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8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药物治疗控制心率和血压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娟 蔡绍乾 +2 位作者 周颜慧 肖志超 郭小梅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3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内科药物治疗控制心率和血压达标对主动脉夹层(AD)患者近期住院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386例AD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h内收缩压降低至120mmHg以下和/或心率维持在50~60次/min患者较心率和血压未达标者近期... 目的:探讨内科药物治疗控制心率和血压达标对主动脉夹层(AD)患者近期住院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386例AD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h内收缩压降低至120mmHg以下和/或心率维持在50~60次/min患者较心率和血压未达标者近期存活率显著提高,特别是心率和血压双达标者24h生存率和住院期间生存率最高。结论:强化控制心率和血压是内科药物治疗AD的关键,可提高AD患者近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药物治疗 生存率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并发心包积液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娟 周颜慧 +1 位作者 马业新 郭小梅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2年第6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并发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00例AD并发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胸痛伴发或首发晕厥或黑矇、呼吸困难、心悸、脉压减小、主动脉瓣区杂音、胸腔积液者应考虑并发心包...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并发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00例AD并发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胸痛伴发或首发晕厥或黑矇、呼吸困难、心悸、脉压减小、主动脉瓣区杂音、胸腔积液者应考虑并发心包积液可能性。对于A型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好转率明显低于不合并心包积液患者(29.6%vs59.1%,P<0.05)。对于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药物保守治疗的好转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或支架介入治疗好转率(32.4%vs57.6%,P<0.05;32.4%vs100%,P<0.05),其病死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治疗(32.4%vs3.9%,P<0.05)。结论:对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不论是否出现心包压塞症状,及时早期确诊、采取积极的介入或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心包积液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511例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娟 周颜慧 +3 位作者 肖志超 马业新 曾和松 郭小梅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2000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5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上胸部沿主动脉方向转移性疼痛为主要症状,其次为...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2000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5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上胸部沿主动脉方向转移性疼痛为主要症状,其次为胸痛、腹痛、背痛。部分患者以胸闷、晕厥、呕吐、呼吸困难等为首发表现。血压增高及主动脉瓣区杂音是常见体征。药物、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3种治疗措施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危急重症,其发病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具有明显相关性。在药物治疗基础上,A型夹层应积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B型夹层则首选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听力正常儿童蜗神经直径及其与年龄相关性的MRI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娄晶 曲蕾 +4 位作者 史宏璐 周颜慧 郭凌飞 徐磊 王光彬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测量不同年龄段听力正常儿童蜗神经的直径,同时探讨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正常听力儿童156名共312耳,分为13组,即≤6个月、~1岁、然后-12岁每间隔1岁为1组,每组儿童12名,男、女各6名。所有儿童均行内耳三维稳态进动快速... 目的测量不同年龄段听力正常儿童蜗神经的直径,同时探讨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正常听力儿童156名共312耳,分为13组,即≤6个月、~1岁、然后-12岁每间隔1岁为1组,每组儿童12名,男、女各6名。所有儿童均行内耳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FIESTA)序列扫描。2名阅片者在3.0TMRI横断面及斜矢状面图像上分别测量蜗神经入耳蜗处、内听道中点及内听道底处蜗神经的直径,最后取平均值。2名阅片者测量结果行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不同性别、侧别间蜗神经直径行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测量点蜗神经直径的变化;不同年龄组间蜗神经正常值的变化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用于比较蜗神经不同测量点的直径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儿童内听道中点、内听道底处、入耳蜗处蜗神经的直径分别为(1.12±0.08)、(1.05±0.06)、(0.87±0.14)mm,3个测量点间蜗神经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7.57,P〈0.05)。蜗神经的直径在性别、侧别间、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儿童正常蜗神经直径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听力正常的儿童蜗神经直径在内听道不同点直径不同,内听道中点最大,内听道底次之,入耳蜗处最小;且正常值不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神经 年龄因素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