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新型ω-芋螺毒素的合成及作用靶点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良燚 陈金琴 +2 位作者 余硕 陈必链 戴秋云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9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目的:合成2个来自泡芋螺的新型ω-芋螺毒素Bu1、Bu13,测定其作用靶标,为研制新型镇痛药提供先导化合物。方法:固相合成线性肽,然后在折叠液(0.5 mol/L乙酸铵、1 mmol/L谷胱甘肽、0.1 mmol/L氧化谷胱甘肽)中于4℃折叠24~48 h,富集纯化... 目的:合成2个来自泡芋螺的新型ω-芋螺毒素Bu1、Bu13,测定其作用靶标,为研制新型镇痛药提供先导化合物。方法:固相合成线性肽,然后在折叠液(0.5 mol/L乙酸铵、1 mmol/L谷胱甘肽、0.1 mmol/L氧化谷胱甘肽)中于4℃折叠24~48 h,富集纯化得目标肽;利用膜片钳技术,测定其对N、P/Q及L型钙离子通道的抑制活性。结果:Bu1、Bu13对N型钙离子通道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86、1.02μmol/L,抑制作用低于MⅦA(IC50=0.21μmol/L);10μmol/L Bu1、Bu13对P/Q型钙离子通道的抑制率分别为17.05%±1.34%、13.1%±2.69%,稍高于MⅦA(8.92%±2.12%);10μmol/L Bu1、Bu13对L型钙离子通道的抑制率分别为19.31%±6.22%、4.78%±0.77%,高于MⅦA(<5%)。结论:Bu1、Bu13选择性作用于N型钙离子通道,对P/Q、L型钙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芋螺 ω-芋螺毒素 膜片钳 钙离子通道
下载PDF
α芋螺毒素MI分支肽的合成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荣芳 余硕 +2 位作者 周良燚 张学荣 戴秋云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9年第6期768-774,共7页
目的:为探索α芋螺毒素MI的解毒方法,研究MI分支肽抗原的合成方法、免疫原性及抗血清对MI的解毒活性。方法: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含炔基MI线性肽及含叠氮赖氨酸分支肽,空气氧化得含炔基MI,通过铜[Cu(I)]催化叠氮-炔杂环加成反应合成... 目的:为探索α芋螺毒素MI的解毒方法,研究MI分支肽抗原的合成方法、免疫原性及抗血清对MI的解毒活性。方法: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含炔基MI线性肽及含叠氮赖氨酸分支肽,空气氧化得含炔基MI,通过铜[Cu(I)]催化叠氮-炔杂环加成反应合成多分支肽。多分支肽4次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抗体滴度,然后MI与抗血清混合注射KM小鼠,测定抗血清的保护效果。结果:合成了MI八分支肽,N端连接的MI八分支肽的免疫原性差,10、20μg/只剂量组第4次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滴度分别为1∶400及1∶6400;C端连接的MI八分支肽的免疫原性较高,10、20μg/只剂量组第4次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滴度分别为1∶3200及1∶25600。各组200μL抗血清与20μg/kg MI混合后注射小鼠,小鼠均死亡,且死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C端连接的MI八分支肽比N端连接的八分肽免疫抗原性高,但两者的抗血清对MI无显著解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芋螺毒素 八分支肽 铜[Cu(I)]催化叠氮-炔杂环加成反应 抗血清 中和活性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轻链抑制剂CPI-1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沈锦涛 余硕 +2 位作者 周良燚 余云舟 戴秋云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6-860,共5页
目的在A型肉毒毒素轻链多肽抑制剂CPI-1引入穿膜序列,提高其抑制活性。方法基于CPI-1序列,在N端或C端增加穿膜序列Angiopep-2(Ang)或多聚精氨酸(R8),固相合成线性肽,空气氧化折叠形成目标产物,经RP-HPLC纯化得纯肽。表达A型肉毒毒素轻... 目的在A型肉毒毒素轻链多肽抑制剂CPI-1引入穿膜序列,提高其抑制活性。方法基于CPI-1序列,在N端或C端增加穿膜序列Angiopep-2(Ang)或多聚精氨酸(R8),固相合成线性肽,空气氧化折叠形成目标产物,经RP-HPLC纯化得纯肽。表达A型肉毒毒素轻链截短体LC424,合成含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的肉毒毒素轻链水解底物SNAPtide,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FRET)测定各多肽对肉毒毒素轻链的抑制活性,小鼠攻毒测定各肽体内活性。结果将Ang连接于CPI-1的N端或C端后,Ang-CPI-1、Ang-GG-CPI-1、CPI-1-Ang以及CPI-1-GG-Ang的IC_(50)值分别为148. 2、251. 9、88. 1、90. 9 nmol/L,相比于CPI-1(IC_(50)=411. 9 nmol/L)活性提升1~3倍;多聚精氨酸接入CPI-1的N端后导致抑制活性丧失。结论在CPI-1的N端和C端增加Ang肽能提升其对A型肉毒毒素轻链抑制活性,但不能增加体内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杆菌毒素 A型 多肽 抑制剂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原文传递
α-芋螺毒素GI与破伤风毒素C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抗血清活性研究
4
作者 余硕 陈荣芳 +5 位作者 周良燚 余云舟 陈文文 张敏 张学荣 戴秋云 《军事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598-602,共5页
目的制备α-芋螺毒素GI抗血清,为其中毒救治提供有效手段。方法构建包含α-芋螺毒素GI、PADRE和破伤风毒素C片段(TTC)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原核表达GI-PADRE-TTC融合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目的制备α-芋螺毒素GI抗血清,为其中毒救治提供有效手段。方法构建包含α-芋螺毒素GI、PADRE和破伤风毒素C片段(TTC)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原核表达GI-PADRE-TTC融合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抗体滴度,并测定其对小鼠的抗毒活性。结果获得GITTC融合蛋白69.5 mg。GI-TTC融合蛋白免疫小鼠第5次免疫后血清对GI、GI-BSA的抗体滴度分别达到1∶102400及1∶204800。100、200μl融合蛋白抗血清对2.0×LD50的α-芋螺毒素GI中毒小鼠存活率分别为14.3%、25.0%,且小鼠死亡时间显著延长。结论α-芋螺毒素GI与破伤风毒素C片段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其产生的抗血清对α-芋螺毒素GI具有一定中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芋螺毒素 GI 破伤风毒素C片段 抗血清 抗毒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