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韧带损伤的X线影像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云强 吕杨训 +3 位作者 崔伟 柳维 周贤挺 杨雷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1期912-915,共4页
目的 :探讨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对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作用及韧带损伤时肘关节侧位X线影像学中桡肱率变化特点。方法:取冷冻保存的新鲜成人肘关节标本20侧,将标本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利用自行设计... 目的 :探讨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对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作用及韧带损伤时肘关节侧位X线影像学中桡肱率变化特点。方法:取冷冻保存的新鲜成人肘关节标本20侧,将标本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利用自行设计的维持肘关节后外侧旋转活动度的设备固定标本,A组按次序切断外侧结构:A1组,外侧韧带完整的标本组;A2组,切断桡侧尺副韧带组;A3组,增加切断环状韧带组;A4组,最后切断桡侧副韧带组。B组分为:B1组,外侧韧带完整的标本组;B2组,切断桡侧副韧带组;B3组,再切断环状韧带组;B4组,最后切断桡侧尺副韧带组。分别摄肘关节侧位X线片,在PACS系统中测量桡肱率,比较各组的差异,并统计分析。结果:A组,统计分析各组数据,各组间桡肱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统计分析前2次切断韧带,各组间桡肱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断桡侧尺副韧带(B4组),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侧尺副韧带是限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脱位的主要结构,环状韧带、桡侧副韧带为次要结构;并根据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X线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4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X线 韧带
下载PDF
顺行肱骨髓内钉进钉点定位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6
2
作者 周贤挺 屠凯凯 +5 位作者 吴云强 朱绍瑜 柳维 贺行文 石成弟 杨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适合中国人群的顺行肱骨髓内钉进钉点。方法 (1)成年新鲜冰冻肩部标本8例,解剖观测腋神经、旋肱前、后动脉、肱二头肌长头腱、肩胛上神经、肩胛上动脉与参考进钉点的距离,确定相对安全区域;(2)肱骨干标本60例,随机分成6组,... 目的研究适合中国人群的顺行肱骨髓内钉进钉点。方法 (1)成年新鲜冰冻肩部标本8例,解剖观测腋神经、旋肱前、后动脉、肱二头肌长头腱、肩胛上神经、肩胛上动脉与参考进钉点的距离,确定相对安全区域;(2)肱骨干标本60例,随机分成6组,在相对安全区行模拟打钉和影像学检测,从而确定理想进钉点。结果进钉点相对安全区域为肱二头肌长头腱后方及冈上肌肌腱内侧的肱骨头软骨面上。理想进钉点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腱后方(12.12±0.68)mm(11.69-13.57mm),冈上肌肌腱内侧8.5mm。结论在顺行肱骨髓内钉植入术中,理想进钉点的确定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髓内钉 肩袖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中节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4
3
作者 蔡利兵 周贤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0-1392,共3页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中节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老年中节指骨骨折患者98例,根据不同的骨折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闭合复位)与对照组(切开复位)。记录两组手术及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中节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老年中节指骨骨折患者98例,根据不同的骨折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闭合复位)与对照组(切开复位)。记录两组手术及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愈合时间;并于手术治疗结束后12个月采用美国手外科协会评分(TAFS)标准评定两组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后观察组TAFS优良率为92.86%,对照组为91.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僵硬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畸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及粘连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未合并血管、神经和肌腱损伤的老年中节指骨骨折患者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短,痛苦少,术后畸形发生率低,远期功能恢复与开放复位治疗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中节指骨骨折
下载PDF
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贤挺 孙涛 +4 位作者 薛建波 周映玲 李基民 何凌锋 王晓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年第6期510-512,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于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有无肌腱外露分成肌腱外露组(5例)及皮肤缺损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及术后5月上肢功能评分(DAS...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于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有无肌腱外露分成肌腱外露组(5例)及皮肤缺损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及术后5月上肢功能评分(DASH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10个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8.60月。15例患者创口愈合良好,未发现创口感染、皮下组织外露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腱外露组的临床愈合时间明显长于皮肤缺损组,术后5月DASH评分明显高于皮肤缺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97、2.84,P均<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治疗手部单纯皮肤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小面积肌腱外露创面虽愈后相对较差,但创面均愈合,可作为非手术治疗方案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皮肤缺损 愈合 肌腱外露
下载PDF
β-TCP修复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陶周善 吕杨训 +6 位作者 崔伟 贺行文 柳维 黄正亮 屠凯凯 周贤挺 杨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8-1183,共6页
目的探索β-TCP修复骨质疏松性大鼠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SD大鼠20只,先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等饲养3个月保证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后再建立双侧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模型,将手术成功的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β-TCP植入组于... 目的探索β-TCP修复骨质疏松性大鼠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SD大鼠20只,先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等饲养3个月保证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后再建立双侧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模型,将手术成功的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β-TCP植入组于骨缺损处植入β-TCP,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w进行大体观察、X射线摄片、组织病理学观察,Micro-CT观察。结果术后4、8w,β-TCP植入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有明显的骨组织生成,HE染色可见大量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Micro-CT显示骨微观结构修复效果较好,且能明显增加股骨骨密度;空白对照组X射线骨组织生成较少,骨小梁或骨板结构较少,排列较紊乱,Micro-CT显示骨微观结构修复效果不够理想,股骨骨密度增加不明显。结论β-TCP可较好地修复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缺损 Β-TCP 新生骨
下载PDF
髓内外复合固定技术选择性治疗胫骨骨折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杨训 陈伟凯 +4 位作者 崔伟 周贤挺 贺行文 柳维 杨雷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709-712,共4页
胫骨干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不仅骨折粉碎程度高,而且软组织损伤严重,复位固定非常困难,感染率也较高,使得目前骨折不愈合及骨不连发生率居高不下[1]。随着对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理念的认识,... 胫骨干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不仅骨折粉碎程度高,而且软组织损伤严重,复位固定非常困难,感染率也较高,使得目前骨折不愈合及骨不连发生率居高不下[1]。随着对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理念的认识,临床上出现了“生物学固定”的概念。外固定支架作为一种桥梁结构,不仅维系了骨干的力线,而且可随时撑开或加压[2];弹性髓内钉(TENs)作为目前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常用固定器械,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及生物相容性,能够抵抗骨折处的压力、张力、剪切力及扭转力,保持成角、轴向、侧方及旋转的稳定性,维持复位状态[3]。结合两种固定方式的优势,本文将外固定支架和TENs结合用于治疗复杂胫骨骨折,本院从2011-08-2013-01采用此系统治疗胫骨骨折24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髓内钉 胫骨骨折 选择性治疗 固定技术 内外复合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生物学固定 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特立帕肽对去势大鼠骨缺损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贺行文 陶同善 +3 位作者 柳维 周贤挺 屠凯凯 杨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9-673,690,共6页
目的探索特立帕肽(PTH)对去势大鼠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3月龄雌性SD大鼠20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饲养3月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然后于大鼠两侧股骨髁上行直径3 mm贯通性骨缺损手术,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TH治疗组,PTH... 目的探索特立帕肽(PTH)对去势大鼠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3月龄雌性SD大鼠20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饲养3月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然后于大鼠两侧股骨髁上行直径3 mm贯通性骨缺损手术,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TH治疗组,PTH治疗组于缺损手术1 w后,每周给予背部皮下注射特立帕肽5次(30μg/kg),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4,8 w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Micro-CT分析检测。结果术后4、8 w,PTH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发现:PTH治疗组股骨骨密度均高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缺损区Micro-CT扫描显示PTH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为明显的新生骨组织形成,骨缺损术后4、8w时,两组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区域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均逐渐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b.Sp)降低,PTH治疗组BV/TV、Tb.Th及Tb.N均较同时期的空白对照组增高,骨小梁分离度(Tb.Sp)则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术后8w时PTH治疗组骨缺损区域可见大量排列致密且形态粗大的骨小梁,骨缺损区域基本愈合,而对照组缺损区域愈合欠佳。结论 PTH可较好地促进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缺损 PTH MICRO-CT
下载PDF
携带淋巴结的组织瓣移植治疗下肢淋巴水肿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川 潘佳栋 +3 位作者 黄耀鹏 尹善青 周贤挺 王欣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携带淋巴结的组织瓣移植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携带淋巴结的组织瓣移植治疗Ⅱ~Ⅲ期下肢淋巴水肿5例,皮瓣大小(10~30)cm×(4~9)cm,受区选择患肢小腿区,受区血管为胫前动脉及伴行静脉,术后... 目的探讨携带淋巴结的组织瓣移植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携带淋巴结的组织瓣移植治疗Ⅱ~Ⅲ期下肢淋巴水肿5例,皮瓣大小(10~30)cm×(4~9)cm,受区选择患肢小腿区,受区血管为胫前动脉及伴行静脉,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予以换药对症治疗后,创面瘢痕愈合,其余4例移植皮瓣顺利成活。术后随访0.5~2年,患肢周径于术后1个月及6个月平均减少0.84 cm及2.29 cm,术后未出现淋巴管炎,供区未出现淋巴漏及淋巴水肿。结论应用淋巴结皮瓣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近期疗效较好,供区无并发症,是早中期下肢淋巴水肿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皮瓣 淋巴结 移植
下载PDF
止血带控制再灌注增强红外热成像术辅助设计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肖栋超 潘佳栋 +5 位作者 周贤挺 沈航崇 黄天翔 陆陈林 黄耀鹏 王欣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324-1330,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止血带控制再灌注增强红外热成像术(TRAIRT)定位优势穿支辅助设计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利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 目的探讨使用止血带控制再灌注增强红外热成像术(TRAIRT)定位优势穿支辅助设计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利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于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麻醉后采用TRAIRT定位优势穿支辅助皮瓣设计,在TRAIRT视频中,选择"出现早、亮度高、扩展快"的热点标记为优势穿支。术中按照设计好的标记点切取皮瓣转移至受区覆盖缺损创面,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固定,再依次行血管端端吻合。供区依据创面宽度予直接缝合或缝合后以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观察皮瓣供、受区情况,记录患者满意度。穿支血管定位准确性以术中发现的穿支血管实际位置为金标准,将TRAIRT与CDU探查的穿支位置与金标准比较,距离小于10 mm被认为定位准确(阳性)。分别计算2种方法定位穿支血管的敏感度(定位准确穿支数/术中实际穿支数×100%)和阳性预测值(定位准确穿支数/定位穿支总数×100%),用百分数表示,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方法探测穿支的敏感度;使用Kappa系数分析2种方法探测穿支血管的一致性。记录TRAIRT和CDU探测穿支时间,用±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共纳入23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1~70岁,平均43岁;创面位于前臂5例,腕部2例,手部16例;创面面积为4.5 cm×5.5 cm~6.5 cm×12.0 cm;术中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6.0 cm~7.0 cm×13.0 cm。术后22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远端出现浅层坏死,经反复换药后愈合;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一期缝合20例,大部分缝合后移植全厚皮片修复3例。术后随访5~16个月,平均8.4个月。皮瓣无臃肿,无肿胀及磨损,质地、颜色与小腿内侧皮肤相似,皮瓣供、受区瘢痕不明显。患者对皮瓣供、受区恢复均表示满意。23例患者中,TRAIRT共发现49条穿支,CDU发现50条穿支,术中发现53条穿支。TRAIRT与CDU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探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8.7%(47/53)和90.6%(48/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9%(47/49)和96.0%(48/50);Kappa系数为0.89,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TRAIRT对穿支探测所需时间明显短于CD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2±2.02)min vs.(17.87±2.49)min,P<0.01]。结论采用TRAIRT探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与CDU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辅助设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且具有用时短、操作简单、经济、无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红外热成像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 止血带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2
10
作者 崔伟 吕杨训 +3 位作者 贺行文 柳维 周贤挺 杨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09—2012-06收治的48例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其中25例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组)固定,23例行肱骨髓内钉(PHN组)固定。结果 PHILOS组手...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09—2012-06收治的48例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其中25例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组)固定,23例行肱骨髓内钉(PHN组)固定。结果 PHILOS组手术时间为(110±26)min高于PHN组(78±12)min,PHILOS组术中出血量为(96±15)ml高于PHN组(52±10)ml,PHILOS组骨折愈合为(15±4)周,高于PHN组(10±2)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在颈干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HN组的外展前屈功能稍差。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在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相当,但肱骨近端髓内钉手术创伤更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内固定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肱骨髓内钉
原文传递
改良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贤挺 潘佳栋 +5 位作者 邵国庆 肖栋超 黄耀鹏 尹善青 范学锴 王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0-265,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对14例拟行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患者,术中使用止血带控制下再灌注增强的红外热成像方法(TRATIM)定位穿支血管,计算敏感度、阳性预... 目的探讨改良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对14例拟行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患者,术中使用止血带控制下再灌注增强的红外热成像方法(TRATIM)定位穿支血管,计算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并记录检测时间。与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CDU)定位穿支血管所需时间及敏感度、阳性预测值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13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表层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2例供区仅留1条线形瘢痕,2例植皮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3个月,皮瓣的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未见明显臃肿。TRATIM和CDU定位腓动脉穿支血管的敏感度分别为88.0%和92.0%,阳性预测值为93.6%和95.8%,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穿支用时TRATIM为(3.71±0.80)min,CDU为(16.21±4.97)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靠止血带控制再灌注增强的TRATIM,术者能简单、快速、准确的定位腓动脉皮穿支血管,并可辅助设计更为精准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 螺旋桨皮瓣 热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尺骨斜行截骨短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 被引量:4
12
作者 尹善青 黄耀鹏 +3 位作者 周贤挺 潘佳栋 李学渊 王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尺骨斜行截骨短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15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均单纯采用尺骨斜行截骨术。记录术前、术后尺骨的变异程... 目的探讨尺骨斜行截骨短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15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均单纯采用尺骨斜行截骨术。记录术前、术后尺骨的变异程度,并比较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患侧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手部握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ayo评分。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50个月,平均28.4个月。术后X线片示尺骨截骨部位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9〜13周,平均11.5周,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板断裂、螺钉松动。术后尺骨平均缩短5.6mm。末次随访时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VAS评分及Mayo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尺骨斜行截骨短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可以明显减轻腕关节疼痛,改善腕关节的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桡骨骨折 尺骨截骨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大鼠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柳维 陶周善 +4 位作者 贺行文 周贤挺 黄正亮 屠凯凯 杨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7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索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30只3个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实验组,唑来膦酸注射组;2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将2组先去卵巢建立OVX(卵巢切除)模型,2组大鼠OVX模型饲养满3个月后... 目的探索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30只3个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实验组,唑来膦酸注射组;2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将2组先去卵巢建立OVX(卵巢切除)模型,2组大鼠OVX模型饲养满3个月后,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建立,随后再建立大鼠双侧股骨干骺端2.5 mm贯通性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手术后行尾静脉注射唑来膦酸1次(0.1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分别于缺损术后6、12周进行X线观察,骨密度检测,HE骨组织切片观察,TRAP破骨细胞活性等检测。结果缺损术后6、12周,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对比发现:实验组的大鼠模型体重增加减慢,股骨骨密度增加变快;缺损区X线扫描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的新生骨生成,HE骨组织切片可见缺损区有分布密集的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骨细胞。TRAP染色显示:实验组的破骨细胞活性降低,数量减少。结论唑来膦酸可较好地促进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骨缺损 新生骨
原文传递
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瓣治疗手舟骨骨不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善青 黄耀鹏 +3 位作者 周贤挺 潘佳栋 李学渊 王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讨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瓣治疗手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瓣移植治疗手舟骨骨不连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63岁,平均(43.5±15.5)岁。术中清创骨折段后,将骨瓣... 目的探讨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瓣治疗手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瓣移植治疗手舟骨骨不连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63岁,平均(43.5±15.5)岁。术中清创骨折段后,将骨瓣移至手舟骨处充填骨缺损,将骨瓣动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吻合,伴行静脉与桡动脉伴行静脉端端吻合,采用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瓣治疗13例,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软骨瓣治疗2例。术后根据X线表现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及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功能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其中门诊随访11例,微信随访4例,平均随访32.5(8-60)个月。1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5(10-16)周。术前VAS评分为(3.5±1.5)分,术后末次随访降至(1.0±1.0)分;握力由术前的(16.5±4.3)kg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31.5±3.5)kg;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6.2±11.4)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68.5±10.8)分,腕关节功能:优8例,良6例,可1例,手术前后功能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瓣移植治疗手舟骨骨不连具有良好的功能效果。该技术为手舟骨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供应及结构支持,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对于手舟骨近极缺血性坏死的可以采用骨软骨瓣移植替代,防止腕骨骨关节炎和塌陷,这在治疗难治性手舟骨骨不连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舟骨骨折 骨不连 股骨内侧髁 骨瓣 骨移植
原文传递
中小面积穿支皮瓣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四肢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科跃 黄剑 +5 位作者 王科杰 竺枫 胡浩良 周贤挺 张健 王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4-577,共4页
目的通过中、小面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四肢皮肤缺损,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伴有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40例,通过基础疾病控制、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联合内... 目的通过中、小面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四肢皮肤缺损,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伴有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40例,通过基础疾病控制、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联合内科进行治疗。结果40例皮瓣均成活萁中30例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成活顺利;2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保守治疗后愈合:2例皮瓣出现动脉危象。抗痉挛处理后无明显改善,行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3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经拆线、抬高患肢、局部应用解痉药物、二期缝合等处理后愈合;3例皮瓣局部感染,经扩创、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7.2个月),24例皮瓣质地、外形良好。指问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活动满意.皮瓣供区瘢痕挛缩不明显,肢体活动无明显影响,16例皮瓣后期行皮瓣修整手术。结论只要积极处理基础疾病,充分控制血压及血糖,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同时术后密切观察皮瓣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应用中、小面积的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四肢皮肤缺损.能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四肢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携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贵要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指腹缺损26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耀鹏 尹善青 +2 位作者 周贤挺 潘佳栋 王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贵要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和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从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应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贵要静脉皮瓣移植修复26例单指指腹缺损,其中指腹缺损23例,指腹合并指背软组织缺损3例;拇指11例,手指15例;...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贵要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和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从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应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贵要静脉皮瓣移植修复26例单指指腹缺损,其中指腹缺损23例,指腹合并指背软组织缺损3例;拇指11例,手指1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2.0 cm~5.0 cm×3.5 cm,皮瓣面积3.5 cm×2.5 cm~5.5 cm×4.5 cm,前臂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均电话预约来医院随访,随访内容为皮瓣外观、质地、感觉、对指持物稳定性及供区。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8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满意,对指持物稳定性好,皮瓣感觉恢复良好,TPD为6~8 mm,平均6.8 mm,患者前臂供区均只存留线形瘢痕,无明显不适。有3例略显臃肿,术后3个月进行了皮瓣修整,外观满意。结论应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贵要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拇指和手指指腹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术后皮瓣能恢复感觉,是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皮瓣 感觉皮瓣 贵要静脉 指腹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保留近极的大多角骨部分切除联合腱球填塞治疗第1腕掌关节炎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晓明 祝斌 +6 位作者 王科杰 黄耀鹏 胡瑞斌 周贤挺 王欣 章伟文 王晓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19-725,共7页
目的探讨保留近极的大多角骨部分切除联合腱球填塞治疗EatonⅡ、Ⅲ期第1腕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0月采用保留近极的大多角骨部分切除联合腱球填塞治疗12例原发性第1腕掌关节炎患者资料,均为女性患者,年... 目的探讨保留近极的大多角骨部分切除联合腱球填塞治疗EatonⅡ、Ⅲ期第1腕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0月采用保留近极的大多角骨部分切除联合腱球填塞治疗12例原发性第1腕掌关节炎患者资料,均为女性患者,年龄(55±2.8)岁(范围,48~61岁);左侧拇指3例,右侧拇指9例;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及Eaton分期,Ⅱ期8例,Ⅲ期4例。术后根据第1腕掌关节成形高度指数评价第1掌骨下沉率,评价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y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及握力、捏力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范围,6~17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1.2±1.0)分]较术前[(6.3±1.5)分]明显降低(t=13.4,P=0.0001),DASH评分[(26.2±9.6)分]较术前[(48.9±13.0)分]明显下降(t=5.7,P=0.0001),握力[(25.5±6.8)kg]较术前[(15.0±2.9)kg]明显增高(t=7.3,P=0.0001),捏力[(3.2±0.8)kg]较术前[(2.1±0.4)kg]增高(t=3.6,P=0.0045);以上指标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第1腕掌关节成形高度指数为0.299±0.022,与术前(0.306±0.021)和术后(0.313±0.0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7,P=0.276),表明术后第1掌骨无明显下沉趋势。术后2例患者出现切口红肿,有渗出液体,考虑为关节内手术局部血肿未能完全吸收,经多次换药后红肿消退。结论对于EatonⅡ、Ⅲ期第1腕掌关节炎采用保留近极的大多角骨部分切除,保留近端关节面,同时联合腱球填塞治疗,能有效减少第1掌骨下沉率,改善及减轻第1腕掌关节功能和疼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掌关节 大多角骨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十指缺损再造四指一例
18
作者 尹善青 陈川 +3 位作者 黄耀鹏 周贤挺 潘佳栋 王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9-231,共3页
2014年3月,收治1例双手10指缺损的患者,采用双足 甲瓣联合髂骨再造双手拇指、双足第2足趾再造右示指及左中指、双侧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PF)修复双足供区的手术方式进行修复。根据DASH上肢功能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术后6年半,双手功... 2014年3月,收治1例双手10指缺损的患者,采用双足 甲瓣联合髂骨再造双手拇指、双足第2足趾再造右示指及左中指、双侧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PF)修复双足供区的手术方式进行修复。根据DASH上肢功能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术后6年半,双手功能改善明显,而双足的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缺损 指缺损 甲瓣 再造 显微技术
原文传递
股骨头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绍瑜 蔡乐益 +1 位作者 周贤挺 陈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8期855-856,共2页
股骨头骨折常与髋关节脱位同时发生,后脱位中股骨头骨折的发生率为4%-17%,前脱位中的发生率为10%,也有罕见的无髋关节脱位的股骨头骨折。1957年,Pipkin将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分为4个亚型,称之为Pipkin骨折。由于其发生... 股骨头骨折常与髋关节脱位同时发生,后脱位中股骨头骨折的发生率为4%-17%,前脱位中的发生率为10%,也有罕见的无髋关节脱位的股骨头骨折。1957年,Pipkin将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分为4个亚型,称之为Pipkin骨折。由于其发生率较低。缺乏足够的病例数量、放射学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等,且各类文献中治疗方法不一致,因此该骨折在复位时机、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手术方式等方面争论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骨折 治疗方法 髋关节后脱位 髋关节脱位 发生率 同时发生 病例数量 随访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