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疮痂病高效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周洋子 邱慧珍 +4 位作者 董莉 魏茹云 董爱菊 王友玲 王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9-266,共8页
利用已鉴定的5株拮抗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的生防芽孢杆菌(Bacillus),筛选其对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检测生防菌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研究其生防机制。对峙试验结果表明,5株生防菌中以QHZ-3对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抑制效... 利用已鉴定的5株拮抗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的生防芽孢杆菌(Bacillus),筛选其对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检测生防菌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研究其生防机制。对峙试验结果表明,5株生防菌中以QHZ-3对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抑菌率为44%;抗生素合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QHZ-1和QHZ-2具有丰原素(Fengycin)和伊枯草菌素(Iturin)合成酶基因;QHZ-4仅具有Fengycin合成酶基因;而QHZ-3与QHZ-5菌株同时具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伊枯草菌素(Iturin)和丰原素(fengycin)3种脂肽类抗生素合成酶基因。选择最具生防潜力的QHZ-3进行进一步试验,发现该菌株发酵滤液对疮痂链霉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0.4 mm,且在高温、紫外照射以及强酸强碱的条件下抑菌圈直径仍然可保持在27 mm以上。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每瓶(250 mL)装液量60 mL,接种量6%,摇床转速180 r·min^-1,发酵时间60 h的条件下,菌株QHZ-3的生长量最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装液量每瓶40 mL、摇床转速170 r·min^-1、接种量6%、发酵时间48 h的组合下,QHZ-3生长状态最佳,活菌数可达到1.31×10^10 cfu·mL^-1。二次固态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以腐熟的牛粪有机肥为载体,在接种量为15%时,活菌数最高,达到1.14×10^9 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芽孢杆菌 抑制 马铃薯疮痂病 脂肽类抗生素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邱晓丽 周洋子 +4 位作者 董莉 张春红 李志龙 王友玲 邱慧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169,共8页
针对大量化肥长期施用对马铃薯田土壤造成的生物活性降低等问题,利用根际益生菌(PGPR)制成生物有机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施肥(对照,CK)以及分别施化肥(CF)、普通有机肥(OF)和5种生物有机肥(BOF1,BOF2,BOF3,BOF4和BOF5)对马铃薯根际... 针对大量化肥长期施用对马铃薯田土壤造成的生物活性降低等问题,利用根际益生菌(PGPR)制成生物有机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施肥(对照,CK)以及分别施化肥(CF)、普通有机肥(OF)和5种生物有机肥(BOF1,BOF2,BOF3,BOF4和BOF5)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成熟期,5种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可培养细菌数量平均比CF及OF高52%和37%,微生物量碳比CF和OF处理平均增加了30%,其中以BOF3效果最明显,比其它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微生物量碳增加达3%~7%和2%~7%;且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 P <0.05),相比CF和OF,5种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酶活性的增幅为11%~114%;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265%和224%,块茎产量分别增加了16%和21%,根系活力和块茎产量的提高也以BOF3效果最明显,其根系活力比BOF5高出166%,其块茎产量比其它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增幅为5%~9%。说明生物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改善马铃薯的根际环境,进而提高了马铃薯的根系活力,增加了马铃薯的块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马铃薯 根际土壤微生物 根系活力 盆栽试验
下载PDF
类芽孢杆菌QHZ11-gfp在马铃薯植株上的定殖特征及促生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董爱菊 邱慧珍 +4 位作者 董莉 周洋子 陈兰兰 王友玲 王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75-4086,共12页
【背景】生防菌在作物根系的有效定殖是其功能发挥的前提,而直观的跟踪技术和有效的定量方法是研究生防菌根系分布规律的重要工具。【目的】研究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 ctonia solani)JT18的拮抗菌QHZ11在马铃薯植株上的... 【背景】生防菌在作物根系的有效定殖是其功能发挥的前提,而直观的跟踪技术和有效的定量方法是研究生防菌根系分布规律的重要工具。【目的】研究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 ctonia solani)JT18的拮抗菌QHZ11在马铃薯植株上的定殖特征及对马铃薯的促生效果。【方法】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对QHZ11进行标记,将标记菌株菌悬液、生物有机肥和无菌水分别接种至灭菌土壤,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观察和测定标记菌株在马铃薯植株不同部位的定殖特征、数量变化及对马铃薯的促生效果。【结果】pHAPII质粒成功导入QHZ11并可稳定遗传40代,记为QHZ11-gfp;菌株标记前后的菌落形态、生长曲线和对R. solani JT18的拮抗能力等基本一致。从第7天开始,相继在马铃薯芽上和根上发现了绿色荧光,说明QHZ11-gfp成功定殖到了马铃薯的芽、根等部位。QHZ11-gfp在根系和匍匐茎的定殖数量均呈现先升高至块茎形成期达到峰值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整个生育期根系的定殖数量始终大于匍匐茎。菌悬液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均显著促进了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并通过增加株高等农艺性状提高了块茎产量。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在各部位的荧光强度、定殖数量和对马铃薯的促生效果均显著优于菌悬液。【结论】QHZ11-gfp可在马铃薯植株上成功定殖并对马铃薯有良好的促生效果,将其制成生物有机肥促进了其定殖,使促生效果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芽孢杆菌 绿色荧光标记 定殖特征 实时荧光定量PCR 促生作用
原文传递
马铃薯立枯丝核菌拮抗菌QHZ11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与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董莉 邱慧珍 +4 位作者 周洋子 董爱菊 陈兰兰 王友玲 王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38-4348,共11页
【背景】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在根际的定殖是其发挥作用的基础,直观有效的跟踪技术和定量方法是研究PGPR在根际原位分布规律的重要工具。【目的】建立一种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拮抗... 【背景】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在根际的定殖是其发挥作用的基础,直观有效的跟踪技术和定量方法是研究PGPR在根际原位分布规律的重要工具。【目的】建立一种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拮抗菌QHZ11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体系,并检测拮抗菌QHZ11在马铃薯根际的动态变化。【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类芽孢杆菌及近源菌株gyrB基因序列差异筛选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通过盆栽试验对马铃薯根际拮抗菌进行快速检测。盆栽试验设3个处理,T1:对照(无菌水,CK);T2:QHZ11菌悬液灌土(QHZ11);T3:将功能菌在有机肥中进行二次固体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BOF11)。【结果】筛选出拮抗菌QHZ11的专用引物为gyrB-F/gyrB-R;建立的拮抗菌QHZ1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且重复性较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检测组内变异系数均在1%以内,扩增效率为0.9,可检测出1×103-1×1010copies/g-soil的拮抗菌,具有检出限低和扩增效率高的特点。盆栽试验结果发现,T3处理马铃薯根际拮抗菌QHZ11的数量从接种的第10天即高出T2处理一个数量级,并于马铃薯盛花期(接种后第60天)达到峰值,说明二次固体发酵增加了拮抗菌在根际土壤中的存活和繁殖。【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体系灵敏、高效,可为研究拮抗菌在马铃薯根际原位分布以及与病原菌的互作方面提供便捷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立枯丝核菌 拮抗菌QHZ11 实时荧光定量PCR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加快推进甘肃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5
作者 孔建禄 李世成 周洋子 《中国农技推广》 2022年第5期3-4,共2页
本文围绕构建甘肃现代农技推广体系目标,总结了甘肃省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和典型做法,以期为加快甘肃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肃 农技推广 体系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