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林敏婷 黎鸣 +1 位作者 杨轩 周雪贤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5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r TMS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r TMS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均进行三重磁刺激(TST)检测,并比较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患侧治疗后的TSTtest/TSTcontrol波幅和面积比率均不同程度降低,且B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患侧治疗后的NIHSS、BI及FMA评分均显著改善,且B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TST可作为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一个客观疗效评价指标。r TMS可降低脑卒中患者TST检测结果,改善中枢运动传导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三重磁刺激 脑卒中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轩 邱海斌 +1 位作者 周雪贤 梁艳桂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与面神经运动传导(FMC)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00例。发病1~7 d,BR记录R1、R2及R2'波,分为出波组和未出波组;FMC检测复合肌肉...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与面神经运动传导(FMC)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00例。发病1~7 d,BR记录R1、R2及R2'波,分为出波组和未出波组;FMC检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结果BR检测显示,患侧R1、R2及R2'波未出波率分别为42.00%、30.00%、30.00%,均明显高于健侧(均为0.00%;P<0.05)。出波者患侧R1、R2及R2'波潜伏期较健侧均明显延长(P<0.05)。FMC检测显示,患侧CMAP潜伏期较健侧均明显延长(P<0.05)。治疗1、2、3个月的痊愈率分别为47.0%、74.0%、90.0%;BR出波组治疗1、2、3个月痊愈率明显高于未出波组(P<0.05);CMAP正常组治疗1、2、3个月痊愈率明显高于异常组(P<0.05)。结论BR与FMC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客观指标,BR出波情况与CMAP下降幅度可客观评估病人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瞬目反射 面神经运动传导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早期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敏婷 杨轩 +2 位作者 黎鸣 周雪贤 邱海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从佛山市中医院2019年1—12月诊治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中针对性抽取采用常规静滴和口服西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性抽取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40例患...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从佛山市中医院2019年1—12月诊治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中针对性抽取采用常规静滴和口服西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性抽取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和CMAP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和CMAP波幅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损伤 重复经颅磁刺激 FMA评分
下载PDF
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雪贤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27期208-208,共1页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学校"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办学理念的体现。了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造成原因;要注意方式,以...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学校"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办学理念的体现。了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造成原因;要注意方式,以理服人,引导发展;跟踪观察,防止"旧病复发";持之以恒,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习惯 纠正 原因 方式 跟踪 坚持
下载PDF
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电生理研究
5
作者 黎鸣 林敏婷 周雪贤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其对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例骨间前神经卡压征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1)惠侧及对侧骨间前神经运动潜伏期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2)患侧正中神经运动、感... 目的分析总结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其对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例骨间前神经卡压征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1)惠侧及对侧骨间前神经运动潜伏期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2)患侧正中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感觉动作电位波幅:(3)患侧拇短展肌、指浅屈肌、旋前方肌、拇长屈肌肌电图。结果10例骨间前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12例骨间前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12例正中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感觉动作电位波幅正常:12例旋前方肌、10例拇长屈肌肌电图示神经性损害;12例拇短展肌、指浅屈肌肌电图正常。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神经电生理表现特点为:骨间前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其支配肌肉肌电图示神经性损害,而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正常.其支配肌肉肌电图正常。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神经电生理表现可为该病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电生理检测 肌电图
下载PDF
“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敏婷 杨轩 +2 位作者 张蕾 黎鸣 周雪贤 《四川中医》 2023年第5期184-187,共4页
目的:研究“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并与随机数字表法将19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研究“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并与随机数字表法将19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96例、97例,对照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输刺”腰夹脊穴治疗,数据观察:手术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肌电图指标变化、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变化、并发症、疼痛评分(VAS)、日常矫形外科评分标准(JOA)、Oswesttry功能障碍指标评分(OD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91.67%)比较,观察组优良率(97.94%)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率更少(P>0.05)。结论:“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佳,患者恢复好,疼痛明显缓解,腰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刺”腰夹脊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手术效果 并发症 肌电图 中医证候积分
原文传递
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研究
7
作者 林敏婷 杨轩 +2 位作者 张蕾 黎鸣 周雪贤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9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 目的:研究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9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96例、97例,对照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输刺腰夹脊穴治疗,数据观察:手术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肌电图指标变化、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变化、并发症、疼痛评分(VAS)、日常矫形外科评分标准(JOA)及Oswesttry功能障碍指标评分(OD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91.67%)比较,观察组优良率(97.94%)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率更少,P<0.05。结论: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佳,患者恢复好,疼痛明显缓解,腰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刺腰夹脊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手术效果 并发症 肌电图 中医证候积分
原文传递
Riche-Cannieu吻合支再支配作用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黎鸣 肖丽亚 +1 位作者 林敏婷 周雪贤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了解Riche—Cannieu吻合支(尺神经深支与正中神经返支在手掌中的变异吻合支)在正中神经损伤时对拇短展肌是否存在再支配作用。方法收集病例共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14—57岁,平均32.6岁),均符合以下条件:(1)前臂及前... 目的了解Riche—Cannieu吻合支(尺神经深支与正中神经返支在手掌中的变异吻合支)在正中神经损伤时对拇短展肌是否存在再支配作用。方法收集病例共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14—57岁,平均32.6岁),均符合以下条件:(1)前臂及前臂以下外伤所致的正中神经损伤(临床以及电生理检测证实)。(2)神经电生理检测证实RCA存在,电位波幅小于1mV。(3)除外合并其他神经损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及颈椎病、糖尿病。分别在损伤2~3周内、2~4个月内、1年之后进行患肢正中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估神经功能。结果43例正中神经中在临床与电生理方面均无明显恢复;8例拇指外展功能在3个月之内明显好转,相应Riche—Cannieu吻合支的CMAP波幅明显增高.相应拇短展肌的肌电图明显好转。结论在正中神经损伤合并存在RCA的情况下,失去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肌纤维有可能逐渐获得RCA纤维的再支配;这种再支配的速度大于一般受损神经的再生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 Riche—Cannieu吻合支 拇短展肌 神经再支配 电生理检测
原文传递
平山病的电生理研究
9
作者 黎鸣 林敏婷 +2 位作者 周雪贤 谭峰 万赛英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7-591,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平山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的特点,探讨电生理检查对平山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为平山病的患者(男16例,女2例;年龄19~58岁,平均24.9岁;病史1~40年,平均5.2年;10例为单侧发病,3例双侧发病,5例疑似... 目的分析总结平山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的特点,探讨电生理检查对平山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为平山病的患者(男16例,女2例;年龄19~58岁,平均24.9岁;病史1~40年,平均5.2年;10例为单侧发病,3例双侧发病,5例疑似双侧发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所有病例均检测: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以及小指展肌、拇短展肌、指总伸肌、肱桡肌、肱二头肌、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图;下肢一侧(与上肢患侧同侧)腓总神经MCV、SCV,以及胫前肌的肌电图。双侧或疑似双侧发病共8例患者检测对侧尺神经MCV、SCV,以及小指展肌、指总伸肌、肱桡肌肌电图。正中神经、尺神经MCV采用由远端至近端分段刺激,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并判断是否存在神经传导阻滞。结果①18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检测均无神经传导阻滞表现。②18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均无异常。③上肢MCV,减慢总阳性率为43.2%(19/44),不同神经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患侧尺神经72.2%(13/18)、患侧正中神经33.3%(6/18)、对侧尺神经0(0/8)。④上肢CMAP波幅降低总阳性率为81.8%(36/44),不同神经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患侧尺神经100.0%(18/18)、患侧正中神经77.8%(14/18)、对侧尺神经50.0%(4/8)。⑤18例患者腓总神经MCV、SCV及胫前肌的肌电图均无异常。⑥上肢肌电图检查:神经性损害表现总阳性率为47.0%(62/132),不同检测肌肉神经性损害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患侧小指展肌100.0%(18/18)、患侧拇短展肌100.0%(18/18)、患侧指总伸肌88.9%(16/18)、对侧小指展肌62.5%(5/8)、对侧指总伸肌37.5%(3/8)、患侧肱桡肌5.6%(1/18)、患侧肱二头肌5.6%(1/18);对侧肱桡肌以及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图均未检出神经性损害表现。结论平山病神经电生理学特点为单侧上肢神经源性损害、或为单侧表现明显的双侧上肢神经源性损害;根据异常肌电图分布范围提示患侧C7~T1脊髓前角细胞损害,C6及C6以上节段少有累及。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可为该病提供有助于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电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