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反义cDNA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周法光 吴可贵 +3 位作者 林明 王向宇 许昌生 王华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12-516,共5页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反义cDNA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以脂质体为载体 ,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反义cDNA转染体外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 ,测定3H 脯氨酸掺入率以评价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作用。用反转录...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反义cDNA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以脂质体为载体 ,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反义cDNA转染体外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 ,测定3H 脯氨酸掺入率以评价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作用。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反义基因的表达 ,及其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同时检测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变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反义cDNA能在心脏成纤维细胞中表达 ,在转染后第 4天达到表达高峰 ,至少持续 1周 ,能减少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mRNA的表达 ,且减少程度与反义cD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转染能减少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 (14 .2 3± 1.6 2比 2 6 .5 3± 2 .5 0u 10 5个细胞 ,P <0 .0 5 ) ,但对WistarKyoto大鼠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反义cDNA明显减少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3H 脯氨酸掺入率 (4 35 5 .7± 75 .9比 6 310 .3± 98.9cpm 10 5个细胞 ,P <0 .0 1) ,但对WistarKyoto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3H 脯氨酸掺入率无明显影响 (P>0 .0 5 )。以脂质体为载体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反义核酸能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过高的基础胶原合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反义CDNA 胶原合成 转染技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脂质体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肺癌并左房及肺静脉转移1例
2
作者 周法光 陈江华 +1 位作者 王挹青 董俊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左房转移瘤 肺癌 并发症 CT 诊断
下载PDF
除颤电极穿破心肌后再放置致高除颤阈值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卫斌 蔡彬妮 +3 位作者 万发银 陈超 周法光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8-569,共2页
1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中测试除颤阈值(DFT)20 J,术后出现心包压塞重新调整电极位置,未重复测试DFT。随访中患者多次发生VT/心室颤动但ICD复律失败,系高除颤阈值所致,经过无创处理无效,放置新... 1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中测试除颤阈值(DFT)20 J,术后出现心包压塞重新调整电极位置,未重复测试DFT。随访中患者多次发生VT/心室颤动但ICD复律失败,系高除颤阈值所致,经过无创处理无效,放置新电极并调整电极位置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除颤阈值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患者的随访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彬妮 黄卫斌 +3 位作者 王焱 陈超 万发银 周法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报道7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对6例单腔ICD及1例双腔ICD植入者进行随访,通过ICD程控仪调出储存的资料,了解ICD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44个月,平均23.... 目的报道7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对6例单腔ICD及1例双腔ICD植入者进行随访,通过ICD程控仪调出储存的资料,了解ICD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44个月,平均23.7个月,ICD共检测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2 129次,心室颤动(VF)6次。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VT的成功率为91.9%,ATP未能终止的VT经低能量转复(CV)治疗95.3%转为窦性心律,少数VT经治疗后加速为VF。高能量除颤(DF)终止VF的成功率为100%。4例12次误将室上性心动过速误判断为室性事件而启动治疗,其中2次心房颤动,10次窦性心动过速,经调整VT的识别参数及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未再发生类似情况。2例随访期间出现晕厥,ICD存储的信息显示发生了VF并复律成功。2例出现焦虑症,经心理治疗改善。结论术后严密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对提高ICD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随访 参数调整
下载PDF
高除颤阈值的处理(附三例报道) 被引量:2
5
作者 蔡彬妮 陈超 +1 位作者 周法光 黄卫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5期457-459,共3页
3例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其中1例术中未测试除颤阈值(DFT),术后随访发现ICD多次电复律失败,经过调整除颤脉宽、关闭上腔静脉线圈等无创处理无效,放置新电极并调整电极位置得到解决。2例术中测试DFT大于20 J,1例改变除颤极性后... 3例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其中1例术中未测试除颤阈值(DFT),术后随访发现ICD多次电复律失败,经过调整除颤脉宽、关闭上腔静脉线圈等无创处理无效,放置新电极并调整电极位置得到解决。2例术中测试DFT大于20 J,1例改变除颤极性后DFT降至20 J以下,另1例通过调整除颤脉宽及电极位置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除颤阈值 晕厥 心室颤动
下载PDF
左房容积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患者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银蓉 黄卫斌 +5 位作者 肖国胜 陈超 周法光 曾昭萍 温红梅 王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IAV)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104例房颤患者。术前应用64排容积CT扫描,在advantage workstation4.2图像工作站中重建左房,测量LAV,术中通过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行射频消融...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IAV)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104例房颤患者。术前应用64排容积CT扫描,在advantage workstation4.2图像工作站中重建左房,测量LAV,术中通过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行射频消融术,术后3个月评定治疗效果,并随访6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结束,t04例中有20例(19%)房颤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平均IAV比未复发组的大[117.6±28.9cm^3,95%可信区间(CI)104.1~131.1cm^3 vs97.1±16.8cm^3,95%CI93.5~100.8cm^3,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LAV是独立的预测导管}肖融术后复发的指标(P〈0.05,相对风险度=1.044,95%CI 1.018~1.071)。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与LAV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左房容积
下载PDF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电复律与胺碘酮药物维持对房颤晚期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吕佳蓝 颜志坚 周法光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复发行电复律和胺碘酮药物维持对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并在12个月内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常规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术中...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复发行电复律和胺碘酮药物维持对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并在12个月内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常规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术中采用环肺静脉隔离方法,电复律组(行电复律治疗)52例,药物维持组(口服胺碘酮治疗)6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房颤的晚期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LAD、LVEF和NT-pro BNP的差异。结果电复律组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为26.92%,高于药物维持组的1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AD、LVEF和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LAD、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仅药物治疗组患者的NT-pro BNP显著低于电复律组(P<0.01)。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复发采用药物维持治疗能显著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促进患者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 电复律 胺碘酮
下载PDF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水龙 陈炳煌 +1 位作者 周法光 陈伟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3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23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冠心病162例设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者69例设为对照组,同时冠心病组根据病变支数又分为单支组74...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23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冠心病162例设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者69例设为对照组,同时冠心病组根据病变支数又分为单支组74例和多支组88例。检查受试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水平,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1冠心病组SCH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多支组SCH患病率高于单支组(P<0.01);2冠心病组s-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组s-TSH水平高于单支组(P<0.05);3按有无SCH分层,冠心病组中SCH患者TC、LDLC水平高于无SCH患者(P<0.01)。结论 SCH是冠心病发生危险因素,可能和SCH影响血脂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促甲状腺激素 血脂代谢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巳楣 郭晋村 +2 位作者 林镇国 周法光 叶明才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分析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Lorenz散点图相关指标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Lorenz散点图相关指标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HRV三角指数,以及HRV频域指标HF、LF、LF/HF。对比患者术前、术后Lorenz散点图形态及其在x轴的投影长度L、在y轴的离散度D;比较术前、术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及NT-proBNP水平。结果SDNN、SDANN、HRV三角指数、L这4项指标在术后高于术前,D值在术后低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LF、HF有改善的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V时域指标在TAVR术后显著改善;部分HRV指标与LVEF呈正相关,与NT-proBNP水平及LVEDD、LVESD呈负相关。结论TAVR术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有所改善,HRV改变与心功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LORENZ散点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瓣膜性心脏病
下载PDF
蕲蛇酶配以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建平 陈彬 +5 位作者 周法光 乐兴丁 杨文华 洪瑞阳 林艺蝉 魏明月 《蛇志》 2000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案。 方法 观察发病在 4 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78例 ,随机分为蕲蛇酶配以高压氧治疗组 (高压氧组 )和蕲蛇酶治疗组 (蕲蛇酶组 )。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 .7%和 92 .5%。基本治愈、... 目的 探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案。 方法 观察发病在 4 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78例 ,随机分为蕲蛇酶配以高压氧治疗组 (高压氧组 )和蕲蛇酶治疗组 (蕲蛇酶组 )。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 .7%和 92 .5%。基本治愈、显著进步百分比是高压氧组高于蕲蛇酶组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数治疗前后比较 ,蕲蛇酶配以高压氧组第 1个疗程后 ,差异显著 (P <0 .0 5) ,第 2个疗程后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蕲蛇酶组第 1个疗程及第 2个疗程后 ,差异均不明显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蛇酶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疗效试验
下载PDF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速的发生机制与消融
11
作者 林春艺 黄卫斌 +3 位作者 陈超 曾昭萍 周法光 郭晋村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速与首次消融术式的关系,并观察再消融的效果。方法入选126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PVI组、阵发性房颤CPVA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三组,对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速再次行射频消融术,分析术后房速的发生机制,比较... 目的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速与首次消融术式的关系,并观察再消融的效果。方法入选126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PVI组、阵发性房颤CPVA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三组,对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速再次行射频消融术,分析术后房速的发生机制,比较与首次消融术式的关系。结果 19例再消融患者经标测证实存在25种房速,其中17个(68%)为大折返机制,8个(32%)为局灶机制。多数房速(84%)与首次消融线的传导间隙(GAP)有关;所有房速患者经再次消融后,95%的房速经消融终止转为窦律;三组患者间术后房速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速的主要机制为折返机制,大多数折返环是依赖GAP所形成的,部分为局灶机制,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速再次消融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房速 折返
原文传递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法光 黄卫斌 +4 位作者 陈超 万发银 郭晋村 王焱 洪江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7月至2011年1月在厦门市心脏中心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动过速患者1106例,分析各型心动过速的构成比,评价术中成功率及其相关因素,长期随...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7月至2011年1月在厦门市心脏中心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动过速患者1106例,分析各型心动过速的构成比,评价术中成功率及其相关因素,长期随访观察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106例,男女比例为1:1,其中房室旁道型心动过速588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477例,房性心动过速41例。术中即刻消融成功1087例(98.3%,1087/1106),复发43例(3.9%,43/1106),其中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复发7例(1.5%,7/477);房室旁道复发33例(5.6%,33/588),左侧旁道复发16例(3.9%,16/302),右侧旁道17例(9.1%,17/186);房性心动过速复发3例(8.1%,3/41)。并发症发生率为1.5%(17/1106),主要为气胸6例,血气胸1例,肺栓塞1例,左颈皮下气肿1例,术中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术中I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术后持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例(0.2%),术后5d心源性猝死1例,为长期中风卧床者,为手术非相关死亡。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电生理检查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中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法光 常栋 +2 位作者 万兴才 吕佳蓝 邓英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中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因持续性心房颤动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15例。根据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中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因持续性心房颤动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15例。根据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心力衰竭组(n=123)和对照组(n=9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消融情况、术后随访情况、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心力衰竭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发生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心力衰竭组女性占比、年龄及术前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平均心室率、肌酐(C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于对照组,术前TC、T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术前左心室内径(LVD)、左心房内径(LAD)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消融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应用伊布利特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行单纯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左心房后壁BOX线性消融、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左心房前壁线性消融、碎裂电位消融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时间、随访终点时NYHA分级评分、消融并发症发生率、终点心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非计划再住院、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2,P=0.27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不是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发生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心力衰竭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中长期预后无不良影响,临床上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可以按照现有指南要求,及时采取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射频导管消融 预后
下载PDF
左侧房室旁道消融过程中伴发的二尖瓣峡部阻滞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晋村 黄卫斌 +2 位作者 陈超 万发银 周法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评估房室旁道消融过程中二尖瓣峡部阻滞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电生理特性。方法以2003年7月至2011年1月本中心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左侧房室旁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旁道分布特点、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成功率及术中峡部阻滞的影响因素,... 目的评估房室旁道消融过程中二尖瓣峡部阻滞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电生理特性。方法以2003年7月至2011年1月本中心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左侧房室旁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旁道分布特点、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成功率及术中峡部阻滞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类型峡部阻滞的电生理特性。结果在402例患者中共有8例出现峡部阻滞现象(2.0%)。峡部阻滞多数出现于左侧游离壁旁道消融过程(87.5%);多于房间隔穿刺法消融术中出现(87.5%);其手术时间更长[(213.6±36.5)min vs(76.4±23.5)min,P<0.05],更可能是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患者(62.5%vs 1.5%,P<0.05)。术中峡部阻滞时可出现冠状窦电极VA间期延长或心房激动顺序改变,但局部His束电极上VA间期及心动过速周长不变;旁道附近的VA间期不变。结论左侧旁道消融过程中可伴发二尖瓣峡部阻滞,并有其相应电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二尖瓣峡部阻滞 房室旁道 射频电流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升高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爱军 周法光 +2 位作者 刘骁 饶玲璋 刘涛生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8-780,共3页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正常血压人群中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2009-07-2011-06在武汉市武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为高血压组,年龄(...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正常血压人群中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2009-07-2011-06在武汉市武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为高血压组,年龄(55.7±14.1)岁。以同期体检的50例正常高值血压者为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血压者30人为正常血压组。收集3组临床资料、左心室重构指标、GDF-15浓度等,采用Pearson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GDF-15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血压组比较,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GDF-15浓度[(832.1±134.3)、(1090.9±184.7)比(603.1±101.3)ng/L]、室间隔厚度(IVST)[(8.1±1.4)、(10.7±1.8)比(6.5±1.0)mm]、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8.3±0.9)、(10.4±1.2)比(6.8±0.7)mm],左心室质量指数[(94.6±23.2)、(103.4±25.7)比(86.1±22.1)g/m2]明显升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DF-15与IVST、LVPWT呈正相关(r=0.437,0.412,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VST、LVPWT是GDF-15的影响因素(β=0.348、0.325)。结论 GDF-15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明显升高,且与IVST、LVPWT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重构
原文传递
长程持续性房颤消融术中规整房速的处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卫斌 周法光 +1 位作者 陈超 郭晋村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索慢性房颤导管消融中规则房速的发生机制与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厦门心脏中心确诊并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慢性房颤患者102例,采用递进式导管消融策略,分析慢性房颤患者在消融中发生规则房速的可能机制并进行... 目的探索慢性房颤导管消融中规则房速的发生机制与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厦门心脏中心确诊并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慢性房颤患者102例,采用递进式导管消融策略,分析慢性房颤患者在消融中发生规则房速的可能机制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102例患者中,4例(4.9%)在肺静脉电隔离过程中转为窦律,3例(2.9%)在行碎裂电位消融时转为窦律,46例经碎裂电位消融及心房线性消融过程中转为规则房速(45.1%),47例(46.1%)仍维持房颤。规则房速的发生机制为局灶自律性(17.6%)、折返性(77.8%)、其它(4.6%),消融成功率为81.6%。结论慢性房颤递进式导管消融中,规则房速的发生机制多为大折返性,导管消融此类房速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房颤 导管消融 规则房速
原文传递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彬妮 黄卫斌 +3 位作者 孟凡琦 周法光 郭晋村 王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评估本中心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发生及治疗状况。方法连续入选本中心于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置入ICD或CRTD并规范随访的患者,收集术前资料、术后VT/VF发生及治疗情况... 目的评估本中心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发生及治疗状况。方法连续入选本中心于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置入ICD或CRTD并规范随访的患者,收集术前资料、术后VT/VF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共分析76例患者,其中一级预防32例,二级预防44例,43例(56.6%)存在严重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0.35)。随访13个月至10年,无一例死于VT/VF。22例(28.9%)发生ICD恰当治疗,15例(19.7%)发生不恰当治疗。一级预防患者VT/VF发生率低于二级预防组(9.4%vs 43.2%,P=0.001)。冠心病亚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VT/VF发生率无差别(20%vs 55.6%,P=0.21),而扩张型心肌病组一级预防低于二级预防(8%vs 50%,P=0.009)。不同病因的二级预防患者VT/VF发生率无差异。单腔与双腔(包括三腔)ICD的不恰当治疗率分别是28.1%vs 13.6%(P=0.11)。结论 ICD能有效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性死亡,二级预防及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恰当治疗率高,而一级预防患者中扩张型心肌病VT/VF发生率较低。双腔ICD的不恰当治疗率较单腔有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恰当治疗 不恰当治疗 单腔 双腔
原文传递
经导管射频消融心耳起源房颤1例
18
作者 黄卫斌 周法光 +1 位作者 郭晋村 陈超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60-362,共3页
患者女,80岁。反复心悸10余年。曾因心悸伴黑朦于2007年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植入DDD型心脏起搏器。7年前心悸加重,确诊为持续性心房颤动。血液生化检查肝、肾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长期规则服用华法林。2... 患者女,80岁。反复心悸10余年。曾因心悸伴黑朦于2007年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植入DDD型心脏起搏器。7年前心悸加重,确诊为持续性心房颤动。血液生化检查肝、肾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长期规则服用华法林。2014年11月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及左回旋支正常、左前降支轻度不规则、右冠脉狭窄30%。心脏超声提示LVED 36mm、LA 45mm、EF 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耳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