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百年巴蜀地区中国画多元风格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芳利 罗宗良 《艺术探索》 2013年第2期27-29,33,共4页
近百年巴蜀地区中国画多元风格的形成,受到巴蜀地域边缘化历程、地理人文因素、画派支持系统缺乏等多个方面影响。在绘画风格多元化表面下,巴蜀书画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绘画的"文人内核",对外来文化兼收并取又能剑走偏锋。"... 近百年巴蜀地区中国画多元风格的形成,受到巴蜀地域边缘化历程、地理人文因素、画派支持系统缺乏等多个方面影响。在绘画风格多元化表面下,巴蜀书画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绘画的"文人内核",对外来文化兼收并取又能剑走偏锋。"巴蜀画派"的真正成长需将多元画风的存在视为一个基本理念,努力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顺应艺术的自然发展规律,而非强力"打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中国画 多元风格
下载PDF
北宋中后期书坛批评标准的转向——以对颜真卿崛起之评价为切入点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芳利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北宋书家对颜真卿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价,一种以儒家伦理道德的标准来强调颜真卿的人品,进而延伸到他的书法作品;另一种对其书法的评价带有浓厚的道禅意味。前者以欧阳修、朱长文为代表,后者以北宋中后期的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文章指... 北宋书家对颜真卿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价,一种以儒家伦理道德的标准来强调颜真卿的人品,进而延伸到他的书法作品;另一种对其书法的评价带有浓厚的道禅意味。前者以欧阳修、朱长文为代表,后者以北宋中后期的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文章指出,两种差异性的话语显示出北宋书坛儒家和道释两种评价标准的冲突与融合之处。文章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庆历变法失败后,北宋文人由推行经世致用的儒家精神到摇摆于儒家与道释之间的心路转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书坛 转向 颜真卿
下载PDF
浅析唐卡宗教职能与审美职能冲突中的色彩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芳利 《科教文汇》 2008年第5期184-184,共1页
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从她开始萌芽到成为特定的风格,成为某一民族的审美爱好,在光怪陆离的表象背后,是一只什么样的大手在背后默默推动这一切呢?唐卡,是藏族地区常见的绘画样式。文章从宗教职能和审美职能之间的冲突这一... 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从她开始萌芽到成为特定的风格,成为某一民族的审美爱好,在光怪陆离的表象背后,是一只什么样的大手在背后默默推动这一切呢?唐卡,是藏族地区常见的绘画样式。文章从宗教职能和审美职能之间的冲突这一视角,分析了唐卡的色彩在这种冲突中所形成独特风格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卡 审美职能 宗教职能 象征
下载PDF
摇摆于“江湖”与“庙堂”之间——徐熙绘画艺术再析
4
作者 周芳利 《戏剧之家》 2013年第7期201-202,共2页
文章通过对南唐文化文人化与平民化两个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前人观点,从题材,技法,画风三方面重新分析徐熙的绘画面貌,得出徐熙的画风是摇摆于"野逸"与"庙堂"的审美趣味之中。
关键词 徐熙 野逸 文人趣味
下载PDF
大千字库智能化构建方法研究
5
作者 张攀 周芳利 +2 位作者 杨彪 袁丽萍 魏星如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5-59,共5页
针对当前整理张大千书法为字库过程中过度依赖手工标记而采用数字化技术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智能化的字库构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具备多尺度特征提取能力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YOLOv3,实现对相关书法作品中多种尺寸文字图像的自... 针对当前整理张大千书法为字库过程中过度依赖手工标记而采用数字化技术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智能化的字库构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具备多尺度特征提取能力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YOLOv3,实现对相关书法作品中多种尺寸文字图像的自动检测、定位与采集.其次,利用具有U型结构编解码器的深度学习图像分割算法U-Net,实现对背景纹理自相似文字图像中笔画前景细节的有效分离.随后,利用图像矢量化技术实现文字图像的数字化转换.最终结合字体编辑软件FontForge实现包含1893个文字的大千字库的构建,为张大千书法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数字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千字库 智能化构建 目标检测 图像分割 图像矢量化
下载PDF
张大千中西艺术观点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芳利 唐波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7-31,共5页
在面对中西方艺术比较时,张大千存在明显的矛盾性。他一方面试图通过中西艺术"意境、功力与技巧"的一致性来改变中国画面对西方艺术的弱势现状;同时他又强调中国画"非写实性"传统远远高于西方机械临摹现实的绘画体... 在面对中西方艺术比较时,张大千存在明显的矛盾性。他一方面试图通过中西艺术"意境、功力与技巧"的一致性来改变中国画面对西方艺术的弱势现状;同时他又强调中国画"非写实性"传统远远高于西方机械临摹现实的绘画体系;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他对中国画科学性的论证上。此种欲拒还迎的态度体现了张大千面对中国画坛流行的进化论评价体系的矛盾心态,这也是转型时期画坛中传统派画家存在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中西艺术 比较
下载PDF
张大千泼墨泼彩与西方抽象艺术关系再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芳利 王英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34-37,共4页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泼墨泼彩不仅是一种绘画风格,更为张大千提供了一个融合不同技法风格的平台。在类似西方抽象艺术的表面下,既保持了鲜明的个人风貌,又有包容不同体系绘画技法的能力,它在本质上是一个融化中西方艺术...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泼墨泼彩不仅是一种绘画风格,更为张大千提供了一个融合不同技法风格的平台。在类似西方抽象艺术的表面下,既保持了鲜明的个人风貌,又有包容不同体系绘画技法的能力,它在本质上是一个融化中西方艺术冲突的矛盾复合体,也是张大千个人艺术追求隐喻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泼墨泼彩 抽象艺术
下载PDF
张大千早中期负面评价论析——以“道德”、“技法”、“商业化”三个关键词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周芳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张大千在道德层面上注重文人"奇士"形象的自我塑造,绘画技法上追求视觉因素的综合运用,对商业力量操作熟稔。这些不同于传统文人画家形象塑造的"另类"做法,遭到了以京派画家为首的、持传统保守审美风尚的画家们的... 张大千在道德层面上注重文人"奇士"形象的自我塑造,绘画技法上追求视觉因素的综合运用,对商业力量操作熟稔。这些不同于传统文人画家形象塑造的"另类"做法,遭到了以京派画家为首的、持传统保守审美风尚的画家们的抵触乃至反对。张大千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传奇式人物,对张大千的评价应避免非褒即贬的简单化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道德 技法 商业化
下载PDF
从石涛到董源——20世纪30年代张大千山水画风格转变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芳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3-26,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山水画坛一个重要趋势是画家师法对象从石涛风格转为更为久远的唐宋风格。石涛富有“创造力”的画风成为后人争相模仿的对象时,不可避免地走向“模式化”的困境;石涛风格过于强调自我,缺乏不同风格的整合能力,对... 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山水画坛一个重要趋势是画家师法对象从石涛风格转为更为久远的唐宋风格。石涛富有“创造力”的画风成为后人争相模仿的对象时,不可避免地走向“模式化”的困境;石涛风格过于强调自我,缺乏不同风格的整合能力,对唐宋传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排斥,众多画家倾向于将石涛风格与唐宋风格进行截然不同的划分。张大千对此有不同观点,他坚持将石涛作为唐宋绘画传承系统的一部分,并以唐末五代的董源为起点,建立起一条历经宋、元、明、清的传承谱系。这一体系虽乏学理支撑,却是张大千坚持传统信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石涛 董源 山水画
下载PDF
张大千笔下的“自我形象”探析
10
作者 周芳利 徐诗婷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27-30,共4页
对张大千《东坡居士笠屐图》的分析发现,张大千笔下的苏轼形象表面上表达了他希望以一种超然的文人高士形象游走于中国画坛的愿望,实际上却暗示了他在商业化的画坛中辗转腾挪的无奈。而《人间乞食图》中"沿街乞讨"的个人形象... 对张大千《东坡居士笠屐图》的分析发现,张大千笔下的苏轼形象表面上表达了他希望以一种超然的文人高士形象游走于中国画坛的愿望,实际上却暗示了他在商业化的画坛中辗转腾挪的无奈。而《人间乞食图》中"沿街乞讨"的个人形象既是幽默的自嘲,也是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作为传统文人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张大千通过此两幅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他内心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自我形象 文人 乞食者
下载PDF
张大千写生观研究
11
作者 周芳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4-18,共5页
张大千绘画观念中独特的临摹观来自李瑞清书法“双钩法”的学习方式,其写生观与临摹观一脉相承,是以古人笔墨写当下之山水。张大千试图将古人原汁原味的笔墨程式贯注进画家的写生过程中。面对当时画坛追求“独创性”绘画风格的潮流,张... 张大千绘画观念中独特的临摹观来自李瑞清书法“双钩法”的学习方式,其写生观与临摹观一脉相承,是以古人笔墨写当下之山水。张大千试图将古人原汁原味的笔墨程式贯注进画家的写生过程中。面对当时画坛追求“独创性”绘画风格的潮流,张大千认为绘画技法本身仅是表达意义的工具,而非画家具有“创造性”的决定性因素。他将中国画技法的发展历程加以梳理,形成一个前后相继的庞大传承体系,其目的在于重建中国画技法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临摹观 写生观
下载PDF
张大千中西艺术观点研究
12
作者 周芳利 唐波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年第5期201-201,共1页
张大千对绘画理论的论述虽零散。但我们依然能从其只言片语中找出一条明显的线索。在面对中西方艺术比较时,张大千存在明显的矛盾性。他一方面试图通过中西艺术“意境、功力与技巧”的一致性来改变中国画面对西方艺术的弱势现状:同时... 张大千对绘画理论的论述虽零散。但我们依然能从其只言片语中找出一条明显的线索。在面对中西方艺术比较时,张大千存在明显的矛盾性。他一方面试图通过中西艺术“意境、功力与技巧”的一致性来改变中国画面对西方艺术的弱势现状:同时他又强调中国画“非写实性”传统远远高于西方机械临摹现实的绘画体系: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他对中国画科学性的论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中西方 艺术观点 中国画 绘画理论 艺术比较 中西艺术 绘画体系
原文传递
论张大千画家之画的精神内涵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波 周芳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8-33,共6页
张大千以"文人画"为起点,以"大风堂"为根据地,通过对士夫画、画工画的层层推进与绘画实践,深刻地认识到"书法功底"与"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本体的基础特质;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20世纪中国的画家... 张大千以"文人画"为起点,以"大风堂"为根据地,通过对士夫画、画工画的层层推进与绘画实践,深刻地认识到"书法功底"与"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本体的基础特质;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20世纪中国的画家之画,必须兼具"画工画"在绘画上的全面性、"士夫画"在文化上的理想性以及"文人画"在绘画上的职业性。张大千对"画家之画"精神内涵的理解,与改良派与革命派相比,更符合中国文化发展的"国情",这也是张大千成为20世纪最为风姿绰绝的绘画巨匠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画家之画 大风堂 主体与本体
下载PDF
张大千绘画中的“自我复制”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斌 周芳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1-35,共5页
在张大千一生超过三万幅作品中,绝大多数作品带有应酬性质。来自艺术市场的巨大的需求,使他不得不"自我复制"大量程式化的作品。张大千曾提出"职业画家"的概念,希望通过文人修养与职业画家技巧的整合来纠正画坛中... 在张大千一生超过三万幅作品中,绝大多数作品带有应酬性质。来自艺术市场的巨大的需求,使他不得不"自我复制"大量程式化的作品。张大千曾提出"职业画家"的概念,希望通过文人修养与职业画家技巧的整合来纠正画坛中画匠汲汲于市场需求和文人画过于简率的风格,而张大千"自我复制"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整合二者的努力所面对的一个现实:艺术市场的商业化既是张大千得以依仗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之一,又是对其绘画内在文化价值进行消解的主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自我复制 职业画家 商业化
下载PDF
张大千书法形式美感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芳利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4-127,共4页
对作品的形式美感给予特殊关注是张大千书法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书法结体夸张,左低右昂,点画跳跃,糅合篆、隶、行、草诸书体,这使其兼具方圆、疾涩、粗细、疏密、干湿、浓淡、飘逸、谨严、瘦健、圆润、险峻等多种形态于一体,这几乎... 对作品的形式美感给予特殊关注是张大千书法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书法结体夸张,左低右昂,点画跳跃,糅合篆、隶、行、草诸书体,这使其兼具方圆、疾涩、粗细、疏密、干湿、浓淡、飘逸、谨严、瘦健、圆润、险峻等多种形态于一体,这几乎调动了书法创作与欣赏中所何能够调动的视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创作 形式美感 张大千 结体 点画 书体
原文传递
张大千泼墨泼彩形成的内在理路研究
16
作者 周芳利 《荣宝斋》 2018年第8期78-121,共44页
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风格的形成有其内在理路,其实质是对中国画笔、墨、色传统关系的重塑。张大千以对画面视觉性的关注为基础,削弱画面中线条的地位,强化墨与色的表现力,最终超出了中国画"笔主墨随"的传统程式。同时,墨与色的平面化... 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风格的形成有其内在理路,其实质是对中国画笔、墨、色传统关系的重塑。张大千以对画面视觉性的关注为基础,削弱画面中线条的地位,强化墨与色的表现力,最终超出了中国画"笔主墨随"的传统程式。同时,墨与色的平面化趋势造成画面从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理路 张大千 泼彩 泼墨 传统程式 绘画风格 二维空间 三维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