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ID1A、PIK3CA、Ki-67在不同病变级别、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晨静 李超 +3 位作者 咸娴 王胜 何雷 范多娇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AT丰富结合域1 A(ARID1 A)、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基因(PIK3 CA)、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67)在不同病变级别、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表达情况及对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 目的探讨AT丰富结合域1 A(ARID1 A)、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基因(PIK3 CA)、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67)在不同病变级别、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表达情况及对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7例B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手术或膀胱镜活检取癌组织,并取其中28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距癌旁>2cm)作为对照。对比不同组织中ARID1 A、PIK3 CA、Ki-67蛋白表达。治疗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7)和未复发组(n=80),分析BUC复发的影响因素,以及ARID1 A、PIK3 CA、Ki-67蛋白表达与病变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BUC患者癌组织ARID1 A蛋白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IK3 CA、Ki-67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年龄、病变级别、临床分期、病灶个数、PIK3 CA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RID1 A、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病变级别、临床分期、病灶个数、PIK3 CA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BUC患者复发风险增加(P<0.05);BUC患者病变级别、临床分期越高,PIK3 CA、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ARID1 A蛋白阳性表达率越低(P<0.05)。结论BUC患者癌组织中ARID1 A、PIK3 CA、Ki-67蛋白表达明显异常,且与病变级别、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其中PIK3 CA蛋白阳性表达可明显增加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AT丰富结合域1 A 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基因 细胞增殖核抗原67
下载PDF
人脐带干细胞外泌体对抑郁模型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蔡黎黎 咸娴 +2 位作者 胡维佳 李国海 李月峰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9-406,共8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osomes,hucMSC-Exo)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构建的抑郁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及海马小胶质细胞极化动态...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osomes,hucMSC-Exo)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构建的抑郁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及海马小胶质细胞极化动态转换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ucMSC,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第5代hucMSC-Exo并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ucMSC-Exo的生物标志物CD9和CD63。选取12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采用CUMS法建立抑郁模型,采用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变化。造模完成后12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泌体治疗组(CUMS+Exo组)和模型组(CUMS组),每组6只,CUMS+Exo组小鼠海马区脑立体定位注射hucMSC-Exo。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icro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micro PET/CT)扫描技术检测两组小鼠海马炎性反应信号的表达情况。组织免疫荧光检测小鼠海马区M2型小胶质细胞和M1型小胶质细胞的比例。以微管蛋白β3(β3-tubulin)作为标志物,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构建的抑郁细胞模型中神经元轴突的长度变化。EdU染色检测神经元增殖情况。使用TUNE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GraphPad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电镜下,hucMSC-Exo呈现典型的"双层杯状"小囊泡样改变,粒径约为100 nm,Western blot证实有CD9及CD63标志性蛋白表达。micro PET/CT扫描成像实验中,CUMS+Exo组小鼠[18F]DPA-714摄取较CUMS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1±0.02)g/mL,(0.81±0.05)g/mL,t=4.54,P=0.0011]。旷场实验中,CUMS+Exo组小鼠中心路径长度百分比[(3.40±0.44)%,(5.17±0.90)%,t=4.33,P=0.0015]及中心路径花费时间[(7.04±0.60)s,(10.22±1.41)s,t=6.02,P=0.0001]均高于CUMS组,而两组间运动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在强迫游泳实验中,CUMS+Exo组小鼠游泳不动时间较CUMS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33±7.28)s,(133.50±4.32)s,t=5.45,P=0.0003]。组织免疫荧光实验中,CUMS+Exo组海马区M2型小胶质细胞比例高于CUMS组[(0.33±0.04),(0.59±0.12),t=5.11,P=0.0005],M1型小胶质细胞比例低于CUMS组[(0.56±0.06),(0.41±0.03),t=5.15,P=0.0004]。细胞免疫荧光实验中,CORT+Exo组神经元轴突长度长于CORT组[(3.99±0.99)μm,(6.76±1.11)μm,t=6.10,P=0.0001]。细胞增殖实验中,CORT+Exo组细胞增殖率高于CORT组[(0.74±0.07),(0.64±0.03),t=3.32,P=0.0018]。TUNEL染色实验中,CUMS+Exo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率低于CUMS组[(0.24±0.04),(0.39±0.04),t=6.11,P=0.0001]。结论hucMSC-Exo可以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促进其海马区M1型极化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换,减少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海马 极化 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ARID1A及PIK3C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晨静 李超 +3 位作者 咸娴 王胜 何雷 范多娇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中ARID1A及PIK3C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及28例癌旁组织(癌旁组)中ARID1A、PIK3CA及Ki-67的表达水平,并将BUC组按照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组,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中ARID1A及PIK3C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及28例癌旁组织(癌旁组)中ARID1A、PIK3CA及Ki-67的表达水平,并将BUC组按照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组,统计分析ARID1A、PIK3CA在各组间表达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ARID1A在BUC组中有42.06%呈缺失表达,而在癌旁组中仅7.14%呈缺失表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K3CA在BUC组中有74例(69.16%)表达显著增强,而在癌旁组中仅7例(25%)呈强阳性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ARID1A的缺失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级及Ki-67增殖指数有关(P<0.05),PIK3CA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分级、Ki-67增殖指数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RID1A与PIK3CA之间的表达无明确相关性(r=-0.062,P>0.05),复发与否与年龄、病变级别、浸润深度、PIK3CA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ARID1A及PIK3CA在BU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且与病变级别、肿瘤浸润密切相关,但两种蛋白间并无相关性,二者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BUC的发生、进展。并且PIK3CA蛋白阳性表达可明显增加BUC的复发率,进一步为探究BUC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AT丰富结合域1A 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抑郁患者一级亲属的结构网络改变及其与抑郁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洋 谢宇航 +3 位作者 王冉超 蔡黎黎 咸娴 李月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81-1388,共8页
目的:探究抑郁患者一级亲属的大脑结构网络变化及其与抑郁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抑郁患者健康一级亲属200名纳入研究,同期在社区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无抑郁家族史的健康对照者(HC/FH-... 目的:探究抑郁患者一级亲属的大脑结构网络变化及其与抑郁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抑郁患者健康一级亲属200名纳入研究,同期在社区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无抑郁家族史的健康对照者(HC/FH-组)50名作为健康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均接受系统磁共振成像扫描和相关量表评估,随后进行长达3年的纵向随访(每3个月1次)。采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结构化访谈内容评估受试者在随访期间是否发生抑郁。将随访期间发生抑郁的一级亲属纳入一级亲属发生抑郁组(DD/FH+),而未发生抑郁的一级亲属则纳入一级亲属未发生抑郁组(HC/FH+)。通过24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DRS)和Holmes和Rahe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分别评估受试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和是否经历重大压力生活事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脑结构网络属性对于抑郁的预测效能。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受试者的脑结构网络与HD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C/FH-组(50例)、HC/FH+组(115例)以及DD/FH+组(21例)的支线连接(17.62±1.34、17.03±1.39、15.82±1.12,F=13.63,P<0.001)、全局效率(0.24±0.03、0.23±0.03、0.22±0.03,F=4.73,P=0.010)、右侧脑岛节点效率(0.20±0.02、0.21±0.01、0.20±0.01,F=4.62,P=0.011)、左侧海马节点效率(0.27±0.01、0.27±0.01、0.24±0.02,F=18.56,P<0.001)、左侧杏仁核节点效率(0.24±0.02、0.24±0.02、0.23±0.01,F=3.40,P=0.03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支线连接(OR=0.55,95%CI 0.38~0.78,P=0.001)和左侧海马节点效率(OR=0.58,95%CI 0.40~0.81,P<0.001)可以预测最终抑郁的发生情况,并且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7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D/FH+组基线时支线连接(r=-0.58,P=0.006)和左侧海马节点效率(r=-0.60,P=0.004)与其第一次随访时的HDRS评分相关。结论:抑郁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中,存在支线连接和左侧海马节点效率改变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一级亲属 结构网络 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