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行为研究新发展和新思维——周领顺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静 周领顺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鉴于自2019年和2021年两次“全国‘译者行为研究’高层论坛”以来的新发展,访谈者就思维创新访谈了周领顺教授。细化核心概念、提高应用效果和构建以社会为中心的译者行为研究外部理论体系是本次访谈的重点,这些都将为译者行为研究及其... 鉴于自2019年和2021年两次“全国‘译者行为研究’高层论坛”以来的新发展,访谈者就思维创新访谈了周领顺教授。细化核心概念、提高应用效果和构建以社会为中心的译者行为研究外部理论体系是本次访谈的重点,这些都将为译者行为研究及其理论建设指明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研究 概念和应用 外部理论体系构建
下载PDF
翻译批评理论的本土构建——周领顺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4
2
作者 马冬梅 周领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7-70,共14页
继文本批评视域、文化批评视域之后,翻译批评研究进入行为批评视域。文本批评侧重“翻译内”的问题,“文化批评”侧重“翻译外”的问题,两种视域下的翻译批评研究虽然在其各自的历史语境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逐渐暴露出不足。行为批评... 继文本批评视域、文化批评视域之后,翻译批评研究进入行为批评视域。文本批评侧重“翻译内”的问题,“文化批评”侧重“翻译外”的问题,两种视域下的翻译批评研究虽然在其各自的历史语境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逐渐暴露出不足。行为批评视域则站在译者行为角度,在着眼于“翻译外”的同时兼顾“翻译内”,是翻译内和翻译外、静态和动态、文本和人本相结合的新范式。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提出十周年之际,笔者有幸采访了其首倡者周领顺教授。访谈中,周教授回顾了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发展历程,重申了本土译论构建之于国际译学的意义,澄清了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概念,并就未来可能的研究课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批评视域 文化批评视域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翻译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的“求真”与“务实”——周领顺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铫伟 周领顺 《语言教育》 2020年第3期2-7,13,共7页
周领顺教授是"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原创者,他在翻译教学上坚持"译""评"两条线,形成了一个卓有成效的"译—评—研"体系。就教学、科研与实践的关系以及翻译专业及其面临的挑战等主题,周教授接... 周领顺教授是"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原创者,他在翻译教学上坚持"译""评"两条线,形成了一个卓有成效的"译—评—研"体系。就教学、科研与实践的关系以及翻译专业及其面临的挑战等主题,周教授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周教授的独到见解和真知灼见对于翻译教学和外语专业的建设,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学 翻译理念 翻译研究
下载PDF
“研究翻译话翻译”对话录
4
作者 周领顺 孟祥春 +3 位作者 冯全功 任东升 李正栓 王理行 《语言教育》 2024年第1期3-23,共21页
20世纪缘起的翻译标准大讨论方兴未艾。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和有关评价体系的变化,翻译实践这一经典问题有了重新讨论和阐释的必要。翻译实践在译学界的地位和功能是什么?翻译专业学生培养如何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20世纪缘起的翻译标准大讨论方兴未艾。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和有关评价体系的变化,翻译实践这一经典问题有了重新讨论和阐释的必要。翻译实践在译学界的地位和功能是什么?翻译专业学生培养如何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为此,周领顺教授、孟祥春教授、冯全功教授、任东升教授、李正栓教授和王理行编审以“翻译实践之史”“翻译实践之理”“翻译实践之功”“翻译实践之练”“翻译实践之趣”和“翻译实践之需”为主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以期对译学界学者的翻译研究以及现阶段翻译专业硕士和未来翻译专业博士的培养发挥积极的指导或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实践 翻译研究 学生培养 社会需求
下载PDF
译者行为研究的创新性
5
作者 周领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译者行为研究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之后过渡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它是不是具有创新的特质。从译者行为研究的创新性并具体从创新基础、创新路径和创新空间等方面出发,可以证明创新发展译者行为研究不仅能为,... 译者行为研究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之后过渡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它是不是具有创新的特质。从译者行为研究的创新性并具体从创新基础、创新路径和创新空间等方面出发,可以证明创新发展译者行为研究不仅能为,而且可为,并能够长期持续发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研究 创新性 创新发展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新思维对谈
6
作者 周领顺 李正栓 +3 位作者 黄勤 姜淑芹 袁丽梅 李鹏辉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本刊按:译者行为研究及其理论建设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了进一步完善、丰富相关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特邀周领顺、李正栓、黄勤、姜淑芹、袁丽梅和李鹏辉等学者进行对谈,以期推动译者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李正栓:当前中国翻译... 本刊按:译者行为研究及其理论建设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了进一步完善、丰富相关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特邀周领顺、李正栓、黄勤、姜淑芹、袁丽梅和李鹏辉等学者进行对谈,以期推动译者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李正栓:当前中国翻译界作出最大理论贡献的有三人:胡庚申、周领顺、黄忠廉。他们的翻译理论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周领顺 黄忠廉 胡庚申 中国翻译界 翻译理论 天津外国语大学 李正栓
下载PDF
译者行为研究新发展对谈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领顺 田海龙 +5 位作者 任东升 闫怡恂 王峰 赵国月 彭白羽 杨彬 《语言教育》 2023年第3期3-18,共16页
在译者行为研究迎来一体化新发展之际,《语言教育》编辑部组织了本次对谈。参与对谈的有田海龙、任东升、闫怡恂、周领顺、王峰、赵国月、彭白羽和杨彬等学者。对谈涉及理论本体研究、研究路径探究、理论应用研究和理论结合研究等几个... 在译者行为研究迎来一体化新发展之际,《语言教育》编辑部组织了本次对谈。参与对谈的有田海龙、任东升、闫怡恂、周领顺、王峰、赵国月、彭白羽和杨彬等学者。对谈涉及理论本体研究、研究路径探究、理论应用研究和理论结合研究等几个部分的内容。最后,译者行为理论创建者周领顺作了总结发言。本次对谈对于完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丰富译者行为研究具有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谈 译者行为研究 新发展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答研究者(之一) 被引量:6
8
作者 周领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23,共18页
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探讨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会涉及一些问题,如译者行为批评的理论源流、理论归因和理论应用等。作为该理论的构建者,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展开具体讨论,以求在梳理、释疑和学习过程中不断... 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探讨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会涉及一些问题,如译者行为批评的理论源流、理论归因和理论应用等。作为该理论的构建者,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展开具体讨论,以求在梳理、释疑和学习过程中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助推研究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理论与应用 层次分析法 翻译理论
下载PDF
唐人送别诗译者群体行为批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领顺 孙如莹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102,共15页
唐人送别诗久负盛誉,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传播。本文以李白送别诗《送友人》的三个译本为例,对洛威尔、小畑薰良和裘克安三位国内外译者形成的译者群体进行了译者行为批评分析。从翻译外而言,三位译者的身份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译者... 唐人送别诗久负盛誉,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传播。本文以李白送别诗《送友人》的三个译本为例,对洛威尔、小畑薰良和裘克安三位国内外译者形成的译者群体进行了译者行为批评分析。从翻译外而言,三位译者的身份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译者,其翻译诗学观和读者接受度存在差异。从翻译内而言,在叙述主体、意象叠加和时间变化三个方面,三位译者的译法也表现出差异性,而行为的差异性,皆源于译者身份、翻译态度和翻译目的等因素的差异,并最终表现为译文务实度的差异。文章最后对总的群体译者行为研究和传统译者行为研究思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送别诗 《送友人》 译者群体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答研究者(之三)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领顺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6,共13页
本文基于姜淑芹教授和王峰教授之问,回答了涉及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三类代表性问题。第一类问题涉及理论基本概念的辨析,第二类问题涉及研究中核心指标的量化,第三类问题涉及译者行为理论与研究的关系。这些问题均指向研究... 本文基于姜淑芹教授和王峰教授之问,回答了涉及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三类代表性问题。第一类问题涉及理论基本概念的辨析,第二类问题涉及研究中核心指标的量化,第三类问题涉及译者行为理论与研究的关系。这些问题均指向研究的进一步细化,关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理论构建者有必要及时释疑,以使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理论与应用 翻译批评
下载PDF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互动关系研究
11
作者 周领顺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本文从人本动态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的层次性、文本与行为的关系互动等方面,讨论了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的批评问题。研究发现,无论从文本到行为还是从行为到文本,莫不凸显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中枢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动态... 本文从人本动态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的层次性、文本与行为的关系互动等方面,讨论了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的批评问题。研究发现,无论从文本到行为还是从行为到文本,莫不凸显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中枢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动态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突破了传统上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聚焦翻译结果进行是非判断的静态研究路径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 互动关系 译者行为批评 文本与行为
下载PDF
我国的英汉转类词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领顺 李速立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2,共4页
本文包括:1)重议转类词;2)国内外有关转类词的研究;3)英汉转类词研究的不同策略;4)古汉语转类词分析的困境;5)困惑与暂拟的结语等几个部分。本文指出国外研究转类词的5个特点,划出国内汉语界汉语转类词研究的4个阶段、国外语言学界英语... 本文包括:1)重议转类词;2)国内外有关转类词的研究;3)英汉转类词研究的不同策略;4)古汉语转类词分析的困境;5)困惑与暂拟的结语等几个部分。本文指出国外研究转类词的5个特点,划出国内汉语界汉语转类词研究的4个阶段、国外语言学界英语转类词研究的两大阶段和国内外语界英语转类词研究的两个时期,并归纳出汉语词类和转类词研究的一些收获。最后提出4个困惑并尝试得出结论,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类词 外汉语界 古汉语 认知 基础理论
下载PDF
汉学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对比研究——以葛浩文译《酒国》和蓝诗玲译《鲁迅小说全集》为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周领顺 丁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14,共14页
汉语"乡土语言"作为中国乡土文学作品的载体,其英译问题逐渐受到译学界的关注,而汉学家英译是译学界普遍看好的、理想的译者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一条成功的实践路径,其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功不可没。就中国乡土文学作品中汉语&... 汉语"乡土语言"作为中国乡土文学作品的载体,其英译问题逐渐受到译学界的关注,而汉学家英译是译学界普遍看好的、理想的译者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一条成功的实践路径,其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功不可没。就中国乡土文学作品中汉语"乡土语言"的英译而言,汉学家葛浩文和汉学家蓝诗玲的英译实践,是汉学家中比较突出的两位,对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及其动因的研究,将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译者模式等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通过对葛浩文英译莫言《酒国》和蓝诗玲英译鲁迅《鲁迅小说全集》中的乡土语言事实的分析,深刻剖析了不同的译者行为背后的动因。对于译者而言,实现译者学者化,才能传递文化的最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蓝诗玲 乡土语言 《酒国》 《鲁迅小说全集》 译者学者化
下载PDF
翻译批评第三季——兼及我的译者行为批评思想 被引量:34
14
作者 周领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8,161,共7页
本文提出翻译批评3个阶段的划分,即第一阶段翻译学名义下的文本批评视域、第二阶段社会学名义下的文化批评视域和第三阶段翻译社会学名义下的行为批评视域。作为第三阶段的翻译批评"第三季",是构建中国翻译理论和领军国际翻... 本文提出翻译批评3个阶段的划分,即第一阶段翻译学名义下的文本批评视域、第二阶段社会学名义下的文化批评视域和第三阶段翻译社会学名义下的行为批评视域。作为第三阶段的翻译批评"第三季",是构建中国翻译理论和领军国际翻译研究的一个良好契机。中国翻译学人须加强学派意识,全心拥抱翻译批评第三季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第三季 译者行为批评 学派意识
下载PDF
语言层面上的译者主体性 被引量:23
15
作者 周领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7,共8页
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既要面对不同类型的静态的原文,又要面对处于各种各样动态环境中的接受者,并且也会受到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译者成了十足的双面人。文章提出“静态环境以文本为准,动态环境因人而异”的翻译思想。在翻译策略的运用上... 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既要面对不同类型的静态的原文,又要面对处于各种各样动态环境中的接受者,并且也会受到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译者成了十足的双面人。文章提出“静态环境以文本为准,动态环境因人而异”的翻译思想。在翻译策略的运用上,所体现的是译者的主体性。但译者的主体性却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语言层面上多表现在译作对原作的忠实程度上。因此,依据汉译本评价外国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缺乏可行性,特别是当译者把归化的译法作为主要翻译策略时更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双面人译者 语言 外国文学作品
下载PDF
汉英语法差异在汉诗英译中的处理——J.刘若愚译论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领顺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语法差异 英译中 中国诗歌 汉语诗歌 汉诗 洋泾浜英语 主语 句法 被动语态 叙事人
下载PDF
学术翻译研究与批评论纲 被引量:22
17
作者 周领顺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4,共7页
学术翻译属于科学翻译,可大致分为交际意义上的学术翻译和语言科学意义上的学术翻译,前者以借鉴知识为目的,后者以语言对比为目的。在翻译态度上,真正的语言科学意义上的学术翻译在于语言上的求真,框架网络语义框架的翻译能够充分证明... 学术翻译属于科学翻译,可大致分为交际意义上的学术翻译和语言科学意义上的学术翻译,前者以借鉴知识为目的,后者以语言对比为目的。在翻译态度上,真正的语言科学意义上的学术翻译在于语言上的求真,框架网络语义框架的翻译能够充分证明这一点。在翻译界,学术翻译批评的声音较弱,究其原因,是翻译者和译评者较少具备跨学科的素养以及未站在语言科学的高度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翻译 科学翻译 科学的翻译 批评 分类 语义翻译
下载PDF
名转动词变异的本与度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周领顺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7,共4页
本文界定了名转动词的研究范围,剖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文体学的角度入手,考察了名转动词的变异之本与变异之度.本文还讨论了英汉语法学界对词类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名转动词发展的一些倾向.
关键词 名转动词 变异 研究范围 英语 语法
下载PDF
由《锦瑟》看模糊汉诗的英译——兼及J.刘若愚译论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领顺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锦瑟》 中国诗歌 翻译家 英译文 汉诗 批评家 李商隐 典故 联想意义 外语教学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中的“翻译行为”和“译者行为” 被引量:30
20
作者 周领顺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76,共5页
"翻译行为"概念在翻译界的使用有泛化之嫌,为了使翻译批评特别是以译者为中心的译者行为批评更加全面和客观,有必要启用"译者行为"这一概念,通过广义上的译者行为和狭义上的译者行为可以有效区分译者行为中的翻译... "翻译行为"概念在翻译界的使用有泛化之嫌,为了使翻译批评特别是以译者为中心的译者行为批评更加全面和客观,有必要启用"译者行为"这一概念,通过广义上的译者行为和狭义上的译者行为可以有效区分译者行为中的翻译行为和非译行为,因为只有狭义上的"译者行为",才是名副其实的"翻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行为 译者行为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