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植物学和物理学的一次联姻
1
作者 周浙昆 《民主与科学》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青藏高原是由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块拼接而成,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是历经了几千万年时间才从海洋中隆起。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解析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过程,是因为他们成功重建了青藏高原不同地块、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高程。在今... 青藏高原是由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块拼接而成,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是历经了几千万年时间才从海洋中隆起。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解析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过程,是因为他们成功重建了青藏高原不同地块、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高程。在今天,测量山脉的高程并不困难,但要重建古高程却绝非易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历史时期 古植物学 喜马拉雅山脉 物理学 青藏高原 演变过程 重建
下载PDF
希夏邦马峰高山栎类化石的再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涛 刘佳 +6 位作者 陈琳琳 黄健 张馨文 吴飞翔 倪喜军 邓涛 周浙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2-1393,共12页
本文报道了采集于希夏邦马峰的高山栎类(壳斗科栎属冬青栎组)叶片化石新材料。经过两次野外工作,探明该化石产地位于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约5800m的达索普冰川南侧5号冰川冰舌前端,化石产于野博康加勒群下部砂砾岩为主的粉砂岩夹层中。这... 本文报道了采集于希夏邦马峰的高山栎类(壳斗科栎属冬青栎组)叶片化石新材料。经过两次野外工作,探明该化石产地位于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约5800m的达索普冰川南侧5号冰川冰舌前端,化石产于野博康加勒群下部砂砾岩为主的粉砂岩夹层中。这批新发现的化石具有壳斗科栎属高山栎类的典型特征,包括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柄粗短,叶缘全缘或具齿,二级脉5~6对,与前人报道的希夏邦马峰高山栎类叶片形态完全一致。通过与高山栎类现生种和化石种形态的详细比较,并结合几何形态测量法进行定量分析,希夏邦马峰的高山栎类化石叶片定为古帽斗栎(Quercus preguajavifolia Tao)。高山栎类可能起源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伴随青藏高原的抬升而逐渐繁盛并扩散到高原周边地区。由于现今的高山栎类植物海拔分布范围大(900~4500m),且化石产地的地质年代尚不清楚,希夏邦马峰高山栎类的古海拔意义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希夏邦马峰高山栎类化石的再次发现,不但有助于厘清化石产出的具体层位,还进一步丰富了该化石记录的形态特征并明确其分类学位置。相关认识将为进一步探究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生物多样性演化与环境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栎类 叶片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 山体抬升 植物多样性 新近纪
下载PDF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科学家:读《十年山野路漫漫——新生代化石考察记》
3
作者 周浙昆 《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56-58,共3页
《十年山野路漫漫——新生代化石考察记》是一部古生物科学工作者的野外科考笔记。作者用朴实而流畅的文笔,记录了十年来在野外开展古生物学考察研究和在国外参加学术活动的经历。十年间,从青藏高原到江南水乡,从泰国呵叻的热带雨林到... 《十年山野路漫漫——新生代化石考察记》是一部古生物科学工作者的野外科考笔记。作者用朴实而流畅的文笔,记录了十年来在野外开展古生物学考察研究和在国外参加学术活动的经历。十年间,从青藏高原到江南水乡,从泰国呵叻的热带雨林到中国东北的林海雪原,从南美的安第斯山到欧洲的西西里;从美国的内华达、南欧的巴尔干到新疆的喀什和塔什库尔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学 学术活动 林海雪原 内华达 热带雨林 安第斯山 塔什库尔干 新生代
下载PDF
我和李恒老师的最后一次争论
4
作者 周浙昆 《民主与科学》 2023年第3期56-59,共4页
我和李恒老师的最后一次争论发生在2022年的11月,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古地中海的定义和概念。李恒老师几乎天天都去办公室,而我退休后,偶尔也会去一下昆明植物研究所。那天中午,我和李老师合作培养的学生纪运恒博士得知我在昆明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昆明植物研究所 古地中海 李老师 办公室 争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古近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佳 宋艾 +2 位作者 丁林 苏涛 周浙昆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8-1342,共35页
古近纪是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劫后复苏并逐渐接近其现代面貌的关键时期.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古近纪也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活动、亚洲气候重组、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时期.限于研究条件、认识程度等的制约,青藏高原及其周... 古近纪是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劫后复苏并逐渐接近其现代面貌的关键时期.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古近纪也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活动、亚洲气候重组、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时期.限于研究条件、认识程度等的制约,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在地层划分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近年来,该区域开展了大量的沉积岩石学、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工作,发现和报道了大量各种门类的化石,更系统地深化了生物地层学研究,为梳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古近纪综合地层、生物群和古地理演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基于国际古近系划分和对比标准,以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为基础,综合近年来同位素年代学、磁性地层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梳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框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开展以来,古近纪植物群相关研究逐渐丰富.依据这些植物群最新的年代结果,本文讨论了灭绝类群和新出现类群的生物地层意义.对“桉属”、棕榈科等化石类群的新认识将古近纪青藏地区植物区系与冈瓦纳大陆的大洋洲、南美洲生物区系建立联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植物群重要类群的演化历史也指示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时间在约65~54Ma.植物群的古高程重建结果表明,横断山区在早渐新世之前就已经形成现今的地貌格局;古近纪青藏地区主要缝合带附近的温暖湿润低地是动植物类群交流的主要通道;古近纪低矮的喜马拉雅山脉不能对南来的印度洋水汽形成有效的阻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化石 生物地层 古环境 古地理 古近纪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隆起和高山栎组(壳斗科)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32
6
作者 周浙昆 普春霞 陈文允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84-890,共7页
高山栎是一类硬叶常绿的栎属植物,集中分布在横断山区,是这一地区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高山栎组分布区的形成和喜马拉雅的隆起、横断山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讨论了这种相互关系。先清理了高山栎分类学的混乱,将原来的12种高山栎归并为... 高山栎是一类硬叶常绿的栎属植物,集中分布在横断山区,是这一地区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高山栎组分布区的形成和喜马拉雅的隆起、横断山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讨论了这种相互关系。先清理了高山栎分类学的混乱,将原来的12种高山栎归并为9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高山栎的现代分布和系统位置,总结分析了高山栎的地史资料。认为高山栎组植物出现的时间不晚于中新世,在中新世高山栎组已经有了较广的分布,分布在当时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上新世,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和抬升,横断山地区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环境变冷、变旱。高山栎组植物由于自身所具有的抗寒耐旱的形态特征,如被较厚的毛被,单位面积气孔数目较少等使之在生物竞争中成为优胜者,而逐步成为横断山地区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并以已有地质学、古植物学、形态解剖学、植物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论证了这一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属 高山栎组 横断山 喜马拉雅
下载PDF
西藏壳斗科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浙昆 孙航 俞宏渊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44-152,共9页
在野外考察,分类清理和修订的基础上讨论了西藏壳斗科的地理分布。自然分布的西藏壳斗科植物,共3属33种,集中分布于藏东南的河谷地带和喜马拉雅山脉的聂拉木县。印度栲、刺栲、喜马拉雅石栎和西藏石栎是这些地区海拔2000m以... 在野外考察,分类清理和修订的基础上讨论了西藏壳斗科的地理分布。自然分布的西藏壳斗科植物,共3属33种,集中分布于藏东南的河谷地带和喜马拉雅山脉的聂拉木县。印度栲、刺栲、喜马拉雅石栎和西藏石栎是这些地区海拔2000m以下群落建群种;通麦栎、俅江栎和薄片青冈是西藏海拔1800—2500m地段森林植被的建群种;硬叶高山栎类则是海拔2500m以上硬叶常绿阔叶林及高山灌丛植被的建群种。种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西藏壳斗科植物共有7种区系成分。其中以热带印度、喜马拉雅-中南半岛、中国-喜马拉雅和东喜马拉雅特有等3种成分为最丰富。区系成分分析还表明,海拔2000m以下的西藏壳斗科植物主要来源于热带亚洲:海拔2000m以上的种类主要来源于东亚,特别是横断山。本文还讨论了西藏壳斗科发生发展的地史背景,比较了和毗邻地区壳斗科植物区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毛榉科 地理分布 西藏
下载PDF
中国栎属的起源演化及其扩散 被引量:73
8
作者 周浙昆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2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本文在栎属(Quercus)系统演化、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栎属的起源、演化和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规律。栎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印度支那植物区,而这个分布中心就是栎属的起源地;加勒比植物区是栎属的次生分布中心。栎属... 本文在栎属(Quercus)系统演化、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栎属的起源、演化和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规律。栎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印度支那植物区,而这个分布中心就是栎属的起源地;加勒比植物区是栎属的次生分布中心。栎属于古新世早期在上述起源地,起源于三棱栎。栎属起源以后分化出青冈亚属和栎亚属,前者限于东亚、东南亚分布,后者广布于北温带。栎亚属形成以后,分化出高山栎组和巴东栎组两个原始类群,并通过巴东栎—子栎的路线演化出落叶栎类。北美的栎类有两个来源,一是通过高山栎、冬青栎演化而成;另一群源于欧亚的落叶栎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斗科 栎属 起源 演化 分布 区系
下载PDF
壳斗科的地质历史及其系统学和植物地理学意义 被引量:62
9
作者 周浙昆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9-385,共17页
在收集整理现有壳斗科化石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壳斗科及其各属的起源时间、地史分布和地史演替过程以及这些化石资料在系统学和植物地理学上的意义。白垩纪尚无壳斗科可靠的大化石记录,微化石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亲缘关系以及古新... 在收集整理现有壳斗科化石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壳斗科及其各属的起源时间、地史分布和地史演替过程以及这些化石资料在系统学和植物地理学上的意义。白垩纪尚无壳斗科可靠的大化石记录,微化石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亲缘关系以及古新世壳斗科已经分化出两个类群。从以上这些事实推论壳斗科起源于白垩纪晚期,而壳斗科现代各属出现的时间应不晚于古新世。最早发现的壳斗科化石和现代栗亚科和水青冈亚科在形态结构上非常相似,这一事实表明,壳斗科分为两个亚科的观点更接近客观事实。在水青冈亚科中,三棱栎类的化石最早出现;在栎属中,青冈亚属更接近祖先类群;在地史中全缘栎类较具齿栎类出现早,粗齿的落叶栎类出现最晚。三棱栎属、栲属和石栎属的化石在老第三纪出现于北美和欧洲的事实说明,北美、欧洲和东亚在老第三纪时有一个相通的壳斗科植物区系。南美的三棱栎是通过北美进入南美的。中国横断山、欧洲地中海沿岸和北美西北部有一类形态特征相似、亲缘关系相近的硬叶栎类,它们之间有相同的地质演替历史,它们现代分布边界可能就是古地中海的边界。美洲的栎类有两个来源,常绿硬叶栎类是通过古地中海沿岸而经北美欧洲陆桥到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历史 地理分布 壳斗科 系统演化
下载PDF
一些东亚特有种子植物的化石历史及其植物地理学意义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浙昆 Arata Momohara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9-470,共22页
特有植物在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不同等级的特有植物往往成为不同等级植物区系分区的重要依据。查明东亚特有植物的地史渊源对于揭示东亚植物区的特征与性质,理解中国植物区系及东亚植物发生和演变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现... 特有植物在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不同等级的特有植物往往成为不同等级植物区系分区的重要依据。查明东亚特有植物的地史渊源对于揭示东亚植物区的特征与性质,理解中国植物区系及东亚植物发生和演变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东亚植物区系中有化石记录的银杏科、杜仲科、连香树科、大血藤科和昆栏树科等5个特有科,水杉等21个特有属的化石历史。从这些特有植物化石历史的分析可以发现,东亚植物的特有植物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北极-第三纪,北热带,和就地起源等3种类型,特有植物的来源表明东亚植物区系是一个来源复杂的植物区系。尽管各种特有类群的地质历史各不相同,但是都经历了从广布到分布区逐步缩小,最后形成特有的过程。大部分特有类群形成特有的时间是在上新世末到第四纪初。根据特有类群划分区系等级的原则,东亚现代植物区系最终形成的时间应该是上新世末到第四纪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有植物 化石历史 东亚 陆地植物分区
下载PDF
栎属的历史植物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周浙昆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21-33,共13页
本文根据现有化石资料,讨论了栎属起源的时间和地史分布。白垩纪以前的壳斗科大化石的记录是不可靠的。可靠的壳斗科大化石见于古新世。最早的、无疑问的栎属化石产于美国始新世,而且当时的栎属化石已经有了较大分化。被定为栎粉属的栎... 本文根据现有化石资料,讨论了栎属起源的时间和地史分布。白垩纪以前的壳斗科大化石的记录是不可靠的。可靠的壳斗科大化石见于古新世。最早的、无疑问的栎属化石产于美国始新世,而且当时的栎属化石已经有了较大分化。被定为栎粉属的栎属花粉化石在地层中的比例,由古新世的偶有发现逐渐增大,到渐新世达38%以上。据此推测栎属起源的时间不早于白垩纪晚期,亦不晚于始新世,最可能的起源时间是古新世最早期。中国可靠的栎属大化石见于抚顺始新世。青冈亚属的现代地理分布和地史分布表明:该类群的现代分布格局在中新世就已经形成。高山栎类的化石分布格局在中新世就已经形成。高山栎类的化石记录始见于中新世、上新世以后,这类植物成了植被的优势成分。落叶栎类出现的时间明显晚于常绿栎类出现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斗科 栎属 第三纪 地史分布
下载PDF
西藏壳斗科订正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浙昆 孙航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211-225,共15页
在野外考察和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西藏壳斗科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订正。描述了1个新种,报道1个中国新记录种,4个西藏新记录种;归并11种和2变种,排除无标本记录的2种。确认西藏壳斗科植物共3属32种,2变种。
关键词 壳斗科 新分类群 订正 西藏
下载PDF
金粟兰科的起源、演化及其分布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浙昆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3年第4期321-331,共11页
本文利用形态解剖、孢粉学及化石资料,讨论了金粟兰科的系统;并对其起源、演化和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等问题做了合理推测,主要结果如下:(1)Sarcandra和Chloranthus的亲缘关系最接近,而Ascarina和Hedyosmum的系统位置最靠近。Sarcandra是金... 本文利用形态解剖、孢粉学及化石资料,讨论了金粟兰科的系统;并对其起源、演化和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等问题做了合理推测,主要结果如下:(1)Sarcandra和Chloranthus的亲缘关系最接近,而Ascarina和Hedyosmum的系统位置最靠近。Sarcandra是金粟兰科中最原始的属,而Hedyosmum则是最进化的属。(2)金粟兰科可能于白垩纪最早期起源于木质部无导管的、具简单两性虫媒花的祖先,从这个祖先分化出虫媒两性花的Sarcandra和Chloranthus和风媒单性花Ascarina和Hedyosmum。(3)印度支那植物区和马来西亚植物区包含了金粟兰科的全部属和大部分原始种类,是金粟兰科的现代分布中心;也可能是其起源地。(4)金粟兰科起源较早容易扩散到各个大陆,随大陆解体而被带到各大洲。并随古气候、古地理的演变而发展或衰退、消亡而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粟兰科 起源 分布 进化
下载PDF
硬叶常绿高山栎类化石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浙昆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12期954-961,共8页
高山栎类植物(Quercus subg Quercus sect.Brachylepides和部分sect.Engleriana)自晚第三纪是横断山化石植物群的优势分子。记录和发表的化石种有17种之多。这些化石种存在着许多分类和命名上的混乱。本文对已经发表的高山栎组和巴东栎... 高山栎类植物(Quercus subg Quercus sect.Brachylepides和部分sect.Engleriana)自晚第三纪是横断山化石植物群的优势分子。记录和发表的化石种有17种之多。这些化石种存在着许多分类和命名上的混乱。本文对已经发表的高山栎组和巴东栎组化石进行了整理和订正,将14种高山栎组植物化石归并为6种,3种巴东栎组化石被归为1种,并报道了一个新化石种,厘定了这些化石种的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属 高山栎 第三纪 植物化石 分类
下载PDF
槲栎叶复合群及其地史学和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浙昆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8期666-671,共6页
根据槲栎叶复合群研究的最新成果订正了国产槲叶栎属 (Dryophyllum)的化石。通过对该属 9种化石的整理 ,将 Dryophyllum dewalquei、D.parvum、D.relongtanense、D.yunnanensis和 D.sp.等 5种分别归入 Berryophyllum dewalquei、B.parvu... 根据槲栎叶复合群研究的最新成果订正了国产槲叶栎属 (Dryophyllum)的化石。通过对该属 9种化石的整理 ,将 Dryophyllum dewalquei、D.parvum、D.relongtanense、D.yunnanensis和 D.sp.等 5种分别归入 Berryophyllum dewalquei、B.parvum、B.relongtanense、B.yunnanensis和 B.sp.;将 D.fushunense归入 Castaneophyllum fushunense;将 D.nervosaum归入 Quercusnervosum;将 D.relongtanense的一部分归入Q.lantenoisii;D.subfalcatum尚不能确定归属 ,但可以肯定不属槲栎叶复合群。同时 ,还讨论了槲栎叶复合群的地史学意义。该复合群是原始壳斗科向现代壳斗科过渡的中间类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栎叶复合群 古粟叶属 古壳斗叶 地史学
下载PDF
古植物学和现代植物学交叉、渗透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浙昆 《生命科学》 CSCD 1999年第A01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古植物学 现代植物 植物区系地理 演化 关系
下载PDF
盘点云南植物王国的家底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浙昆 陈琳琳 《自然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59-466,共8页
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在不到全国国土面积4.1%的区域内分布了苔藓126科499属1906种、蕨类61科193属1363种、裸子植物9科25属113种、被子植物244科2367属15951种,即云南高等植物的种数为19333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数的一半... 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在不到全国国土面积4.1%的区域内分布了苔藓126科499属1906种、蕨类61科193属1363种、裸子植物9科25属113种、被子植物244科2367属15951种,即云南高等植物的种数为19333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数的一半以上。除了高等植物,云南另有地衣66科203属1067种、大型真菌124科599属2729种。云南具有从热带雨林到高山流石滩灌丛的各种植被类型,共包含14个植被型、38个植被亚型、474个群系。丰富的地球环境多样性、立体气候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云南植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近年来,云南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行动,如:摸清植物的家底、编制保护名录、建立种质资源库、保护极小种群等,使云南的植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植被多样性 云南 地球环境多样性
下载PDF
五种栎属植物订正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浙昆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43-44,共2页
五种栎属植物订正周浙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NotesonFiveQuercusfromChinaZHOUZhe-Kun(KunmingInstituteofBotany,TheChines... 五种栎属植物订正周浙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NotesonFiveQuercusfromChinaZHOUZhe-Kun(KunmingInstituteofBotany,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属 分类订证 分类学
下载PDF
格桑花是什么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浙昆 《民主与科学》 2017年第3期38-41,共4页
格桑花是什么花,可谓众说纷纭.在民间和网上,高原杜鹃、雪莲、狼毒和波斯菊都被称作格桑花.也有人认为格桑花并不是一种特定的花,藏民们的眼中所有颜色鲜艳、美丽的花都被称为格桑花.由此推断,在人们的心中格桑花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也许... 格桑花是什么花,可谓众说纷纭.在民间和网上,高原杜鹃、雪莲、狼毒和波斯菊都被称作格桑花.也有人认为格桑花并不是一种特定的花,藏民们的眼中所有颜色鲜艳、美丽的花都被称为格桑花.由此推断,在人们的心中格桑花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也许就像我们所称的“幸福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桑
下载PDF
一位古生物学家的科考笔记——读《十年山野路漫漫》有感
20
作者 周浙昆 《自然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十年山野路漫漫》记录了作者十年来的野外考察和国外游学的经历。十年间,从青藏高原到江南水乡,从热带呵叻到东北雪原,从安第斯山到西西里,内华达到巴尔干,喀什、塔什库尔干、伦坡拉、吉隆、冈仁波齐、札达、山南、墨脱、临夏、同心... 《十年山野路漫漫》记录了作者十年来的野外考察和国外游学的经历。十年间,从青藏高原到江南水乡,从热带呵叻到东北雪原,从安第斯山到西西里,内华达到巴尔干,喀什、塔什库尔干、伦坡拉、吉隆、冈仁波齐、札达、山南、墨脱、临夏、同心、金沙江、乌蒙山、丽江、香格里拉、理塘、德格都留下了作者的足迹。跟随这些足迹,一个个载入史册的重要发现浮现出来:古猿、三趾马、鳄鱼、攀鲈、棕榈,还有许多等待鉴定和研究的脊椎动物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学家 内华达 三趾马 野外考察 路漫漫 塔什库尔干 十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