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榄香烯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洪语 沈建康 +2 位作者 侯菊生 邱永明 罗其中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59-963,共5页
背景与目的:榄香烯是从姜科植物莪术中提取的抗肿瘤药物,我们应用榄香烯治疗神经胶质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本研究探讨榄香烯的抗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3H-TdR掺入法检测榄香烯对鼠源性C6胶质瘤细胞及人源性SHG-44胶质... 背景与目的:榄香烯是从姜科植物莪术中提取的抗肿瘤药物,我们应用榄香烯治疗神经胶质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本研究探讨榄香烯的抗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3H-TdR掺入法检测榄香烯对鼠源性C6胶质瘤细胞及人源性SHG-44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效应,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榄香烯能有效抑制C6/SHG-44胶质瘤细胞的恶性增殖,3H-TdR掺入法检测榄香烯处理不同时间(1~4天)的IC50,C6细胞为7.33~11.02mg/L,SHG-44细胞为13.29~27.16mg/L。在相同药物浓度下,C6细胞较SHG-44细胞敏感。经榄香烯作用后,C6/SHG-44胶质瘤细胞核固缩、边集,核浆比例减小并见有凋亡小体形成,DNA直方图观察到特征性亚倍体峰(Ap峰),DNA凝胶电泳出现有明显的梯状条带。结论:榄香烯有显著的抗胶质瘤细胞增殖作用,并能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诱导 神经胶质瘤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榄香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2
作者 周洪语 侯菊生 罗其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编者的话 :一种新药从研制到实验研究、到生产、上市 ,需要较长的时段。如被临床认可则费时更多 ,而且众多的医学、医药工作者为之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要把临床资料汇集撰攒 ,编辑成文 ,交流推广。由大连金港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 编者的话 :一种新药从研制到实验研究、到生产、上市 ,需要较长的时段。如被临床认可则费时更多 ,而且众多的医学、医药工作者为之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要把临床资料汇集撰攒 ,编辑成文 ,交流推广。由大连金港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抗癌新药榄香烯已在临床使用多年 ,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两度召开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本刊亦陆续发表过一些专题文章。近日 ,收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周洪语博士等撰写的综述“榄香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遂送亚太地区抗癌组织联盟副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本刊荣誉主编张天泽教授审阅。兹将审阅意见报道如下 ,供阅读此文时参考 :“这是一篇令我兴奋的综述性文章 ,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 ,其可贵处在于 :1)言语通顺 ,深入浅出 ,赘字甚少 ;2 )通览国内有关文献 ,加以归纳 ;3)内容是我国独有的新药“榄香烯”。我建议在排版上给予较突出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抗肿瘤作用 诱导凋亡 诱导分化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预处理对缺血脑损害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洪语 徐继文 +2 位作者 邱永明 沈建康 罗其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9期2658-2659,共2页
目的探讨在脑缺血前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FN)预处理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根据预处理与脑缺血的间隔时间,分为电刺激FN预处理1,6,24h3组,以及假手术对照组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对照组,每组各10只。应用MCAO... 目的探讨在脑缺血前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FN)预处理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根据预处理与脑缺血的间隔时间,分为电刺激FN预处理1,6,24h3组,以及假手术对照组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对照组,每组各10只。应用MCAO动物模型,立体定向技术将刺激电极置入病侧小脑FN,分别在缺血前1,6和24h给予电刺激1h,观察24h后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和EEG变化。结果缺血前1,6和24h行电刺激FN预处理均能有效减小脑梗死范围和促进EEG恢复,损害减小主要位于梗死灶的背内侧和尾侧部的新皮质,3组梗死范围分别为(11.8±4.0)%,(14.2±5.4)%和(12.6±4.0)%,与MCAO对照组(19.8±4.2)%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缺血前1h电刺激FN组脑保护效果较明显,梗死范围减小40.4%;缺血前1h应用还能减轻脑水肿,梗死周围脑组织含水量(80.0±2.7)%,与MCAO对照组(84.2±2.2)%之间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FN预处理对缺血脑损害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顶核 预处理 预防性脑保护 脑缺血 大鼠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缺血性脑损害 被引量:38
4
作者 周洪语 沈建康 罗其中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0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研究证实 ,电刺激小脑顶核能缩小脑梗死体积并促进脑功能恢复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脑内固有神经传导通路 ,增加局部脑血流量、释放神经递质和抑制缺血炎性反应 。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顶核 脑缺血 治疗
下载PDF
榄香烯抗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洪语 沈建康 +3 位作者 侯菊生 尹剑 徐英辉 罗其中 《辽宁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探讨榄香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胶质瘤患者 4 9例 ,分榄香烯单药治疗组 1 6例 ,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组 33例。榄香烯注射剂量成人 1 0 0 0mg/d ,颈总动脉和外周静脉交替使用 2 0天为 1个疗程。比较用药前后肿... 目的 探讨榄香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胶质瘤患者 4 9例 ,分榄香烯单药治疗组 1 6例 ,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组 33例。榄香烯注射剂量成人 1 0 0 0mg/d ,颈总动脉和外周静脉交替使用 2 0天为 1个疗程。比较用药前后肿瘤体积变化、临床表现、生存期并评价毒副作用。结果 榄吞烯颈总动脉注射和外周静脉滴注 ,总有效率为 4 6 94 % (CR 1 4 2 9% ,PR 32 6 5 % ) ,肿瘤平均缩小 30 89%± 5 5 97% ,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 ,32例患者进行生存期统计 <1年 7例 ,>1年 1 4例 ,>2年 6例 ,>3年 5例。榄香烯单独应用有效率为 37 5 % ,联合用药组 1可达到 5 1 .5 1 %。而且该药无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结论 榄香烯抗胶质瘤的疗效确切。在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用药剂量要充足 ,用药时间要足够长 ,用药途径尽可能选择经动脉给药。榄香烯可常规应用于胶质瘤病人 ,宜早期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神经胶质瘤 药物疗法 临床表现 生存期 临床研究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洪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8-310,共3页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治疗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向 ,通过对抗肿瘤血管生成 ,切断肿瘤的供养 ,从而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其方法主要包括抑制或中和血管生成因子、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和针对特异性标记物应用素或抗...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治疗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向 ,通过对抗肿瘤血管生成 ,切断肿瘤的供养 ,从而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其方法主要包括抑制或中和血管生成因子、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和针对特异性标记物应用素或抗体攻击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它具有高效性、特异性、不易产生耐药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迄今 ,包括Endostatin和Angiostatin在内的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抗肿瘤实验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 ,并已开始走向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实验
下载PDF
已破裂颅内动脉瘤住院期间再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烈美 周洪语 +5 位作者 徐纪文 王桂松 田鑫 王勇 邱永明 江基尧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337-343,共7页
目的探讨已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再出血的时间、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入院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干预组(0~3d)和晚期干预组(4~28d),再根据... 目的探讨已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再出血的时间、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入院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干预组(0~3d)和晚期干预组(4~28d),再根据有无再出血分成两个亚组,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再出血与性别、年龄、动脉瘤的部位和大小、cT出血表现、Hunt—Hess评分、合并高血压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的关系。结果@253例已破裂动脉瘤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再出血,住院治疗期间再出血率为10.3%(26/253),其中早期干预组再出血率为5.2%(8/154),晚期干预组为18.2%(18/99),再出血的中位时间为6.5d。②早期干预组再出血和非再出血患者在年龄和是否合并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干预组再出血和非再出血患者在年龄和是否合并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期和晚期干预组的再出血和非再出血患者在性别、动脉瘤部位和大小、CT出血表现、Hunt—Hess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早期和晚期干预组再出血与非再出血患者的GO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患者GOS评分明显低于非再出血患者。⑤全组再出血的病死率为13.8%(35/253),其中非出血组为10.1%(23/227),出血组为46.2%(12/2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499,P〈0.05)。其中早期组再出血的病死率为5/8,晚期组的病死率为7/18,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42,P〉0.05)。结论①已破裂动脉瘤晚期于预组再出血率明显高于早期干预组,提示早期手术或介入治疗能降低再出血率;②早期再出血与患者的年龄和合并高血压相关,高龄、合并高血压是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而晚期再出血与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无明显关系;③已破裂动脉瘤再出血与患者的性别、动脉瘤部位和大小、CT出血表现、Hunt.Hess分级关系不明显;④已破裂动脉瘤再出血会显著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颅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干预研究
下载PDF
榄香烯抗肿瘤作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郭建忠 沈建康 周洪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2-754,共3页
关键词 榄香烯 抗肿瘤药物 基础研究 细胞凋亡 活性氧 细胞免疫功能 肿瘤转移 莪术
下载PDF
ERK在榄香烯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姚轶群 徐英辉 +2 位作者 周洪语 崔承志 王以政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77-779,786,共4页
目的: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的机制及其对神经胶质瘤细胞体内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Western印迹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榄香烯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影响和对ERK、Akt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的机制及其对神经胶质瘤细胞体内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Western印迹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榄香烯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影响和对ERK、Akt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并观察接种胶质瘤细胞裸鼠受榄香烯作用后肿瘤增殖的变化。结果:榄香烯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该增殖抑制效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榄香烯可明显下调磷酸化ERK表达,同样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而对Akt表达无明显影响。榄香烯可明显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体内增殖。结论:榄香烯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内和体外增殖,下调磷酸化ERK蛋白质表达可能是榄香烯抑制C6细胞增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抗肿瘤药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经中央沟下点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14
10
作者 钟志宏 周洪语 +6 位作者 郭烈美 王冉 赵晨杰 田鑫 王桂松 徐纪文 江基尧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核区血肿的改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改良显微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开颅后于中央沟下点分离外侧裂后支或中央后回下部行1.0~1.5cm皮质... 目的探讨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核区血肿的改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改良显微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开颅后于中央沟下点分离外侧裂后支或中央后回下部行1.0~1.5cm皮质切口,经岛叶长回达血肿腔,显微镜下利用锁孔原理清除血肿。结果行小骨窗微创手术10例,去骨瓣减压12例。术后复查头部CT,血肿清除〉90%21例,清除70%~80%1例;平均住院天数15d。随访6~12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中残10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核 外侧裂 中央沟下点 中央后回下部
下载PDF
Onyx栓塞幕上复杂性多瘘口动静脉瘘的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潘耀华 周洪语 +5 位作者 殷玉华 梁玉敏 包映辉 邱永明 罗其中 江基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3-815,共3页
目的介绍1例采用液态栓塞材料(Onyx)栓塞颅内大型多瘘口动静脉瘘(AVF)的治疗体会。方法患者以癫痫起病入院,影像学检查发现双侧额叶皮层高流量多瘘口AVF,分别由左右的大脑前动脉和左侧的大脑中动脉供应,引流静脉曲张并于右颞叶形成2个直... 目的介绍1例采用液态栓塞材料(Onyx)栓塞颅内大型多瘘口动静脉瘘(AVF)的治疗体会。方法患者以癫痫起病入院,影像学检查发现双侧额叶皮层高流量多瘘口AVF,分别由左右的大脑前动脉和左侧的大脑中动脉供应,引流静脉曲张并于右颞叶形成2个直径2.5 cm的静脉球,另外在左侧AVF的后方还伴有一小的AVF。采用液态栓塞剂Onyx分别栓塞左右额叶的瘘口。结果双侧大脑前动脉栓塞后,颅内大型AVF完全闭塞,无相关并发症。AVF后方的小AVF待随访后进一步治疗。临床随访12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对于供应动脉弯曲的颅内AVF具有良好的栓塞效果,且可控性好。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及长期随访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瘘 栓塞 液态栓塞材料
下载PDF
术前埋植硬膜下电极定位功能区和近功能区致灶的准确性研究(附24例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桂松 徐纪文 +3 位作者 周洪语 田鑫 江基尧 罗其中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埋植硬膜下电极定位功能区和近功能区致疒间灶的准确性和手术效果。方法术前根据EEG、MRI、PET表现,对24例癫疒间病人埋植硬膜下电极,记录皮质脑电信号,定位致疒间灶,并采用点对点刺激定位功能区。在术中皮质脑电监测下行... 目的探讨术前埋植硬膜下电极定位功能区和近功能区致疒间灶的准确性和手术效果。方法术前根据EEG、MRI、PET表现,对24例癫疒间病人埋植硬膜下电极,记录皮质脑电信号,定位致疒间灶,并采用点对点刺激定位功能区。在术中皮质脑电监测下行致疒间灶切除和(或)热凝疒间灶皮质。结果4例致疒间灶位于左侧语言功能区,3例位于语言功能区和周边,3例临近语言功能区;左侧3例、右侧5例位于中央前回运动区,左侧2例、右侧1例位于运动区和周边;左侧1例、右侧2例临近运动区。行单纯病灶切除4例,单纯皮质热凝10例,病灶切除加热凝10例。术后13例癫疒间表现完全消失,9例发作减少75%以上,2例发作减少50%以上。无神经功能缺失。结论术前埋植硬膜下皮质电极可对功能区和致疒间灶精确定位,提高了手术切除致疒间灶的可能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电捕记术 电极 植入 皮质电描记术 癫痫灶
下载PDF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3
作者 卞留贯 孙青芳 +5 位作者 沈建康 赵卫国 罗其中 林东 濮春华 周洪语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解剖和肿瘤的生长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 8年间 32例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的手术 ,肿瘤大小 2 .5~ 6 .5cm ,所有患者均有视力障碍 ,其中 19例为非对称。MRI增强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与鞍上其它肿瘤的鉴别。...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解剖和肿瘤的生长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 8年间 32例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的手术 ,肿瘤大小 2 .5~ 6 .5cm ,所有患者均有视力障碍 ,其中 19例为非对称。MRI增强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与鞍上其它肿瘤的鉴别。手术采用单侧额下 16例、双额 4例、翼点经侧裂 9例、眶上锁孔 3例。结果  2 6例获肿瘤全切 ,6例次全切除。 2 8例术前视力下降患者中 ,术后视力改善 2 3例 ,无变化 4例 ,恶化 1例。死亡 2例 (分别死于肺部感染和肾功能衰竭 )。平均随访时间 4 .3年 (0 .4~ 8.5年 ) ,次全切除中 2例再生长。结论 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解剖学上难以区别 ,应命名为鞍结节脑膜瘤 ,手术中应保护蛛网膜屏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显微外科 手术治疗 肿瘤生长 生长方式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桂松 徐纪文 +3 位作者 周洪语 田鑫 江基尧 罗其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脑电生理、MRI、PETCT等方法对致痫灶综合定位,多种术式处理致痫灶和/或相应传导通路,并评价其疗效。结果75例病人通过多种方法定位,单纯病灶切除23例,前颞叶切除5例,颞叶切除...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脑电生理、MRI、PETCT等方法对致痫灶综合定位,多种术式处理致痫灶和/或相应传导通路,并评价其疗效。结果75例病人通过多种方法定位,单纯病灶切除23例,前颞叶切除5例,颞叶切除+海马切除12例,选择性海马切除8例,病灶(或脑叶)切除+胼胝体切开5例,病灶切除+软膜横行纤维热凝8例,单纯软膜横行纤维热凝3例,单纯胼胝体切开10例,迷走神经刺激术1例等。术后发作完全消失或1~2次/年30例(40%),发作减少75%22例(29.33%),发作减少50%14例(18.66%),发作减少25%~50%6例(8%),发作减少<25%3例(4%)。结论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对致痫灶精确定位,应用手术方法处理致痫灶或/和相应传导通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手术治疗 致痫灶定位方法 迷走神经刺激术 胼胝体切开 PET-CT 传导通路 病灶切除 前颞叶切除 用手术方法 治疗效果 脑电生理 综合定位 完全消失 精确定位 发作 MRI 多种 单纯 海马 热凝 纤维 软膜
下载PDF
颈动脉持续灌注榄香烯治疗老年多发脑转移癌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英辉 董斌 +3 位作者 周洪语 杨亦春 侯菊生 罗其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423-1424,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持续灌注 榄香烯 治疗 老年人 脑转移癌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成形在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骐 周洪语 +4 位作者 徐纪文 赵晨杰 马军峰 刘强强 叶晓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骨孔骨瓣成形在微血管减压术(MVD)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MVD病例资料,其中34例使用单骨孔骨瓣成形开颅,20例使用枕骨切除开颅。总结骨瓣成形开颅的技术要点,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4例...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骨孔骨瓣成形在微血管减压术(MVD)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MVD病例资料,其中34例使用单骨孔骨瓣成形开颅,20例使用枕骨切除开颅。总结骨瓣成形开颅的技术要点,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4例骨瓣成形开颅的病人,手术操作顺利,术区显露满意,无硬膜、静脉窦损伤,术后骨瓣复位良好,未见脑脊液漏、枕部皮下积液等并发症。20例使用枕骨切除开颅病人,3例(15%)发生枕部皮下积液,1例发生(5%)脑脊液漏。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成形开颅操作安全,恢复颅骨结构的完整性,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骨瓣成形 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疗效分析和参数调试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强强 徐纪文 +3 位作者 周洪语 叶晓来 赵晨杰 马军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722-727,共6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的疗效和术后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共71例药物难治性癫患者均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术,Mc Hugh分级评价手术疗效,术后行刺激参数调试以达到最佳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56个月、中位值22个月...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的疗效和术后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共71例药物难治性癫患者均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术,Mc Hugh分级评价手术疗效,术后行刺激参数调试以达到最佳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56个月、中位值22个月,癫发作频率较术前减少[18(3,92)次/月对30(5,145)次/月;Z=826.500,P=0.000]。发作频率减少〈50%者20例(28.17%)、≥50%者51例(71.83%),其中27例(38.03%)发作频率减少≥80%,14例(19.72%)发作停止。本组有8例(11.27%)使用磁铁后发作严重程度减轻。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治疗药物难治性癫安全、有效的方法。最佳刺激参数一般为刺激电流1.00~1.75 m A,0.75 m A也是有效刺激电流,同时需综合多个参数调试以达到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 迷走神经 电刺激疗法
下载PDF
经脑组织活检诊断的血管内淋巴瘤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冉 周洪语 +4 位作者 徐纪文 王桂松 田鑫 赵晨杰 江基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4-418,共5页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IVL)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首发并经脑组织活检诊断的血管内淋巴瘤病,并复习和比较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患者,38岁,女性,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近事记忆力差...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IVL)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首发并经脑组织活检诊断的血管内淋巴瘤病,并复习和比较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患者,38岁,女性,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近事记忆力差、认知功能下降、癫痫发作等。头颅MR显示颅内多发的皮层或皮层下异常信号,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增强后呈不规则斑片状、环形强化。脑组织活检病理显示毛细血管内异型细胞,LCA、CD20、CD79α表达阳性,个别细胞呈Ki67阳性,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IVL。术后患者一般情况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病进展凶险,预后很差,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和针对性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活检
下载PDF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起病的枕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治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烈美 周洪语 +6 位作者 徐纪文 万杰清 潘耀华 王桂松 田鑫 王勇 江基尧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425-427,共3页
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指硬脑膜动静脉的异常交通,它在所有颅内血管畸形病变中的发病率为15%左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从2007年6月到2009年1月共收治4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 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指硬脑膜动静脉的异常交通,它在所有颅内血管畸形病变中的发病率为15%左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从2007年6月到2009年1月共收治4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为起病的枕大孔区DAVF,我们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静脉瘘 枕大孔区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吗啡成瘾大鼠伏核电刺激前后多巴胺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清山 王桂松 +7 位作者 周洪语 徐纪文 田鑫 崔鹏 王丽丽 兰津 赵晨杰 江基尧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3-275,共3页
目的观察吗啡成瘾大鼠在伏核电刺激前后伏核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方法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刺激组(ShS组)、刺激组(DBS组)、吗啡成瘾组(M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MA组、ShS组和DBS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成瘾大鼠... 目的观察吗啡成瘾大鼠在伏核电刺激前后伏核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方法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刺激组(ShS组)、刺激组(DBS组)、吗啡成瘾组(M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MA组、ShS组和DBS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成瘾大鼠动物模型,NS组大鼠相同方法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随后ShS组和DBS组大鼠进行双侧伏核电极植入,建立吗啡成瘾大鼠电刺激伏核模型,其中DBS组大鼠进行伏核电刺激。取各组大鼠伏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检测伏核DA含量。结果MA组大鼠伏核DA含量明显高于NS组(P<0.01)和DBS组(P<0.01);ShS组大鼠伏核DA含量与M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吗啡成瘾大鼠伏核DA含量增加,经过双侧伏核电刺激后DA含量降低,提示伏核电刺激对药物成瘾心理依赖的效应可能通过降低DA释放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脑深部电刺激 多巴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