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K1、CEA及CA199水平检测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韩卓婷 周鹰豪 +1 位作者 刘晓华 林泽彬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胸苷激酶1(TK1)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检测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结肠癌患者,根据随访期间将患者按是否发生转移复发分为两组,其中56例未转移复发者设为...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胸苷激酶1(TK1)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检测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结肠癌患者,根据随访期间将患者按是否发生转移复发分为两组,其中56例未转移复发者设为未复发组,28例转移复发者设为复发组。对比两组TK1.CA199、CEA水平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K1、CA199、CEA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及三者单一与联合检查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的TK1、CA199、CEA检测值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1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0,灵敏度为71.40%,特异度为60.70%;TK1.CA199、CEA均是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检测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04,灵敏度为92.90%,特异度为82.10%,均高于单一检测。结论:转移复发者术前CA199、CEA、TK1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查可提高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胸苷激酶1 复发转移 糖类抗原199 癌胚抗原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测及多重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军 周鹰豪 黎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525-3528,共4页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性、产ESBLs情况、标本来源、临床科室的分布和年龄的分布情况。方法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χ2检验分析数...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性、产ESBLs情况、标本来源、临床科室的分布和年龄的分布情况。方法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共分离158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多重耐药菌占89.2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36.08%);ESBLs的检出率为34.81%,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在ESBLs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本的最主要来源为痰液(63.92%);标本、ESBLs和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31.65%、48.00%、100.00%)都是危重医学科最高;感染者以老年人为主(51.27%)。结论多重耐药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常见,ESBLs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菌 肺炎 Β内酰胺酶类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血浆内毒素检测在快速诊断革兰阴性菌引起全身性感染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蔡志军 韦群 +1 位作者 周鹰豪 陈瑜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690-69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内毒素检测与传统血培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LKM-02-32动态试管检测仪检测血浆中内毒素的含量,并与血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37例患者中内毒素检测阳性35例,占10.39%,内毒素检测阴性302例,占89.61%;内毒素检测阳性组血... 目的:探讨血浆内毒素检测与传统血培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LKM-02-32动态试管检测仪检测血浆中内毒素的含量,并与血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37例患者中内毒素检测阳性35例,占10.39%,内毒素检测阴性302例,占89.61%;内毒素检测阳性组血培养出革兰阴性菌19例,占54.29%,内毒素检测阴性组血培养出革兰阴性菌2例,占0.66%。内毒素检测阳性组血培养出革兰阴性菌显著高于内毒素检测阴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毒素检测阳性的35例患者中,19例血培养阳性的内毒素含量也显著高于16例血培养阴性的内毒素含量(P>0.05)。以血培养为标准,内毒素检测的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94.94%,阳性预测值为54.29%,阴性预测值为99.34%,结论:内毒素检测较传统的血培养法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全身性感染的早期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感染
下载PDF
ICU病房患者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感染原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志军 李青松 周鹰豪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探讨ICU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暴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原因,制定控制感染措施。方法:对2010年10月20日至2010年11月6日ICU住院患者暴发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分析,并对环境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本次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 目的:探讨ICU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暴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原因,制定控制感染措施。方法:对2010年10月20日至2010年11月6日ICU住院患者暴发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分析,并对环境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本次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罹患率为60.0%,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为38.5%,病室环境中呼吸机管路、湿化瓶、床头柜表面、门把手、治疗车表面、病床表面等污染严重,患者使用的湿化瓶、呼吸机管路、床头柜、病床表面均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结论:加强ICU的感染管理,重视手卫生、环境卫生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有效降低ICU的院感染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鲍曼不动杆菌 暴发感染
下载PDF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志军 周鹰豪 +1 位作者 李青松 马志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17期4021-4022,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全院225株患者送检各种标本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资料,寻找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25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离出泛耐鲍曼不动杆菌58株,占25.8%,单因素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全院225株患者送检各种标本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资料,寻找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25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离出泛耐鲍曼不动杆菌58株,占25.8%,单因素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与年龄、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使用β ̄内酰胺酶抑制复合剂、使用碳青酶烯类、糖尿病、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冠心病、肿瘤、导尿插管无明显相关性。应针对引发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危险因素 分析
下载PDF
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的感染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志军 周鹰豪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5年第2期33-34,6,共3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ave of membrane,PROM)孕妇生殖道感染衣原体(Ct)与支原体(Uu)的情况。方法:筛选出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妇产科的待产妇共计238例,按照胎膜情况分为胎膜早破组(107例)及孕足月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ave of membrane,PROM)孕妇生殖道感染衣原体(Ct)与支原体(Uu)的情况。方法:筛选出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妇产科的待产妇共计238例,按照胎膜情况分为胎膜早破组(107例)及孕足月正常对照组(131例),取孕妇的的宫颈分泌物为标本进行Uu培养及Ct检测,比较两组的阳性率及妊娠情况。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四项指标Uu单独阳性率(60.7%)、CT单独阳性率(7.48%),双重阳性4.67%,总阳性率72.9%(76/107)均要高于对照组(20.6%、1.53%、0.76%、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胎膜早破组的早产率(29.9%)、胎儿围生期感染率(19.6%)、产褥感染率(10.3%)及新生儿窒息率(8.4%),均要高于对照组(9.9%、9.16%、2.29%、3.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Uu及CT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孕妇围生期的Uu及CT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降低胎膜破裂的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胎膜早破
下载PDF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基因型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周鹰豪 蔡志军 刘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6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基因型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细菌室分离出的82株大肠埃希菌,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结果:82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基因型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细菌室分离出的82株大肠埃希菌,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结果:82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53.66%(44/82),其中43株(97.73%)为BlaCTX-M基因型,其中以BlaCTX-M-9为主,其余1株携带BlaTEM基因型,菌株为BlaTEM-1型.BlaCTX-M-9、BlaCTX-M-1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噻肟耐药率为10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93.10%、1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BlaCTX-M-1对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他啶耐药率为91.67%、100%、91.67%,均高于BlaCTX-M-9的37.93%、58.62%、37.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其中最常见分型为BlaCTX-M,并以BlaCTX-M-9型为主,其次为BlaCTX-M-1,两者对亚胺培南均不敏感,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左氧氟沙星高度耐药,临床需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产超广谱β-内酞胺酶 基因型 耐药性
下载PDF
血培养联合血清PCT检测对菌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周鹰豪 蔡志军 曾小变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9期1677-1678,共2页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疑诊为菌血症的急性发热患者133例,均进行血培养、血清PCT水平检测。133例患者中,确诊为菌血症101例,局部感染32例;101例菌血症患者血培养、血清PCT及血培养+血清PC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6.73%、84.16%、87.1...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疑诊为菌血症的急性发热患者133例,均进行血培养、血清PCT水平检测。133例患者中,确诊为菌血症101例,局部感染32例;101例菌血症患者血培养、血清PCT及血培养+血清PC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6.73%、84.16%、87.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诊断菌血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6.73%、90.63%、90.00%、28.16%,血清PCT检测为84.16%、87.50%、95.51%、63.64%,血培养+血清PCT检测为87.13%、84.38%、94.62%、67.50%,可见血培养+血清PCT检测对菌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血培养联合血清PCT检测对菌血症者早期诊治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血培养 降钙素原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耐药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周鹰豪 蔡志军 韩卓婷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10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阴沟肠杆菌(E.cloa)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所得的84株非重复E.cloa,将其分为非产ESBLs菌株组(n=58)、产ESBLs...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阴沟肠杆菌(E.cloa)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所得的84株非重复E.cloa,将其分为非产ESBLs菌株组(n=58)、产ESBLs菌株组(n=26)。收集患者资料,对产ESBLs菌株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4株E.cloa菌株中产ESBLs菌株、非产ESBLs菌株分别为26株、58株,产ESBLs菌株率为30.95%(26/84);产ESBLs菌株组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侵入性操作、男性、耐FEP比例(42.31%、19.23%、80.77%、84.62%、46.15%)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侵入性操作、男性为产ESBLs菌株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侵入性操作、男性为产ESBLs菌株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监测,限制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降低产ESBLs-E.cloa发生及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阴沟肠杆菌 耐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86株阴沟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临床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鹰豪 蔡志军 韩卓婷 《抗感染药学》 2020年第6期820-822,共3页
目的:探究阴沟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等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间收治的阴沟肠杆菌感染患者86例资料,分析其各标本中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产Amp C酶、ESBLs酶... 目的:探究阴沟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等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间收治的阴沟肠杆菌感染患者86例资料,分析其各标本中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产Amp C酶、ESBLs酶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86例患者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31例(占36.05%),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尿液标本;主要来源科室为呼吸内科(占24.42%),其次为骨伤科、中心ICU;86例标本中单产AmpC酶28例(占32.56%),单产ESBLs酶24例(占27.91%),ESBLs+AmpC酶均为阴性23例(占26.74%),ESBLs+Amp C酶均为阳性11例(占12.79%);单产AmpC、ESBLs两酶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具有高度耐药;ESBLs+Amp C酶均为阳性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高于ESBLs+AmpC酶均为阴性的,两者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沟肠杆菌产ESBLs、AmpC酶概率较高,是其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检测阴沟肠杆菌产酶情况可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AMPC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下载PDF
降钙素原测定在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鹰豪 蔡志军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11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降钙素原(PCT)测定的应用价值,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09—2016-12间于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手足口病的180例患儿纳入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是否合并细菌...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降钙素原(PCT)测定的应用价值,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09—2016-12间于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手足口病的180例患儿纳入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对患者进行分组。单纯病毒感染组124例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组为56例患儿。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中性粒细胞比值(NE)、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表现分布情况。结果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的PCT、NE、WBC、CRP水平均高于单纯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的PCT、NE、WBC、CRP阳性检出率更高,且PCT敏感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重症感染、惊跳、嗜睡、呕吐、死亡等临床表现发生率均更高,肺出血比例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患儿来说,早期采用PCT检测对于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率更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手足口病 细菌感染 敏感性
下载PDF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小变 李观同 +1 位作者 周鹰豪 梁仪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6期1010-101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骨侵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9例RA患者设置为RA组,其他风湿病患者26例设置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及骨关节侵蚀情况。结果RA组...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骨侵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9例RA患者设置为RA组,其他风湿病患者26例设置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及骨关节侵蚀情况。结果RA组患者骨关节侵蚀阳性率、抗CCP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存在严重的骨关节破坏,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可能对预测RA患者骨关节侵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侵蚀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下载PDF
急诊科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宁 钟如柱 +2 位作者 苏耿 杨锐能 周鹰豪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62-966,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大肠埃希菌(EC)的耐药性及感染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MREC)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01-2015-06EC 208株,分别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琼脂稀释法鉴定细菌和检测药物敏感性。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分别把二级医院E... 目的:探讨急诊科大肠埃希菌(EC)的耐药性及感染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MREC)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01-2015-06EC 208株,分别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琼脂稀释法鉴定细菌和检测药物敏感性。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分别把二级医院EC分为耐药菌组(A组)和多重耐药菌组(B组),而三级医院则分为耐药菌组(C组)和多重耐药菌组(D组),统计EC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感染部位和MREC感染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MREC在二、三级医院中分别占EC的70.11%(61/87)和62.81%(76/121)。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在B组耐药率明显高于A组,而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在D组耐药率明显高于C组(P〈0.05)。B组泌尿道系统感染明显多于A组,而D组血液系统感染明显多于C组(P〈0.05)。进EICU≥7d、侵入性操作和住院≥15d是二级医院急诊科患者感染MREC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三级医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则是进EICU≥7d、侵入性操作和卧床≥10d。结论:急诊科EC的耐药形势严峻,其耐药性、感染部位和MREC感染危险因素在二、三级医院中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急诊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