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天鹅”、“巨爵”登陆过程风场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芯玉 梁建茵 +1 位作者 黄健 廖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9-818,共10页
通过广东沿海的四部固定风廓线仪和一部移动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对2009年两个登陆台风"天鹅"、"巨爵"的边界层风场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两个台风登陆过程中,路径两侧不同的下垫面造成两侧风场结构的明显差... 通过广东沿海的四部固定风廓线仪和一部移动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对2009年两个登陆台风"天鹅"、"巨爵"的边界层风场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两个台风登陆过程中,路径两侧不同的下垫面造成两侧风场结构的明显差异;(2)两个台风登陆过程都出现比较明显的入流和出流,但由于速度和强度不同,入流、出流的位置有明显的差异;(3)两个登陆台风眼区外围混合层的高度均在3 500 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登陆台风 风廓线仪 风场结构
下载PDF
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研究
2
作者 周芯玉 赵笃庆 余亮 《教学研究》 2023年第2期52-60,共9页
在线教学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现已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教师对在线教学的认识不到位、缺乏一定的在线教学设计经验,在线教学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基于证据的理念强调在充分搜集与使用证据的基础上开展实践... 在线教学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现已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教师对在线教学的认识不到位、缺乏一定的在线教学设计经验,在线教学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基于证据的理念强调在充分搜集与使用证据的基础上开展实践。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就是要依据证据开展教学设计、利用证据进行教学评价。通过分析在线教学中的“证据”及其与在线教学设计中的资源要素、活动要素和评价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整体建构、多元呈现、动态生成、适切支持的在线教学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在线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基于证据的在线教学设计模型具有可行性,能够充分保障在线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 在线教学设计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广州两次暴雨期间风廓线雷达观测的低空风场特征 被引量:36
3
作者 周芯玉 廖菲 孙广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6-533,共8页
利用风廓线雷达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2012年4月在广州出现两次暴雨期间低空流场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暴雨发生前,动量由高空迅速下传,且不断增强,使得强风速不断下传,导致低空急流的建立及增强,从而使得上下层垂直风切... 利用风廓线雷达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2012年4月在广州出现两次暴雨期间低空流场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暴雨发生前,动量由高空迅速下传,且不断增强,使得强风速不断下传,导致低空急流的建立及增强,从而使得上下层垂直风切变增大,正涡度环流加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当伴随有西南暖湿气流输送的水汽条件时,触发了暴雨的产生;(2)低空急流指数I值的脉动与强降水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每次强降水发生前1~2 h I值都会迅速增大,强降水发生后I值迅速减小;(3)低层风场垂直切变增强以及出现极值的时间与急流下传及出现极值的时间具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对应关系,说明正是由于低空急流的下传、增强,导致了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且局部垂直风切变要比平均垂直风切变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暴雨 低空急流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台风艾云尼非对称降水及动热力结构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芯玉 程正泉 +3 位作者 涂静 肖婷 高晓荣 胡东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913,共15页
台风艾云尼(1804号)第2次登陆广东过程中降水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分布,强降水主要位于其路径前进方向的右侧(简称台风右侧)。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广东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以及降水观测资料,对造成非对称降水的环流... 台风艾云尼(1804号)第2次登陆广东过程中降水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分布,强降水主要位于其路径前进方向的右侧(简称台风右侧)。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广东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以及降水观测资料,对造成非对称降水的环流背景和动力、热力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云尼左右两侧水汽输送及动力、热力条件差异是造成降水非对称的主要原因。加强的低空急流以及台风马力斯(1805号)水汽的输送为台风右侧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更好的水汽背景,而低空急流的加强配合高空强的辐散抽吸使得右侧垂直上升运动也明显大于左侧。边界层内强盛的低空急流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下垫面强摩擦辐合作用导致艾云尼右前侧径向入流强度更强、强入流层厚度更厚、边界层高度更高,且由于距离台风眼墙越近风速越大,上述现象越明显,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的动力和水汽条件越好。强降水期间艾云尼右侧低层大气维持不稳定状态,分析表明强低空急流携带的θse平流及其随高度的减弱弥补了强降水造成的能量损耗,是不稳定能量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云尼台风 非对称降水 环流背景 结构演变
下载PDF
2014年5月23日广州中北部大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周芯玉 涂静 +1 位作者 廖菲 胡东明 《暴雨灾害》 2017年第3期235-242,共8页
采用NCEP FNL 1°×1°逐6 h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及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4年5月23日发生在广州市中北部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天气尺度系统以及中尺度系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过程是多尺度系统相... 采用NCEP FNL 1°×1°逐6 h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及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4年5月23日发生在广州市中北部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天气尺度系统以及中尺度系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过程是多尺度系统相互配合作用的结果,暴雨发生在"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高空槽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使华南持续受短波槽影响;低层来自孟加拉湾及南海的低空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南亚高压使得华南上空风场辐散抽吸作用明显。(2)强降水发生前,强风速伸展高度的不断降低使得上下层垂直风切变增大,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且水汽条件较好;低空急流指数的脉动与强降水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在强降水发生前1~2 h迅速增大,强降水发生后则迅速减小。(3)风场低层垂直切变的增强与强风速的下传具有较好的时间对应关系,说明由于强风速垂直伸展高度不断降低导致了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在强降水发生前,低空急流、低空急流指数以及垂直风切变的相应变化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多尺度特征 低空急流 风廓线雷达 中尺度系统
下载PDF
利用中位数方法对风廓线雷达数据质量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芯玉 廖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4-810,共7页
风廓线雷达的测风原理是假定风场是均匀的,而在实际探测中往往会出现不满足均匀风场的假定情况(特别是在有降水系统影响情况下),进而影响雷达测风精度。采用求取中位数法对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并结合气球探空资料,对比分... 风廓线雷达的测风原理是假定风场是均匀的,而在实际探测中往往会出现不满足均匀风场的假定情况(特别是在有降水系统影响情况下),进而影响雷达测风精度。采用求取中位数法对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并结合气球探空资料,对比分析质量控制效果。结果显示:(1)受风廓线雷达的探测原理以及系统灵敏度的影响,当大气较干时,雷达的探测高度较低,当相对湿度增加时,探测高度随之增大;(2)在晴空条件下,求取中位数法得到的结果以及雷达原始探测结果相对于气球探空观测到的结果随高度变化的趋势一致,误差较小,利用求取中位数法得到的结果对原始结果有一定的改善效果;(3)当有降水发生时,求取中位数法得到的结果以及雷达原始探测结果相对于探空资料误差增大,但利用中位数法得到的结果相对于原始探测资料有明显的改善;(4)相比于低层和高层的误差分布,1~2 km高度上利用中位数方法所得到的风向、风速误差最小,对数据质量的改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质量控制 中位数 风场 降水影响
下载PDF
1804号台风“艾云尼”引发的广州两段强降水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芯玉 胡东明 +2 位作者 梁巧倩 肖婷 谌志刚 《广东气象》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1804号台风“艾云尼”给广州带来了近10年最强的台风降水,对期间主要出现的两次强度明显不同的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第1段强降水主要是受“艾云尼”外围环流影响,第2段转受其本体环流影响,深厚的低空急流为强降... 1804号台风“艾云尼”给广州带来了近10年最强的台风降水,对期间主要出现的两次强度明显不同的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第1段强降水主要是受“艾云尼”外围环流影响,第2段转受其本体环流影响,深厚的低空急流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较好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条件;(2)第2段强降水过程高低空辐散辐合强度均增大到第1段过程的1.5倍以上,为第2段强降水的增强提供了更好的动力条件;(3)第2段强降水过程水汽通量及辐合强度较第1段明显增强,为降水的增强提供了更好的水汽条件;(4)强的θ_(se)平流输送及其随高度的减弱是不稳定能量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艾云尼” 强降水 低空急流 广州
下载PDF
两次台风衍生龙卷的环境背景和雷达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谌志刚 李海燕 +2 位作者 肖柳斯 傅佩玲 周芯玉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7,共9页
利用ECMWF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及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1522号台风"彩虹"外围衍生的广州番禺龙卷和1806号台风"艾云尼"外围衍生的广州南沙龙卷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还挑选了一个未发生龙卷的台风做外围环境参数对... 利用ECMWF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及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1522号台风"彩虹"外围衍生的广州番禺龙卷和1806号台风"艾云尼"外围衍生的广州南沙龙卷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还挑选了一个未发生龙卷的台风做外围环境参数对比。结果表明:两次强龙卷都发生在登陆台风的东北象限,中低空急流明显、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叠加是产生龙卷的有利天气背景。环境影响因子均表现为对流有效位能较大、低层风速较大、垂直风切变较强、抬升凝结高低较低、抬升指数较小、风暴相对螺旋度较大:相比之下,未发生龙卷的台风外围中低空急流依然明显,但其他环境影响因子大多数未达到发生龙卷的条件阈值。雷达反射率上均表现为一些超级单体特征,最强反射率均在59 dBZ以上,且低仰角都存在明显的速度对。由于"彩虹"龙卷过程的对流有效位能、中低层风速、低层风切变、抬升指数及中气旋强度等环境影响因子均明显强于"艾云尼"龙卷过程,导致其强度明显强于"艾云尼"龙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再分析场 台风龙卷 雷达特征
下载PDF
利用风廓线雷达对广东前汛期短时强降水类暴雨过程低空风场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周芯玉 廖菲 胡东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2-342,共11页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暴雨中尺度系统,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2-2014年发生在广东前汛期的短时强降水的暴雨过程临近时次的低空急流强度、低空急流高度、低空急流指数以及各层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广...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暴雨中尺度系统,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2-2014年发生在广东前汛期的短时强降水的暴雨过程临近时次的低空急流强度、低空急流高度、低空急流指数以及各层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广东前汛期,86%的暴雨过程都会有短时强降水的出现;(2)2 km高度以下最大风速呈正态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10~21 m/s之间,60%以上的强降水发生前3小时低空急流便已经存在,且随着强降水的临近,低空急流的比例逐渐增大,超过80%的过程强降水出现时有低空急流相配合;(3)暴雨发生前低空急流强度基本维持,最低高度逐渐降低。强降水出现时次,低空急流表现出逐渐加强的特征,最低高度也明显下降,从而导致低空急流指数I增大;(4)地面到不同等压面的垂直风切变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中强降水发生时地面到925 hPa垂直风切变相较于暴雨发生前有所增大,而地面到850 hPa及700 hPa垂直风切变在强降水发生时则表现出下降的特征;(5)选取暴雨发生前各类物理量的中值作为暴雨发生的阈值,则低空急流强度在13.5 m/s左右,最低高度为1 km左右,低空急流指数I为6×10^-3s^-1左右,地面到925hPa、850 hPa以及700 hPa之间的垂直风切变分别在7.3×10^-3s^-1、6×10^-3s^-1以及4×10^-3s^-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短时强降水 阈值选取 低空急流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Reliability of X-band Dual-polarization Phased Array Radars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an S-band Dual-polarization Doppler Radar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芯玉 胡东明 +2 位作者 张羽 李浩文 田聪聪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2年第2期218-236,共19页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a squall line on 11 May 2020 and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 on 6 June 2020 from two X-band dual-polarization phased array weather radars(DP-PAWRs)and an S-band dual-polarization Doppler weat...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a squall line on 11 May 2020 and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 on 6 June 2020 from two X-band dual-polarization phased array weather radars(DP-PAWRs)and an S-band dual-polarization Doppler weather radar(CINRAD/SA-D),the data reliability of DP-PAWR and its ability to detect the fine structures of mesoscale weather systems were assessed.After location matching,the observations of DP-PAWR and CINRAD/SA-D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reflectivity(Z_(H)),radial velocity(V),differential reflectivity(Z_(DR)),and specific differential phase(K_(DP)).The results showed that:(1)DP-PAWR has better ability to detect mesoscale weather systems than CINRAD/SAD;the multi-elevation-angles scanning of the RHI mode enables DP-PAWR to obtain a wider detection rang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2)DP-PAWR’s Z_(H)and V structures are acceptable,while its sensitivity is worse than that of CINRAD/SA-D.The Z H suffers from attenuation and the Z_(H)area distribution is distorted around strong rainfall regions.(3)DP-PAWR’s Z_(DR)is close to a normal distribution but slightly smaller than that of CINRAD/SA-D.The K_(DP)products of DP-PAWR have much higher sensitivity,showing a better indication of precipitation.(4)DP-PAWR is capable of revealing a detailed and complete structur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whole stor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 phase variatio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iggering and enhancement of a small cell in the front of a squall line,as well as the merging of the cell with the squall line,which cannot be observed by CINRAD/SA-D.With its fast volume scan feature and dual-polarization detection capability,DP-PAWR shows great potential in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mechanisms of meso-γ-scale and microscale weather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rative observations mesoscale weather systems fine structure X-band dual-polarization phased array radar S-band dual-polarization Doppler radar
下载PDF
2008年华南一次线状对流的双多普勒雷达探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东明 魏超时 +2 位作者 赵坤 周芯玉 张兰 《暴雨灾害》 2019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基于广州和深圳双多普勒雷达数据,对2008年6月6日发生在华南地区的一次准线状对流系统(QLCS)进行研究,分析其三维风场、动力和热力场结构并探讨其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QLCS初始于大范围层云降水中,在弱的大气不稳定环境下,存在中等强... 基于广州和深圳双多普勒雷达数据,对2008年6月6日发生在华南地区的一次准线状对流系统(QLCS)进行研究,分析其三维风场、动力和热力场结构并探讨其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QLCS初始于大范围层云降水中,在弱的大气不稳定环境下,存在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QLCS发展时,地面有明显的中β尺度切变线,QLCS沿切变线组织成型,系统过境时地面水汽趋于饱和但未形成明显冷池。(2)发展成熟的QLCS的垂直上升速度区和正涡度区基本沿切变线呈带状,对流接近垂直发展,强回波区(>4dBz)多数发展至5km左右,但并未向系统移动前方倾斜,对流内的上升速度较小,最大上升速度(约6m·s^-1)在中高层,对流区内深厚的辐合形成于前侧低层(2km以下)和后侧深厚(维持到8km)的相对入流。(3)QLCS对流区内部为扰动高压,从低层到高层呈减小趋势;扰动位温数值很小,表明上升气流的浮力效应不明显;垂直动量诊断结果表明,对流维持的主要机制是扰动高压所产生的垂直气压梯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多普勒雷达 动量诊断 准线状对流系统 维持机制
下载PDF
2017年5月7日广州特大暴雨微物理特征及其触发维持机制分析 被引量:54
12
作者 傅佩玲 胡东明 +3 位作者 张羽 李怀宇 高美谭 周芯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0-510,共11页
2017年5月7日,广州经历了一次罕见的局地特大暴雨事件,刷新了多个雨量历史纪录,造成了严重的国民财产损失。本文利用双偏振雷达、二维雨滴谱仪、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雷达等多种新型探测资料,分析这次短时暴雨的演变过程和降水特征,并通... 2017年5月7日,广州经历了一次罕见的局地特大暴雨事件,刷新了多个雨量历史纪录,造成了严重的国民财产损失。本文利用双偏振雷达、二维雨滴谱仪、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雷达等多种新型探测资料,分析这次短时暴雨的演变过程和降水特征,并通过大气环境诊断和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方法研究其维持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发生在弱天气系统强迫条件下,大气层结表现为弱对流抑制、低抬升凝结高度、中等对流有效位能、较厚的暖云层,低层受暖湿气流影响但无明显急流。强降水是由中尺度对流系统直接产生的。午夜至凌晨的初始对流主要由偏南暖湿气流与地形相互作用产生,对流单体不断在后部触发并逐渐形成准静止的对流雨带;黎明至早晨,新生对流单体沿着成熟的强降水风暴出流与低层偏南暖湿气流的交界不断激发,后向传播过程更为显著,形成回波列车效应;此后降水以组织化的对流雨带不断南移。此次暴雨过程中的对流云团为典型的低质心降水云团,降水雨滴谱在高湿环境中表现为暖性降水的特征(小雨滴浓度非常高),但同时存在部分大粒子,从而导致更高的降水效率和局地强降水。不断加强的低层偏南暖湿气流对于对流系统的发展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5·7”特大暴雨 高降水效率低质心云团 暖性降水 后向建立
下载PDF
双线偏振雷达在广州“3.19”降雹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冉 廖菲 周芯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6,共8页
针对2016年3月19日发生在广州北部的从化和花都地区的一次冰雹过程,基于广州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花都风廓线雷达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此次过程的天气背景和雷达回波及雷达参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此次冰雹过程中,回... 针对2016年3月19日发生在广州北部的从化和花都地区的一次冰雹过程,基于广州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花都风廓线雷达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此次过程的天气背景和雷达回波及雷达参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此次冰雹过程中,回波强度普遍大于50 d Bz,回波顶高在10 km以上,有明显的三体散射、气旋式辐合、高层回波悬垂和强风暴顶辐散等特征。双线偏振雷达各偏振参量(反射率因子ZDR、单位差分传播相移KDP和相关系数ρHV)反映出冰雹云的典型特征:在基本反射率大、ZDR小、ρHV小的区域出现冰雹,ZDR值通常为-1.0~0.2,ρHV值普遍为0.7~0.9;ρHV和ZDR在低仰角的表现比高仰角更有效;KDP有一定指示意义,但判别效果不明显。采用的双线偏振雷达算法产品识别粒子相态结果容易出现空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双线偏振天气雷达 多普勒天气雷达 雷达参量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广州港航行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静 张志坚 周芯玉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3期132-138,共7页
为了解不同等级能见度下的广州港航行风险特征,将不同能见度下定性的广州港航行风险定量化,以期增强广州港航行事故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广州港资源利用率。通过分析不同能见度下广州港船舶出现事故的频率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对二者进行... 为了解不同等级能见度下的广州港航行风险特征,将不同能见度下定性的广州港航行风险定量化,以期增强广州港航行事故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广州港资源利用率。通过分析不同能见度下广州港船舶出现事故的频率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对二者进行概率统计后,分别对3种等级能见度下的事故数据进行蒙特卡罗仿真,有效增加了广州港航行事故的数据样本,得出3种等级能见度下的仿真结果,进而得到能见度在0—12 km内的风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蒙特卡罗仿真方法的概率分布模型能有效地解决航行风险小样本问题,风险结果可靠。风险在能见度不良(Vis≤5 km)时最低,良好(Vis≥10 km)时次之;受限(5 km<Vis<10 km)时最高,近似为另外两种情况的1.7—2.4倍左右。可见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估能见度在0—12 km内的广州港航行风险,为划定风险等级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蒙特卡罗 风险评估 概率分布
下载PDF
广州道路交通拥堵的降雨影响分析及短时预报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畅 胡东明 +3 位作者 周芯玉 李怀宇 刘霞 卢凌 《广东气象》 2019年第4期46-50,共5页
基于广州市东风路2016—2018年交通拥堵指数和临近观测站的降雨量资料,利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探讨了当降雨发生时,东风路交通拥堵情况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东风路工作日的交通拥堵指数白天段总体呈现出4个峰值,全天拥堵最严重时刻为18... 基于广州市东风路2016—2018年交通拥堵指数和临近观测站的降雨量资料,利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探讨了当降雨发生时,东风路交通拥堵情况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东风路工作日的交通拥堵指数白天段总体呈现出4个峰值,全天拥堵最严重时刻为18:00左右,表现为中度拥堵;总体来看,周末、节假日的交通拥堵情况相较工作日有所缓解。结合G3218气象观测站的雨量数据对比分析可得,当全天雨量在10、25及50 mm以上时,拥堵指数的日变化明显高于总体平均趋势;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分析得出,当降雨发生时,工作日各时段的拥堵指数均不同程度有所增长,并对模型检验分析,所有预测误差与实际差值均在1 mm以内,模型可信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气象 交通拥堵指数 降水量 关系模型 广州市东风路
下载PDF
基于广州市FAST平台的决策气象服务系统 被引量:5
16
作者 钱嘉星 李怀宇 +2 位作者 张羽 周芯玉 胡东明 《广东气象》 2018年第1期61-65,共5页
决策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决策气象服务水平,广州市气象局基于FAST平台和相关数据库建立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系统。通过采用Postgre SQL数据库及分布式数据存储方案,Java语言开发及Java EE平台管理,并使用模块式设计,... 决策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决策气象服务水平,广州市气象局基于FAST平台和相关数据库建立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系统。通过采用Postgre SQL数据库及分布式数据存储方案,Java语言开发及Java EE平台管理,并使用模块式设计,系统实现了决策产品制作流程化操作和一键式发布,做到了预报结论一致性、服务有痕迹和产品标准化,有效提高了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 决策气象服务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气象预警预报产品 广州市
下载PDF
基于微波辐射计的短时强降水潜势预报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美谭 廖菲 +2 位作者 周芯玉 杨慧燕 胡婷 《广东气象》 2021年第2期1-4,共4页
微波辐射计可获取高时间分辨率的大气层结信息,为探索其在短时强降水预报方面的应用潜力,利用微波辐射计仪器获得对流参数特征,提取对短时强降水敏感的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并利用叠套法建立短时强降水潜势预报。结果表明:液态水路径LW... 微波辐射计可获取高时间分辨率的大气层结信息,为探索其在短时强降水预报方面的应用潜力,利用微波辐射计仪器获得对流参数特征,提取对短时强降水敏感的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并利用叠套法建立短时强降水潜势预报。结果表明:液态水路径LWP、SI、LI、CAPE、KOI这5种参数可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潜势预报,经验证后得出短时强降水的POD、CSI、FAR分别为53.85%、50.01%、12.49%;另外,研究利用LWP的标准偏差在短时强降水发生前明显增大的特征改进预报,POD和CSI分别提升至73.08%、63.33%,FAR虽然增加至17.39%,但增量仅有4.9%。改进后的短时强降水预报效果提升明显,这说明水汽参数LWP在短时强降水预报中有较强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短时强降水 潜势预报 对流参数 微波辐射计
下载PDF
台风“山竹”的风雨特征及其对广州南站客运枢纽客流输送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静 张志坚 周芯玉 《广东气象》 2021年第1期65-68,共4页
利用广州南站高铁客运枢纽的客流资料和广州市全市的气象监测网观测资料,分析了台风"山竹"影响广州的风雨特征以及其对广州南站客流运输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台风"山竹"8级以上大风对广州影响持续时间达26 h,覆... 利用广州南站高铁客运枢纽的客流资料和广州市全市的气象监测网观测资料,分析了台风"山竹"影响广州的风雨特征以及其对广州南站客流运输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台风"山竹"8级以上大风对广州影响持续时间达26 h,覆盖率为74%;10级以上大风影响持续时间达21 h,覆盖率为30%,给广州市造成暴雨到大暴雨降水影响,暴雨以上覆盖率达85.08%;(2)台风"山竹"影响期间,广州南站客运枢纽的区域客流人数较日常减少了70%,且流入、流出的客流量均大幅度下降,造成长时间驻留的客流比例异常增多,驻留超过5 h的客流人数比例最高值达到83.61%;(3)台风"山竹"造成广州南站的列车、客车、出租车当天全部暂停运营,公交车线路调整或停止运营,地铁虽然正常运行,但受台风影响客流也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 台风“山竹” 客运枢纽 客流输送 风雨影响 广州南站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教育系统结构模型及特征——基于行业类比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亮 赵笃庆 +2 位作者 谢梦航 周芯玉 王镜 《教师教育学报》 2022年第5期17-27,共11页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变革性技术力量,将对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当前,“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范围多集中在教育领域,缺少跨领域、跨行业的横向对比研究。通过梳理智能时代金融、交通、医疗和教育行业的发展概况,并在此基础上...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变革性技术力量,将对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当前,“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范围多集中在教育领域,缺少跨领域、跨行业的横向对比研究。通过梳理智能时代金融、交通、医疗和教育行业的发展概况,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文件、技术架构、关键技术、服务对象、应用目的、应用模式、应用场景、应用形态和应用特征九个维度进行类比分析,发现教育行业在政策引领、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进而,从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主体和教育环境五个角度出发,构建并阐释了智能时代的教育系统结构模型,同时归纳出智能时代的五大教育特征——尊重差异的个性化学习、数据驱动的精准化教学、角色转变的智慧型教师、人机协同的学习共同体和开放共享的教育新生态,以期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系统结构 教育特征 行业类比
下载PDF
CINRAD/SA雷达电机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少峰 周芯玉 黎德波 《广东气象》 2014年第4期73-75,共3页
结合广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一次天线动态错误的故障情况,分析确定故障源为方位电机损坏,记录了方位电机更换的全过程,归纳了电机更换的要点和防止电机掉落的保护措施、预防电机输出轴被压弯变形等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在缩短维修时间、... 结合广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一次天线动态错误的故障情况,分析确定故障源为方位电机损坏,记录了方位电机更换的全过程,归纳了电机更换的要点和防止电机掉落的保护措施、预防电机输出轴被压弯变形等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在缩短维修时间、提高维修效率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提出做好电机的定期维护工作、确保备件的统一尺寸和将直流电机更换为交流电机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探测与仪器 CINRAD/SA雷达 方位电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