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脊柱结核患者快速康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3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42例脊柱结核行病灶清...目的:探究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脊柱结核患者快速康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3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42例脊柱结核行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2∶1比例分为建模组(n=96)及验证组(n=46)。将住院时间>21d作为住院时间延长的结局变量,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贫血、术后是否有低蛋白血症、是否合并脊髓损伤、是否并发其他部位结核、是否合并骨质破坏、是否输血、拔出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ASA)评分、术后ASA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是否有脓液形成、术前是否进行化疗、化疗方案等分别作为自变量,建立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21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对模型的区分度进行评价;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实际决策的影响。利用验证组数据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建模组中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40,95%CI:1.011~1.069)、合并其他部位结核(OR=2.867,95%CI:1.157~7.106)、术前ASA评分(OR=1.543,95%CI:1.015~2.347)。建模组与验证组模型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767(95%CI:0.671~0.863)和0.720(95%CI:0.569~0.871),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实际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较好,DCA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在建模组与验证组有较好的临床获益性。结论:高龄、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术前ASA评分等级高的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后易发生住院时间延长,基于此建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展开更多
目的:检索、评价及总结老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病人预防骨折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6S”资源金字塔模型,由上至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美国国立指南库(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目的:检索、评价及总结老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病人预防骨折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6S”资源金字塔模型,由上至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美国国立指南库(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PubMed、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Register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医脉通、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等有关老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病人骨折预防管理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采用AGREEⅡ工具对临床指南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l(JBI)标准评价专家共识方法学质量,采用JBI标准评价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从危险因素、筛查工具、用药护理、运动指导、营养管理和生活指导6个方面得出26条证据。结论:汇总了26条最佳证据,为预防与管理老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病人发生骨折提供了循证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脊柱结核患者快速康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3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42例脊柱结核行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2∶1比例分为建模组(n=96)及验证组(n=46)。将住院时间>21d作为住院时间延长的结局变量,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贫血、术后是否有低蛋白血症、是否合并脊髓损伤、是否并发其他部位结核、是否合并骨质破坏、是否输血、拔出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ASA)评分、术后ASA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是否有脓液形成、术前是否进行化疗、化疗方案等分别作为自变量,建立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21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对模型的区分度进行评价;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实际决策的影响。利用验证组数据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建模组中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40,95%CI:1.011~1.069)、合并其他部位结核(OR=2.867,95%CI:1.157~7.106)、术前ASA评分(OR=1.543,95%CI:1.015~2.347)。建模组与验证组模型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767(95%CI:0.671~0.863)和0.720(95%CI:0.569~0.871),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实际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较好,DCA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在建模组与验证组有较好的临床获益性。结论:高龄、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术前ASA评分等级高的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后易发生住院时间延长,基于此建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文摘目的:检索、评价及总结老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病人预防骨折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6S”资源金字塔模型,由上至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美国国立指南库(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PubMed、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Register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医脉通、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等有关老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病人骨折预防管理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采用AGREEⅡ工具对临床指南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l(JBI)标准评价专家共识方法学质量,采用JBI标准评价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从危险因素、筛查工具、用药护理、运动指导、营养管理和生活指导6个方面得出26条证据。结论:汇总了26条最佳证据,为预防与管理老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病人发生骨折提供了循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