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后血清对骨髓红系造血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燕虹 罗成基 +1 位作者 郭朝华 邹仲敏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烧伤所致造血系统的变化是烧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反应之一,它与烧伤感染以及烧伤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病程的转归和预后。对烧伤后贫血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但关于机体在烧伤后红系造血调控机制的改变尚待深入研究。方法:本... 目的:烧伤所致造血系统的变化是烧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反应之一,它与烧伤感染以及烧伤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病程的转归和预后。对烧伤后贫血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但关于机体在烧伤后红系造血调控机制的改变尚待深入研究。方法:本文以 15% TBSAⅢ°烧伤昆明种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祖细胞集落培养法观察烧伤后 1-2小时、1天、3天、5天、7天和 10天血清对正常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的影响,同时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EPO浓度的变化,以探讨烧伤后红系造血功能的改变与造血刺激因子 EPO的关系。结果: 15% Ⅲ°烧伤小鼠在烧伤后早期( 12小时到 5天)的血清对红系祖增殖有显著高于正常的刺激活性;烧伤后血清EPO浓度在伤后早期显著升高。血清EPO浓度与烧伤后血清红系刺激活性呈正相关,提示血清EPO升高是烧伤后血清红系刺激活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造血调控 CFU-E 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烧伤后血清中造血刺激活性组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燕虹 罗成基 +2 位作者 郭朝华 孔佩艳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 检测烧伤血清中是否有异常的造血刺激活性组分出现,并对其性质作初步鉴定。方法 采用离子交 换层析分离正常及烧伤血清,用CFU -E、CFU- GM集落培养法检测各分离组分在烧伤前后造血刺激活性的变化,并对其进 行热、酸、碱和酶... 目的 检测烧伤血清中是否有异常的造血刺激活性组分出现,并对其性质作初步鉴定。方法 采用离子交 换层析分离正常及烧伤血清,用CFU -E、CFU- GM集落培养法检测各分离组分在烧伤前后造血刺激活性的变化,并对其进 行热、酸、碱和酶处理后进一步检测造血活性。结果 小鼠烧伤血清经离子交换层折后得到A、B、C、D4个组分,其中A、B 组分红系造血刺激活性增高;C组分对红系和粒系造血刺激活性增高;且活性最强。D组分不具有造血刺激活性。A、B、C 3组分经酸处理和胰酶消化后活性消失,A、B组分经碱处理和热处理后活性消失,而C组分加热70℃以及经碱处理后仍 保持部分活性。结论 ①烧伤后血清经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的A、B、C、D4组分中,A、B组分具有红系刺激活性,C组 分活性最强,对红系和粒系均有刺激。②A、B、C3个活性组分均为蛋白质,C组分对酸不稳定,对热和碱具有一定的稳定 性,而A、B两组分既不耐热,对酸碱均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造血调控 离子交换层析
下载PDF
烧伤小鼠血清中促造血成分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燕虹 罗成基 +2 位作者 郭朝华 孔佩艳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 分析烧伤后血清中造血刺激活性成分。方法 毛细管电泳分析烧伤血清及经离子交换层析所得造血活性组分A、B、C。结果 ①烧伤血清经毛细管电泳后发现有6个主要变异峰不同于正常血清。②经离子交换分离后得到的具有造血活性的3种... 目的 分析烧伤后血清中造血刺激活性成分。方法 毛细管电泳分析烧伤血清及经离子交换层析所得造血活性组分A、B、C。结果 ①烧伤血清经毛细管电泳后发现有6个主要变异峰不同于正常血清。②经离子交换分离后得到的具有造血活性的3种中的各亚组分(除3 3 6×10 3外) ,均与全血清毛细管电泳图谱中相应未知的变异峰的变化趋势相吻合。③A、B、C 3种组分经毛细管电泳分析,其主要成分分子量A为10×10 3、B为3 3 6×10 3、83 9×10 3、C为41 2×10 3、48 2×10 3。④10×10 3和48×10 3蛋白与目前已报道的造血活性细胞因子分子量不一致。结论 烧伤后血清中产生了某些促进造血的物质。10×10 3、48×10 3蛋白的分子量与已报道的造血刺激因子的分子量不一致,其性质及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造血调控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胃癌患者腹水中exosomes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燕虹 曹佳 +2 位作者 陈军 蔡志民 王自强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0-662,共3页
目的从胃癌患者腹水中分离exosomes并鉴定其来源及分子表型。方法采用多步超速离心加超滤方法从胃癌患者腹水中分离exosomes,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Wenstern blot检测其CD63、FasL、TraiL、HLA-G等分子的表达。结果从胃癌患者腹... 目的从胃癌患者腹水中分离exosomes并鉴定其来源及分子表型。方法采用多步超速离心加超滤方法从胃癌患者腹水中分离exosomes,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Wenstern blot检测其CD63、FasL、TraiL、HLA-G等分子的表达。结果从胃癌患者腹水中分离的exosomes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小囊泡,直径约30~100nm;经Western blot证实,exosomes表达CD63、CEA、FasL、TraiL等分子,不表达HLA-G。正常血清来源的exosomes只表达CD63。结论从胃癌患者腹水中分离的exosomes来源于胃癌细胞,表达FasL及TraiL,可能对腹膜腔的免疫细胞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XOSOMES FASL TRAIL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燕虹 刘晋祎 +5 位作者 马恒太 王自强 周紫垣 杨录军 刘胜学 曹佳 《消化外科》 CSCD 2005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微卫星分析法对3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6个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repairgenes,MMR)的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进行了分析。结果6个MMR基因LOH的发生率由...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微卫星分析法对3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6个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repairgenes,MMR)的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进行了分析。结果6个MMR基因LOH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分别为hMSH3(30%)、hPMS2(25%)、hMLH1(30.0%)、hMSH2/hMSH6(23.07%),hPMS1基因未发现杂合性缺失。结论在中国人散发性结直肠癌中,MMR基因通过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分子遗传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错配修复基因 杂合性缺失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DPC4/SMAD4基因杂合性缺失及生物学意义
6
作者 周燕虹 刘晋祎 +4 位作者 马恒太 周紫垣 王自强 杨录军 曹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88-889,共2页
目的分析我国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DPC4/SMAD4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D18S46、D18S363、D18S474、D18S535和D18S877共5个跨DPC4基因区域的微卫星位点,采用微卫星分析方法,对2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 目的分析我国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DPC4/SMAD4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D18S46、D18S363、D18S474、D18S535和D18S877共5个跨DPC4基因区域的微卫星位点,采用微卫星分析方法,对2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进行了分析。结果至少1个位点呈多态性的病例为100%,DPC4/SMAD4基因LOH发生率为60%。结论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是中国人散发性结直肠癌中DPC4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C4/SMAD4 散发性结直肠癌 杂合性缺失 微卫星不稳定
下载PDF
放烧复合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粒-巨噬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郭朝华 罗成基 +3 位作者 孔佩艳 周燕虹 邹仲敏 施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5-68,共4页
为了进一步阐明放射损伤复合烧伤(放烧复合伤)时骨髓造血基质细胞支持粒-巨噬系祖细胞造血能力的变化,采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融合培养和粒-巨噬系祖细胞集落(CFU-GM)培养的方法,观察了5Gy照射复合15%Ⅲ度烧伤时基质细胞对支持CFU-G... 为了进一步阐明放射损伤复合烧伤(放烧复合伤)时骨髓造血基质细胞支持粒-巨噬系祖细胞造血能力的变化,采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融合培养和粒-巨噬系祖细胞集落(CFU-GM)培养的方法,观察了5Gy照射复合15%Ⅲ度烧伤时基质细胞对支持CFU-G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单纯5Gy照射,单纯烧伤及放烧复合伤后,其骨髓基质细胞支持正常粒-巨噬系祖细胞造血的能力明显下降,以伤后3-5天最为显著,伤后10天仍未恢复至正常;②当骨髓基质细胞和粒-巨噬系祖细胞均受到致伤因素作用时,单纯照射及放烧复合伤组的CFU-GM形成能力下降更为明显,至正常对照组的10%以下,单纯烧伤组也有明显下降,但恢复较快;③在本研究所涉及的各种情况下,损伤的效应均有伤后3-5天达最低值的规律,之后可不同程度地恢复。实验结果提示,在上述损伤因素的作用下骨髓基质细胞的功能确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治疗由此所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碍时,同时加强促进基质细胞修复的措施,可能会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烧复合伤 辐射损伤 烧伤 骨髓基质细胞 粒-巨噬系祖细胞
下载PDF
昆明山海棠总生物碱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晓春 周燕虹 +4 位作者 杨录军 敖琳 刘胜学 刘乐斌 曹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THH)总生物碱对10种不同肿瘤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并筛选出最敏感的肿瘤细胞系。方法:采用XTT法和SRB法对THH总生物碱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初步筛选。结果:THH总生物碱对10种不同肿瘤细胞系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THH)总生物碱对10种不同肿瘤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并筛选出最敏感的肿瘤细胞系。方法:采用XTT法和SRB法对THH总生物碱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初步筛选。结果:THH总生物碱对10种不同肿瘤细胞系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不同肿瘤细胞系抑制作用存显著差异和选择性。尤其是对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人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人结肠腺癌细胞系SW-480抑制率均>80%,其对应的IC50分别为13.59,24.10,30.05,31.39mg·L-1。结论:THH总生物碱体外具有广泛,高效的抗肿瘤活性,可进一步探讨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山海棠 抗肿瘤作用 XTT法 SRB法
下载PDF
昆明山海棠总生物碱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改变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乐斌 刘胜学 +5 位作者 胡孝贞 杨录军 敖琳 周燕虹 黄晓春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为探讨昆明山海棠总生物碱(alkaloids from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THHa)抗肺癌机制,研究THHa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形态学观察、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细... 目的为探讨昆明山海棠总生物碱(alkaloids from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THHa)抗肺癌机制,研究THHa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形态学观察、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改变。结果THHa能够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并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S期(S期细胞增多)。结论THHa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A549细胞增殖,这种作用与细胞周期有关,这些有助于将来肺癌治疗方案的合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山海棠 肺腺癌A549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基质细胞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孔佩艳 郭朝华 +3 位作者 罗成基 周燕虹 邹仲敏 施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891-893,共3页
目的 阐明基质细胞在造血细胞体外扩增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液体培养和各种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技术,进行基质细胞支持条件下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并与单纯细胞因子支持下... 目的 阐明基质细胞在造血细胞体外扩增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液体培养和各种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技术,进行基质细胞支持条件下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并与单纯细胞因子支持下的细胞扩增进行比较。结果 在照射后基质细胞层存在的条件下,同时含有细胞因子组合的培养体系,对细胞总数和集落形成细胞数的扩增作用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结论 基质细胞对细胞因子作用下的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 细胞因子 骨髓单个核细胞 体外扩增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贫铀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和精子遗传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白杨 刘晋祎 +7 位作者 曹佳 孙华明 刘胜学 杨录军 周燕虹 陈国华 李岸 王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22-1724,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小鼠吸入不同剂量的贫铀 (DU)气溶胶对生精细胞和精子的遗传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染色质结构试验 (SCSA) ,评价DU诱导小鼠生精细胞和精子的遗传损伤... 目的 初步探讨小鼠吸入不同剂量的贫铀 (DU)气溶胶对生精细胞和精子的遗传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染色质结构试验 (SCSA) ,评价DU诱导小鼠生精细胞和精子的遗传损伤程度。结果 吸入DU气溶胶组睾丸生殖细胞微核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吸入 ( 73 1 5 2± 3 5 99)和 ( 877 83± 43 19)ng gDU组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畸变率为 17 2 %和 2 7 2 %,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1) ;精子染色质结构试验中 ,对照组、吸入 ( 73 1 5 2± 3 5 99)和 ( 877 83± 43 19)ng gDU组的精子SCSA各变量平均值 :αT分别为 2 5 3 5 1± 3 1 76、2 88 2 9± 68 3 0、2 94 5 6± 72 90 ,%COMP分别为 3 73± 5 5 0、9 0 2± 4 43、9 11± 5 3 3 ,%GREEN分别为 0 89± 0 44、1 62± 1 0 6、1 80± 0 61,DU组各变量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增高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铀 生精细胞 精子 遗传损伤
下载PDF
环磷酰胺染毒小鼠精子形态及精细胞微核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贾庆军 郭魁亮 +3 位作者 刘天鹏 冯长龙 杨录军 周燕虹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6-397,共2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小鼠生殖毒性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溶液,连续5d染毒,染毒后28d取双侧睾丸和附睾,计数小鼠精子畸形率和生殖细胞微核发生情况,评价环磷酰胺对小鼠的生殖毒性作用。结果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实验组精子畸形率...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小鼠生殖毒性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溶液,连续5d染毒,染毒后28d取双侧睾丸和附睾,计数小鼠精子畸形率和生殖细胞微核发生情况,评价环磷酰胺对小鼠的生殖毒性作用。结果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实验组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生殖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和精子有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精子 睾丸生殖细胞 微核
下载PDF
重庆地区人群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萍 周紫垣 +6 位作者 刘晋祎 马恒太 周燕虹 葛海燕 余佩武 Toshiro Takezaki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14-1717,共4页
目的 了解谷胱苷肽转硫酶GSTT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技术对 82例病例和 82例对照GSTT1、GSTM1基因型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GSTM1基因缺失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目的 了解谷胱苷肽转硫酶GSTT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技术对 82例病例和 82例对照GSTT1、GSTM1基因型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GSTM1基因缺失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OR =2 .464 ,95 %CI =1.3 11~ 4.63 3 )。GSTM1和GSTT1基因同时缺失的个体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有差异 (P <0 .0 5 ,OR =2 .476,95 %CI =1.0 46~ 5 .861)。结论 GSTM1基因缺失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易感基因型。GSTT1基因单独缺失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性不相关 ,但在GSTM1缺失基础上再伴有GSTT1基因缺失的个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硝酸羟胺急性毒性和诱导染色体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贾庆军 杨录军 +3 位作者 刘晋祎 周燕虹 刘胜学 曹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59-361,共3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硝酸羟胺的急性毒性和半数致死剂量(LD50)以及对染色体的影响,为其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硝酸羟胺溶液,观察小鼠死亡率和脏器的病理改变;计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评价硝酸... 背景与目的:探讨硝酸羟胺的急性毒性和半数致死剂量(LD50)以及对染色体的影响,为其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硝酸羟胺溶液,观察小鼠死亡率和脏器的病理改变;计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评价硝酸羟胺对小鼠的毒性作用程度。结果:小鼠的LD50 24 h为186 mg/KG(177-197 mg/kg);14 d为183 mg/kg(174-194mg/kg);肉眼未见脏器有病理改变。小鼠腹腔注射硝酸羟胺实验组微核发生率、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按化学物质的急性分级标准,硝酸羟胺属中等毒级别,腹腔注射硝酸羟胺可诱导小鼠染色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羟胺 急性毒性 LD50 骨髓细胞微核 染色体畸变
下载PDF
放烧复合伤大鼠血清对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冉新泽 粟永萍 +5 位作者 郑怀恩 郭朝华 刘都户 周燕虹 刘晓宏 艾国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以单纯烧伤、放射损伤为对照 ,观察放烧复合伤大鼠血清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影响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用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 12Gy ,5kW溴钨灯致大鼠背部 30 %全身体表面积Ⅲ度烧伤。伤后 3、12、2 4、4 8、72和 96小时无菌抽取大鼠血清。... 以单纯烧伤、放射损伤为对照 ,观察放烧复合伤大鼠血清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影响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用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 12Gy ,5kW溴钨灯致大鼠背部 30 %全身体表面积Ⅲ度烧伤。伤后 3、12、2 4、4 8、72和 96小时无菌抽取大鼠血清。按 10 μg m1蛋白加入到骨髓红系或粒系培养体系中培养。伤后 2 4小时 ,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 6含量。结果显示 ,无论烧伤或放烧复合伤血清组 ,伤后 3、12、2 4、4 8、72和 96小时的CFU E、BFU E和CFU GM培养集落数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以伤后 2 4小时最高 ,烧伤组高达 342 .8%、2 6 1.6 %和 2 2 8.4 % ;复合伤组为 2 5 2 .4 %、2 0 5 .1%和 174 .2 %。但当加入放射损伤大鼠血清时 ,CFU E、BFU -E和CFU GM集落数生长较少 ,最高为 12 .7%。同时 ,烧伤组和复合伤组血清TNFα和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更高于放射损伤组。结论 :烧伤或放烧复合伤后的血清对骨髓红系和粒系造血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放射损伤后的血清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该作用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烧伤 放烧复合伤 血清 造血祖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E838等5种辐射防护药对放烧复合伤防治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朝华 孔佩艳 +6 位作者 邹仲敏 周燕虹 周进明 张勇 史春梦 冉新泽 罗成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4-546,共3页
目的 比较研究E838、WR 2 72 1、茜草、盐酸胱胺和炔雌醇等 5种辐射防护药对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的防治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灌胃的方法在致伤前 /或和致伤后按常用量给药 ,观察 30d存活率、死亡动物... 目的 比较研究E838、WR 2 72 1、茜草、盐酸胱胺和炔雌醇等 5种辐射防护药对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的防治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灌胃的方法在致伤前 /或和致伤后按常用量给药 ,观察 30d存活率、死亡动物平均存活日和保护系数K的差异。结果 ①致伤前预防给药 ,5种药物均明显提高了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的存活率 ,并延长了死亡动物的平均存活日 ,其中以E838和WR 2 72 1效果最佳 ;②致伤后给药则仅E838和茜草显示了治疗效果 ;③联合用药实验显示所研究的 5种配伍用药方式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但以WR 2 72 1 +E838治效果最好。结论 E838和WR 2 72 1与其它辐射防护药相比具有较理想的辐射防护作用 ,且E838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838 WR-2721 放烧复合伤 辐射防护
下载PDF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单激光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冰冰 杨录军 +3 位作者 周燕虹 刘胜学 刘晋 曹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背景与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方法。材料与方法以环磷酰胺处理雄性KM小鼠,分别用丫啶橙(Acridine orange,AO)、单激光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FCM)、姬姆萨(Giemsa)法检测小鼠骨髓及外周血嗜多... 背景与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方法。材料与方法以环磷酰胺处理雄性KM小鼠,分别用丫啶橙(Acridine orange,AO)、单激光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FCM)、姬姆萨(Giemsa)法检测小鼠骨髓及外周血嗜多染、正染红细胞微核率,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前置角散射光(Forward angle scatter,FSC)和DNA荧光(FL1)作图,清晰可见小鼠骨髓细胞被分成5个群体——有核细胞、嗜多染、正染、含微核的嗜多染及正染红细胞;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嗜多染及正染红细胞微核率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FCM、快速AO法与Giemsa法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3,P<0.01;r=0.978,P<0.01)。结论AO-FCM自动化检测方法完全适用于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丫啶橙 微核试验 流式细胞仪 小鼠
下载PDF
E838等抗放药对放射损伤防治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朝华 孔佩艳 +6 位作者 邹仲敏 周燕虹 周进明 张勇 冉新泽 粟永萍 罗成基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 比较研究E838、WR 2 72 1、盐酸胱胺和炔雌醇等对放射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或灌胃的方法在致伤前或 /和致伤后按常用量给药 ,观察 30d存活率、死亡动物平活日和保护系数K的差异。结... 目的 比较研究E838、WR 2 72 1、盐酸胱胺和炔雌醇等对放射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或灌胃的方法在致伤前或 /和致伤后按常用量给药 ,观察 30d存活率、死亡动物平活日和保护系数K的差异。结果  (1 )致伤前预防给药 ,上述 4种药物均明显提高了放射损伤的存活率 ,并延长了死亡动物的平均存活日 ,其中以E838和WR2 72 1效果最佳 ;(2 )致伤后给药则仅E838和茜草显示了治疗效果 ;(3)联合用药实验显示所研究的 5种配伍用药方式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但以WR2 72 1 (防 ) +E838(治 )效果最好。结论 E838和WR2 72 1与其它抗放药相比具有较理想的辐射防护作用 ,且E838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838 放射损伤 WR-2721 防治 治疗 辐射防护药
下载PDF
密闭舱室内非金属材料燃烧释放有毒气体对大鼠肺组织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安辉 孙磊 +2 位作者 周燕虹 郑有科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观察密闭舱室内非金属材料燃烧释放有毒气体对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影响。方法建立密闭舱内动物烟雾吸入模型,将36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烟雾吸入后1、6、24、72h和7d组,观察吸入损伤后不同时相... 目的观察密闭舱室内非金属材料燃烧释放有毒气体对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影响。方法建立密闭舱内动物烟雾吸入模型,将36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烟雾吸入后1、6、24、72h和7d组,观察吸入损伤后不同时相点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肺水含量及肺通透指数的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SP-AmRNA的表达。结果烟雾吸入后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与急性肺损伤样的病理改变特征相似,24h为肺组织病理改变最严重期,在此期间动物的肺水含量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蛋白含量在烟雾吸入后不同时相点均增高,肺通透性指数在1、6h和24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烟雾吸入后各时相点动物肺组织SP-AmRNA表达均降低,其中1、6、24h和72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密闭舱室内非金属材料燃烧释放的毒性气体可引起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降低,肺血管及间质之间液体交换障碍,导致肺水肿进而引发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吸入 肺损伤 肺通透性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下载PDF
造血基质细胞在造血重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成基 陈幸华 +2 位作者 邹仲敏 郭朝华 周燕虹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00年第6期8-11,共4页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ields so far to in 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ematopoietic stromal cell on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 ion. There are six problems in this field: ①The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 cs and ori...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ields so far to in 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ematopoietic stromal cell on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 ion. There are six problems in this field: ①The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 cs and origin of stromal cells; ②The mechanisms of constitution for stromal cel ls in marrow hemat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 ③The proliferation and d ifferentiation of hematopoietic cell are supported by stromal cell; ④The bone m arrow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 by marrow stromal cells transplantation; ⑤Th e hematopoietic function effected by abnormal marrow stromal cells; ⑥Unconventi onality of 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 in states of som e diseases etc. The related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s and some problems in this field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基质细胞 造血重建 基质细胞 分类 增殖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