准,分析头颈部CTA诊断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率。结果: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优良率与DSA相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5mm患者头颈部CTA测量参数中瘤体最大径(Hmax)、瘤体高度(H)、瘤径(D)均高于DSA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5mm患者头颈部CTA与DSA各项测量参数对比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A诊断直径≤5mm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率低于DSA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直径>5mm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率与DSA相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价值较高,尤其是对直径>5mm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效能与DSA相当,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早期诊断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脂代谢异常、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汝娟 何龙锦 +2 位作者 汪小荣 丁春琴 路敬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149-151,共3页
痴呆是指慢性获得性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亦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报道,血管危险因素与AD有关,脑... 痴呆是指慢性获得性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亦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报道,血管危险因素与AD有关,脑血管的多种危险因素可能促进了AD的发生。血脂代谢紊乱、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脑血管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脂代谢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血肌酐水平、肾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及TOAST各亚型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汝娟 何龙锦 胡淑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4期1661-1663,共3页
目的探讨血肌酐水平、肾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及TOAST各亚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和对照人群的基本研究信息和生物学样本。于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目的探讨血肌酐水平、肾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及TOAST各亚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和对照人群的基本研究信息和生物学样本。于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259例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1∶2匹配在当地体检中心抽取参加体检的51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所有研究对象依据肾脏病病人生存质量指导进行肾功能分期。结果病例组血肌酐(86.61±38.57)μmol/L,高于对照组(78.30±16.2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TOAST分型各亚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肌酐(92.53±50.82)μmol/L,心源性脑栓塞组血肌酐(85.95±34.24)μmol/L,小动脉卒中组血肌酐(85.97±33.67)μmol/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与肾功能正常的Ⅰ组相比,Ⅱ组、Ⅲ组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均增高(OR值分别为1.933、1.301)。结论血肌酐水平增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肌酐与TOAST分型中大动脉性脑卒中关联性强,其次为小动脉性脑卒中,提示血肌酐可能对这些亚型的作用较大,控制血肌酐对脑卒中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肌酐 肾功能 TOAST分型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脑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汝娟 何龙锦 杨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33-1134,共2页
目的:观察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早期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与脑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关系。方法:170例(其中发生再出血51例)均于入院次日早晨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根... 目的:观察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早期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与脑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关系。方法:170例(其中发生再出血51例)均于入院次日早晨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根据患者初次出血量的大小分为出血量(30 ml组100例(未再出血64例,再出血36例),出血量≥30 ml组70例(未再出血55例,再出血15例),观察IL-6及TNF-α不同含量水平与脑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关系。结果:2组患者中发生再出血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未再出血患者(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清中IL-6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且含量越高,越易发生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再出血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汝娟 何龙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9-80,共2页
本院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对28例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患者应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同时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30例结脑患者进行对照,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 鞘内注药 结核性脑膜炎
下载PDF
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梗死后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汝娟 郭民旺 +1 位作者 汪小荣 何龙锦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观察干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梗死后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Hcy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住院脑梗死病人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甲钴胺片,每天3次,每次500 mg。... 目的:观察干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梗死后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Hcy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住院脑梗死病人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甲钴胺片,每天3次,每次500 mg。于病人治疗前(入院次日)和治疗4周、3个月及6个月后,分别检测2组病人Hcy水平,并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Barthel指数(BI)评价病人认知功能。结果:治疗4周、3个月及6个月后,对照组Hcy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2组病人治疗前的MMSE和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的BI评分则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而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的MMSE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BI和治疗6个月后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低Hcy水平有助于改善脑梗死病人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高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江苏泰兴地区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汝娟 何龙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 探讨江苏泰兴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2011年9月~2013年6月就诊于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在同时期泰兴市社区居民中,按照3∶2的比例选择的同病例性别、年... 目的 探讨江苏泰兴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2011年9月~2013年6月就诊于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在同时期泰兴市社区居民中,按照3∶2的比例选择的同病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777例脑卒中患者(病例组)和518名对照者(对照组)。初步单因素分析发现,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比例以及腰围、腰臀比的水平明显增高,而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均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089,95%CI:1.452~3.005)、高血压(OR=3.838,95%CI:2.516~5.855)是泰兴市中老年人群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总胆红素水平偏高(OR=0.281,95%CI:0.155~0.508)是脑卒中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不吸烟、控制血压水平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而总胆红素偏高是脑卒中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血塞通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脑缺血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汝娟 蒋智慧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糖尿病病人在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脑血流情况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计算各组颈内动脉和颅内各支动脉的脉动指数 (PI)和阻力指数 (RI)后 ,给予控制代谢紊乱...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糖尿病病人在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脑血流情况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计算各组颈内动脉和颅内各支动脉的脉动指数 (PI)和阻力指数 (RI)后 ,给予控制代谢紊乱的治疗基础上 ,应用血塞通治疗 ,剂量为 2 0ml~ 3 0ml加入 0 9%氯化钠液 1 5 0ml~ 2 5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1 4日为 1疗程 ,共治疗 3个疗程至 4个疗程 ,然后复查TCD并计算颈内和颅内各支动脉的脉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值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研究。 结果 糖尿病人经血塞通治疗后 ,其颈内和颅内各支动脉的脉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 结论 血塞通可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脑缺血 ,是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脑缺血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 糖尿病 无症状性脑缺血 彩色经颅多普勒 TCD 临床资料
下载PDF
球囊垫扎法实施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汝娟 王修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球囊垫扎法制作大鼠在体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利用球囊反复抽瘪-充盈方法观察缺血后适应。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适应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球囊垫扎法制作大鼠在体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利用球囊反复抽瘪-充盈方法观察缺血后适应。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适应组,每组12只。于再灌注末处死大鼠,分别测定心功能参数、血浆心肌酶、细胞凋亡指数和心肌梗死范围;Western blot法测定Bcl-2、Bax、Caspase-3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缺血后适应组心功能参数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改善(P<0.01);血浆心肌酶谱、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心肌梗死范围比缺血再灌注组减少(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心肌组织中Bcl-2表达升高,Bax及Caspase-3表达降低(P<0.01)。结论:缺血后适应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RIS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球囊 缺血后适应 大鼠
下载PDF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2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汝娟 丁书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5期304-305,共2页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0 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 ,观察血肿清除情况和半年时日常生活能力 (ADL)。结果 治疗组病人初次血肿清除率可...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0 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 ,观察血肿清除情况和半年时日常生活能力 (ADL)。结果 治疗组病人初次血肿清除率可达2 6%~ 82 % ,拔管时的总清除率达 75 %~ 93 % ,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治疗 7d后血肿自然吸收率 (平均只有 3 % )。半年时治疗组存活率 (76.92 % )明显高于对照组 (4 3 .75 % ) ,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好于对照组 (P均 <0 .0 1)。结论 微创穿刺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能明显提高疗效 ,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清除术 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脑膜癌病16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汝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8-818,856,共2页
脑膜癌病(MC)是恶性肿瘤神经系统转移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低,临床少见,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笔者对我院2003年至2006年年收治的16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脑膜癌病 临床特点 脑脊液检查
下载PDF
血小板C_4d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周汝娟 何龙锦 杨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28-429,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C4d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C4d。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C4d阳性表达率(2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有免疫/炎症... 目的探讨血小板C4d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C4d。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C4d阳性表达率(2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有免疫/炎症性疾病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0.01)。结论血小板C4d与严重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血小板C4d可能是一个生物标志物以及脑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联系的病因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C4d 急性缺血性卒中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鞘内IgG合成率的检测分析
13
作者 周汝娟 何龙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IgG鞘内合成率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早期血糖水平及其预后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枫 王道峰 +2 位作者 叶新春 何龙锦 周汝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636-63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早期血糖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57例非糖尿病大脑半球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首次空腹血糖,并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第1组血糖水平<6.6mmol/L;第2组血糖水平>6.6mmol/L;第3组血...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早期血糖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57例非糖尿病大脑半球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首次空腹血糖,并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第1组血糖水平<6.6mmol/L;第2组血糖水平>6.6mmol/L;第3组血糖水平>10.0mmol/L),并对血糖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第1组有95例患者,第2组有43例患者,而第3组有19例患者。对各组患者预后进行方差分析时,我们发现血糖水平与其预后有关联,血糖越高,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结论]首次空腹血糖高可能会导致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差,血糖越高,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血糖 脑出血量 预后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戴晓荣 成宏伟 +4 位作者 周汝娟 陈永康 周正斌 周瑞 李新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7期117-118,共2页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神经性厌食症(A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5例A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47)采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n=48)单纯给予氟西汀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神经性厌食症(A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5例A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47)采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n=48)单纯给予氟西汀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月后,观察组的体质量、BMI、HAMD评分、HA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TESS无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神经性厌食症(AN)的临床疗效确切,起效快、安全性好,能够改善抑郁情绪,纠正病态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症 神经性 抗精神病药物 奥氮平 氟西汀
下载PDF
静脉性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武 路敬业 +3 位作者 杨峰 郭民旺 周汝娟 何龙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静脉性脑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认识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静脉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结果 1例急性起病,以偏瘫、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头MRI示双侧多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灶,且随着病情的好... 目的分析静脉性脑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认识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静脉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结果 1例急性起病,以偏瘫、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头MRI示双侧多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灶,且随着病情的好转病灶可缩小甚至消失。1例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意识水平的下降,头MRI示双侧弥漫分布的多发DWI高信号病灶,增强示脑膜强化,脑表面血管增多。2例患者病初均有头痛症状。结论早期头痛症状、头MRI示双侧多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灶、双侧多发DWI高信号病灶、增强示脑膜强化、脑表面血管增多等临床和影像特点有助于静脉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性脑梗死 脑静脉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民旺 汪小荣 周汝娟 《当代医学》 2011年第8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进行神经...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周、4周的NDS及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5),研究组用药前后相比NIHSS及ADL评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2周、4周后相比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而ADL评分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出血 治疗
下载PDF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民旺 汪小荣 周汝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2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2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进行神经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2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4周的NDS及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前后相比NIHSS及ADL评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2、4周后相比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L评分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出血 治疗
下载PDF
外周血内皮组细胞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路敬叶 何龙锦 周汝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573-1575,157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CD133和CD34标记的双阳性细胞作为EPCs,用流式细胞仪对108例急性(发病48 h)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98例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危...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CD133和CD34标记的双阳性细胞作为EPCs,用流式细胞仪对108例急性(发病48 h)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98例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危险因素组)、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EPCs进行计数检测。分别对脑梗死组发病48 h、梗死后21 d、梗死后90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结果:脑梗死组、危险因素组外周血EPC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EPCs亦明显高于危险因素组(P<0.01)。NIHSS≥12分组较<12分组的外周血EPCs明显降低(P<0.01)。急性期外周血高水平的EPCs与脑梗死后21 d NIHSS改善程度(≥4分)密切相关(P<0.01),与脑梗死后90 d的良好预后独立相关(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EPCs可作为脑梗死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内皮祖细胞 预后
下载PDF
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二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武 周汝娟 +2 位作者 丁春琴 徐名扬 何龙锦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642-646,共5页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2例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为消化道晚期肿瘤行手术治疗、术后有营养不均衡、发病前有葡萄糖注射液补液史。2例患者均有意识障碍和典型的头颅MRI信...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2例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为消化道晚期肿瘤行手术治疗、术后有营养不均衡、发病前有葡萄糖注射液补液史。2例患者均有意识障碍和典型的头颅MRI信号改变,即双侧丘脑内侧、中脑顶盖及导水管周围的高T_2信号;维生素B_1补充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导致维生素B_1缺乏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典型的头颅MRI表现是临床上Wernicke脑病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早期足量维生素B_1治疗效果好。高危患者应注意预防Wernicke脑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RNICKE脑病 维生素B1 临床特点 影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