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陵水北坡LS13-2区勘探思路与突破方向
1
作者 周荔青 江东辉 +3 位作者 杨鹏程 张如凤 董鑫 桑亚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3-683,共11页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南坡已发现了中央峡谷千亿方级气田,证实了陵水凹陷为富生烃凹陷。而陵水凹陷北坡LS13-2区的岩性圈闭勘探虽然也取得了“点”上的突破,但“见气不见田”,勘探效果不佳。为了明确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和有利区带,以含...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南坡已发现了中央峡谷千亿方级气田,证实了陵水凹陷为富生烃凹陷。而陵水凹陷北坡LS13-2区的岩性圈闭勘探虽然也取得了“点”上的突破,但“见气不见田”,勘探效果不佳。为了明确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和有利区带,以含油气盆地分析为基础,聚焦关键成藏要素,提出了新的勘探思路,并明确了有利成藏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工区成藏条件整体有利,具备“充足烃源、规模储层、高效输导、整体保存”的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基础,但对于中新统岩性圈闭勘探来讲,也存在“烃源岩主排烃期早于圈闭定型期,断层垂向输导能力低”的不利因素,据此建立了“早期成藏、岩性圈闭、断-砂输导”三元勘探评价要素,并评价认为探区西部断坡海底扇带具备“原生油气藏、规模岩性圈闭、断-砂高效输导”的有利成藏条件,为最有利成藏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成藏条件 有利区带 梅山组 陵水凹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涠西南低凸起西南缘勘探突破及周缘潜力认识
2
作者 周荔青 《海洋石油》 CAS 2023年第4期29-35,共7页
涠西南低凸起西南缘涠洲油田勘探及评价获得重大突破,探明储量超千万吨,标志着边缘洼陷D洼是一个富生烃洼陷。为进一步挖掘D洼周边勘探潜力,结合区域资料,根据钻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对涠西南低凸起西南缘周边勘探潜力进... 涠西南低凸起西南缘涠洲油田勘探及评价获得重大突破,探明储量超千万吨,标志着边缘洼陷D洼是一个富生烃洼陷。为进一步挖掘D洼周边勘探潜力,结合区域资料,根据钻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对涠西南低凸起西南缘周边勘探潜力进行再评价。研究认为,D洼及海中凹陷发育流二段优质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厚度200~1000 m,有机质丰度1.4%~7.8%,有机质类型Ⅰ-Ⅱ1型,具备亿吨级规模勘探潜力。基于“近源有利构造背景+高效输导控富”新认识分析后认为,D洼东部斜坡带构造脊具有“立体排烃、高效输导、整体封挡”有利条件,海中北部陡坡带具有“深大断陷供烃-继承隆起-断砂高效输导-多类型圈闭富集”的成藏特征,是大中型油气藏富集区,该成果为研究区下步勘探部署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油田 资源潜力 边缘洼陷D洼 海中凹陷 有利区带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8
3
作者 周荔青 江东辉 +3 位作者 张尚虎 周兴海 杨鹏程 李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3-812,共10页
为了解决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勘探成效差以及中央背斜带勘探效果南北差异大的问题,通过盆地分析理论体系对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重新认识,认为保俶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由于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油气... 为了解决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勘探成效差以及中央背斜带勘探效果南北差异大的问题,通过盆地分析理论体系对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重新认识,认为保俶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由于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油气成藏体系,有利成藏要素的叠合区为大中型油气田的发育区。保俶斜坡带以断陷构造层为主,晚期挤压弱,构造定型早,具有"紧邻富生烃洼陷、发育多期叠置的规模储集体、形成多类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具有良好的垂向封盖条件以及发育网毯式高效输导体系"的有利成藏条件。近生烃洼陷的断层坡折带及地貌坡折带处形成的大型潮控三角洲砂体上倾尖灭带为大中型油气田发育区。中央背斜带经历了拗陷期强烈挤压,形成了大型反转背斜,具有"先存古构造背景、发育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断砂配置条件好以及具备高效储盖组合"四元控藏的特征,成藏条件叠合较好的龙井、古珍珠、湖心亭等地区是大中型气田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规律 构造—岩性油气藏 大中型油气田 保俶斜坡带 西湖凹陷 东海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西斜坡断层-岩性油气藏富集评价体系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荔青 江东辉 +3 位作者 周兴海 李昆 庄建建 刘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7-754,共8页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细研究,明确了西斜坡共发育8种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类型;通过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弄清了始新统平湖组中—上段圈闭有效性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平湖组下段供烃能力及储层物性为主控因素,并建立了西斜坡油气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认为,西湖凹陷西斜坡北段迎翠轩地区始新统—古新统三角洲和平南、初阳—宝石地区始新统潮坪—三角洲及平湖斜坡内带为构造—岩性规模储量发育区,是下步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圈闭 控砂模式 主控因素 评价体系 西斜坡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油气成藏的分区特征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荔青 吴聿元 张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2,共6页
受北北东向深大断裂控制,在松辽地区发育了东部、中部、西部3个晚侏罗—早白垩世断陷带,各带构造沉积演化存在显著差别,使得该区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在中部地区沿孙吴—双辽深断裂发育的一批继承性深断陷中,发育巨厚优质湖相烃... 受北北东向深大断裂控制,在松辽地区发育了东部、中部、西部3个晚侏罗—早白垩世断陷带,各带构造沉积演化存在显著差别,使得该区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在中部地区沿孙吴—双辽深断裂发育的一批继承性深断陷中,发育巨厚优质湖相烃源岩和火山岩及砂岩、砂砾岩2类储集体,断陷之上披覆多套巨厚的湖相泥岩,油气藏保存条件良好,且烃源岩持续热演化生烃,由此,在其中央低凸起带、坡折带上的近东西向继承性鼻状隆起带上发育一批大中型油气田。而在东、西部边缘断陷中,烃源岩体积较小,母质类型差,生烃丰度低,油气藏保存条件差,仅发育中、小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分区性 深大断裂 断陷层系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苏北盆地阜三段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荔青 刘池洋 +1 位作者 陆黄生 张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阜三段成油气组合是苏北盆地近年增储上产的主要目的层系。该盆地阜二段中下部半咸水相优质烃源岩是阜三段成藏的主力烃源岩,有利储层则位于阜三段上砂组及阜三段下砂组的上部,与阜二段中下部烃源岩之间夹着厚层生烃能力极差的湖相泥岩... 阜三段成油气组合是苏北盆地近年增储上产的主要目的层系。该盆地阜二段中下部半咸水相优质烃源岩是阜三段成藏的主力烃源岩,有利储层则位于阜三段上砂组及阜三段下砂组的上部,与阜二段中下部烃源岩之间夹着厚层生烃能力极差的湖相泥岩,使其生储盖配套性较差,必须依靠断层沟通。受此控制,阜三段油气成藏具明显部位性,主要发育于继承性鼻状隆起带及同生断裂或大型晚期断裂附近。有利的构造格式类型、沉积体系与构造格局、圈闭体的有机配置则是形成阜三段油气藏的必备要素。阜三段油气成藏模式表明,在生储配置不利的区块,应重点围绕继承性隆起带及同生断层或大型晚期断层开展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成藏规律 阜三段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无机与有机油气共生成藏组合类型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荔青 雷一心 王红燕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4-328,332,共6页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为发育于两组岩石圈断裂交会区域的深大断陷,深湖、湖沼相烃源岩十分发育,并发育多套有利成藏组合,是有机成因油气富集区。同时,该区又是深部火山活动最活跃,无机成因气供给最丰富,发育多套无机成因天然气成藏组合...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为发育于两组岩石圈断裂交会区域的深大断陷,深湖、湖沼相烃源岩十分发育,并发育多套有利成藏组合,是有机成因油气富集区。同时,该区又是深部火山活动最活跃,无机成因气供给最丰富,发育多套无机成因天然气成藏组合的无机成因气富集区。由此,形成有机与无机成藏共生组合。无机与有机成因天然气气藏均有相似的流体运移通道(如不同级别的断裂、不整合面、砂砾岩体及火山岩体)和相似的聚集带。因此,在共同的运聚成藏中,两类来源不同的流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为深层油气富集高产起到重要作用。由于长岭断陷各区带无机、有机物供给量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形成东南部有机成藏组合为主区带,东北部、西南部无机与有机混合成藏组合为主区带,北部及西北部无机成藏组合为主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油)气田 无机成因 有机成因 成藏组合 分布规律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镇泾地区长8段三维地震强振幅异常带成因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周荔青 刘忠群 +3 位作者 蒲仁海 薛宇泽 潘杰 周思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1-380,共10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约2000km2三维地震区的长8段沿层振幅平面图上,存在多条北西向带状强振幅异常,它们与多年来地质上所勾绘的长8段河道砂岩北东向延伸方向近于垂直,北西向的振幅异常延伸对属性和反演等方法预测长8段砂岩厚...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约2000km2三维地震区的长8段沿层振幅平面图上,存在多条北西向带状强振幅异常,它们与多年来地质上所勾绘的长8段河道砂岩北东向延伸方向近于垂直,北西向的振幅异常延伸对属性和反演等方法预测长8段砂岩厚度和展布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从700km2代家坪三维地震和区内60余口钻井资料入手,经过综合分析可知,长8段北西向振幅异常与长7段的沿层振幅趋势完全一致,而与黄土塬地表地貌无关,与浅层白垩系、侏罗系、延长组长6段和长9段沿层切片上振幅异常的延伸趋势不同。长8段振幅切片上不同振幅区钻井合成道振幅大小与振幅切片上井点实际振幅大小一致,其振幅增强与长7段张家滩页岩厚度增大和波阻抗减小相关。页岩厚度变化可能与垂直于湖岸线的长72重力流水道对下伏长73侵蚀有关。延安组低速煤层强反射对下伏地层的不均衡屏蔽与长8带状振幅异常无明显关系;某些北西向断裂带的振幅减弱对带状振幅异常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这些振幅变化对长8砂岩三维地震储层识别造成了较大影响,是该区地震勘探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泾地区 张家滩页岩 低密度 共轭断裂 层切片 长8段
下载PDF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37
9
作者 周荔青 雷一心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0-826,840,共8页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大、中型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贯穿松辽盆地中央区域的北北东向孙吴-双辽岩石圈断裂两侧的深断陷之中。这些深断陷具有良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1)断陷持续快速沉降,且周边断陷阻隔了盆缘大型物源,使之发育继承性大型深水、半...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大、中型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贯穿松辽盆地中央区域的北北东向孙吴-双辽岩石圈断裂两侧的深断陷之中。这些深断陷具有良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1)断陷持续快速沉降,且周边断陷阻隔了盆缘大型物源,使之发育继承性大型深水、半深水湖泊,形成巨厚烃源岩系;2)在早-中燕山期的强烈走滑拉张时期,发生强烈走滑拉分作用,引发盆地火山活动及快速深陷,发育深水、半深水湖相泥岩夹火山岩、碎屑岩建造,由此形成火山岩、砂岩两类储集体;3)在断陷形成后,仍继承性快速沉降,披覆坳陷层系多套具有异常压力的巨厚湖相泥、页岩系,使断陷烃源岩持续热演化生烃,并使断陷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封盖条件;4)后期稳定沉降,未发生强烈抬升,区域盖层保存良好,从而具有良好的气藏保存条件;5)基底深断裂在晚白垩世活动性明显减弱,对天然气藏的破坏明显减小。主要深断陷油气聚集规律研究表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在箕状深断陷生烃中心周缘发育的缓坡坡折带、坡垒带及陡坡坡折带上的一批近东西向继承性鼻状隆起构造与地层超覆尖灭、岩性复合圈闭之中,其中两个深断陷之间的隆起带是大油气田最有利的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层系 油气富集带 大、中型油气田 勘探方向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中国各类陆相盆地斜坡区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形成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荔青 刘池洋 +1 位作者 张淮 陆黄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37-643,共7页
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斜坡区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主要发育于4类盆地之中:a)陕甘宁中生界稳定克拉通盆地具有中等油气资源丰度,盆地东北部的大型河流-三角洲砂体成为大型汇烃系统,将西南部生烃中心的油气源源不断地导向盆地东北部,在燕山Ⅳ... 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斜坡区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主要发育于4类盆地之中:a)陕甘宁中生界稳定克拉通盆地具有中等油气资源丰度,盆地东北部的大型河流-三角洲砂体成为大型汇烃系统,将西南部生烃中心的油气源源不断地导向盆地东北部,在燕山Ⅳ幕东部强烈隆升改造作用下,呈南北向展布的盆地东北部三角洲砂体向东尖灭,形成大中型岩性油气田;b)松辽盆地为晚白垩世大型热衰减坳陷盆地,具有高—特高油气资源丰度,东部斜坡区发生反转掀斜改造,使纵向叠置、呈径向展布的大中型三角洲砂体与区域性断层及深部隆起复合形成大中型岩性-断层型油气田;c)准噶尔、川西、塔里木等中新生代大型前陆盆地,主力凹陷常发育大中型汇烃单元,且具有中等油气资源丰度,其斜坡区发育呈径向展布的一系列中小型裙边状扇体,配合斜坡区的大型古隆起背景、地层超覆尖灭和断层,形成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d)我国东部中新生界张性断陷盆地构造分割性极强,以发育小型汇烃单元为主,在具有高—特高油气资源丰度的凹陷,其斜坡区坡折带纵向叠置的大型扇三角洲及水下冲积扇体,与断层、火山岩体、泥底辟等叠合形成大中型岩性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区 大中型 岩性型油气田 陆相含油气盆地 中国
下载PDF
滇黔桂地区新生代走滑拉分裂陷盆地生物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荔青 刘池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13,共4页
我国西南边陲滇黔桂地区的一批小型走滑拉分裂陷盆地普遍发育生物气藏。在各盆地的深洼及其周围地区 ,烃源岩富含草本有机质 ,厚度大 ,埋深 4 0 0~ 12 0 0m ,地温 30~ 6 0℃ ,孔喉 10~ 14 0 μm ,水介质pH值6 .8~ 8,SO42 -及NO3 -... 我国西南边陲滇黔桂地区的一批小型走滑拉分裂陷盆地普遍发育生物气藏。在各盆地的深洼及其周围地区 ,烃源岩富含草本有机质 ,厚度大 ,埋深 4 0 0~ 12 0 0m ,地温 30~ 6 0℃ ,孔喉 10~ 14 0 μm ,水介质pH值6 .8~ 8,SO42 -及NO3 -离子浓度很低 ,十分有利于甲烷菌的大规模繁殖 ,加之该区带具多套生储盖组合 ,发育大量构造、构造—岩性、岩性圈闭 ,断层密度低 ,具有良好的生物气成藏条件。而在盆缘地区 ,烃源岩及盖层不发育 ,砂岩过于发育 ,断层密度高 ,富含SO42 -、NO3 -水体十分活跃 ,封盖条件差 ,不利于生物气藏的形成。因此 ,生物气藏主要分布于深洼及其紧邻的过渡区带 ,气藏埋深介于 4 0 0~ 12 0 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桂地区 走滑 生物气 裂陷盆地 新生代 气藏 烃源岩 区带 孔喉 成藏规律
下载PDF
苏北盆地浅层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荔青 吴聿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4-339,344,共7页
苏北盆地发育3种具有不同成藏主控因素的浅层油气藏,分别是阜二段中下部低熟高效烃源岩型、断裂垂向通道型及大型砂体侧向运移型浅层油气藏。浅层油气藏的分布极不均衡,盆地西侧的金湖、高邮凹陷浅埋藏油气藏最为发育,且类型齐全,规模... 苏北盆地发育3种具有不同成藏主控因素的浅层油气藏,分别是阜二段中下部低熟高效烃源岩型、断裂垂向通道型及大型砂体侧向运移型浅层油气藏。浅层油气藏的分布极不均衡,盆地西侧的金湖、高邮凹陷浅埋藏油气藏最为发育,且类型齐全,规模也较大。这种分布特征与郯庐断裂带控制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从而对该盆地浅层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起重要控制作用密切相关。表现为郯庐断裂周缘断陷是阜二段中下部优质低熟高效烃源岩及阜二段底部、阜一段上部砂体发育区,形成大量与阜二段中下部低熟高效烃源岩相关的浅埋油气藏。郯庐断裂周缘发育继承性及早期型深断陷,具有较高的大地热流场,油气成熟早,有利于油气较长期通过断裂向上运移,且靠近郯庐断裂的区域断裂密度大、活动期次多,有利于形成断裂通道型的浅层次生油气藏。因此,郯庐断裂周围的金湖、高邮及溱潼凹陷浅层油气资源最丰富,浅层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控凹同生断裂带及内、外斜坡带的走滑花状断裂系。在苏北盆地,围绕上述3种类型浅层油气藏,按各区的浅层油气藏形成分布规律开展针对性勘探,还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断裂导油气作用 砂体导油气作用 浅层油气藏 苏北盆地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中国主要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田规模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荔青 雷一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1年第2期8-15,共8页
区块平均油气资源丰度及油气聚集带的汇烃单元面积是油气田形成规模的决定因素。根据我国主要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田成藏条件研究,将我国主要陆相含油气盆地区块平均油气资源丰度划分为特高、高、中、低四级,将油气富集带的汇烃单元面积... 区块平均油气资源丰度及油气聚集带的汇烃单元面积是油气田形成规模的决定因素。根据我国主要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田成藏条件研究,将我国主要陆相含油气盆地区块平均油气资源丰度划分为特高、高、中、低四级,将油气富集带的汇烃单元面积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特小型五级。由陆相油气田形成规模要素的差异,将我国陆相油气田规模划分为五级31类成因。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张性深断陷、东北部克拉通坳陷盆地、东南部边缘海拉张裂陷盆地、西北部山前(间)坳陷盆地、中部大型简单克拉通坳陷盆地、南方中小盆地(如苏北盆地)分别具有特高—高、高、中、中—低、低油气资源丰度和中型—特小型、大型—中小型、中型—大型、大型—特大型、小型—特小型汇烃单元,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油气田规模特征。在各类含油气盆地中,不同规模的油气田具有十分明显的部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油气田规模 油气资源丰度 汇烃单元 成因分类 中国
下载PDF
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荔青 杨盛良 张淮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2年第3期31-38,共8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区及滇黔桂地区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进行了讨论,据此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要素与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史密切相关,... 对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区及滇黔桂地区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进行了讨论,据此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要素与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史密切相关,具有以下特征:原型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控制主力烃源岩的类型与分布;受原型盆地构造演化旋回控制形成三类有效生储盖组合;后期构造作用控制残留盆地晚期生烃中心;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形成的继承性大型古隆起是主要油气运移指向区;古生界生烃区的生烃高峰期与圈闭形成期必须形成有机的配置;后期构造改造适中,既要有适当挤压隆升,形成必要的储集空间、圈闭和运移动力,使油气富集,又要不破坏油气藏;在经历后期构造改造后,盆地的晚期生烃及晚期油气运移受改造后的构造格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相残留盆地 油气成藏系统 特征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荔青 张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83-489,共7页
该文从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地区、滇黔桂地区等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研究出发,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要素与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史密切... 该文从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地区、滇黔桂地区等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研究出发,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要素与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史密切相关。这些盆地具有以下特征:a)原型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控制主力烃源岩的类型与分布;b)受原型盆地构造演化旋回控制形成3类有效生储盖组合;c)后期构造作用控制残留盆地晚期生烃中心;d)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形成的继承性大型古隆起是主要油气运移指向区;e)古生界生烃区的生烃高峰期与圈闭形成期必须形成有机的配置;f)后期构造改造适中,既要有适当挤压隆升,形成必要的储集空间、圈闭和运移动力,使油气富集,又要不破坏油气藏;g)在经历后期构造改造后,盆地的晚期生烃及晚期油气运移受改造后的构造格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相残留盆地 油气成藏系统 特征
下载PDF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藏形成分布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荔青 金之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8,共7页
松辽盆地特有的深部物质组成及其弧后走滑拉张盆地的区域构造背景,使之发育大量无机成因气藏。无机成因气藏主要发育在NNE、NWW向两组深大断裂周缘,火山活动较强烈,有较充裕无机成因气供给的区域。无机成因烃类气藏主要分布在地壳深部... 松辽盆地特有的深部物质组成及其弧后走滑拉张盆地的区域构造背景,使之发育大量无机成因气藏。无机成因气藏主要发育在NNE、NWW向两组深大断裂周缘,火山活动较强烈,有较充裕无机成因气供给的区域。无机成因烃类气藏主要分布在地壳深部氧逸度低,氢元素丰富的有利区带。无机与有机成因天然气均有相似的流体运移通道,有相似的富集带——NNE向坡折带、坡垒带与洼陷间隆起带及NEE—EW向鼻状隆起带相交接部位。在富含无机成因气的深部热液作用下,形成溶蚀孔隙极为发育的各类储层。同时,CO2气体对烃源岩中烃类的强烈溶洗及萃取,形成油气混合流体,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提高了油气运聚效率。由此,常形成有机与无机成藏共生组合。下一步既要继续开展有机与无机成藏共生组合均发育深断陷的勘探,又要积极探索断陷基底的中古生界碳酸盐岩和火山活动较强浅断陷中的无机成因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无机成因 成藏规律 勘探方向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中国东北油气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断陷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荔青 刘池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2期20-25,共6页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国东北部进入环太平洋构造域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一系列呈雁行排列的走滑拉分裂陷盆地,具有以下油气成藏特征:①继承性深断陷及多期叠加型断陷烃源岩厚度大、品质优、热演化充分,油气保存条件好,油气资源丰...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国东北部进入环太平洋构造域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一系列呈雁行排列的走滑拉分裂陷盆地,具有以下油气成藏特征:①继承性深断陷及多期叠加型断陷烃源岩厚度大、品质优、热演化充分,油气保存条件好,油气资源丰度较高;②走滑拉分断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烃源条件由深断槽向两侧迅速变差,因此,高生烃丰度的深断槽控制油气富集;③发育控凹走滑断裂带、深洼槽周边、斜坡区坡折带、断陷周边隆起带等四类复式油气聚集带;④由于构造分割性强,沉积体系规模小,油气资源丰度中等—较低,使其发育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油气田;⑤由于热演化程度差异大,母岩类型多样,加之多期多次成藏,油藏、油气藏、气藏常共存;⑥由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断陷后,又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从而发生了多期多次成藏,由于各区块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使各区块原生、次生油气藏比例存在明显差异。据此认为,今后只要根据该区走滑拉分裂陷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开展区块和目的层优选和针对性勘探,还将有较大的储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油气成藏特征 油气地质 裂陷盆地 烃源岩 热演化技术
下载PDF
松辽盆地乾安—长岭凹陷大中型岩性—构造复合型油气田形成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荔青 张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5-451,共7页
松辽盆地南部乾安 长岭凹陷下白垩统发育了多套优质烃源岩和三角洲前缘相砂岩储集层,形成了上、中、下3套成藏组合。在凹陷东部的华字井阶地,具备形成大中型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的各种有利条件:多期三角洲前缘相区纵横交错、相互叠加,... 松辽盆地南部乾安 长岭凹陷下白垩统发育了多套优质烃源岩和三角洲前缘相砂岩储集层,形成了上、中、下3套成藏组合。在凹陷东部的华字井阶地,具备形成大中型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的各种有利条件:多期三角洲前缘相区纵横交错、相互叠加,经常出现岩性横向相变和上倾尖灭;以乾南潜伏古隆起带古地形为背景形成的继承性南北沉积微相分异;后期构造运动造成盆地东部抬升,使得东部砂体整体上倾尖灭;后期构造运动形成一系列小断裂,对砂体上倾方向产生遮挡;大型斜向水流与区域构造格局的有机配置;成岩作用造成储层致密化。岩性—构造复合圈闭形成于嫩江期及明水期,与大规模油气运移期配置良好,为形成华字井阶地一批大中型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田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构造复合型油气田 乾安—长岭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斜坡区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形成条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荔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2-366,379,共6页
近 10多年来 ,陆续在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陆相盆地的斜坡区发现了一批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 ,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如下 :(1)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 ,具特高 -中等油气资源丰度 (10× 10 4~ 6 0×10 4t/km2 ) ;(... 近 10多年来 ,陆续在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陆相盆地的斜坡区发现了一批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 ,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如下 :(1)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 ,具特高 -中等油气资源丰度 (10× 10 4~ 6 0×10 4t/km2 ) ;(2 )发育一定规模的汇烃单元 ,保证足够数量的油气充分地向同一个构造 -地层岩性带运移 ,在大型盆地的宽缓斜坡带 ,构造分割性较小 ,砂体能够大面积稳定分布 ;(3)多套 (扇 )三角洲前缘相砂体提供了巨大的储集空间 ,且其与优质湖相烃源岩构成不等厚 -略等厚互层 ,形成面接触、体接触 ,组成高效排液组合 ,提高了区块油气资源丰度 ;(4 )在区域性断层、深部隆起或地层超覆尖灭带的产状陡变区 ,岩性型油气藏纵向叠合好 ;(5 )反转性掀斜改造常使砂体前缘由下倾尖灭转为上翘尖灭 ,抬斜性掀斜改造则使砂体获得整体性侧向封堵 ,发育大中型岩性 -构造复合型圈闭 ;(6 ) (扇 )三角洲砂体走向与地层走向垂直或大角度斜交 ,既保证油气输导系统的通畅性 ,又使得在砂体上翘方向形成大量岩性圈闭 ;(7)圈闭形成期与油气大规模运移期的适时配置 ,有利于形成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含油气盆地 斜坡区 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生物天然气藏的基本形成模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荔青 刘池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受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分区及古地理、古气候分区的控制,我国新生代盆地发育 5 种生物气藏的基本形成模式。第一类是西北部山间大型走滑挤压坳陷盆地的高原、高纬度、高海拔、寒冷、干旱气候下的内陆咸化湖、盐湖生物天然气藏;第二类为... 受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分区及古地理、古气候分区的控制,我国新生代盆地发育 5 种生物气藏的基本形成模式。第一类是西北部山间大型走滑挤压坳陷盆地的高原、高纬度、高海拔、寒冷、干旱气候下的内陆咸化湖、盐湖生物天然气藏;第二类为西南部山间超小型走滑拉分裂陷盆地的热带亚热带、潮湿气候下的内陆微咸水、淡水湖成因的生物天然气藏;第三类为东南沿海亚热带区平原、河口湾相、大型三角洲相区的第四系生物天然气藏;第四类为东部走滑拉张裂陷盆地的混合成因生物天然气藏;第五类为南海准被动大陆边缘上第三系—第四系亚热带、热带贫营养滨浅海生物成因天然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藏 形成模式 新生代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