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游走过程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石书缘 尹艳树 +1 位作者 和景阳 冯文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131,138,共6页
在分析国内外建模方法现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河流相储层模拟的新方法,即基于随机游走过程的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RMPS)。首先提出了7个方向迁移概率计算及4个方向河道源头搜索的随机游走过程的改进,实现了高曲率回旋河道... 在分析国内外建模方法现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河流相储层模拟的新方法,即基于随机游走过程的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RMPS)。首先提出了7个方向迁移概率计算及4个方向河道源头搜索的随机游走过程的改进,实现了高曲率回旋河道和网状河等模拟以及各种类型河流相的主流线预测。其次在预测河道主流线的基础上,利用它对多点地质统计学的数据事件选择性进行约束,从而提高了数据事件选择的合理性,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河道地质模型。通过对GoogleEarth取得的现代河流卫星图片模拟结果表明,RMPS比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更好地再现了河道的形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游走 多点地质统计学 GoogleEarth 河流相 主流线 迁移概率
下载PDF
贵州东部南华纪大塘坡早期古地理环境控锰作用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和景阳 肖加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4-22,共9页
贵州东部及邻区的南华纪沉积锰矿是我国重要的锰矿资源之一,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但其成矿作用至今仍存在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古地理、古环境两方向分别介绍了贵州东部及邻区大塘坡早期古地理环境及其控矿作用的研究现状,总结... 贵州东部及邻区的南华纪沉积锰矿是我国重要的锰矿资源之一,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但其成矿作用至今仍存在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古地理、古环境两方向分别介绍了贵州东部及邻区大塘坡早期古地理环境及其控矿作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古地理环境在锰矿成矿过程中的控矿作用,认为古地理环境控制着锰矿的成矿物质来源、迁移富集、沉淀成矿成岩等过程。分析认为现阶段南华纪大塘坡早期古地理、古环境及其控矿作用研究的系统性、综合性仍显不足。在系统研究古地理、古环境的基础上,将古地理环境各因素置于统一的成矿环境体系中,综合考虑南华纪大塘坡早期古地理、古海洋环境、古生物、海平面变化、海底同生断裂及火山活动等因素的耦合作用,来探讨锰矿的古地理环境综合控矿作用,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环境 控矿作用 海相沉积锰矿 大塘坡早期 贵州东部
下载PDF
综合随机游走过程与多点统计的河流相建模新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尹艳树 张昌民 +2 位作者 石书缘 冯文杰 和景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47,4,共4页
多点统计学由于其算法的限制,不能很好再现连续河道形态,其关键是在抽样过程中随机性较强,导致河道连续性中断。提出了将随机游走过程应用于多点统计建模的新方法。通过随机游走产生河道主流线,并利用河道主流线约束多点统计预测,克服... 多点统计学由于其算法的限制,不能很好再现连续河道形态,其关键是在抽样过程中随机性较强,导致河道连续性中断。提出了将随机游走过程应用于多点统计建模的新方法。通过随机游走产生河道主流线,并利用河道主流线约束多点统计预测,克服多点统计随机抽样导致的河道不连续性问题。从实际建模效果看,基于随机游走过程与多点统计的耦合建模方法较好地再现了河道连续性;抽稀检验验证了耦合建模方法的稳健性;表明所设计的新方法可以应用于实际储层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游走过程 多点地质统计 综合建模 河流相
下载PDF
贵州震旦纪陡山沱期磷矿的成矿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海英 肖加飞 和景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55-556,共2页
贵州沉积磷矿主要形成于震旦纪陡山沱期和寒武纪梅树村期。其中陡山沱期磷矿主要分布在瓮福、开阳、息烽、遵义松林等地区。目前,关于贵州陡山沱期磷矿的成矿作用在古地理环境、物质来源、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等方面具有如下特点:1成矿... 贵州沉积磷矿主要形成于震旦纪陡山沱期和寒武纪梅树村期。其中陡山沱期磷矿主要分布在瓮福、开阳、息烽、遵义松林等地区。目前,关于贵州陡山沱期磷矿的成矿作用在古地理环境、物质来源、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等方面具有如下特点:1成矿古地理南沱冰期后,扬子地台开始了大规模的海侵,贵州古地理格局总体自北西向南东由浅变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环境 梅树村期 物质来源 成矿机制 成矿模式 白云岩 息烽 南沱 水平层理 台地边缘
下载PDF
黔中地区陡山沱期开阳、瓮安磷矿区成矿作用研究现状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海英 肖加飞 +1 位作者 李艳桃 和景阳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51-561,共11页
在震旦纪陡山沱期,扬子地台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磷事件,广泛发育磷质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磷质岩在黔中、鄂西等地构成了超大型矿床,代表了地球历史中最早出现的成磷事件。文章通过分析总结瓮安、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形成磷矿床的古地理环境、物... 在震旦纪陡山沱期,扬子地台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磷事件,广泛发育磷质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磷质岩在黔中、鄂西等地构成了超大型矿床,代表了地球历史中最早出现的成磷事件。文章通过分析总结瓮安、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形成磷矿床的古地理环境、物质来源、成矿机制、成矿模式等,旨在于讨论磷块岩成因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中存在歧义的原因,以此探讨成矿模式构建的具体研究方向,提出适宜的研究方法。陡山沱期黔中地区磷块岩研究主要有以下焦点:1)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质,海水氧化-还原分层模式;2)成矿物质来源存在多种观点,没有证据否定任何一种物质来源,但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磷的来源;3)多种成磷机制的观点并存,成磷作用为生物成磷作用、海相热水成磷作用、机械成磷作用和生物化学/化学成磷作用,但其相互作用之间关系不清楚。目前的成矿模式观点有"上升洋流成矿模式"、"沉积-成岩成矿模式",两种成矿模式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采取新的研究方法,展开对古地理环境、物质来源、成矿机制方面的研究值得深入讨论。构建黔中地区完整的海相沉积磷块岩的成矿模式,将在今后的扬子地台成矿系统讨论和矿床的找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山沱期 古地理环境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黔中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