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伯利亚特罗伊茨卡亚季节性古营地遗址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武仙竹 哈连维奇·弗拉基米尔 阿给莫娃·伊莲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5-812,共8页
特罗伊茨卡亚遗址位于俄罗斯中西伯利亚南部,处于北冰洋水系最大河流叶尼塞河中游右岸的二级阶地,是大型江河中游地形开阔的平缓阶地,地理坐标为55°10'46"N, 92°04'50"E。 遗址中出土有以石片为原型(毛坯),使用锤... 特罗伊茨卡亚遗址位于俄罗斯中西伯利亚南部,处于北冰洋水系最大河流叶尼塞河中游右岸的二级阶地,是大型江河中游地形开阔的平缓阶地,地理坐标为55°10'46"N, 92°04'50"E。 遗址中出土有以石片为原型(毛坯),使用锤击法单层打击加工,生产出以小型凸刃刮削器为主体的石制品组合。遗址距今时代为27ka。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骨骼化石,其动物种类全部属于梅花鹿(Cervus nippon)。动物骨骼化石均比较破碎,但可代表梅花鹿主要肢体的残骸化石均有,唯独缺少了鹿角。梅花鹿遗骸的综合分析工作,显示该遗址是在春季中期至夏季初期(4~6月)鹿角脱落时节,古人类利用梅花鹿过冬之后集群于近水盐碱地舔舐盐碱的生活规律,设计了有目的的专业狩猎计划。该遗址古人类捕猎活动,是针对梅花鹿而进行的规模性捕猎生产。遗址中所出土骨骼化石具有严重破碎的特征,反映该地点古人类对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非常重视,从获取兽肉、提取动物骨髓等多方面,进行生活资料的提取和利用。遗址古居民非常重视对动物资源深层次利用的生活行为,反映当时人类具有很精细的生计开发思维。遗址中出土的石制品器型都比较小,与中国北方以狩猎采集经济为主的石片石器文化类似。特罗伊茨卡亚遗址与我国北方区域较为接近,是西伯利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以狩猎梅花鹿为经济生产的季节性古营地。该地点埋藏特点和古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境内相关类型遗址研究。同时,在深入分析亚洲古人类文化交流、古人类体质进化及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亦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遗骸 梅花鹿 古代营地 季节性 西伯利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