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慢性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单中心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铁楠 王雅 +3 位作者 王效增 何瑞霞 荆全民 韩雅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比较急性和慢性降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2年4月至2014年12月的456例(急性期342例,慢性期114例)诊断为降主动脉夹层,并行EVAR治疗的患者... 目的比较急性和慢性降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2年4月至2014年12月的456例(急性期342例,慢性期114例)诊断为降主动脉夹层,并行EVAR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参数等临床资料,并对术后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降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术后死亡的关系。结果与慢性期组比较,急性期组前胸及后背部疼痛、胸腔积液、急性肾功能不全、D-二聚体(>0.5 ng/mL)的患者比例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期组入院收缩压、入院心率高于慢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EVAR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结果(术后30 d内):两组间全因病死率,主动脉源性死亡、内漏、截瘫、再发夹层、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结果(术后30 d以后):两组间病死率,内漏、再发夹层、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院胸腔积液(OR=39.793;95%aCI:12.540-126.269;P<0.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OR=4.724;95%CI:1.921-11.617;P=0.001)与EVAR术后死亡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 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但是急性期患者术后近期病死率较慢性期具有增高趋势,两组间远期病死率相近;胸腔积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EVAR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主动脉夹层 急性期 慢性期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病死率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死亡因素分析
2
作者 周铁楠 王雅 +3 位作者 王效增 何瑞霞 荆全民 韩雅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分析降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后死亡的原因。
下载PDF
年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雅 杜占奎 +4 位作者 王效增 顾若曦 何瑞霞 周铁楠 韩雅玲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CI-AK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监护病房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CI-AK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监护病房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急诊行PCI术的患者1 685例.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组(n=932)和≥60岁组(n=75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观察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及3年两组患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全因死亡的相关情况.结果 ≥60岁组患者CI-AKI发病率高于<60岁组患者(14.7% vs 8.6%,P<0.001).年龄、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和对比剂剂量是CI-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3年,≥60岁组患者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均明显高于<60岁组患者(4.2% vs 1.5%,P< 0.001;1.5% vs 0.2%,P=0.011).结论 临床医师应慎重对待高龄患者,在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心功能,在术中尽量精准使用对比剂剂量,以期预防CI-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单中心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艳杰 王雅 +3 位作者 王效增 周铁楠 何瑞霞 荆全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700-703,74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性别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3年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96例,分析不同性别患... 目的观察不同性别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3年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96例,分析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点及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围术期及3年随访的病死率、再次行腔内修复术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男性组吸烟史、饮酒史均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后背痛、晕厥的发生率低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围术期情况:两组植入支架的数目、长度、近远端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热、术后疼痛、合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随访时间36个月,随访率为82.4%。随访期间两组病死率、再次行腔内修复术、新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性别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后临床疗效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性别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不同年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腔内隔绝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娜 刘艳杰 +3 位作者 王效增 周铁楠 赵昕 荆全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695-69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2年4月至201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767例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n=480)和老...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2年4月至201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767例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n=480)和老年组(≥60岁,n=287)。随访1~170个月,平均(40.6±30.5)个月。分析其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近、远期疗效。结果中青年组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发病率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老年组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病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青年组舒张压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4±17.8)mmHg vs.(85.5±16.1)mmHg,P=0.017;1 mmHg=0.133 kPa];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等患者比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发现,两组间并发症如截瘫、脑梗死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远期主动脉源性病死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安全有效,虽然年龄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但其仍是目前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首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年龄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近端内漏再次置入覆膜支架双丝技术应用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艳杰 王效增 周铁楠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7年第6期340-342,共3页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10%~40%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内漏。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对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后,患者主动脉近端...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10%~40%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内漏。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对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后,患者主动脉近端出现内漏,采用再次植入覆膜支架双丝技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内漏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效增 顾若曦 +2 位作者 杜占奎 王雅 周铁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 ACS)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后对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下载PDF
单中心复杂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瑞霞 王雅 +3 位作者 王效增 周铁楠 刘艳杰 荆全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探讨单中心复杂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载PDF
中国北方人群急性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王雅 刘艳杰 +2 位作者 王效增 何瑞霞 周铁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壁内血肿(AIMH)的临床特点,评价早期药物保守治疗AIMH的临床效果、动态影像学改变,评估AIMH恶化的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复杂型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近远期疗效分析
10
作者 李娜 王效增 +5 位作者 杜占奎 王雅 顾若曦 周铁楠 何瑞霞 韩雅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分析慢性复杂型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下载PDF
不同性别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刘艳杰 王雅 +3 位作者 王效增 周铁楠 何瑞霞 荆全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观察不同性别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下载PDF
降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与腔内修复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祁俊仙 王雅 +4 位作者 王效增 周铁楠 杜占奎 荆全民 韩雅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评价降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破口位置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临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的335例行TEVAR术的降AD患者,术前均行主动脉增强计... 目的评价降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破口位置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临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的335例行TEVAR术的降AD患者,术前均行主动脉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CTA)明确主动脉病变特征,术中测定AD破口至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距离。观察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分析其与破口位置的关系。同时,分析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及患者肾功能不全与IEVAR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 335例降AD破口位置距离LSA的距离为(26.30±8.39)mn。行TEVAR术后随访:近期死亡3例,非致死性并发症11例;远期死亡13例,非致死性并发症22例。31例患者行PCI治疗,其中37支靶血管共植入42枚冠状动脉支架,无出血、心肌梗死、死亡等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口位置与IEVAR术后预后不存在相关性;并发冠心病患者择期行PCI治疗与TEVAR术后预后不存在相关性;肾功能不全与TEVAR术后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降AD患者行TEVAR术后近、远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肾功能不全是TEVAR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D破口位置及并发冠心病患者择期行PCI治疗非TEVAR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破口 病死率
下载PDF
急慢性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单中心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占奎 王效增 +3 位作者 王雅 周铁楠 何瑞霞 韩雅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和慢性降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评价急性和慢性降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治疗的手术参数、近远期临床疗效,并对临床死亡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假腔后重回真腔再连支架1例
14
作者 卜英臻 周铁楠 +1 位作者 张磊 王效增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3期219-222,共4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中膜,并沿主动脉纵轴进展成真假双腔结构。临床上根据AD破口位置和累及范围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其中升主动脉受累者定义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 aortic diss...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中膜,并沿主动脉纵轴进展成真假双腔结构。临床上根据AD破口位置和累及范围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其中升主动脉受累者定义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 aortic dissection,TAAD),升主动脉未受累者定义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 aortic dissection,TB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假腔
下载PDF
降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与腔内修复术后疗效分析
15
作者 祁俊仙 杜占奎 +3 位作者 王效增 王雅 周铁楠 韩雅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2页
目的:评价降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临床预后关系。
下载PDF
交叉腿技术在近端瘤颈扭曲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应用长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楠 周铁楠 +3 位作者 关明子 刘轩泽 侯抒怀 王效增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1年第3期241-242,共2页
目的观察交叉腿技术在近端瘤颈扭曲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4年9月至2020年8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例近端瘤颈扭曲的腹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并将交叉腿覆膜... 目的观察交叉腿技术在近端瘤颈扭曲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4年9月至2020年8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例近端瘤颈扭曲的腹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并将交叉腿覆膜支架植入。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患者远期临床疗效。随访时间为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年,1年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存活状态及新发冠心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内漏、动脉瘤破裂或夹层等。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无穿刺口或切口延迟愈合、腹主动脉瘤破裂、发热等腔内修复术术后表现;无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随访时间(42±30)个月,均存活。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65个月出现腹痛,复查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腹主动脉下段支架外壁间血肿形成,考虑腹膜后血肿形成,经保守治疗,无腹部不适。其余4例患者均无腹痛不适,无内漏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无动脉瘤破裂或夹层等。结论交叉腿技术在近端瘤颈扭曲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中应用安全,长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腿技术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疗效 远期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楠 卜英臻 +3 位作者 王效增 隋洪刚 周铁楠 张磊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 探讨与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的腹主动脉瘤患者413例,根据腹主动脉瘤是否破裂高危分为腹主动脉瘤完整组(n=360)与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组(n... 目的 探讨与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的腹主动脉瘤患者413例,根据腹主动脉瘤是否破裂高危分为腹主动脉瘤完整组(n=360)与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组(n=53)。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预测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风险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腹主动脉瘤瘤颈长度、瘤体最大直径及合并附壁血栓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瘤体最大直径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的单独正性因子(β=0.264、0.029,P<0.01);血红蛋白、腹主动脉瘤瘤颈长度及附壁血栓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的单独负性因子(β=-0.039、-0.027、-1.611,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主动脉瘤患者瘤体最大直径(OR=1.033,95%可信区间1.011~1.056,P=0.004)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OR=0.966,95%可信区间0.947~0.986,P=0.001)和附壁血栓(OR=0.325,95%可信区间0.124~0.849,P=0.022)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用腹主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预测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时,最佳截断值为6.82 cm,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44.8%,ROC曲线下面积为0.648(P=0.010)。结论 腹主动脉瘤患者瘤体最大直径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水平与附壁血栓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的独立保护因素。腹主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6.82 cm有较好的预测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破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置入覆膜支架长度与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轩泽 王效增 +3 位作者 李智佳 周铁楠 刘海伟 荆全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7期375-380,共6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覆膜支架长度对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并行TEVAR治疗的AAS患者共931例,剔除临床及随访资料不全的患者,最终有85... 目的评价主动脉覆膜支架长度对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并行TEVAR治疗的AAS患者共931例,剔除临床及随访资料不全的患者,最终有852例入选本研究。根据TEVAR中所用支架长度,将患者分为长支架组(支架长度≥150 mm,613例)与短支架组(支架长度<150 mm,239例),观察其在院期间、术后30 d、1年期间的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的临床效果。结果长支架组患者年龄,入院舒张压,以及男性、有饮酒史、内膜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20 mm的比例均高于短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期间,长支架组新发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短支架组(0.2%比1.3%,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d随访时长支架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短支架组(4.0%比8.1%,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支架组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低于短支架组的趋势(2.6%比5.4%,P=0.06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随访时长支架组再发主动脉夹层(0.5%比2.7%,P=0.011)、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3.8%比7.7%,P=0.034)、总体不良事件(6.8%比11.5%,P=0.040)的发生率均低于短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 d及1年两组间全因死亡、新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EVAR术中置入长支架组的患者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短支架组患者(P=0.034)。结论单中心资料表明,对于AAS患者,行TEVAR治疗时选用长支架显著降低术后近期、远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及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支架长度 预后
下载PDF
Castor一体式分支型支架联合体内开窗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假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天舒 周铁楠 +3 位作者 王亚松 刘小江 王晓刚 王效增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aortic pseudoaneurysms,AP)是指主动脉壁破裂后,血液经破口进入周围组织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并由纤维组织包裹所形成的瘤腔,其发病原因包括手术、外伤、感染、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免疫性疾病等[1]。与其他急性主动脉疾...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aortic pseudoaneurysms,AP)是指主动脉壁破裂后,血液经破口进入周围组织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并由纤维组织包裹所形成的瘤腔,其发病原因包括手术、外伤、感染、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免疫性疾病等[1]。与其他急性主动脉疾病相比,AP外侧可不伴有外膜或仅由结缔组织包裹,其破裂风险较高,是临床中必须处理的主动脉疾病急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Castor一体式分支型支架 体内开窗 覆膜支架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发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智佳 吴春柳 +2 位作者 王效增 孔德福 周铁楠 《心脏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评价Stanford B型壁内血肿(IMH)患者发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的IMH患者共579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有372例IMH患者入选。根据是否发生主动... 目的评价Stanford B型壁内血肿(IMH)患者发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的IMH患者共579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有372例IMH患者入选。根据是否发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n=81)和对照组(n=29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确诊时的首次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事件组患者年龄显著小于对照组[(59±11)岁VS(65±10)岁,P<0.0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首次确诊的主动脉增强CT(CTA)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0.943,95%CI:0.913-0.974;P<0.01),CTA中测量的降主动脉最大直径(OR=1.325,95%CI:1.231-1.425;P<0.01),壁内血肿并发溃疡样突起(OR=3.975,95%CI:1.744-9.060;P<0.01)是预测IMH患者发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中心资料表明,对于Stanford B型IMH患者,首次确诊时年龄小,首次CTA中的降主动脉最大直径增大、并发溃疡样凸起可以预测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内血肿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影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