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永久起搏电极慢性阈值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周金台 万征 +6 位作者 刘维宇 王志毅 仉毓书 李琼 张殿芬 石嘉玲 赵菁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比较激素电极、靶头电极和螺旋电极的慢性阈值,并探讨其优缺点,对激素电极(26条)、靶头电极(14条)和螺旋电极(20条)的慢性阈值进行了观察。60条电极与单腔或双腔起搏器均系同一公司生产。为提高可比性,仅有5.0 V 电压输出的起搏器不... 为比较激素电极、靶头电极和螺旋电极的慢性阈值,并探讨其优缺点,对激素电极(26条)、靶头电极(14条)和螺旋电极(20条)的慢性阈值进行了观察。60条电极与单腔或双腔起搏器均系同一公司生产。为提高可比性,仅有5.0 V 电压输出的起搏器不作观察对象。激素电极、非激素电极分别随访18(3~60)和64(3~122)月。结果显示2.5 V 时激素电极的慢性脉宽阈值(0.07±0.03 ms)低于靶头电极(0.11±0.05 ms),后者又低于螺旋电极(0.25±0.13 ms),P 均<0.01。全部病例心房和心室感知均良好。电压输出均采用2.5 V,激素电极、靶头电极和螺旋电极起搏分别置脉宽输出于0.2,0.4和0.8 ms,则80%以上(分别为85%、86%及80%)的病例可达到能量阈值的3倍以上的安全范围。激素电极中有19条可置于1.6 V 和0.3 ms 起搏,其耗能仅为5.0V和0.5 ms(25μJ)的6.1%。即每个脉冲可节能93.9%,从而可延长起搏器的工作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电极 靶头电极 螺旋电极 慢性阈值 起搏器
下载PDF
先天性长QT综合征AAIR起搏并发文氏传导伴交叉感知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金台 李琼 +4 位作者 王志毅 苏鹏宇 万征 李翠兰 胡大一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93-493,共1页
患者女性 ,17岁 ,因家族性长QT综合征伴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行起搏与普萘洛尔联合治疗 ,效果非常显著 ,但在试用AAIR起搏时S R间期逐渐延长达到R波脱离心房不应期 ,心房感知R波并重新设置心房计时周期 ,使R S间期 =S S间期 =73 0ms,导致... 患者女性 ,17岁 ,因家族性长QT综合征伴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行起搏与普萘洛尔联合治疗 ,效果非常显著 ,但在试用AAIR起搏时S R间期逐渐延长达到R波脱离心房不应期 ,心房感知R波并重新设置心房计时周期 ,使R S间期 =S S间期 =73 0ms,导致R R间期的延长 (93 0ms)和起搏频率的下降 (67.4bpm)。AAIR起搏率为 85 .7bpm时可见心房脉冲落在T波顶峰上。本文目的是阐明长QT综合征AAIR起搏患者并发起搏频率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长QT综合征 AAIR起搏 文氏传导 交叉感知
下载PDF
第二代激素电极1.6V输出长期起搏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金台 万征 +5 位作者 刘维宇 王志毅 仉毓书 李琼 林青 石嘉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年第4期203-203,共1页
第二代激素电极1.6V输出长期起搏的安全性探讨周金台万征刘维宇王志毅仉毓书李琼林青石嘉玲(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起搏电生理室天津300052)延长起搏器寿命已成为程控的目标之一,对多功能小型化的起搏器尤为重要。第二代... 第二代激素电极1.6V输出长期起搏的安全性探讨周金台万征刘维宇王志毅仉毓书李琼林青石嘉玲(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起搏电生理室天津300052)延长起搏器寿命已成为程控的目标之一,对多功能小型化的起搏器尤为重要。第二代低阈值激素电极(4023和45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 寿命 激素电极 第二代
下载PDF
钾代谢紊乱的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金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0年第3期155-160,共6页
钾是生命所必须的矿物质,其生理功能如下:(1)维持细胞的代谢功能:为了维持细胞的代谢功能,必须保持一定浓度的钾离子以维持细胞内酶系统的活动。(2)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由于大量钾离子储存于细胞内。
关键词 钾代谢紊乱 细胞内酶 血清钾 钾离子 高血钾 缺钾 酸碱平衡 细胞外液 急性肾功能衰竭 心室颤动
下载PDF
家族性长QTU综合征伴发扭转型室速的电生理机制及电药理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周金台 郑良荣 +5 位作者 刘维宇 张桂玲 王志毅 倪玉书 赵箐 石嘉玲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2期56-59,共4页
本文采用新型接触电极观察三种药物对家族性长QTU综合征患者的早期后除极、U波及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发现维拉帕米及普萘洛尔有效,而利多卡因则无效,并提示早期后除极与本病扭转室速的发病有关.
关键词 长QTU综合征 心动过速 电药理学
下载PDF
努力提高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中体表心电图的作用与地位 被引量:4
6
作者 周金台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宽QRS波 室性心动过速 体表心电图 室速 室上速 束支阻滞 临床医师 室上性心动过速 病人
下载PDF
DDD,DDDR,DVIR和VVIR起搏的初步评价
7
作者 周金台 刘维宇 +5 位作者 万征 王志毅 仉玉书 苏中 王文秀 徐大文 《天津医药》 CAS 1990年第8期451-454,共4页
DDD型起搏可提供生理性心脏功能,但常可因出现房颤(或心房电极移位)而失去心房的作用。窦结变速不全的患者,则 DDD 型起搏不能随运动而增加起搏率。VVIR型起搏虽可使心室起搏率随患者活动量的增加而加快,但缺乏房室同步功能。最新发展... DDD型起搏可提供生理性心脏功能,但常可因出现房颤(或心房电极移位)而失去心房的作用。窦结变速不全的患者,则 DDD 型起搏不能随运动而增加起搏率。VVIR型起搏虽可使心室起搏率随患者活动量的增加而加快,但缺乏房室同步功能。最新发展起来的DDDR型起搏可同时获得房室同步及频率应变的理想功能。本文结合18例DDD、4例VVIR及2例DDDR型起搏的应用经验,认为(1)DDDR型起搏对人体肌肉活动反应快且房室起搏率的加速很接近生理需要;(2)当今选用最合乎不同心律失常患者需要的更具有生理功能的起搏器变为更重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D DDDR DVIR VVIR 心脏起搏器
下载PDF
单相动作电位记录与触发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金台 《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关键词 触发活动 触发性心律失常 动物实验 临床研究 单相动作电位记录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及其临床应用22年的经验
9
作者 周金台 万征 +5 位作者 刘维宇 赵菁 石嘉玲 王文秀 苏中 王佩显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368-370,共3页
国内外均曾报道过心脏起搏的发展概况[1,2]。我院22a来心脏起搏发展概况基本上可反映心脏起搏发展情况的总趋势。70年代我国依靠自力更生制造VOO和VVI心脏起搏器,系采用锌汞电池串联(上海)和并联(天津)而成,其寿... 国内外均曾报道过心脏起搏的发展概况[1,2]。我院22a来心脏起搏发展概况基本上可反映心脏起搏发展情况的总趋势。70年代我国依靠自力更生制造VOO和VVI心脏起搏器,系采用锌汞电池串联(上海)和并联(天津)而成,其寿命仅2~26月以上。我院于1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临床应用 随访 适应证
下载PDF
呼吁及早成立国家级心电学学会,赶上世界水平
10
作者 周金台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40-140,共1页
关键词 心电学 国家级 心脏起搏器治疗 学会 世界 恶性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学 治疗价值 疾病诊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长QT综合征AAIR起搏并发文氏传导伴交叉感知
11
作者 周金台 李琼 +4 位作者 王志毅 苏鹏宇 万征 李彩兰 胡大一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z1期141-,共1页
  目的阐明长QT综合征AAIR起搏患者并发起搏频率下降的原因.……
下载PDF
家族性长QT综合征诊断与处理指南解读
12
作者 周金台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82-384,共3页
《家族性长QT综合征诊断与处理指南》于2009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心脏病学会(CSANZ)学术会议上讨论并发布,表明对这一遗传性疾病的高度重视。长QT综合征(LQTS)专家整合国际资料和经验制订指南,不仅是在诊断和治疗上提出具有指导... 《家族性长QT综合征诊断与处理指南》于2009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心脏病学会(CSANZ)学术会议上讨论并发布,表明对这一遗传性疾病的高度重视。长QT综合征(LQTS)专家整合国际资料和经验制订指南,不仅是在诊断和治疗上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正确意见,而且能促使广大医师努力做到降低对LQTS的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长QT综合征 指南 诊断 解读 心脏病学会 2009年 遗传性疾病 澳大利亚
下载PDF
76个长QT综合征先证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翠兰 胡大一 +6 位作者 李运田 秦绪光 刘文玲 周金台 王吉云 李蕾 马志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14-418,共5页
为研究我国长QT综合征 (LQTS)患者的整体发病和治疗情况 ,选择按照 1993年Schwartz等提出的LQTS诊断标准确诊为本病的家系 76个。对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 6或 12导联ECG同步记录 ,对先证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先症者发病年... 为研究我国长QT综合征 (LQTS)患者的整体发病和治疗情况 ,选择按照 1993年Schwartz等提出的LQTS诊断标准确诊为本病的家系 76个。对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 6或 12导联ECG同步记录 ,对先证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先症者发病年龄 17.2± 14 .8岁 ,在 2 0岁以前发病的占 5 9.2 % ;以女性居多 ;发病症状有晕厥、黑、心悸、胸闷及其它如抽搐、胸背痛、头晕等 ;诱发因素有情绪紧张或激动、劳累、运动或体力劳动等 ;患者的QTc值为 0 .5 6± 0 .0 9s。LQTS患者的ECG上T波多变 ,QT间期可出现暂时正常化。在 76个LQTS先证者中 ,同时伴聋哑 1例 ,预激综合征 1例 ,心肌炎 2例 ,束支阻滞 2例 ,一过性房室阻滞 1例 ,高血压病 2例。根据ECG特点预测LQTS患者的基因型 :LQT1占 (31.6 % ) ,LQT2占 (5 3.9% ) ,LQT3占 (3.9% ) ,其余 (10 .5 % )心电图特征不明显 ,无法预测。多数患者服用 β 阻断剂类药物有效 ;在药物效果不好的患者中 ,有 4例安装起搏器 ,1例应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 ,15例进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LCSD) ,其中多数继续服用 β 阻断剂。结论 :我国的LQTS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 ;根据ECG特点对LQTS患者进行的基因分型预测结果显示 ,我国的LQTS患者可能以LQT2为主。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长QT综合征体 表心电图 校正的QT间期 基因型预测 Β-阻断剂
下载PDF
心律平对房室旁道的电生理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元禄 王志毅 +2 位作者 周金台 李广平 仉玉书 《天津医药》 CAS 1999年第12期720-722,共3页
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方法观察心律平对房室旁道的电生理作用。结果显示:(1)心律平可明显延长房室旁道前向传导的有效不应期(ERP)。(2)对心房和房室传导系统ERP亦有延长作用。(3)可降低经旁道1:1下传心室率,并可延... 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方法观察心律平对房室旁道的电生理作用。结果显示:(1)心律平可明显延长房室旁道前向传导的有效不应期(ERP)。(2)对心房和房室传导系统ERP亦有延长作用。(3)可降低经旁道1:1下传心室率,并可延长经旁道道传时间和心动过速周期长度。(4)9/12例病人持续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这终止发作,并且证实均止于旁道的逆传途径。以上资料表明心律平延长房室旁道ER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平 房室旁道 电生理学 人工心脏起搏
下载PDF
穿刺胸廓外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安置永久起搏器电极 被引量:9
15
作者 万征 周金台 +1 位作者 黄灿亮 张殿芬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39-140,共2页
目的 评价穿刺胸廓外锁骨下静脉 (ESV)和腋静脉安置永久起搏器电极的方法。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1月 ,共 44例病人 ,男 2 6例 ,女 18例 ,年龄 37~ 82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3例 ,Ⅱ°~Ⅲ°房室传导阻滞 11例 ,其中双腔... 目的 评价穿刺胸廓外锁骨下静脉 (ESV)和腋静脉安置永久起搏器电极的方法。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1月 ,共 44例病人 ,男 2 6例 ,女 18例 ,年龄 37~ 82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3例 ,Ⅱ°~Ⅲ°房室传导阻滞 11例 ,其中双腔起搏器 2 8例。方法 X线下 ,用 18G针 ,于锁骨下第一肋外 2~ 3cm进针 ,与水平面成 45度 ,针头指向肋锁交界处锁骨下第一肋外缘至内缘间 ;若无回血 ,针头逐步向胸骨侧移动 ,范围 2cm ;针头始终触及第一肋是保证穿刺安全和成功的标志。另采用HP 5 5 0 0型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仪 (CDFI)测定 2 5例正常成人ESV和腋静脉内径和解剖位置 ,探查部位在右上胸第一肋和第一肋以下。结果  44例病人共穿刺 47例次均成功 ,其中ESV 46例次和腋静脉 1例次。每例穿刺次数 1~ 5次 ,平均 3次 ;进针深度 2~ 4cm ,平均 2 5cm。经皮穿刺点距锁骨 3~ 4cm ,针头入锁骨下静脉时距锁骨下 0 5~ 1 5cm。一例穿刺入锁骨下动脉 ,无其他并发症。CDFI测定ESV的走行在肋锁交界处第一肋上方 ,位置固定。结论 本方法安全、成功率高 ,避免了锁骨下和头静脉的缺欠和并发症 ,适于安置各种起搏电极。CDFI可指导穿刺ESV。本法远期效果尚待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外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 超声多谱勒 血流显像
下载PDF
起搏器治疗长QT综合征及其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翠兰 胡大一 周金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起博器 治疗 长QT综合征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单相动作电位记录结合起搏研究在体触发活动的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朱华 周金台 +4 位作者 王文秀 万征 刘维宇 王志毅 李琼 《天津医药》 CAS 2000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利用实验动物犬将在体心脏单相动作电位与程序电刺激相结合,验证在体触发机制的存在及其电生理特性。方法:同步记录13只犬体表Ⅱ、Ⅴ_1、右房、右室、希氏束电图、左室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和股动脉血压。采用直流电电击希氏束... 目的:利用实验动物犬将在体心脏单相动作电位与程序电刺激相结合,验证在体触发机制的存在及其电生理特性。方法:同步记录13只犬体表Ⅱ、Ⅴ_1、右房、右室、希氏束电图、左室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和股动脉血压。采用直流电电击希氏束制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于哇巴因应用前后进行程序电刺激(PES)。结果:哇巴因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有室早、室速及室颤。MAP记录表明,10/13(76.9%)的犬诱发出延迟后除极(DADs)。起搏周长(PCL)与室性恢复周长(RCL)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Y=437.9+0.998x,r=0.6243,P<0.01)。哇巴因(40μg/kg)应用后期前逸搏的发生率(58.0%)高于给药前(24.1%,P<0.01)。结论:在哇巴因所致的在体犬室性心律失常中期前逸搏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及PCL与RCL呈正相关,均符合在体DADs所致触发活动的电生理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电位 人工心脏起搏 心律失常 电生理
下载PDF
伴严重心律失常的变异型心绞痛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朱华 李文煜 +1 位作者 万征 周金台 《天津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伴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采用标准12导联ECG和(或)24小时Holter记录9例患者心绞痛发作过程,并对其中6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以了解患者冠脉血运情况。结果:9例患者心绞痛发作...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伴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采用标准12导联ECG和(或)24小时Holter记录9例患者心绞痛发作过程,并对其中6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以了解患者冠脉血运情况。结果:9例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除有典型的心电图ST段抬高的变化外,均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其中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AVB)3例、室性心动过速(VT)3例、频发室性早搏3例。2例;Ⅱ度AVB及1例VT伴发作性晕厥。1例Ⅱ度AVB伴黑矇。6例行冠脉造影提示缺血相关血管狭窄5例;1例冠脉造影结果正常。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2例,药物治疗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猝死1例。结论:有或无冠脉病变基础上的冠脉痉挛在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伴有严重心律失常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应在充分了解患者冠脉情况的基础上分别或联合采取药物、介入、永久起搏或安置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临床特征 变异型心绞痛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钠通道相关遗传性心律失常的SCN5A基因筛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元丰 刘文玲 +7 位作者 胡大一 梁璐 李小梅 周金台 郭成军 袁越 李蕾 李翠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编码钠通道的基因SCN5A基因变异在国人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基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诊断为3型长QT综合征(LQTS)患者7例、房室传导阻滞(AVB)7例、病窦综合征(SSS)2例以及早期复极综合征(ERS)1例,共17例患者为... 目的研究编码钠通道的基因SCN5A基因变异在国人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基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诊断为3型长QT综合征(LQTS)患者7例、房室传导阻滞(AVB)7例、病窦综合征(SSS)2例以及早期复极综合征(ERS)1例,共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法对所有患者的DNA样本进行SCN5A基因筛查,对结果阳性者再进行家系中其他成员的筛查。结果 17例患者中,在1例LQT3表型的患者身上发现一个SCN5A基因突变c.4418 T>C(p.Phe1473Ser),该突变位于SCN5A的第25个外显子上,父母血液标本DNA未见相应突变;在另外3例LQTS患者身上发现4个单核苷酸多肽性(SNPs),分别为c.1141-3C>A、c.1339-24G>A、c.1673A>G(p.His 558 Arg)、c.3269 C>T(p.Pro 1090Leu)。在3例AVB表型患者身上发现3个SNPs,分别为c.1339-24G>A、c.1673A>G(p.His 558 Arg)、c.3578G>A(p.Arg1193 Gln)。在1例SSS患者身上发现一个SNP c.3269 C>T(p.Pro 1090Leu)。在1例ERS患者身上未发现任何变异。结论在17例钠通道相关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发现了SCN5A基因上一个新发突变以及5个SNPs;该突变所在氨基酸位点Phe1473极有可能是一个容易发生新发突变的热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SCN5A基因 长QT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早期复极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电极阻抗与起搏阈值的长期临床研究及高阻抗电极的相关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琼 王志毅 +2 位作者 薛丽晶 张文娟 周金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明确电极阻抗与起搏阈值的急性期至慢性期的变化过程,并与高阻抗电极进行比较,以证明高阻抗电极的效果。方法:所有电极在植入即刻使用起搏分析仪检测:起搏阈值,感知灵敏度(R波幅度),电极阻抗和电极电流。于术后12、24、72 h、1周、... 目的:明确电极阻抗与起搏阈值的急性期至慢性期的变化过程,并与高阻抗电极进行比较,以证明高阻抗电极的效果。方法:所有电极在植入即刻使用起搏分析仪检测:起搏阈值,感知灵敏度(R波幅度),电极阻抗和电极电流。于术后12、24、72 h、1周、1月、3月、6月,以后每年1次,使用美敦力起搏程控器重新检测上述指标,其中为保证测得的起搏阈值可靠,采用固定电压测得的脉宽阈值,然后计算能量阈值。结果:电极阻抗在植入的12~24 h明显下降,起搏阈值升高,在3~6月后基本稳定;最佳植入阻抗在400Ω以下。高阻抗电极电极阻抗明显升高,起搏电流消耗下降,但长期观察,阻抗有下降趋势,电流消耗也升高。结论:密切监测电极阻抗可以真实的反应电极成熟过程,对电极的植入和电极脱位等并发症有明确指导价值。高阻抗电极对起搏电流的消耗有明确的减低作用,但远期效果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电极阻抗 起搏阈值 高阻抗电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