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师祝嘉先生
1
作者 周联一 《大学书法》 2022年第3期19-20,共2页
20世纪70年代的苏州书法界,恩师祝嘉(1899—1995)的大名无人不知。众人眼中的祝嘉老师著作等身,上课时声音洪亮,讲一口难以听懂的海南官话,对书法界的弊端敢于批评不留情面,学生求学、求书法作品从不会遭拒且分文不收,品格高尚。除了这... 20世纪70年代的苏州书法界,恩师祝嘉(1899—1995)的大名无人不知。众人眼中的祝嘉老师著作等身,上课时声音洪亮,讲一口难以听懂的海南官话,对书法界的弊端敢于批评不留情面,学生求学、求书法作品从不会遭拒且分文不收,品格高尚。除了这些,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祝老师那双清澈坦荡的眼睛,这是人格修养由内而外到了一定境界才有的眼神,唯有其爱写的“无欲则刚”四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欲则刚 人格修养 书法作品 品格高尚 祝嘉 敢于批评 由内而外 恩师
下载PDF
巨眼识珍 具只斯足——忆宋季丁师
2
作者 周联一 《书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7,共4页
州。原名宋崇祖,因仰慕西泠丁敬而改名宋丁,号李丁、一目翁、半个园丁、无斋等,其祖上富收藏,有汉砖五百方,抗战时损毁殆尽。
关键词 宋季丁 书法家 生平简介 书法作品
原文传递
恩师祝嘉先生
3
作者 周联一 《苏州杂志》 2018年第2期93-94,共2页
上世纪的苏州书法界,祝嘉(1899—1995)先生的大名无人不晓。众人眼中的祝嘉先生著作等身是书学泰斗,上课时声音洪亮,讲一口难听懂的海南话,对书法界的弊端直言批评不留情面,学生求学、求书法作品不会遭拒且分文不收,品格高尚。除了这... 上世纪的苏州书法界,祝嘉(1899—1995)先生的大名无人不晓。众人眼中的祝嘉先生著作等身是书学泰斗,上课时声音洪亮,讲一口难听懂的海南话,对书法界的弊端直言批评不留情面,学生求学、求书法作品不会遭拒且分文不收,品格高尚。除了这些,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祝先生看人时那双清澈坦荡的眼睛,这是由内而外的修养到了一定境界才有的眼神。再有祝先生晚岁喜得外孙,他看小外孙时有极为动人的那一脸慈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嘉 海南话 外孙 书法作品 品格高尚 书学 他家 给我 旧书店 道观
原文传递
拓片那些事儿
4
作者 周联一 《苏州杂志》 2016年第1期10-11,共2页
去年金秋在山东曲阜访友时,恰逢有关部门下达捶拓北朝摩崖刻石的任务,朋友邀我一同前往观摩,岂知此行成了我一个难忘的经历。山东北朝的摩崖佛经题刻,字体大的一尺开外,小的也过斗量,佛经刻在山上一整块相对平整的崖壁上,历经一千五百... 去年金秋在山东曲阜访友时,恰逢有关部门下达捶拓北朝摩崖刻石的任务,朋友邀我一同前往观摩,岂知此行成了我一个难忘的经历。山东北朝的摩崖佛经题刻,字体大的一尺开外,小的也过斗量,佛经刻在山上一整块相对平整的崖壁上,历经一千五百年的风雨,高大寂静而十分壮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片 摩崖刻石 山东 北朝 佛经
原文传递
宋季丁评印
5
作者 周联一 《书法》 2006年第2期48-50,共3页
一评吴昌硕印缶道人之印可谓诗中之李杜,但平生结交之士大夫巨商太多,压力太大。一身兼作诗文书画,精力耗尽。平生刻印以万计,以自用印为最神奇精妙。此卷所列往往为弟子门生所代作,缶老略加修改署款则缴件。艺术之道一入商品化则质变,... 一评吴昌硕印缶道人之印可谓诗中之李杜,但平生结交之士大夫巨商太多,压力太大。一身兼作诗文书画,精力耗尽。平生刻印以万计,以自用印为最神奇精妙。此卷所列往往为弟子门生所代作,缶老略加修改署款则缴件。艺术之道一入商品化则质变,洋纸辞板复制品但求价廉,实非庐山真面目矣。请观削觚庐原拓印存,便知愚言不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生 略加修改 拓印 一评 实非
原文传递
古砖瓦椎拓的“技”和“艺”
6
作者 周联一 《书法》 2006年第2期63-66,共4页
古砖瓦的文字、图案、图像本来就有一种独特的美,而其椎拓,则是一种在原物基础上的艺术再创造,其精美的拓片无疑是一件有生命力的、独立于原物的艺术品。拓制前,一定要对原物揣摩再三,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充分了解该物后,成竹在胸,再动手... 古砖瓦的文字、图案、图像本来就有一种独特的美,而其椎拓,则是一种在原物基础上的艺术再创造,其精美的拓片无疑是一件有生命力的、独立于原物的艺术品。拓制前,一定要对原物揣摩再三,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充分了解该物后,成竹在胸,再动手拓制,才能拓出既准确反映原物的形态,又能升华于原物的有表现力的拓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物 拓制 拓片 砖瓦 其椎拓
原文传递
忆汪星伯先生
7
作者 周联一 《苏州杂志》 2018年第3期94-95,共2页
最早是听祝嘉先生说到汪星伯先生(1893-1979)的,当时已在祝嘉先生门下学习书法有一段时间了。那时候的老先生没有门户之见,“转益多师”于他们觉得理所当然,得知我有机会向汪星伯先生学习,祝嘉先生喜形于色,极力支持。汪先生才高八斗... 最早是听祝嘉先生说到汪星伯先生(1893-1979)的,当时已在祝嘉先生门下学习书法有一段时间了。那时候的老先生没有门户之见,“转益多师”于他们觉得理所当然,得知我有机会向汪星伯先生学习,祝嘉先生喜形于色,极力支持。汪先生才高八斗,深得当时学界和书画界先辈的尊重,不轻易赞许人的祝先生常用“天分高”这三字来形容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益多师 祝嘉 学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