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趋向现实的虚拟交流——基于博客传播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玉黍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4-119,共6页
本文对博客(Web Log)的网络交流方式、效果、传播文本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个案的探讨。发现在博客交流中个体表现出对社会联系的强烈渴求,他们基于现实基础采用真实的社会角色建构了一个个紧密、互信、不断延伸的“高粘度”网络沟... 本文对博客(Web Log)的网络交流方式、效果、传播文本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个案的探讨。发现在博客交流中个体表现出对社会联系的强烈渴求,他们基于现实基础采用真实的社会角色建构了一个个紧密、互信、不断延伸的“高粘度”网络沟通场域,使得个体在网络中“破碎、零散”的主体形象得以整合,虚拟的电子交流回归到了现实的叙事方式与行为规范中。从而博客在社会层面上不仅成为个人言说领域兴起的标志之一,而且推动网络社会走向整合与规范,并且将会带来大众传播领域新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客 人际互动 场域 网络社会
下载PDF
媒介抚慰:一种弥合阶层落差的方式——南京市民收视民生新闻行为与动机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周玉黍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4-177,共4页
本研究以南京六城区市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研究框架,探讨了市民收视民生新闻的行为与动机,发现社会地位较低的受众较信任与依赖民生新闻,但其节目参与程度较小。研究认为这部分受众收视民生新闻的原因:获取人际交... 本研究以南京六城区市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研究框架,探讨了市民收视民生新闻的行为与动机,发现社会地位较低的受众较信任与依赖民生新闻,但其节目参与程度较小。研究认为这部分受众收视民生新闻的原因:获取人际交流的“亲切感”与社会的“尊重感”,获取参与公共事务与拥有心理依靠的虚拟满足感,从而获得媒介抚慰以弥补社会心理层面上的缺失。因此本研究认为民生新闻促使社会地位较低的受众适应社会,具有促进社会阶层间的心理平衡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新闻 收视行为 收视动机 媒介抚慰
下载PDF
Web2.0青年一代的现实力量
3
作者 周玉黍 《网络传播》 2008年第7期36-37,共2页
出生在八十及九十年代后的青少年借助着Blog,Facebook,YouTube等新兴的网络工具正在给这个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互联网学者的目光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互联网及新兴通讯技术如何改变青少年,而将关注的视角更多地放在数字化的... 出生在八十及九十年代后的青少年借助着Blog,Facebook,YouTube等新兴的网络工具正在给这个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互联网学者的目光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互联网及新兴通讯技术如何改变青少年,而将关注的视角更多地放在数字化的一代(Digital Natives)如何借助技术的力量重塑我们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力量 WEB2.0 青年一代 通讯技术 BLOG 九十年代 网络工具 青少年
下载PDF
互联网加强了在美华人的身份认同
4
作者 周玉黍 《网络传播》 2008年第7期4-4,共1页
网络传播杂志编辑问我,作为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你感觉互联网对中国的对外传播起到了哪些作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检视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不同于大众媒体的“广播”传播模式,由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网络上的信息是零散、多元和... 网络传播杂志编辑问我,作为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你感觉互联网对中国的对外传播起到了哪些作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检视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不同于大众媒体的“广播”传播模式,由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网络上的信息是零散、多元和破碎的。尽管网络上的信息远远多于传统媒体,但单个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持久性要远远弱于大众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身份认同 中国留学生 华人 网络传播 信息传播 大众媒体 杂志编辑
下载PDF
传播学的解放 被引量:36
5
作者 杜骏飞 周玉黍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9,共7页
本文分析了当下传播学研究的困境及其深层原因,认为这一学科的危机来自效果研究范式化、经典理论教义化、学科界定狭隘化等多方面的束缚;不完善的学科传统,使得传播学失去了作为年轻学科的活力和动力。传播学所需要的不是自我振兴,而是... 本文分析了当下传播学研究的困境及其深层原因,认为这一学科的危机来自效果研究范式化、经典理论教义化、学科界定狭隘化等多方面的束缚;不完善的学科传统,使得传播学失去了作为年轻学科的活力和动力。传播学所需要的不是自我振兴,而是彻底解放,这就要求学术界致力于:再定义传播与传播学、重新发现理论、让学科向外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效果研究范式化 经典理论教义化 学科界定狭隘化
原文传递
哪些网络研究成果值得关注 被引量:1
6
作者 杜骏飞 周玉黍 周海燕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0,共3页
本篇旨在综述20年来网络传播领域在“媒体经营管理”研究方面的进展,更好地总结学术经验、寻求更多的理论突破。
关键词 研究成果 网络 媒体经营管理 传播领域
原文传递
BBS社群实名注册制研究——以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为例
7
作者 巢乃鹏 周玉黍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2009年第1期144-156,共13页
本研究针对中国高校BBS实行实名注册制的现象,以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为例,通过对实名注册制实施前后议题的敏感性以及用户行为的分析,揭示实名注册制的实施对BBS网络社群中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实名制的实施在一定时间内使得议题敏感... 本研究针对中国高校BBS实行实名注册制的现象,以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为例,通过对实名注册制实施前后议题的敏感性以及用户行为的分析,揭示实名注册制的实施对BBS网络社群中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实名制的实施在一定时间内使得议题敏感程度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议题的敏感性在逐步恢复,用户的使用行为也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群 BBS 实名注册制
原文传递
社交网站的使用与其社会心理影响——社交网站使用行为与互动偏好对青少年社会动机、人格特质及社会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玉黍 宋庆庆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2009年第1期27-46,共20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心理层面错综复杂的影响,本研究对美国青少年社交类网站使用的行为与认知进行了探讨并检验了社交性网站对于青少年的社交动机(social motivations)、人格特质(personality)、自尊(self-esteem)和社会... 为了更好地理解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心理层面错综复杂的影响,本研究对美国青少年社交类网站使用的行为与认知进行了探讨并检验了社交性网站对于青少年的社交动机(social motivations)、人格特质(personality)、自尊(self-esteem)和社会孤独感(loneliness)层面的影响。本研究把社交网站的使用行为界定为以下两种:行为层面(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和认知层面(社交网站的互动偏好)。通过对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231名在校学生的网络调查研究显示,尽管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与其互动偏好呈显著的正相关联系,但他们却分别对青少年产生相异的社会心理影响: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联系,而社交网站的互动偏好却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联系。研究同时发现,青少年对社交网站的使用行为和认知在他们的社交动机和人格特质方面也呈现不同的影响。研究显示,看似矛盾的两种社交动机——归属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和排斥恐惧(fear for rejection)——都分别与社交网站的使用与互动偏好呈显著相关联系。就人格特质方面:社交网站使用强度越大的使用者就倾向呈现出外向、合群和严谨等人格特征,而社交网站互动偏好越强的人则呈现出内向、合群、神经质和开放等特征。因此,本研究揭示了对于社交性网站的影响研究需要着重考量如何测量与定义使用行为,不同的使用行为测量会显示出混杂与多样的社会心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 社会幸福感 归属需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