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周煜虎 冯阳阳 +1 位作者 宋建华 刘向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7期2543-2544,2547,共3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35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分别给予常规低...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35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分别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和利伐沙班治疗。观察2组的DVT发生率以及术中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DVT发生率分别为2.9%和14.9%,经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第2天观察组的引流量分别为(210.3±42.5)、(130.2±30.1)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5.8±45.6)、(115.6±32.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可以更好地降低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老年患者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煜虎 刘向栋 +1 位作者 武政 冯阳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5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脊柱结核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脊柱结核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手术模式,实验组实施临床微创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 目的探讨研究脊柱结核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脊柱结核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手术模式,实验组实施临床微创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病人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脊柱结核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可以使脊柱后凸畸形明显改善,使发生并发症和复发的几率明显降低,使病人满意度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微创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自拟补阳还五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周煜虎 曹强 +2 位作者 段明明 冯阳阳 赵程锦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3期565-566,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补阳还五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以60例行THA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3.33%,低于... 目的探讨自拟补阳还五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以60例行THA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23.33%(P<0.04)。两组治疗后D二聚体(D-D)水平降低(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加快,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36.67%(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有效减少THA术后下肢DVT的发生,促进下肢静脉血液流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全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煜虎 杜胜利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12,共3页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日渐提高,特别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额外的经济负担,故越来越受到同仁们的重视,笔者搜集近20年来在髋膝关节置换术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资料,以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 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中药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煜虎 宋建华 +1 位作者 冯阳阳 武政 《河南中医》 2015年第9期2136-2138,共3页
观察中药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骨科收治的63例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观察中药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骨科收治的63例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4周的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Hohl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90.00%,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伤口感染,对照组有1例患者骨折愈合延迟,在术后第9个月经X线检查骨痂全部行成,骨折线基本消失。结论:中药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帮助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中药治疗
下载PDF
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曹强 段明明 +3 位作者 周煜虎 王剑飞 王飞 李长红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老年新鲜单节段脊柱胸腰段OVCF患者76例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采用PCVP分为弯角组36例和常规组40例... 目的观察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老年新鲜单节段脊柱胸腰段OVCF患者76例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采用PCVP分为弯角组36例和常规组40例。弯角组采用PCVP完成手术;常规组采用常规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完成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双侧分布率,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手术预后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弯角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双侧分布率大于常规组,而骨水泥渗漏率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2.308/0.023,Z/P=3.638/0.000,χ~2/P=4.395/0.036)。2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28.134/0.000、29.840/0.000,11.979/0.000、11.887/0.00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与常规PVP比较,采用PCVP治疗新鲜单节段OVCF,在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的同时,有效地增加骨水泥注入量、改善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但在术后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弯角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疏血通联合依诺肝素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冯阳阳 周煜虎 +1 位作者 刘向栋 武政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1期3037-3038,3042,共3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诺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诺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诺肝素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术后3周,比较组间DVT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分别为5.0%和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功能指标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7.4±6.5)s vs.(28.5±7.6)s,(12.6±2.7)s vs.(12.8±2.5)s,(18.3±4.0)s vs.(18.1±3.8)s,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诺肝素能够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形成,降低DVT发生率,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依诺肝素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曹强 周煜虎 +2 位作者 段明明 王飞 李长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收治的63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采用手法复位结合PVP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PKP方...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收治的63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采用手法复位结合PVP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PKP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以及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VH、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对比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PVP与PKP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手法复位结合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59
9
作者 武政 刘向栋 +1 位作者 周煜虎 冯阳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36-738,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胫骨远端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胫骨远端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Baird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优良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MIPPO与LCP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相比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愈合快,且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手法复位PCVP与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强 段明明 +3 位作者 张亮亮 冯阳阳 周煜虎 王剑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2期54-58,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手法复位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 目的对比观察手法复位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85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复合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PCVP治疗,常规组45例采用单侧PK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治疗费用、骨水泥分布等级,术前术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AV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复合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透视次数、治疗费用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复合组骨水泥用量大于常规组,骨水泥分布等级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AVH、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PCVP治疗OVCF不仅可达到常规PKP复位伤椎、改善后凸畸形的效果,而且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但在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方面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手法复位 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后凸畸形 手术时间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TRACP-5b与CTX-Ⅱ在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程锦 冯阳阳 +2 位作者 周煜虎 武政 刘向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8期1829-1832,共4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与Ⅱ型胶原C-末端肽(CTX-Ⅱ)在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接诊的1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普通股骨头坏死组45例,骨质疏松组45例,进展型...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与Ⅱ型胶原C-末端肽(CTX-Ⅱ)在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接诊的1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普通股骨头坏死组45例,骨质疏松组45例,进展型股骨头坏死组45例,对照组(普通外伤)45例。以酶联免疫法对4组患者血清中TRACP-5b、CTX-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进展型股骨头坏死组患者中,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股骨头坏死组、对照组[(53.48±3.72)U/L vs.(47.85±1.84)U/L,(53.48±3.72)U/L vs.(45.12±0.65)U/L](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TRACP-5b表达明显高于普通股骨头坏死组、对照组[(51.83±2.05)U/L vs.(47.85±1.84)U/L,(51.83±2.05)U/L vs.(45.12±0.65)U/L](P<0.05);进展型股骨头坏死组患者血清CTX-Ⅱ表达明显高于普通股骨头坏死组、骨质疏松组、对照组[(221.96±8.32)ng/L vs.(181.03±6.35)ng/L,(221.96±8.32)ng/L vs.(179.86±6.51)ng/L,(221.96±8.32)ng/L vs.(177.94±6.60)ng/L](P<0.05)。结论在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血清TRACP-5b、CTX-Ⅱ水平的表达较高,可通过对其含量的检测预测股骨头坏死的病情进展,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股骨头坏死骨 代谢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Ⅱ型胶原C-末端肽
下载PDF
胫骨髓内钉进针点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江 冯阳阳 +3 位作者 周煜虎 杨志军 赵如元 王剑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6期1820-1822,共3页
胫骨骨折为常见的下肢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8%-10%,随着工业、交通业的飞速发展,胫骨骨折的发病率还会上升。闭合或开放性胫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它具有手术创伤小、轴心固定、固定坚强、能早期活动等优点。通... 胫骨骨折为常见的下肢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8%-10%,随着工业、交通业的飞速发展,胫骨骨折的发病率还会上升。闭合或开放性胫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它具有手术创伤小、轴心固定、固定坚强、能早期活动等优点。通过数十年的发展,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式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关于胫骨髓内钉最佳进针点的位置仍存在争议,现在大部分临床医师根据临床经验选择进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进针点 胫骨力线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段明明 周煜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19期2077-2079,2083,共4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术前、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凝血指标及患肢肿胀周径的变化,并记录2组DVT发生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术后7 d,观察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均<0.05),患肢髌骨上缘10 cm、内踝上缘15 cm的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髋部周围骨折术后DVT形成,且有助于减轻患肢肿胀,并可有效避免再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利伐沙班 髋部周围骨折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软骨ADAMTS-7基因上调与股骨头坏死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程锦 周煜虎 王坤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733,共7页
目的探讨ADAMTS-7与ONFH(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软骨退化和影像学变化的相关性,并研究其潜在机制。方法共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ONFH组,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ADAMTS-7与ONFH(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软骨退化和影像学变化的相关性,并研究其潜在机制。方法共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ONFH组,对照组患者X线片检查均无ONFH和骨关节炎OA;ONFH组患者X线片检查有明确ONFH。根据ARCO分期标准,将ONFH组患者进一步分为两组:A组,ARCO分期II^III期,X线片显示股骨头无明显塌陷;B组,ARCO分期IV期,X线片显示股骨头有明显塌陷。记录Mankin评分;免疫组化染色分析ADAMTS-7、TNF-α和磷酸化NF-κB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ADAMTS-7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DAMTS-7与COMP的蛋白水平;分析各组指标差异,探讨ADAMTS-7在ONFH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ONFH组患者关节软骨发生明显退化,ONFH A组与ONFH B组的Mankin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NFH组的ADAMTS-7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NFH组ADAMTS-7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AMTS-7的增加与COMP的降解潜在相关(P<0.05)。此外,ONFH组患者的NF-κ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NFH患者关节软骨ADAMTS-7、TNF-α与磷酸化NF-κB均显著上调,ADAMTS-7的表达水平与软骨TNF-α和磷酸化NF-κB P65的表达呈正相关,ADAMTS-7可能通过TNF-α与磷酸化NF-κB P65参与ONFH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软骨 ADAMTS-7
下载PDF
后路钉棒系统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对L1椎爆裂性骨折压迫髓腔所致不全瘫的疗效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阳阳 武政 +3 位作者 刘向栋 常宝生 周煜虎 赵程锦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钉棒系统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对L1爆裂性骨折压迫髓腔所致不全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84例L1椎爆裂性骨折压迫髓腔所致不全瘫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比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后路经伤椎... 目的:探究后路钉棒系统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对L1爆裂性骨折压迫髓腔所致不全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84例L1椎爆裂性骨折压迫髓腔所致不全瘫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比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采取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椎管容积减少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同时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远、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组间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椎体压缩率、Cobb角、椎管容积减少比均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各项指标手术前后及术后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和Cobb角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观察组内固定失败率低于对照组[11.90%(5/42)vs 30.95%(13/42)],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L1爆裂性骨折压迫髓腔所致不全瘫的近远期疗效均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钉棒系统 伤椎 短节段 腰椎爆裂性骨折
下载PDF
损伤控制技术在并发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建华 周煜虎 常宝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6期2271-2272,共2页
目的对损伤控制技术在并发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伤势,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骨折技术进... 目的对损伤控制技术在并发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伤势,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骨折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主要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情况、血红蛋白(Hb)以及清蛋白(ALB)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和AL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和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和ALB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b和ALB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对严重多发伤并发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技术 严重多发伤 骨折
下载PDF
基于Wnt信号通路探讨原花青素改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与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阳阳 赵程锦 +3 位作者 周煜虎 曹博 段明明 张亮亮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基于Wnt信号通路探讨原花青素改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取50只SD雌性大鼠通过卵巢切除术构建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和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SD大鼠记为对照组... 目的基于Wnt信号通路探讨原花青素改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取50只SD雌性大鼠通过卵巢切除术构建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和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SD大鼠记为对照组,对照组仅翻动双侧卵巢不做切除。阿仑膦酸钠组按1 mg/kg灌胃给予阿仑膦酸钠;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5、25、35 mg/kg灌胃给予原花青素;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酶联免疫测试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和骨代谢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血清骨钙素(BGP)]含量;骨密度扫描仪扫描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的骨密度(BMD)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骨组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成骨标志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Osterix]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和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MDA、TRAP升高,SOD、GSH-Px、PICP、BGP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仑膦酸钠组和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股骨血清MDA、TRAP降低,SOD、GSH-Px-PICP、BGP升高(P<0.05)。对照组大鼠骨小梁呈网状排列、连接紧密。模型组骨小梁数量降低、排列稀疏紊乱、连续性差。与模型组比较,阿仑膦酸钠组和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骨小梁数量及结构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和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骨组织Wnt、β-catenin、Runx2、Osterix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仑膦酸钠组和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骨组织Wnt、β-catenin、Runx2、Osterix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原花青素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大鼠氧化应激和骨代谢指标,发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推测是通过调控Wnt通路抑制过氧化应激反应,促进Wnt、β-catenin及成骨标志蛋白Runx2、Osterix的表达实现此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原花青素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老年四肢骨折肿胀疼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建华 周煜虎 《河南中医》 2015年第9期2110-2112,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老年四肢骨折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局部麻醉下骨折手法复位,同时予以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老年四肢骨折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局部麻醉下骨折手法复位,同时予以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4周、12周后的骨痂骨密度和治疗前、治疗3 d、14 d后的肿胀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压痛、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和瘀斑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压痛、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和瘀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12周后的骨痂骨密度逐渐升高,且治疗组治疗4周、12周后的骨痂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 d、14 d的肿胀面积显著小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老年四肢骨折后的肿胀、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四肢骨折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 肿胀 疼痛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及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长红 陈晓荣 周煜虎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0-21,29,共3页
目的观察单枚椎间融合器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5例,以单间隙发病为主及腰痛和单侧肢体为主要症状,术前动力位片提示不稳定,滑脱在Ⅰ度以内或骨质增生致侧隐窝狭窄明显的腰椎间盘... 目的观察单枚椎间融合器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5例,以单间隙发病为主及腰痛和单侧肢体为主要症状,术前动力位片提示不稳定,滑脱在Ⅰ度以内或骨质增生致侧隐窝狭窄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年龄在45~71岁之间的患者,行半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椎间单枚Cage植入、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34例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6个月后X线或CT提示椎间融合,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无明显沉降,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疾病29分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1%,脊柱融合率为97.1%。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螺钉 脊柱融合术 单侧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建华 周煜虎 常宝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31-132,共2页
目的:研究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 目的:研究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明显优于其它常规手术方法,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