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条鰤胚胎发育和早期仔鱼生长的温盐适应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永江 崔爱君 +4 位作者 姜燕 王滨 周鹤庭 柳学周 刘新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4,共10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形态测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对大洋性经济鱼类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胚胎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内源性营养吸收利用、生长基因表达、存活指数(SAI)和饥饿不可逆点(PNR)的影响,并对早期仔鱼... 采用实验生态学、形态测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对大洋性经济鱼类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胚胎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内源性营养吸收利用、生长基因表达、存活指数(SAI)和饥饿不可逆点(PNR)的影响,并对早期仔鱼活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最适水温20~22℃条件下,胚胎孵化率最高,达75%~81%,且初孵仔鱼畸形率低于6.7%,胚胎发育的温度系数Q10值最接近2,且初孵仔鱼全长和卵黄囊体积最大。受精卵在盐度>30时漂浮在水面,而在盐度为20~25时悬浮在水中,在盐度为10~15时下沉于水底部。受精卵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胚胎孵化率达79%~80%,初孵仔鱼畸形率低于6.0%。在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18、20、22、24℃)初孵仔鱼卵黄囊吸收利用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不同盐度条件下,初孵仔鱼的SAI值表明,盐度为30~35时,仔鱼的SAI值较高且峰值出现在盐度为30组,而盐度为10组仔鱼SAI值最低。在水温为20~22℃时,6 d仔鱼的初次摄食率最高(78%),PNR出现在7~8 d。初孵仔鱼在水温为20~24℃、盐度为30~35条件下,IGF-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饥饿条件下,IGF-1 mRNA在饥饿后第2天显著升高,其后在第3~4天显著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随着饥饿的进行继续下降至显著低于开口期表达水平。本研究明确了黄条鰤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0~22℃、最适盐度为30~35,并建立了初孵仔鱼活力评价的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建立规范化的黄条鰤胚胎孵化和苗种培育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鰤 胚胎发育 仔鱼生长 水温 盐度
下载PDF
黄条鰤hsp70基因克隆及其在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调控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方璐 徐永江 +4 位作者 崔爱君 姜燕 王滨 周鹤庭 柳学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3,共9页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s)在鱼类的应激与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生理调控作用,HSP70是该家族的重要成员。为探讨热休克蛋白在大洋性经济鱼类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中的生理作用,本研究克隆获得了黄条鰤hsp70基...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s)在鱼类的应激与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生理调控作用,HSP70是该家族的重要成员。为探讨热休克蛋白在大洋性经济鱼类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中的生理作用,本研究克隆获得了黄条鰤hsp70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采用定量PCR技术测定了其组织分布及在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黄条鰤hsp70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2332 bp,其中,5’-UTR长度为187 bp,ORF长度为1920 bp,3’-UTR长度为225 bp,编码639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70.1 kDa,等电点为5.16。黄条鰤hsp70 mRNA的组织表达具有性别二态性差异,其中,在雌性鳃、心、脾脏和卵巢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且以卵巢中表达量最高;雄性垂体、鳃、头肾和精巢组织显著高表达(P<0.05),且以鳃中表达量最高。胚胎发育过程的表达检测显示,在卵裂前的受精卵中可检测到hsp70的表达,表明其具有亲本遗传的特性。同时,在胚胎发育过程的各个时期都可检测到hsp70 mRNA的表达,且在低囊胚期之前的各发育阶段一直保持较低表达水平,在原肠前期开始显著上调表达(P<0.05),其后保持相对较高表达水平,至胚胎孵化出膜期达峰值。在仔稚幼鱼中,hsp70 mRNA在初孵仔鱼和1 d仔鱼中高表达,其后在4 d仔鱼中显著降低(P<0.05),其后显著上调表达,至15 d仔鱼达峰值,其后在20 d仔鱼显著下降,并在25 d后稚鱼和幼鱼中保持相对较低表达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黄条鰤hsp70基因的结构特征、发生发育及其早期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调控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鰤 HSP70 基因克隆 表达调控 早期生活史
下载PDF
黄条(鱼师)(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对工厂化养殖密度的微生态适应特性
3
作者 周鹤庭 徐永江 +3 位作者 姜燕 崔爱君 王滨 柳学周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7-1237,共11页
研究低(5 kg/m^(3))、中(10 kg/m^(3))、高(15 kg/m^(3))三个养殖密度对工厂化养殖黄条(鱼师)生长的影响,从消化道菌群角度分析了养殖黄条(鱼师)的生长的密度适应性。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黄条(鱼师)的消化道(胃... 研究低(5 kg/m^(3))、中(10 kg/m^(3))、高(15 kg/m^(3))三个养殖密度对工厂化养殖黄条(鱼师)生长的影响,从消化道菌群角度分析了养殖黄条(鱼师)的生长的密度适应性。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黄条(鱼师)的消化道(胃、肠道、幽门盲囊)菌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并进行了菌群的多样性、结构特征和菌群基因功能预测的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中、低密度组,高养殖密度显著(P<0.05)抑制了黄条(鱼师)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并显著上调了血清应激相关激素水平。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Faecalibaculum、Ruminococcaceae_UCG等在中、高密度组中丰度降低,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等在中、高密度组中丰度增加,均与低密度组差异显著(P<0.05)。KEGG通路分析发现,各养殖密度组的菌群基因主要集中在代谢、环境信息过程、遗传信息过程三个一级功能通路。该实验设置的中、高密度组相对低密度组,消化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上呈现有益菌(乳酸杆菌属等)显著性减少和条件致病菌(克雷伯氏菌属)显著性增加(P<0.05)的趋势。在菌群功能方面,与低密度组相比,中、高密度组消化道特别是在代谢、遗传及环境信息过程的二级功能通路上注释的tags数目相对低密度组显著增加(P<0.05)。研究结果为建立工厂化养殖模式下适宜密度调控和健康养殖技术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鱼师) 养殖密度 生理胁迫 菌群结构 微生态应答
下载PDF
黄条鰤igfbp-1和igfbp-2基因克隆、表达及其生长调控作用
4
作者 张文静 徐永江 +4 位作者 崔爱君 王滨 姜燕 王开杰 周鹤庭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98,共15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IGFBPs)在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和生长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理作用。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igfbp-1、igfbp-2a和igfbp-2b等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IGFBPs)在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和生长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理作用。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igfbp-1、igfbp-2a和igfbp-2b等3个基因cDNA编码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分析了其组织分布特征,并检测了工厂化不同养殖密度下黄条鰤肝脏中5个基因igfbp-1、igfbp-2a、igfbp-2b、igf-1和igf-2对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igfbp-1的ORF长为741 bp,共编码246个氨基酸;igfbp-2a的ORF长度为882 bp,共编码293个氨基酸;igfbp-2b的ORF长度为810 bp,共编码269个氨基酸。它们均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特性,其中在肝脏中显著高表达,且具有性别二态性表达特性。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低密度组实验鱼生长速度最快且igfbp-1、igfbp-2a、igfbp-2b、igf-1和igf-2表达量均最高,与中、高密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血清IGF-1、GH表达趋势相同,与皮质醇含量及葡萄糖浓度的趋势相反;而中、高密度组实验鱼的生长及igfbp-1、igfbp-2a、igfbp-2b、igf-1和igf-2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igfbp-1、igfbp-2a和igfbp-2b参与了不同养殖密度下黄条鰤生长的调控过程,且与igf-1、igf-2对生长的表达调控存在正向协同效应。研究结果为阐释黄条鰤生长的分子机制以及工厂化条件下适宜养殖密度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克隆 IGFBP-1 IGFBP-2 黄条鰤 组织表达 生长调控
下载PDF
Cu对云龙石斑鱼幼鱼的生理生态毒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靳智欣 徐永江 +4 位作者 刘新富 梁友 周鹤庭 崔爱君 刘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9-47,共9页
为研究Cu对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的生态毒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作者分析了Cu^(2+)对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CS)、组织损伤、酶活力、金属硫蛋白-2(MT-2)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 为研究Cu对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的生态毒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作者分析了Cu^(2+)对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CS)、组织损伤、酶活力、金属硫蛋白-2(MT-2)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以及0.1、0.2、0.4、0.8、1.2、2 mg/L等6个Cu^(2+)实验组进行为期5 d的毒理实验。结果显示:Cu2+对云龙石斑鱼幼鱼的CS为0.0162 mg/L;Cu暴露诱发实验鱼的肝脏组织血窦扩张;鳃组织出现动脉瘤以及顶部棒状等现象;与对照组相比,随Cu2+浓度升高,肝脏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先上升后下降;随Cu处理浓度升高,肝脏、鳃组织MT-2基因表达水平均逐渐上升;而脑组织中MT-2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但低浓度组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u会造成云龙石斑鱼幼鱼的组织损伤、免疫酶活力降低等一系列不利影响,结果为云龙石斑鱼养殖生产过程中利用铜制剂防控病害的适宜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 安全质量浓度 生理应答 组织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