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畸形性骨炎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7
1
作者 和福 王鹤翔 +2 位作者 聂佩 张源 徐文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04-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性骨炎的CT及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6例畸形性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6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1例行核素骨扫描。结果:6例病例中2例单发,4例多发,共计12个病灶,位于腰椎9个,...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性骨炎的CT及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6例畸形性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6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1例行核素骨扫描。结果:6例病例中2例单发,4例多发,共计12个病灶,位于腰椎9个,胸椎3个。CT发现8个病灶椎体及附件呈网格状低密度区,骨小梁增粗,2个病灶弥漫性致密影,2个病灶CT扫描基本正常。6个病灶骨质膨胀,尤其是棘突。MRI发现6个病灶椎体及附件T_1WI、T_2WI呈不均匀长短混杂信号影,2个病灶椎体及附件T1WI、T2WI呈弥漫性或大片状明显低信号,1个病灶椎体T_1WI、T_2WI呈轻微低信号。4个病灶终板见条带状低信号,椎体呈"方框椎"。1个病灶核素骨扫描椎体异常浓聚。结论:脊柱畸形性骨炎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影像及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炎 脊柱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骶尾部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影像学鉴别诊断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静 崔久法 +3 位作者 高传平 刘桢 和福 徐文坚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 比较骶尾部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影像学表现差异,提高对这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骨巨细胞瘤11例和脊索瘤18例,其中10例骨巨细胞瘤和15例脊索瘤病人行CT检查,9例骨巨细胞瘤和13例脊索瘤病人行MRI检... 目的 比较骶尾部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影像学表现差异,提高对这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骨巨细胞瘤11例和脊索瘤18例,其中10例骨巨细胞瘤和15例脊索瘤病人行CT检查,9例骨巨细胞瘤和13例脊索瘤病人行MRI检查。对两种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骨巨细胞瘤病人的年龄低于脊索瘤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23,P<0.05)。骨巨细胞瘤位于S1~S3者10例、位于S3以下者1例,脊索瘤全部位于S3以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76,P<0.05)。骨巨细胞瘤10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1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脊索瘤均呈溶骨性骨质破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76,P<0.05)。骨巨细胞瘤6例在椎管外形成软组织包块,脊索瘤全部在椎管外形成软组织包块,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6,P<0.05)。骨巨细胞瘤9例累及单椎体、2例累及多椎体,脊索瘤全部累及多椎体,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55,P<0.05)。骨巨细胞瘤8例累及椎间隙,脊索瘤5例累及椎间隙,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8,P<0.05)。行CT检查的10例骨巨细胞瘤中1例骨性包壳不完整,15例脊索瘤骨性包壳均不完整,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94,P<0.05)。结论 骶尾部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在发病年龄、发病部位、肿瘤的生长方式、椎旁有无软组织包块、病变累及椎体、病变是否累及椎间隙、骨壳的完整性方面存在差异,这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脊索瘤 骶尾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三期增强CT联合超声对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和福 庞婧 +4 位作者 王滨 王鹤翔 张鹏 周涵霄 徐文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三期增强CT及超声表现和评估各自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增强CT及超声资料,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密度、回声强度的特点。结果 11例患者均有子宫肌瘤病...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三期增强CT及超声表现和评估各自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增强CT及超声资料,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密度、回声强度的特点。结果 11例患者均有子宫肌瘤病史,4例曾行子宫手术。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低回声肿块7例,右心腔内发现中等回声肿块4例,在右心房近三尖瓣处来回移动。增强CT发现子宫内不均匀强化的肿块10例,11例CT发现下腔静脉内连续的不均匀充盈缺损影,病变在横轴位上呈"筛孔"状改变,在多平面重组后冠状位图像上呈"丝瓜瓤"样改变。病变延伸到右心腔7例,在冠状位上表现为"蛇头"状改变。结论三期增强CT和超声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诊断中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对于疑似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帮助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评估病变累及范围,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下腔静脉
原文传递
3.0 T MRI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静 纪清连 +2 位作者 和福 李晓莉 徐文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3.0T MRI平扫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与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在子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子宫颈癌患者和16名健康的志愿者进行了3.0T磁共振常规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别测量正常宫颈和宫颈癌... 目的探讨3.0T MRI平扫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与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在子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子宫颈癌患者和16名健康的志愿者进行了3.0T磁共振常规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别测量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病灶的ADC值及eADC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病变的ADC值及eADC值。结果研究组宫颈癌患者的平均ADC值为(1.00±0.20)×10^(-3)mm^2/s,对照组正常宫颈的平均ADC值为(1.45±0.14)×10^(-3)mm^2/s,经统计学分析宫颈癌患者的平均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1,P〈0.05)。宫颈癌患者的平均eADC值为0.455±0.690,正常宫颈的平均eADC值为0.323±0.450,经统计学分析宫颈癌患者的平均e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20,P〈0.05)。不同病理分期的宫颈癌患者经过DWI后测得的ADC值和eADC值进行比较,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例宫颈癌患者经3.0 T MRI常规平扫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的有58例,准确率为90.63%(58/64);3.0 T MRI常规平扫联合DWI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的有63例,准确率为98.44%(63/64)。结论3.0 T MRI常规平扫结合DWI较常规MRI平扫对于检测宫颈癌更敏感,DWI在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 宫颈癌 宫颈癌分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