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客家人的迁徙史看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唐玉琴
杨婷
周琳添
-
机构
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南昌市文化艺术中心
-
出处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金项目(YS1102)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11YS07)
-
文摘
一部客家人由北至南的迁徙史,推动了中原文化由北向南的传播与发展,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客家山歌艺术。如同中原母语、沿途方言及本地土语杂交融合形成的客家山歌语言一样,客家山歌的音调亦是中原音韵与沿途各地音乐元素结合本地土音变异的结果。在客家人历次大迁徙中,以兴国山歌为代表的赣南客家山歌,一方面顽强地坚守和传承中原祖居地古乐音韵的遗风,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经历着与沿途客居地文化的碰撞、浸淫与融合,衍生新的文化变异。
-
关键词
客家人
迁徙史
赣南客家山歌
演变与发展
-
Keywords
Hakka
migration history
Hakka folk songs in southern area of Jiangxi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地方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综合集成模式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唐玉琴
周琳添
-
机构
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南昌市艺术中心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97,共2页
-
文摘
当前,高等艺术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各高校音乐专业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对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适合地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综合集成之路,不仅是地方高校提高音乐人才培养质量与提升音乐学科发展水平的现实选择,也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战略需要。
-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音乐人才培养综合
集成模式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关于歌唱发声技术的再思考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唐玉琴
周琳添
-
机构
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南昌市文化艺术中心
-
出处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106-110,共5页
-
文摘
基于歌唱发声技术在整个歌唱艺术中的作用与价值,认识到科学的歌唱发声技术是声乐演唱与教学的前提。而对于科学的发声技术是与人体各器官协调运动的技术、是与音乐本体韵律相契合的技术的认识,则从探寻歌唱发声技术与人体自然歌唱器官运动的相互依赖以及与音乐本体的音韵律动关系层面,提出对科学的歌唱发声技术的再思考和新认识。
-
关键词
歌唱
发声技术
思考
-
Keywords
singing
vocal skills
rethinking
-
分类号
J617.13
[艺术—音乐]
-
-
题名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演唱的多元结合特点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周琳添
-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北方音乐》
2015年第4期85-86,共2页
-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青年基金项目(YS1305)
-
文摘
赣南采茶戏音乐属曲牌连曲体,300余首传统曲牌类划为“灯腔”、“茶腔”、“路腔”、“杂调”,俗称“三腔一调”。曲牌文字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音乐旋律优美,高亢明亮,润腔细腻,特色鲜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唱段。本文将结合谱例,从演唱与形体动作结合、演唱与知识积累结合、“声情并茂”与“声形并茂”结合方面,对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的演唱特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传统曲牌
演唱特点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多重视角刻画下的客家等郎妹的悲剧人生
- 5
-
-
作者
周琳添
-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北方音乐》
2015年第1期192-193,共2页
-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青年基金项目(YS1305)
-
文摘
电影《等郎妹》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人物和情节的巧妙安排,运用多元手法设计渲染情境氛围,以画龙点睛的客家山歌、客家童谣的音乐烘托,反映了在男尊女卑的家法社会,客家女性在特定族群文化背景和婚姻价值观念制约下的不幸人生,刻画出一幅客家等郎妹悲剧人生的命运画卷。
-
关键词
多重视觉
客家
等郎妹
悲剧人生
-
分类号
J617.6
[艺术—音乐]
-
-
题名赣南采茶戏研究现状分析
- 6
-
-
作者
周琳添
-
机构
赣州市艺术研究所
-
出处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1年第22期117-118,共2页
-
文摘
本文基于传承赣南采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推动赣南采茶戏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为目的,通过对赣南采茶戏前期研究成果展开归纳梳理,有侧重地对赣南采茶戏的传统曲牌音乐进行研究,以期为赣南采茶戏的守正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
分类号
G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