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宾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鹏敏 薛鹏 +2 位作者 范柱国 黎田 赵泽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190-192,240,共4页
分析了云南省宾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宾川县发育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规律:多发生于陡坡、陡崖地形区;多发于雨季比较集中的6~9月;多... 分析了云南省宾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宾川县发育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规律:多发生于陡坡、陡崖地形区;多发于雨季比较集中的6~9月;多发育于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均以中小型为主。该区的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植被覆盖、降雨、地震、人类活动等有密切关系,且近年来人类活动是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地区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为:岩组结构〉地形坡度〉人类工程活动〉灾害点发育密度〉降雨量〉地震〉地质构造〉地表水系〉植被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川县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平县依施河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及大坝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周鹏敏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依施河水库是云南省百件骨干水源工程首批开工的项目。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利用当地土石材料,经济合理地推荐坝址、碾压土石坝坝型。根据设计指标,质量控制指标,大坝实体检测指标等参数建立渗流稳定计算模型,采用刚体极... 依施河水库是云南省百件骨干水源工程首批开工的项目。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利用当地土石材料,经济合理地推荐坝址、碾压土石坝坝型。根据设计指标,质量控制指标,大坝实体检测指标等参数建立渗流稳定计算模型,采用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法和有限元法对大坝进行稳定验算,确定不同工况下最危险滑动面的安全系数。通过三种经典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的安全系数,与大坝实体现状进行耦合对比,得出了依施河水库大坝结构经济合理,实体指标计算的大坝稳定性接近理论模型状态,理论渗流量与实测渗漏量基本吻合,对中小型土石坝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工程地质条件 质量控制 稳定分析
下载PDF
劈裂式灌浆技术在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鹏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6-120,共5页
文章通过对劈裂式灌浆机理的分析,针对各类坝型的特点,从施工方法、灌浆工艺、灌浆参数等方面分别分析了劈裂式灌浆技术在粘土心墙坝、均质风化料坝、砂土坝、石碴坝等坝型中的应用及高水位条件下的灌浆效果,得出结论:劈裂式灌浆技... 文章通过对劈裂式灌浆机理的分析,针对各类坝型的特点,从施工方法、灌浆工艺、灌浆参数等方面分别分析了劈裂式灌浆技术在粘土心墙坝、均质风化料坝、砂土坝、石碴坝等坝型中的应用及高水位条件下的灌浆效果,得出结论:劈裂式灌浆技术通过改良施工工艺和浆液比重,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浆脉厚度至20~30em,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裂式灌浆 均质土坝 粘土心墙坝 注水试验 质量评价
下载PDF
易门县岔河水库拦河坝及基础帷幕灌浆试验
4
作者 周鹏敏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7年第12期20-23,共4页
结合现场灌浆实试验,通过灌浆工艺、灌浆材料、灌浆成果的整理与分析,为设计提供经济合理的灌浆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
关键词 帷幕灌浆试验 压(注)水试验 灌浆工艺 吕荣值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山区建设柔性水池的施工方法研究
5
作者 周鹏敏 李辉 杨晓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4期173-176,共4页
干旱半干旱山区地势较高,年降水量不足,汇水面积有限,径流较小且历时较短,地表渗漏较大,不适宜水库及坝塘建设。为改善山区灌溉及保苗用水,实现水利行业精准扶贫,利用山区凹地形开挖作塘,采用黏土、复合土工膜及盖层发挥组合防渗作用建... 干旱半干旱山区地势较高,年降水量不足,汇水面积有限,径流较小且历时较短,地表渗漏较大,不适宜水库及坝塘建设。为改善山区灌溉及保苗用水,实现水利行业精准扶贫,利用山区凹地形开挖作塘,采用黏土、复合土工膜及盖层发挥组合防渗作用建设柔性水池。该类水池具有可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方法简单等优点,在云南省玉溪市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中得到推广运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土工膜 盖层 柔性水池 施工方法
下载PDF
玉溪盆地地下热水形成机制及开发利用前景
6
作者 周鹏敏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6年第3期29-34,共6页
本文从玉溪盆地及周边的地层岩性、褶皱构造入手,分析了玉溪盆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盖层结构及地热水的补给、径流、深循环和热交换等形成因素及机制,指出了地下热水的形成机制,提出了玉溪盆地地热田边界面积,对玉溪盆地地热水开发、利用... 本文从玉溪盆地及周边的地层岩性、褶皱构造入手,分析了玉溪盆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盖层结构及地热水的补给、径流、深循环和热交换等形成因素及机制,指出了地下热水的形成机制,提出了玉溪盆地地热田边界面积,对玉溪盆地地热水开发、利用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形成机制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