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3例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董娜娜 段晓峰 +3 位作者 张倜 李慧锴 周洪渊 李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0-342,347,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肝内胆管癌(intr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转移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分析根治手术与姑息手术、非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 目的:研究分析肝内胆管癌(intr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转移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分析根治手术与姑息手术、非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103例肝内胆管癌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1%,30.1%,18.4%,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根治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3%,48.2%,33.9%,与始息手术组(46.3%,0,0)、非手术组(7.7%,0,0)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单发或多发、门静脉、淋巴结、腹膜转移、手术方式为影响肝内胆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化程度、有无门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ICC淋巴结转移率高,肝内复发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根治性手术切除是ICC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组织学分化程度、门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手术方式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临床转移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多灶性肝细胞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璐 李燕 +1 位作者 周洪渊 李强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24-1226,共3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世界范围内占常见癌症死亡原因的第3位[1]。其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70万人,其中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两倍[2]。早期肝细胞癌不易被发现,进展期迅速,复发率高,对...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世界范围内占常见癌症死亡原因的第3位[1]。其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70万人,其中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两倍[2]。早期肝细胞癌不易被发现,进展期迅速,复发率高,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因而预后不佳[3]。尽管近年来肝细胞癌治疗的新方法出现较多,发展较快,但外科治疗仍是肝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案。多灶性肝细胞癌(MNHCC)临床上也称多发性肝细胞癌(Multiple HCCs),是指肿瘤数目≥2个的HCC,可分为多中心发生和肝内转移两种类型,是肝细胞癌治疗中的难点。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多肿瘤发生、肝炎(乙肝、丙肝[4])肝硬化背景、微血管浸润等,因此MNHCC患者往往较单发的HCC患者的预后更差。临床上对于MNHCC的治疗方法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现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RFA)、分子靶向治疗等[5]。本文对现行的MNHCC的主要治疗方法及最新进展进行归纳,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移植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导管消融术 综述 多灶性肝细胞癌
下载PDF
脾窦岸细胞瘤1例
3
作者 刘东明 周洪渊 +1 位作者 陈星 李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877-877,共1页
脾窦岸细胞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原发性脾血管瘤,多发于正常的脾红髓窦岸细胞[1],属于网状内皮细胞系统,该细胞的特点是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相关抗原能够同时强表达,显示了双重分化的特征;而正常的... 脾窦岸细胞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原发性脾血管瘤,多发于正常的脾红髓窦岸细胞[1],属于网状内皮细胞系统,该细胞的特点是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相关抗原能够同时强表达,显示了双重分化的特征;而正常的脾红髓窦岸细胞仅内皮细胞标记物阳性[2]。LCA是由Falk在1991年首次报道并命名[3],此种病例十分罕见且文献多为个案报道,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足170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于2016年3月收治1例脾窦岸细胞瘤患者,患者男性,46岁。因查体发现腹腔肿物1周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血红蛋白151 g/L,红细胞4.97×1012/L,白细胞10.04×109/L,血小板180×1012/L。痰培养及结核菌涂片(-)。胸部X线片等未见异常表现。MRI检查结果显示,脾前部肿物,考虑血管瘤,肝多发小囊肿。诊断考虑脾血管瘤可能性大(图1)。择期全麻下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探查:盆腔、结肠、小肠、肝脏、胃、腹主动脉周围、网膜(-)。脾肿物,直径约5 cm,囊实性。术中诊断脾占位,错构瘤可能性不除外,遂决定行脾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腹膜后肿物)脾窦岸细胞血管瘤,可见髓外造血,建议进行血液及骨髓检查,排除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并随诊。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CD68(+), Lysozyme(+),S-100(部分+),CD34(+),FVⅢ因子(部分+), CD117(髓外造血细胞+),CD8(-),Ki-67(髓外造血细胞+),见图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脾窦岸细胞瘤
下载PDF
不同肝炎背景对小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李慧锴 崔云龙 +4 位作者 周洪渊 张倜 孔大陆 宋天强 李强 《肝癌电子杂志》 201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小肝癌合并HBV与HCV感染的临床病理因素间差别,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小肝癌的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13例行手术根治切除治疗... 目的分析小肝癌合并HBV与HCV感染的临床病理因素间差别,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小肝癌的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13例行手术根治切除治疗的小肝癌(≤3c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四组:HCV感染组(n=75)、HBV感染组(n=251)、HCV+HBV感染组(n=33)和无感染组(n=54)、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比较其他组而言,HCV感染组年龄偏大、术前血小板水平及白蛋白低,凝血酶原时间长,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高,并且HCV感染组诊断时多结节型比例较高。和其他组相比,HCV感染组肝硬化程度严重,肿瘤细胞分化低,更易发生血管侵犯。在随访过程中,HCV感染组肝内复发率高,且复发类型常为多结节型。结论小肝癌合并HCV感染患者在诊断时往往肝硬化严重并且多结节型肝癌常见。预后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小肝癌预后的因素为:HCV感染、血管侵犯和肿瘤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肝细胞肝癌 预后分析
下载PDF
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佳飞 张倜 +3 位作者 周洪渊 李慧锴 崔云龙 李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45例术前诊断为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45例术前诊断为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27例术后发生胰瘘。在4种胰肠吻合方式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和Blumgart吻合的胰瘘发生率低,且皆无C级胰瘘。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不同的胰肠吻合方式及性别为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胰肠吻合方式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策略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董娜娜 段晓峰 +5 位作者 张倜 李慧锴 周洪渊 牛广才 莘长明 李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策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策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本组13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10.4%和5.2%;74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9%、18.9%和9.5%;50例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患者l、3、5年生存率分别为24.0%、0、0;11例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均为0;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5.642,P〈0.05)。LC术后诊断为胆囊癌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的9例患者中,1例I期患者、3例Ⅱ期根治性手术患者中各有1例生存时间超过5年,而5例Ⅱ期姑息性手术患者生存时间〈5年,3类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2,P〈0.05)。相同TNM分期(Ⅱ、ⅢA、ⅡB、ⅣA、ⅣB期)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接受姑息性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患者(x2=8.971,21.250,44.153,6.696,21.72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CA19—9、TNM分期和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x2=8.466,3.977,9.837,5.64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TNM分期及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5.779,14.724,11.640,P〈0.05)。结论原发性胆囊癌患者预后较差。年龄、TNM分期及治疗方式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原发性 预后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微血管侵犯对单发小肝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陈星 李强 +1 位作者 荀晓冬 周洪渊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单发小肝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26例单发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年龄、性别、乙肝及(或)丙肝病毒感染、饮酒史、合并...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单发小肝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26例单发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年龄、性别、乙肝及(或)丙肝病毒感染、饮酒史、合并症、腹水、肝硬化、肿瘤大小、肿瘤分化、MVI、卫星结节、AFP、CA19-9、ALT、TBil对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及MVI与上述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单发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0%、60.3%、47.3%.单因素分析显示,MVI、合并症、肿瘤非高分化、肿瘤>4 cm是影响单发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MVI和合并症是影响单发小肝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MVI发生率为43.7%.其中无MVI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5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5%、67.6%、56.0%;有MVI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0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7.3%、50.9%、35.4%.单因素分析显示,AFP> 100 μg/L、肿瘤非高分化和卫星结节是MVI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非高分化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VI是影响单发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无进展生存期的重要因素,AFP> 100 μg/L、肿瘤非高分化和卫星结节是MVI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肿瘤非高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小肝癌 无进展生存期 微血管侵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鹏 崔云龙 +3 位作者 周洪渊 陈璐 周远达 李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5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1球蛋白、IgG4,并行腹部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参照美国HISORt诊断标准或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5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1球蛋白、IgG4,并行腹部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参照美国HISORt诊断标准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口服泼尼松治疗。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胰腺肿块,但无法明确肿块性质,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肿瘤,激素治疗无效,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行手术治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结果首发症状:黄疸16例,体质量明显减轻(体质量减轻〉10%标准体质量)4例,慢性腹泻(腹泻持续时间〉2个月或间歇期为2~4周的复发性腹泻)3例,腹痛2例。血清γ球蛋白异常13例,IgG4升高1例。影像学检查示胰腺肿块19例,胆管狭窄6例;有胰腺外器官受累11例。25例AIP患者中,10例行保守治疗;1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10例保守治疗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15例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71±59)min,术中出血量为(268±109)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8.±1.2)d10术后2例患者发生腹腔感染,其中1例发生胰瘘,1例发生胃排空障碍,予对症治疗后缓解。15例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1.5±2.9)d10术后病理学检查:胰腺中心性腺泡萎缩,广泛性纤维化,伴淋巴浆细胞浸润,神经组织被淋巴浆细胞包绕,闭塞性静脉炎,IgG4阳性细胞绝对值〉50个/高倍视野,IgG4阳性细胞数〉40%IgG阳性细胞数。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6~47个月)。19例患者治疗6个月症状缓解,其中保守治疗患者7例,手术治疗患者12例,血清吖球蛋白和IgG4正常,胰腺肿块无复发。结论AIP临床表现为黄疸、血清叮球蛋白异常,影像学检查示胰腺肿块。外科手术治疗AIP安全、有效,但鉴于手术本身的创伤,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内远处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骆惊涛 魏玺 +1 位作者 周洪渊 李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529-1531,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后肝内远处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科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80例接受RF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34—84岁,平均64岁。所...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后肝内远处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科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80例接受RF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34—84岁,平均6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该研究的纳入标准。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筛选与肝内远处复发可能相关的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RFA治疗后1、3、5年肝内累积复发率为6.3%、32.O%、67.3%。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甲胎蛋白(AFP)≥50μg/L(P=0.029)、血清凝血酶原(DCP)≥40mAu/ml(P=0.004)、凝血酶原时问活动度〈70%(P=0.012)、烧灼边缘〈1cm(P=0.035)、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02)与肝内远处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AFP、DCP水平、烧灼边缘范围和术前Child-Pugh分级为肝内远处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高AFP、DCP水平和肝功能较差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RFA治疗应警惕肝内远处复发,治疗过程中充足的烧灼边缘对预防肝内复发有很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导管消融术 复发
原文传递
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治疗直肠癌肝转移一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远达 崔云龙 +5 位作者 李慧锴 周洪渊 张倜 郑鹏 王华琦 李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6-268,共3页
我院采用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治疗1例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本文报道该病临床诊治经验,特别是ALPPS的手术方式及术后近期效果.患者2014年5月入院.术前三维重建评估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 我院采用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治疗1例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本文报道该病临床诊治经验,特别是ALPPS的手术方式及术后近期效果.患者2014年5月入院.术前三维重建评估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体积的23.11%.采用开腹ALPPS方案,第1步手术后12天再次计算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体积的34.8%.于第1步手术后13天行第2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大量腹水,予以充分引流及补充白蛋白后痊愈.1个月后复查未见复发.ALPPS治疗CRLM患者安全可行,近期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肝转移 肝脏分割 门静脉结扎 分阶段肝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混合型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东明 张伟 +4 位作者 周洪渊 崔云龙 种微 陈昭辉 李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2-274,共3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生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黄曲霉素等因素有关。其类型主要包括上皮细胞型、间质型及混合型,这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胆管细胞癌(cholan...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生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黄曲霉素等因素有关。其类型主要包括上皮细胞型、间质型及混合型,这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ICC)及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HCC—CC)。HCC—CC是指同时含有HCC和ICC这两种紧密难分成分的罕见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肝癌 预后因素分析 肝癌患者 CARCINOMA 原发性肝癌 病毒性肝炎 胆管细胞癌 HCC
原文传递
肝切除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多发性肝细胞癌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璐 曾新 +6 位作者 郑鹏 张倜 崔云龙 李慧锴 周洪渊 白晓君 李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35-636,共2页
目前,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已获临床认可,但其对多发性肝细胞癌(MHCC)的治疗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Luo等认为,对于大肝癌及MHCC患者应首选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因为肝切除术不仅在总生存期上没有明显优势,而且术后并... 目前,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已获临床认可,但其对多发性肝细胞癌(MHCC)的治疗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Luo等认为,对于大肝癌及MHCC患者应首选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因为肝切除术不仅在总生存期上没有明显优势,而且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TACE。BCLC分期亦推荐对中期及进展期肝细胞癌应首选TACE或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治疗效果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多发性 TACE 术后并发症 总生存期
原文传递
转移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骆惊涛 周洪渊 李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47-749,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转移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特殊病理学表现、治疗及临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6月至2005年12月间共25例转移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确定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 目的总结分析转移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特殊病理学表现、治疗及临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6月至2005年12月间共25例转移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确定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3例病例获得随访至2007年12月,随访率为92%,中位随访时间78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82%。生存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特殊病理表现、转移灶数目和大血管浸润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但转移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预后相对较差,患者年龄(≥40岁)、肿瘤直径(≥6cm)、特殊病理表现(包括弥漫性生长和坏死)、多发转移灶和大血管浸润是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胆囊结核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鹏 崔云龙 +3 位作者 周洪渊 陈璐 王华琪 李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81-481,485,共2页
原发性胆囊结核(primary gallbladder tuberculosis)是肺外结核的一种。后者多由淋巴道、血道、消化道播散,且多为继发性结核。原发性胆囊结核极为罕见,Bargdahl和Boquist最早报道了这一病变。目前文献多为个案报道。我院2014年8月... 原发性胆囊结核(primary gallbladder tuberculosis)是肺外结核的一种。后者多由淋巴道、血道、消化道播散,且多为继发性结核。原发性胆囊结核极为罕见,Bargdahl和Boquist最早报道了这一病变。目前文献多为个案报道。我院2014年8月收治1例原发性胆囊结核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核 原发性 GALLBLADDER 肺外结核 个案报道 淋巴道 消化道 继发性
原文传递
肝癌左眼睑转移一例
15
作者 刘东明 张伟 +3 位作者 周洪渊 陈昭辉 张希昊 李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2-312,335,共2页
原发性肝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肝内、肺、肾上腺、骨、脑及肝门淋巴结等.作者检索近十年来pubmed数据库,尚未发现有肝癌眼睑转移的病例报道.我院于2016年8月3日收治1例肝癌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发现左眼睑转移,病理诊断明确,现报告如下.... 原发性肝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肝内、肺、肾上腺、骨、脑及肝门淋巴结等.作者检索近十年来pubmed数据库,尚未发现有肝癌眼睑转移的病例报道.我院于2016年8月3日收治1例肝癌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发现左眼睑转移,病理诊断明确,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4岁.因"乏力2个月余,查体发现肝占位半月余"入院.患者平素体健,既往无手术外伤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9 g/L,红细胞3.94×1012/L,白细胞5.94×109/L,血小板224×109/L;甲胎蛋白52.83 μg/L,肝肾功能、血生化、凝血功能、流行病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示:肝S7段肿物,考虑肝癌,肝门区结节,考虑转移,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门静脉右后支瘤栓(图1示).PET/CT检查示:肝硬化,肝右叶混杂稍低密度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眼睑转移 PUBMED 肝癌患者 住院治疗期间 流行病学检查 肝内胆管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肝门胆管癌根治的规范化与关键技术
16
作者 李强 张倜 +2 位作者 周洪渊 崔云龙 李慧锴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5期5-7,共3页
肝门胆管癌是肝外胆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胆管联合肝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性手段。手术适应证的合理把握,术前影像学以及胆道引流必要性的充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和高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道外科手术 肝切除术 解剖学 局部 精准外科
原文传递
缺氧诱导因子2α对含CUB结构域蛋白1的调控及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曼卿 高君蓉 +7 位作者 黄佳飞 游阿彬 郭治贵 周洪渊 房峰 张伟 朱晓琳 张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对CUB结构域蛋白1(CDCP1)的调控及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干扰RNA(siRNA)和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敲减和稳定过表达HIF-2α的肝癌细胞系MHCC97H,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C...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对CUB结构域蛋白1(CDCP1)的调控及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干扰RNA(siRNA)和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敲减和稳定过表达HIF-2α的肝癌细胞系MHCC97H,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CP1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IF-2α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肝癌组织标本中CDCP1的表达。结果HIF-2α和CDCP1均能在乏氧条件下被诱导,且CDCP1在乏氧条件下的活化依赖于HIF-2α的表达。在肝癌细胞中,CDCP1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均受到HIF-2α的调控,过表达HIF-2α后,CDCP1mRNA的表达水平为5.92±0.28,高于阴性对照组(1.0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减HIF-2α 48h和72h后,MHCC97H细胞中CDCP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5±0.04和0.18±0.02,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0.18和1.0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CP1的表达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有关(P〈0.05)。结论CDCP1的表达与肝癌的进展有关,CDCP1的表达受HIF-2α的调控。通过靶向抑制HIF-2α和(或)CDCP1的表达可能对肝癌转移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转移 缺氧诱导因子2α CUB结构域蛋白1
原文传递
多发性肝细胞癌113例患者临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璐 张倜 +5 位作者 崔云龙 周洪渊 李慧楷 郑迪 郑鹏 李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肝细胞癌(HCCs)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选择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3例多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根治性肝切除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支持治疗患... 目的分析多发性肝细胞癌(HCCs)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选择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3例多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根治性肝切除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支持治疗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113例多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6%、19%、11%,中位生存时间11.6个月.根治性肝切除术组(n=22)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45%、27%;TACE组患者(n=83)33%、13%、7%;支持治疗组患者(n=8)均于1年内死亡,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布、肿瘤个数、最大肿瘤直径、肝炎背景、治疗方式、ALT为影响多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治疗方式、肿瘤个数、最大肿瘤直径、肝炎背景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BCLC分期为B级或C级的多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在肝功能可以耐受且手术可以达到R0切除的情况下,肝切除术仍不失为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年龄、治疗方式、肿瘤个数、最大肿瘤直径、肝炎背景是影响多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支持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肝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佳飞 周洪渊 张倜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523-525,共3页
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价值。动物模型的建立分为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肿瘤的来源两部分。因肿瘤的来源不同又可以将模型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模型具有各自相应的特点和局限性。理想的肝癌动物模型应该在生物学习性、生化性质、... 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价值。动物模型的建立分为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肿瘤的来源两部分。因肿瘤的来源不同又可以将模型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模型具有各自相应的特点和局限性。理想的肝癌动物模型应该在生物学习性、生化性质、病理学特征等方面与人类肝癌相类似,并且模型制作过程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警报素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曼卿 周洪渊 张倜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5-39,共5页
警报素(alarmins)是一类内源性介质,当机体受到危险信号刺激时,能被迅速释放到细胞外,趋化并激活抗原提呈细胞(APC)(尤其是树突状细胞),进而激发并促进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目前,关于警报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伤后的全身... 警报素(alarmins)是一类内源性介质,当机体受到危险信号刺激时,能被迅速释放到细胞外,趋化并激活抗原提呈细胞(APC)(尤其是树突状细胞),进而激发并促进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目前,关于警报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伤后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败血症的治疗以及免疫性疾病。因而了解警报素家族成员及其在创伤和疾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报素 创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