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种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1
作者 张映萍 徐飞 +9 位作者 穆明兴 友胜军 和俊才 苏凡 吉训志 王灿 郝朝运 秦晓威 谷风林 吴桂苹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3-824,共12页
为了探究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理化指标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以怒江州泸水市草果果粉为原料,探究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色差、挥发油含量、含水量、粒径、表面微观结构等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草果果粉... 为了探究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理化指标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以怒江州泸水市草果果粉为原料,探究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色差、挥发油含量、含水量、粒径、表面微观结构等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草果果粉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7种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色差值△E为(19.17±0.29)~(25.15±0.17),L值在(72.50±0.23)~(76.87±0.07)范围内,a值为(5.17±0.05)~(6.97±0.15),b值为(12.35±0.43)~(16.91±0.43);挥发油含量为(0.76±0.01)~(1.30±0.26)mL/100 g;含水量为(11.13%±0.12%)~(15.05%±0.23%);粒径方面NL5、NL6草果果粉粉体颗粒差异最大。7种不同果型草果果粉中共检测出31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17种,主要为醛类和醇类物质,包括反-2-癸烯醛、桉叶油醇、柠檬醛、香叶醇、乙酸香叶酯等。其中NL2草果果粉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最多,共28种,且反-2-癸烯醛相对含量最高,为22.24%±2.29%,NL5草果果粉中桉叶油醇的相对含量最高,为17.52%±2.16%。因此,不同果型草果果粉在色差、挥发油含量、含水量、粒径、表面微观结构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挥发性成分既有共性特征又有差异性。该研究结果可为优质纯天然草果果粉的生产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果粉 理化指标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方洁 高文婕 +7 位作者 查云盛 栾新博 刘圆圆 卫永平 和俊才 高鹏慧 黎平 颜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0,共9页
目的研究低温压榨、高温压榨和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3种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提取率、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 目的研究低温压榨、高温压榨和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3种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提取率、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对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出油率最高,其中不同溶剂提取以二氯甲烷最佳,出油率达44.21%;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影响很小,共鉴定出7种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油酸,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可达80.35%;在酸木瓜籽油中鉴定出47种挥发物,以烷烃类为主,溶剂法与压榨法制取的木瓜籽油挥发物组成差异较大,其中以2,4-二叔丁基苯酚和反式角鲨烯为首,溶剂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为23.94%,反式角鲨烯占比为4.14%,而由低/高温榨取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分别为3.20%和2.77%,反式角鲨烯占比分别为29.15%和23.38%;低温压榨制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效果最好;超声波辅助溶剂制油在烘箱实验中酸价和过氧化值变化最小,氧化稳定性最好。结论从食用和皮肤外用等角度看,低温压榨法安全性较高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酸木瓜籽油的营养成分,若从其他利用角度来看,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出油率最高且氧化稳定性最好,通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对酸木瓜籽油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酸木瓜籽油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木瓜籽油 制油工艺 脂肪酸 挥发性成分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草果酱制备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3
作者 和俊才 林毅 +3 位作者 吴桂苹 高鹏慧 刘霖娜 谷风林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88-96,共9页
以泡草果为原料,以香菇添加量、火腿添加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研究草果酱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草果酱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RSM)对... 以泡草果为原料,以香菇添加量、火腿添加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研究草果酱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草果酱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RSM)对草果酱配方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草果酱成分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泡草果20%、大豆油30%的条件下,草果酱配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香菇30%,炒制温度为100℃,炒制时间3 min;经3次平行试验验证,草果酱平均感官评分值为89.58分,实际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成分,分别是醇类(15种)、醛类(6种)、烯类(22种)、酯类(6种)、其他类(6种),主要化合物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1,8-桉叶油醇(29.86%)、萜烯醇(3.72%)、α-松油醇(7.22%)、糠醛(3.72%)、β-蒎烯(6.23%)、石竹烯(5.89%)和丁酸芳樟酯(13.00%)等,检测出的成分主要是醇类和烯类化合物。本研究结果为草果酱风味和营养提升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酱 响应面优化 气相色谱 成分分析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熏干草果油树脂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毅 黄梅 +7 位作者 吴桂苹 徐飞 和俊才 友胜军 高鹏慧 刘霖娜 侯梅芳 谷风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171,共9页
为获得熏干草果(SDAT)油树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细度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nhnken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SDAT油树脂提取得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RSM)对... 为获得熏干草果(SDAT)油树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细度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nhnken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SDAT油树脂提取得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RSM)对提取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并采用GC-TOF-MS对SDAT油树脂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SDAT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7 h。回归方程预测SDAT油树脂得率理论值可达9.57%,3次验证实验的平均得率为9.48%,预测值与实际结果接近。采用GC-TOF-MS对SDAT油树脂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鉴定出化合物成分有58种,分别是醇类(31.59%)、醛类(21.13%)、烯类(1.23%)、酮类(1.56%)、酯类(2.38%)、酚类(0.79%),主要化合物有1,8桉叶醇(9.28%)、α-萜品醇(3.55%)、香叶醇(8.4%)、反式柠檬醛(5.78%)、2-甲基-3-苯基丙醛(6.33%)等。通过SDAT油树脂最佳工艺的确定,检测出的成分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醛类,这为后期草果油树脂的营养成分以及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干草果油树脂 加热回流法 响应面法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 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草果油树脂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毅 黄梅 +8 位作者 吴桂苹 徐飞 和俊才 友胜军 高鹏慧 刘霖娜 段梦雅 侯梅芳 谷风林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6-217,179,共13页
以熏干草果(XGCG)为原料,分别采用热回流法中不同的提取温度(RA、RB、RC)、超声波法(C)、微波法(W)、超声波-微波法(CW)辅助提取法提取草果油树脂,并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TOF-MS)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草果油树脂的成分及含量... 以熏干草果(XGCG)为原料,分别采用热回流法中不同的提取温度(RA、RB、RC)、超声波法(C)、微波法(W)、超声波-微波法(CW)辅助提取法提取草果油树脂,并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TOF-MS)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草果油树脂的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油树脂得率及1,8-桉叶油醇含量有所不同。XGCG油树脂的得率大小依次是:CW<C<RA<W<RB<RC,1,8-桉叶油醇的含量大小依次是:RC>CW>RB>RA>W>C。XGCG油树脂的成分在共鉴定出100种芳香族化合物。RA、RB、RC、C、W、CW提取的油树脂分别鉴定出58、50、47、56、54、55种,不同提取方法的XGCG油树脂化合物总体相对含量分别为88.28%、81.77%、87.45%、73.71%、55.65%、63.06%,其中,1,8-桉叶油醇、香茅醇、2-甲基-3-苯基丙醛、橙花醇乙酸酯的含量比例在不同的提取方法中也不同。所以,在草果油树脂不同的提取方法中,RA法提取草果油树脂的得率为3.93%,种类和总含量分别为58种和88.28%。虽然油树脂得率不是最高,但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总含量最高,说明RA法更适合香味物质的提取。这也为开发草果附加值产品及深加工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油树脂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TOF-MS) 提取方法
下载PDF
浅谈怒江州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现状与改良举措
6
作者 和俊才 《新农村(黑龙江)》 2014年第10期75-75,共1页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怒江州98%以上的土地面积是山区,87%以上的耕地分布在山区,92%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在山区种植。解决山区土地贫瘠,生产条件制约等不利因素,关键在加快中低产...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怒江州98%以上的土地面积是山区,87%以上的耕地分布在山区,92%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在山区种植。解决山区土地贫瘠,生产条件制约等不利因素,关键在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怒江州中低改的现状,提出作者个人的改良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积 中低改现状 举措
下载PDF
土壤对草果产量和药材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刘小莉 和俊才 +4 位作者 赵小丽 穆明兴 和雨秋 周继兰 杨耀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80-1983,共4页
目的探寻土壤对草果产量、质量的影响,为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分析不同土壤条件下草果种子挥发油含量、种子千粒重等数量性状的变化。结果种子挥发油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空隙度、有效硼、有效硫、有效铁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 目的探寻土壤对草果产量、质量的影响,为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分析不同土壤条件下草果种子挥发油含量、种子千粒重等数量性状的变化。结果种子挥发油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空隙度、有效硼、有效硫、有效铁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土壤pH值、比重、容重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种子千粒重与土壤pH值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锌、铅、镉、砷、汞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结论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硼、有效硫、有效铁的增高,偏酸性、疏松的土壤有利于种子挥发油产生和积累。土壤重金属元素导致草果产量和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种子挥发油含量 种子千粒重 土壤理化性质 药材品质
原文传递
草豆蔻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4
8
作者 胡璇 王丹 +5 位作者 于福来 张影波 谢小丽 黄梅 和俊才 庞玉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0-219,共10页
草豆蔻在历代本草典籍中均有记载,药用历史悠久,功效显著。该文通过系统查阅草豆蔻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名称、基原、产地分布、道地产区、采收时间、炮制方法、性味和功效主治进行全面考证和整理,以期为草豆蔻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 草豆蔻在历代本草典籍中均有记载,药用历史悠久,功效显著。该文通过系统查阅草豆蔻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名称、基原、产地分布、道地产区、采收时间、炮制方法、性味和功效主治进行全面考证和整理,以期为草豆蔻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草豆蔻别名有豆蔻、漏寇、草寇等,通过分析各类本草书籍中对草豆蔻的形态描述及附图,得出古人记载的草豆蔻可能出现与艳山姜、草果等出现使用混乱的情况,古今品种在部分地区发生了变化,今考证草豆蔻基原植物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主产于岭南等热带地区,以海南产质量较佳,采收时间一般为夏秋果实成熟季节。草豆蔻炮制方法多样,古有面裹煨制、吴茱萸制、炒制等,现代一般采用净制(去皮生用),具有健脾暖胃、下气开郁、燥湿驱寒等功效。现代研究应加强草豆蔻基础研究,制定炮制的量化标准和道地药材数字化标准,深入挖掘草豆蔻在古代方剂中的配伍规律及应用,使草豆蔻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豆蔻 本草考证 基原植物 产地 炮制 功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