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64 nm Nd:YAG激光3种模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梦婷 李杨 +3 位作者 罗雯 和晓琳 胥璟 曹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1064 nm Nd:YAG激光3种模式联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1例黄褐斑患者,予调Q1064 nm Nd:YAG激光点阵、长脉宽及调Q 3种模式联合治疗3次,每月1次,予治疗前、末次治疗后2个月行VISIA皮肤生理功能分析得出黄褐斑... 目的:探讨1064 nm Nd:YAG激光3种模式联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1例黄褐斑患者,予调Q1064 nm Nd:YAG激光点阵、长脉宽及调Q 3种模式联合治疗3次,每月1次,予治疗前、末次治疗后2个月行VISIA皮肤生理功能分析得出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ASI)评分、VISIA绝对分值,同时对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MASI评分、VISIA绝对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医生整体评价(PGA)10例(19.6%)明显改善;18例(35.3%)中度改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点阵、长脉宽及调Q1064 nm Nd:YAG激光3种模式联合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1064 nm Nd:YAG激光
下载PDF
妊娠纹发病机制及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和晓琳 杨智 《皮肤病与性病》 2019年第5期660-663,共4页
妊娠纹是一种萎缩性线状瘢痕,属膨胀纹的一种类型,因其发生于孕期而得名。妊娠纹的发病机制及高危因素尚不明确,临床预防及治疗效果欠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围绕皮肤张力、弹性纤维、胶原蛋白、酶及成纤维细胞、激素变化等开展的发病机... 妊娠纹是一种萎缩性线状瘢痕,属膨胀纹的一种类型,因其发生于孕期而得名。妊娠纹的发病机制及高危因素尚不明确,临床预防及治疗效果欠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围绕皮肤张力、弹性纤维、胶原蛋白、酶及成纤维细胞、激素变化等开展的发病机制研究;并归纳了本病的发病高危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纹 发病机制 激素 高危因素
下载PDF
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和晓琳 李杨 +3 位作者 罗雯 黄梦婷 邹津 曹兰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第6期817-820,共4页
长脉宽1 064nm Nd:YAG激光是一种毫秒级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该激光可被皮肤组织中的黑色素、含氧血红蛋白及水分吸收,从而应用于色素类、血管类疾病及皮肤年轻化等美容及治疗。现总结近年来长脉宽1 064nm激光治疗色素、血管性疾病... 长脉宽1 064nm Nd:YAG激光是一种毫秒级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该激光可被皮肤组织中的黑色素、含氧血红蛋白及水分吸收,从而应用于色素类、血管类疾病及皮肤年轻化等美容及治疗。现总结近年来长脉宽1 064nm激光治疗色素、血管性疾病及面部年轻化的原理及概况,为该类型激光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 黑色素 含氧血红蛋白
下载PDF
微波治疗腋窝多汗症及腋臭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谭雅心 刘建盟 +3 位作者 段祉屹 和晓琳 何黎 杨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32-636,共5页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腋窝多汗症和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受试者于肿胀麻醉后采用5.8 GHz微波对双侧腋窝汗腺分布区域进行治疗。观察术前与术后12个月多汗症疾病严重程度量表(HDSS)、Odor-10分量表、Odor-5分量表及腋臭Young-J...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腋窝多汗症和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受试者于肿胀麻醉后采用5.8 GHz微波对双侧腋窝汗腺分布区域进行治疗。观察术前与术后12个月多汗症疾病严重程度量表(HDSS)、Odor-10分量表、Odor-5分量表及腋臭Young-Jin Park分级,记录不良反应,并观察腋毛生长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19例(95%)患者HDSS分级下降至1或2级(P<0.05);18例(90%)患者腋臭Odor-10分量表评分下降≥50%(P<0.05);18例(90%)患者腋臭Odor-5分量表评分下降≥50%(P<0.05);16例(80%)患者Young-Jin Park分级降至1级或0级(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微波治疗腋窝多汗症及腋臭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多汗症 腋臭 微波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遗传性皮肤松弛症合并白癜风1例
5
作者 和晓琳 杨智 《皮肤病与性病》 2018年第6期878-879,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全身皮肤松弛17年,左上肢皮肤白斑10余年,于2017年6月15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出生起出现面部、颈部皮肤松驰下垂,并缓慢向全身发展,因无其它症状,未予治疗。10余年前,因左上肢皮肤出现散在蚕豆至鸽蛋大小色... 1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全身皮肤松弛17年,左上肢皮肤白斑10余年,于2017年6月15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出生起出现面部、颈部皮肤松驰下垂,并缓慢向全身发展,因无其它症状,未予治疗。10余年前,因左上肢皮肤出现散在蚕豆至鸽蛋大小色素脱失斑,至当地医院就医,诊断“白癜风”,予“外用药膏”治疗数月后(具体不详),色素脱失斑未见明显复色,自行停药后无皮损面积增加及新发皮损。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诉皮肤松弛有家族遗传倾向(见图1)。体格检查:T:36.5℃,P:86次/min,R:18次/min,BP:100/77mmHg(1mmH=0.133kPa),苍老面容,神志清,查体合作,双肺叩诊清音,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腹部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毛发、甲正常。面颊部皮肤松弛,弹性差;颈部、躯干、四肢皮肤松弛变软,无帷幔状下垂(见图2)。左上肢近肘关节内侧部皮肤可见散在蚕豆至鸽蛋大小色素脱失斑,边界清,形状不规则,部分相互融合,中央未见色素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诊断:①遗传性皮肤松弛症;②白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松弛症 白癜风 遗传性 色素脱失斑 患者父母 颈部皮肤 体格检查 左上肢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痤疮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罗雯 李杨 +2 位作者 黄梦婷 和晓琳 曹兰 《皮肤病与性病》 2022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多点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痤疮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痤疮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3次治疗结束1月后的温哥华瘢...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多点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痤疮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痤疮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3次治疗结束1月后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瘢痕色泽、厚度、柔软度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血管分布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多点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痤疮后增生性瘢痕可抑制瘢痕内血管过度增生,有效改善瘢痕的颜色、厚度等,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曲安奈德 皮内注射 痤疮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炎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杨 罗雯 +3 位作者 和晓琳 黄梦婷 李彩霞 曹兰 《皮肤病与性病》 2022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炎症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0年6月~2021年3月昆明市延安医院皮肤科门诊6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接受强脉冲光治疗和强脉冲光联合长脉...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炎症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0年6月~2021年3月昆明市延安医院皮肤科门诊6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接受强脉冲光治疗和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AG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AG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部VISIA红色区绝对分值为均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炎症性痤疮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强脉冲光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强脉冲光 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
下载PDF
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Split-face模式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建盟 和晓琳 +6 位作者 段祉屹 项惠艺 何云婷 胡绍禹 李琼艳 何黎 杨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350,共8页
目的运用Split-face模式探讨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4例双侧面部皮损对称的女性黄褐斑患者,固定选择右侧面部进行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5次,所有患者每次激光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第... 目的运用Split-face模式探讨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4例双侧面部皮损对称的女性黄褐斑患者,固定选择右侧面部进行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5次,所有患者每次激光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第4、第8周均行MASI评分、VISIA皮肤图像分析、CK无创皮肤检测和反式共聚焦显微镜(RCM)检查,并记录治疗和随访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MASI评分、RCM总分、VISIA绝对分值及CK的血红蛋白、黑色素值均显示,首次治疗前治疗侧和对照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4周治疗侧分值较对照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侧末次治疗后4周分值较首次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是根据Fitzpatrick皮肤分型,还是伍氏灯和玻片压诊分型,各型患者疗效与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 Split-face模式 光调作用
下载PDF
Fotona4D激光系统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段祉屹 和晓琳 +8 位作者 刘建盟 项惠艺 何云婷 胡绍禹 王雪 段晓霞 李琼艳 何黎 杨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0-1027,共8页
目的 运用左右半脸对照(Split-face)模式探讨Fotona4D激光系统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3例有面部年轻化治疗需求的受试者,利用抽签法将面部分为治疗侧与对照侧,治疗侧进行Fotona4D治疗,对照侧不进行治疗。于首... 目的 运用左右半脸对照(Split-face)模式探讨Fotona4D激光系统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3例有面部年轻化治疗需求的受试者,利用抽签法将面部分为治疗侧与对照侧,治疗侧进行Fotona4D治疗,对照侧不进行治疗。于首次治疗前及完成全部治疗后的第2周对所有受试者进行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检测、数码相机拍照,应用Auto CAD软件对数码照片进行测量,并记录治疗和随访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VISIA测量指标及计算机辅助照片测量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在治疗侧,斑点、红色区、毛孔、面部提升度(AB、AC)、睑折痕宽度、鼻唇沟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皱纹、眉高、眼袋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侧,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侧与对照侧比较,治疗前各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斑点、毛孔、面部提升度A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Fotona4D激光系统应用于面部年轻化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年轻化 Fotona4D ER:YAG激光 ND:YAG激光 Split-face研究
下载PDF
带状疱疹伴甲下裂片性出血1例报道
10
作者 黄梦婷 李杨 +2 位作者 罗雯 和晓琳 曹兰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S01期348-349,共2页
带状疱疹是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SV)再激活引起皮肤和神经感染的皮肤科常见多发病,俗称“蛇缠腰”,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老年人、免疫缺陷患者,多发生于腰背部,临床表现为红斑、簇集分布的水疱,皮疹沿神经走形呈带状分... 带状疱疹是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SV)再激活引起皮肤和神经感染的皮肤科常见多发病,俗称“蛇缠腰”,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老年人、免疫缺陷患者,多发生于腰背部,临床表现为红斑、簇集分布的水疱,皮疹沿神经走形呈带状分布,一般仅累及一侧神经而不超过正在线。常伴疼痛,也有少部分患者仅表现为瘙痒、或无明显感觉。治疗应早期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治疗。若耽误治疗可遗留严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早期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带状疱疹一般仅累及皮肤及周围神经,累及指/趾甲且表现为甲下裂片性出血病例在国内外均较少见报道。本例患者因以甲下出血为第一临床症状,早期疼痛不明显,若不引起重视容易误诊而耽误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力低下 免疫缺陷患者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出血病例 止痛治疗 再激活 周围神经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