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桂林文化城的政治基础及其盛况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周钢鸣
-
出处
《学术论坛》
1981年第2期98-104,共7页
-
文摘
桂林在抗战前,只有几间学校,居民人口不超过五、六万,文化教育事业比较落后。从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到1944年湘桂大撤退之前,很多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分别从南京、上海、江苏、浙江、武汉、广州疏散,云集到桂林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桂林,逐渐成为抗战后方文化中心,有中国大西南“文化城”之称。
-
关键词
文艺工作者
大西南
干部学校
抗战期间
文化界
文化人
新四军
八路军
南京
桂林文化城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回忆《救亡进行曲》的创作
- 2
-
-
作者
周钢鸣
-
出处
《音乐研究》
1981年第4期113-115,共3页
-
文摘
工农兵学商, 一齐来救亡, 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 走出工厂、田庄、课堂, 到前线去吧, 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
-
关键词
工农兵
民族解放
左翼
国民党
创作
回忆
日本帝国主义
党中央
抗日救亡运动
田庄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中国电影的纪程碑--《一江春水向东流》座谈记录
- 3
-
-
作者
夏衍
孟超
以群
洪遒
瞿白音
韩北屏
周钢鸣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电影》
2021年第12期86-89,共4页
-
文摘
开场语《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上海上演,轰动了整个影坛,它打破了过去一切国产片的卖座纪录,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注意和热烈爱好。据统计,全上海市民四百万人中,已有八十万人看过了这张片子,而这张片子,现在还在上海继续地放映,吸收了如狂潮一般涌进的观众。《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成功,使我们看到了战后中国新电影事业无限的前途。
-
关键词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新电影
四百万
国产片
上海市民
纪录
-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