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慢诱导气管插管的对比观察
1
作者 周胜岐 《黑龙江医药》 CAS 2002年第6期489-490,共2页
快速诱导与慢速诱导是气管内插管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对此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择期手术患者160例,男性80例、女性80例、年龄27~76岁,ASA Ⅰ~Ⅱ级,体重50~78kg,随... 快速诱导与慢速诱导是气管内插管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对此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择期手术患者160例,男性80例、女性80例、年龄27~76岁,ASA Ⅰ~Ⅱ级,体重50~78kg,随机分为快速诱导插管组(A)和慢速诱导插管组(B),各8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1 术前用药 A组:阿托品0.5mg,安定针剂10mg肌注。B组:东莨菪碱0.3mg肌注、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哌替啶50mg肌注,体弱者酌情减量。 1.2.2 麻醉诱导与插管 A组:以芬氟合剂全量(4ml)静注,3分钟后再静脉注入2.5%的硫喷妥钠(按5mg/kg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诱导 慢速诱导 气管插管 对比观察 麻醉
下载PDF
序贯法测定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松 赵汝有 +1 位作者 周胜岐 赵继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785-787,共3页
目的:测定国人第一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otor block minimal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MLAC)。方法:选择3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在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时行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10ml,第1例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 目的:测定国人第一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otor block minimal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MLAC)。方法:选择3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在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时行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10ml,第1例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5%,下一产妇的药物浓度根据前一产妇有无运动阻滞情况来上调或下调1个浓度级。注药30min后Bromage评分<4分定为运动阻滞有效。结果:用序贯法测得在国人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6737%,95%的可信区间为0.6512%~0.6970%。结论: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对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程 第一 麻醉 硬膜外 酰胺类 罗哌卡因 剂量效应关系
下载PDF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鸣 赵汝有 +1 位作者 周胜岐 张琨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术中循环系统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A组,3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30例)。术中监测BP、HR、SpO2...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术中循环系统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A组,3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30例)。术中监测BP、HR、SpO2,观察镇痛效果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B组下降明显(P〈0.01)。B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A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诉疼痛,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均较B组明显(P〈0.05-P〈0.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麻醉 脊髓 子宫切除术
下载PDF
术后镇痛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运动阻滞效能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松 周胜岐 +1 位作者 赵继英 崔新亮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893-895,共3页
目的:测定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EC50),并对其运动阻滞效能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行妇科手术并要求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经硬膜外导管留置于L2~3间隙,留置导管长度为3cm.分别给予... 目的:测定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EC50),并对其运动阻滞效能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行妇科手术并要求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经硬膜外导管留置于L2~3间隙,留置导管长度为3cm.分别给予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溶液10 ml。注药前和注药后30 min进行Bromage运动评分。2组患者硬膜外起始用药浓度分别为0.660%罗哌卡因,0.400%布比卡因,按照序贯法来调整每组下1例患者用药的浓度。结果: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罗哌卡因EC50为0.706%;布比卡因EC50为0.443%。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效能为布比卡因的0.63,95%的可信区间为(0.60~0.66)。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效能小于布比卡因,仅为布比卡因运动阻滞效能的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药 硬膜外 酰胺类 药效动力学 运动阻滞
下载PDF
术后镇痛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松 周胜岐 +1 位作者 赵继英 崔新亮 《淮海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测定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罗哌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inimal motor-blocking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MLAC)。方法选择30例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前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10 ml,第1例患者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660%,下1例患者的药... 目的测定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罗哌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inimal motor-blocking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MLAC)。方法选择30例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前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10 ml,第1例患者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660%,下1例患者的药物浓度根据前1患者有无运动阻滞情况来上调或下调1个浓度级。注药30 min后Bromage评分〈4分定为运动阻滞有效。结果用序贯法测得妇科手术硬膜外镇痛中罗哌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706%,95%的可信区间为(0.6852%-0.7272%)。结论本研究测定的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对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罗哌卡因的合理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酰胺类 镇痛 硬膜外 剂量效应关系 运动阻滞
下载PDF
硬膜外应用新斯的明与吗啡镇痛效果观察
6
作者 刘鸣 赵汝有 +1 位作者 周胜岐 张琨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76-277,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负荷量的药品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与尿潴留情况。方法:6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和新斯的明加吗啡组(N组)。N组的负荷量为吗啡0.5mg、新斯的明0.5mg、地塞米松5mg、氟哌利多2.5mg、布比卡因15mg共5-6ml。M... 目的:观察不同负荷量的药品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与尿潴留情况。方法:6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和新斯的明加吗啡组(N组)。N组的负荷量为吗啡0.5mg、新斯的明0.5mg、地塞米松5mg、氟哌利多2.5mg、布比卡因15mg共5-6ml。M组负荷量为吗啡2-3mg、地塞米松5mg、氟哌利多2.5mg、布比卡因15mg共5-6ml。于手术结束前10min硬膜外腔注入,接持续性镇痛泵2ml/h。泵内配方:芬太尼0.5mg、地塞米松10mg、氟哌利多5mg、布比卡因150mg加生理盐水共100ml,镇痛时间为48h左右。结果:N组镇痛效果佳,无一例尿潴留发生。M组虽然镇痛效果确切,但副作用也随之升高,其中尿潴留占97%(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术后应用新斯的明加吗啡,无尿潴留,且镇痛效果好,加持续性镇痛泵给药,延长镇痛时间及效果,是术后镇痛中较理想的镇痛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新斯的明 吗啡 尿潴留
下载PDF
不同途径应用吗啡术后镇痛的比较
7
作者 赵继英 赵汝有 周胜岐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7期626-626,共1页
目的观察3种不同途径应用吗啡行术后镇痛的优缺点。方法150例随机分为3组的术后镇痛患者,术中均留置导尿。采用3种镇痛方法:PCEA(E组)、PCIA(I组)以及硬膜外复合静脉混合组(M组)。结果M组和E组均比I组镇痛效果好,且吗啡用量少;M组与E组... 目的观察3种不同途径应用吗啡行术后镇痛的优缺点。方法150例随机分为3组的术后镇痛患者,术中均留置导尿。采用3种镇痛方法:PCEA(E组)、PCIA(I组)以及硬膜外复合静脉混合组(M组)。结果M组和E组均比I组镇痛效果好,且吗啡用量少;M组与E组镇痛效果无明显区别,术后M组无需保留硬膜外导管,持续输注泵接静脉留置针即可。结论M组镇痛法比单独应用一种镇痛途径不仅镇痛效果好,且不必顾虑术后硬膜外导管引起的导管脱落及术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术后镇痛 硬膜外 静脉 复合
下载PDF
硬膜外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胜岐 刘松 +1 位作者 赵汝有 刘婷婷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循环系统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60例ASAⅠ~Ⅱ级患者,均分为两组。Ⅰ组30例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30例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NIBP、HR、SPO2和术...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循环系统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60例ASAⅠ~Ⅱ级患者,均分为两组。Ⅰ组30例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30例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NIBP、HR、SPO2和术中镇痛效果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明显。Ⅱ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Ⅰ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术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周胜岐 刘松 +2 位作者 赵汝有 崔新亮 刘婷婷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9期1102-1103,共2页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和对照组(全麻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的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和对照组(全麻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的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观察组于诱导前取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首次注入1.0%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3~5ml。测定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全麻维持选用丙泊酚3~5mg/(kg.h)静脉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需要时吸入0.5%~1.5%的异氟醚。记录在围麻期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后和拔管后SBP、DBP、MAP及心率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减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麻醉 全身 腹部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3
10
作者 崔新亮 刘松 +3 位作者 赵继英 赵汝有 周胜岐 陈海燕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8期971-972,共2页
目的比较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将患者随机分成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麻醉过程中监测HR、NBP等并分别于插管前(T0)、插入SLIPA喉罩或气管... 目的比较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将患者随机分成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麻醉过程中监测HR、NBP等并分别于插管前(T0)、插入SLIPA喉罩或气管插管后3min(T1)、拔管前3min(T2)、拔管后3min(T3)、记录各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值。结果气管插管组T2时MAP、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术后咽痛发生率高于喉罩组。结论全麻喉罩通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后恢复平稳,咽痛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全麻 气道
原文传递
不同麻醉方法在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汝有 刘松 +1 位作者 周胜岐 王巧玲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的麻醉方法在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唇腭裂修复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将108例不同时期的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按麻醉方法分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52例和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56例。K组,氯胺酮20μg/(kg.m...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的麻醉方法在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唇腭裂修复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将108例不同时期的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按麻醉方法分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52例和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56例。K组,氯胺酮20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S组,2~3vol%七氟醚持续吸入,保留自主呼吸。观察比较麻醉期间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HR比较,术前、术中、术后均有显著差异;同组内HR比较,K组术中明显高于术前,而S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SPO2比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和术后无差别(P>0.05);而两组内术中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术期喉痉挛、低氧、躁动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七氟醚气管插管吸入麻醉是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修复术 氯胺酮 七氟醚 麻醉 婴幼儿
原文传递
曲马多预注对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汝有 周胜岐 +1 位作者 崔新亮 邵东梅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4期353-354,共2页
目的探讨曲马多预注对全麻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不适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ASA I~II级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T组,n=40)和对照组(C组,n=40),分别于手术结束前40 min,观察组(T组)给予昂丹司琼4 mg+地塞米松10 mg+曲马多100 ... 目的探讨曲马多预注对全麻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不适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ASA I~II级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T组,n=40)和对照组(C组,n=40),分别于手术结束前40 min,观察组(T组)给予昂丹司琼4 mg+地塞米松10 mg+曲马多100 mg,对照组(C组)给予昂丹司琼4 mg+地塞米松10 mg。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和躁动程度,对术后早期切口疼痛和咽喉痛程度评分。结果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发生率从62.5%显著降至20.0%(P<0.01),躁动程度T组较C组明显减轻(P<0.01),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程度发生率中、重度疼痛T组轻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咽喉痛程度T组比C组轻(P<0.01)。结论全麻结束前预注曲马多可有效预防或减轻苏醒拔管期不良反应和术后早期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预防 全麻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轻比重单侧腰麻中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松 周胜岐 +1 位作者 赵汝有 崔新亮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5期560-561,共2页
目的比较在骨科单侧下肢手术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轻比重单侧腰麻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下肢骨科手术6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照完全随机化的原则分为两组。实施单侧腰麻时,所有患者均侧卧位,患侧在上,于L3-4间隙穿刺注药。布比卡... 目的比较在骨科单侧下肢手术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轻比重单侧腰麻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下肢骨科手术6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照完全随机化的原则分为两组。实施单侧腰麻时,所有患者均侧卧位,患侧在上,于L3-4间隙穿刺注药。布比卡因组(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375%布比卡因2ml;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375%罗哌卡因2ml;注药后两组患者均保持患侧在上侧卧位15min。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前及注药后5,10,15和3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感觉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消退时间,并加以比较。结果R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延长(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B组缩短(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更适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单侧腰麻,因为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时间较短,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和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比重 腰麻 单侧 酰胺类
原文传递
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松 赵汝有 +1 位作者 周胜岐 赵继英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测定国人第一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MLAC)。方法选择3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在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时硬膜外给予负荷量左旋布比卡因10ml,第一例左旋布比卡因的浓度为0.5%,下一例产妇的药物浓度应用序贯... 目的测定国人第一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MLAC)。方法选择3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在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时硬膜外给予负荷量左旋布比卡因10ml,第一例左旋布比卡因的浓度为0.5%,下一例产妇的药物浓度应用序贯法根据前一产妇有无运动阻滞情况来上调或下调一个浓度级。注药30min后Bromage评分<4分定为有运动阻滞。结果本实验用序贯法测得在国人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562%,95%的可信区间为(0.542%~0.584%)。结论在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562%,可以为国人的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动力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镇痛 硬膜外 剂量效应关系
原文传递
术后镇痛布比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松 周胜岐 +1 位作者 赵继英 崔新亮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测定硬膜外术后镇痛中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inimal motor-blocking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MLAC)。方法选择30例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前硬膜外给予布比卡因10 ml,第1例布比卡因的浓度为0.400%,下一例患者的药物浓度... 目的测定硬膜外术后镇痛中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inimal motor-blocking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MLAC)。方法选择30例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前硬膜外给予布比卡因10 ml,第1例布比卡因的浓度为0.400%,下一例患者的药物浓度根据前一患者有无运动阻滞情况来上调或下调1个浓度级。注药30 min后Bromage评分<4分定为运动阻滞有效。结果用序贯法测得妇科手术硬膜外镇痛中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443%,95%的可信区间为(0.4288%~0.4576%)。结论本研究测定的布比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对术后硬膜外镇痛中布比卡因的合理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镇痛 硬膜外 剂量效应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