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通量透析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万欣 付平 +3 位作者 杨宁 周莉 黄颂敏 许国章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贫血的疗效。方法:尿毒症贫血患者32例,分成2组,每组16例。分别行高通量透析(观察组)与低通量透析(对照组),每周均透析3次,每次4h,两组均联合应用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0U)皮...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贫血的疗效。方法:尿毒症贫血患者32例,分成2组,每组16例。分别行高通量透析(观察组)与低通量透析(对照组),每周均透析3次,每次4h,两组均联合应用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0U)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氮、血清肌酐、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白蛋白。计算尿素清除指数(ureaclearingindex,Kt/V)。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下降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Kt/V值无差异(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上升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的β2微球蛋白下降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联合应用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不但可充分清除小分子毒素,而且增加了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对治疗尿毒症贫血较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高通量透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 尿毒症 贫血
下载PDF
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唐万欣 付平 +3 位作者 杨宁 周莉 黄颂敏 许国章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964-967,共4页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择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3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德国Fresenius4008S透析机上分别行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小时,共观察12周;检测血尿素氮(BUN)...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择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3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德国Fresenius4008S透析机上分别行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小时,共观察12周;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磷、β2-微球蛋白(β2-M)及甲状旁腺素(PTH);计算溶质清除率和尿素清除指数(Kt/V值);用可视模拟评分法评估瘙痒程度。结果两组透析后BUN、Cr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的下降率观察组为(52.74±8.92)%,优于对照组(41.22±12.23)%(P<0.05),β2-M的下降率观察组为(42.6±11.25)%,优于对照组(1.49±0.93)%(P<0.05),两组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PTH(19.27±8.41)p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5.71±10.15)pmol/L(P<0.05),皮肤瘙痒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减轻(P<0.05),观察组瘙痒程度评分为(2.23±1.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45±1.91)分(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相比,在保证对小分子毒素充分清除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于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可以明显减轻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透析 尿毒症 瘙痒
下载PDF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低磷血症防治及与危重评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唐万欣 陶冶 +4 位作者 付平 杨宁 崔天蕾 黄颂敏 刘先蓉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对危重患者应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低磷血症的防治及与危重评分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危重患者25例。APACHEⅡ评分≥15,行CVVH治疗,置换液速度为4000ml/h,持续时间8~12h/d。补充甘油磷酸钠30... 目的:对危重患者应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低磷血症的防治及与危重评分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危重患者25例。APACHEⅡ评分≥15,行CVVH治疗,置换液速度为4000ml/h,持续时间8~12h/d。补充甘油磷酸钠30~40ml/d。治疗前、24h、48h、72h检测血清磷的浓度、进行APACHEⅡ评分,作并血磷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计算磷清除率。结果: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第24小时血磷浓度轻度下降,调整补磷剂量后,72小时恢复正常;CVVH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有降低的趋势。血磷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提示两者成负相关。结论:危重患者易发生低磷血症,且与病情危重程度成负相关.采用CWH治疗更易加重低磷血症,补磷应通过密切监测血磷变化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低磷血症 危重评分
下载PDF
缬沙坦对糖尿病鼠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k-1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唐万欣 陈泽君 +2 位作者 黄颂敏 陶冶 付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在糖尿病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分为DN组、缬沙坦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以及免疫...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在糖尿病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分为DN组、缬沙坦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和Flk-1的表达,检测尿蛋白、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并分析数据相关性。结果DN组及缬沙坦干预组VEGF和Flk-1 mRNA和蛋白表达、尿蛋白、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缬沙坦干预组上述指标均低于DN组(P<0.01)。VEGF、Flk-1与尿蛋白、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及其受体Flk-1在D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过度表达导致肾脏损伤,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具有通过抑制VEGF和Flk-1异常表达这一非血流动力学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低磷血症的防治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唐万欣 付平 +2 位作者 杨宁 崔天蕾 黄颂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对危重患者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过程中低磷血症的防治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危重患者30例,按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不同分为2组(〈15分13例为A组,≥15分17例为B组)。两组均行CVVH... 目的对危重患者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过程中低磷血症的防治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危重患者30例,按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不同分为2组(〈15分13例为A组,≥15分17例为B组)。两组均行CVVH治疗,置换液速度A组2000ml/h、B组4000ml/h,持续时间8~12h/d;补充甘油磷酸钠A组10~20ml/d,B组为30~40ml/d;治疗前、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检测血清磷的浓度、进行APACHEⅡ评分,井作血磷与APACHⅡ评分的相关分析,计算磷清除率。结果B组磷清除率大于A组[(42.76±2.39)ml/min vs (23.84±3.05)ml/min,P〈0.05];治疗前B组血磷浓度低于A组[(0.78±0.19)mmol/L vs(1.25±0.27)mmol/L,P〈0.05];第24小时两组血磷浓度均开始下降.补磷后第48小时A组血磷浓度正常,B组为轻度低磷血症,经调整补磷剂量后,第72小时恢复正常;CVVH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有降低的趋势;血磷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提示两者呈负相关。结论危重患者易发生低磷血症,且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采用CVVH治疗更易加重低磷血症,补磷应做到个体化,且不必拘泥于常规剂量限制。同时通过密切监测血磷变化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急性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肾替代疗法 低磷血症
下载PDF
配制置换液与Online置换液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应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唐万欣 付平 +4 位作者 杨宁 周莉 胡章学 刘芳 黄颂敏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0-742,共3页
目的比较配制置换液和Online联机生产的置换液在制备方法、临床疗效、安全性方面的异同,为临床医师提供合适的置换液解决方案。方法选择我院ICU住院患者22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A组... 目的比较配制置换液和Online联机生产的置换液在制备方法、临床疗效、安全性方面的异同,为临床医师提供合适的置换液解决方案。方法选择我院ICU住院患者22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A组患者使用Online置换液,B组患者使用配制置换液。分别于置换液制备的0h,4h,8h,12h观察置换液外观变化,并测定置换液的电解质浓度以及内毒素,12h时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及血气的变化,并进行APACHE评分。结果两组置换液相关指标数值在12h内各时间点与制备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在各时点检测<0.1U/ml,细菌培养阴性。两组患者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尿素氮、肌酐明显下降(P<0.05);酸碱情况趋于稳定;钠、氯、钙、镁离子浓度稳定;APACHEII评分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A组与B组相比,前者钾较低,酸碱度偏碱(P<0.05),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置换液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nline置换液具有制备方便,成本低廉的突出优点,而配制置换液的优点主要是个体化,更适合于病情变化快的危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置换液
下载PDF
高糖、胰岛素影响肾小球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唐万欣 柳飞 黄颂敏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542-543,共2页
目的:探讨高糖、胰岛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GluT4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鼠1097系膜细胞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生理浓度胰岛素组(10-9M),低浓度胰岛素组(10-8M),高浓度胰岛素组(1... 目的:探讨高糖、胰岛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GluT4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鼠1097系膜细胞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生理浓度胰岛素组(10-9M),低浓度胰岛素组(10-8M),高浓度胰岛素组(10-6M),高糖组(30mM),甘露醇组,高糖加高浓度胰岛素组,高糖加生理浓度胰岛素组。采用RT-PCR法检测GluT4 mRNA含量。结果:①正常系膜细胞可检测到GluT4mRNA。②高糖组GluT4 mRNA表达为对照组的58.7%(p<0.05);10-8M胰岛素组、10-6M胰岛素组分别为对照组的230.2%和297.2%(P<0.01);高糖加10-6M胰岛素组,高糖加10-9M胰岛素组分别为高糖组的170.6%和140.3%(p<0.05)。结论:①正常系膜细胞有GluT4 mRNA表达。②高糖可抑制GluT4 mRNA表达,胰岛素有一定拮抗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③GluT4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葡萄糖转运蛋白4 胰岛素 高糖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唐万欣 何亮 +1 位作者 王亚龙 黄颂敏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265-266,共2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抗凝效果。方法:纳入35名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设立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疏血通抗凝,对照组用低右、丹参抗凝,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抗凝效果。方法:纳入35名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设立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疏血通抗凝,对照组用低右、丹参抗凝,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均有一定改变,从治疗效果来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肾病综合征 血液流变学 凝血指标 纤溶指标
下载PDF
肾小球系膜细胞在高糖、胰岛素作用下F-actin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唐万欣 沙朝晖 +1 位作者 黄颂敏 柳飞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 :探讨高糖、胰岛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骨架蛋白F -actin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F -actin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鼠 10 97系膜细胞分为 8组 :正常对照组 ,生理浓度胰岛素组 (10 -9M) ,低浓度胰岛素组 (10 -8M) ,高... 目的 :探讨高糖、胰岛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骨架蛋白F -actin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F -actin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鼠 10 97系膜细胞分为 8组 :正常对照组 ,生理浓度胰岛素组 (10 -9M) ,低浓度胰岛素组 (10 -8M) ,高浓度胰岛素组 (10 -6M) ,高糖组 (30mM) ,甘露醇组 ,高糖加高浓度胰岛素组 ,高糖加生理浓度胰岛素组。采用rhodamine-phalloidin染色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 -actin形态并测定荧光强度。结果 :高糖组F -actin荧光强度为对照组的 4 4 5 % ;10 -8M胰岛素组、 10 -6M胰岛素组分别为对照组的 12 2 4 %(P <0 0 5 )和 12 9 6 % (P <0 0 1) ;高糖加 10 -6M胰岛素组为高糖组的 183 8% (P <0 0 5 )。结论 :(1)高糖可促进F -actin解聚 ,胰岛素有一定拮抗作用 ,且呈剂量依赖性。 (2 )F -actin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纤维状肌动蛋白 葡萄糖转运蛋白4 胰岛素 高糖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肾损伤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万欣 付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9年第8期345-347,共3页
在对复杂性急性肾损伤(AKI)的治疗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不仅可以替代受损的肾脏功能,而且有利于调节炎症一抗炎症介质平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稳定内环境和体温,便于静脉营养支持等,可以辅助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对复杂性急性肾损伤(AKI)的治疗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不仅可以替代受损的肾脏功能,而且有利于调节炎症一抗炎症介质平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稳定内环境和体温,便于静脉营养支持等,可以辅助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近年来危重疾病治疗中最重要的支持手段之一,其地位与机械通气同样重要。本文将介绍CRRT在老年AKI患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肾损伤 老年人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机体免疫功能 静脉营养支持 炎症介质 肾脏功能
下载PDF
2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万欣 刘钢 +2 位作者 谢其冰 王忠明 林懋贤 《四川医学》 CAS 2000年第4期312-314,共3页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蜂蜇伤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2
12
作者 张凌 付平 +3 位作者 唐万欣 苏白海 秦伟 胡章学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蜂蜇伤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至2007年收治的共81例蜂蜇伤患者,其中66例(80.2%)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60例(74.1%)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64例ARF患者采用血液净化...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蜂蜇伤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至2007年收治的共81例蜂蜇伤患者,其中66例(80.2%)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60例(74.1%)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64例ARF患者采用血液净化治疗(APACHE评分:19.2±4.6):(1)CVVH/IHD组:前期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24~72h,情况稳定后给予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2)IHD组:采用IHD 1周3次治疗。(3)腹膜透析(PD)组:使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APACH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19.0±3.5)vs(18.6±5.2)vs(17.8±3.9),P>0.05]。(1)CVVH/IHD组:19例(95%)患者好转出院,1例(5%)患者死亡。(2)IHD组:30例患者(78.9%)好转出院,3例患者(7.9%)死亡,5例患者(13.2%)失访。(3)PD组:无一例患者好转,2例(33.3%)死亡,3例(50.0%)转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1例失访。CVVH/IHD组及IHD组患者生存率及临床好转率均明显优于PD组。CVVH/IHD组与IHD组相比较,在生存率及临床好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早期总胆红素、肌酸激酶及白细胞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IHD组(P<0.05)。而且在不良反应上(低血压),CVVH/IHD组低于IHD组。结论:前期CVVH可能有利于患者受损器官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但能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CAPD疗效差,不应作为首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蜇伤 急性肾功能衰竭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间歇性血液透析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的表达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辉 黄颂敏 +2 位作者 沙朝晖 唐万欣 柳飞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细胞间黏附分子 1 (ICAM 1 )在糖尿病肾病 (DN)发生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发糖尿病 (DM)大鼠模型 ,观察大鼠肾小球肥大、肾功能和 2 4h尿蛋白改变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细胞间黏附分子 1 (ICAM 1 )在糖尿病肾病 (DN)发生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发糖尿病 (DM)大鼠模型 ,观察大鼠肾小球肥大、肾功能和 2 4h尿蛋白改变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位、半定量检测VEGF和ICAM 1在DM大鼠肾小球的表达。结果 VEGF和ICAM 1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 ,VEGF主要分布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的胞浆之中 ,ICAM 1主要分布于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胞浆中。VEGF、ICAM 1水平与蛋白尿和肾小球肥大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DM大鼠肾小球VEGF和ICAM 1的升高可能参与了DN的疾病发展过程 ,估计是糖尿病肾病发生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糖尿病 大鼠 肾小球 表达
下载PDF
大鼠5/6肾切除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沙朝晖 付平 +3 位作者 周莉 唐万欣 柳飞 李静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2-634,682,共4页
观察5/6肾切除大鼠模型中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证明5/6肾切除可制作理想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和5/6肾切除组。随机选取各组中的10只... 观察5/6肾切除大鼠模型中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证明5/6肾切除可制作理想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和5/6肾切除组。随机选取各组中的10只大鼠分别于5/6肾切除术后30、60和90天处死,收集血清与肾组织供生化及病理分析。结果:①5/6肾切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残肾的肾重/体重逐渐增加,到术后90天时,几乎接近假手术组大鼠左肾肾重/体重。③5/6肾切除后,残肾肾小球面积和肾小球毛细血管体积增加,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TIS)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肾切除组肾间质和小管上皮细胞α-SMA表达增加。⑤肾小球面积、GSI、α-SMA表达与血肌酐、蛋白尿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5/6肾切除可以建立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肾切除 慢性肾功能衰竭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苦参碱对UUO模型肾小管间质MMP-3、TIMP-1和FN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付平 冯梅 +4 位作者 张翥 韩新华 周莉 唐万欣 胡章学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6-819,共4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小管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 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 IM P-1)和纤维联结蛋白(FN)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UUO肾间质纤维化模...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小管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 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 IM P-1)和纤维联结蛋白(FN)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作为研究模型,分为正常组、假UUO组、UUO组、福辛普利治疗组(F组)、苦参碱大剂量治疗组(E组)和苦参碱小剂量治疗组(D组)。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分析实验第7、14 d各组的MM P-3、T IM P-1和FN表达水平。结果UUO组和治疗组的MM P-3表达水平第7、14 d均低于正常组和假UUO组(P<0.05),但三个治疗组的表达水平高于UUO组(P<0.05);T IM P-1和FN在正常组和假UUO组中的表达最低,而三个治疗组的表达均低于UUO组(P<0.05);MM P-3、T IM P-1和FN在E组与F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UUO组中,MM P-3与FN、MM P-3与T IM P-1的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苦参碱可以部分恢复小管间质MM P-3的表达水平,降低T IM P-1和FN的表达水平,从而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MMP-3 TIMP-1 FN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和超声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7
16
作者 曹正江 崔天蕾 +6 位作者 金丽珠 周莉 付平 唐万欣 苏白海 胡章学 陶冶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324-2326,2329,共4页
目的对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内瘘功能障碍时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判断和影像学评价,探讨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的尿毒症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 目的对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内瘘功能障碍时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判断和影像学评价,探讨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的尿毒症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对照,观察内瘘血管的狭窄部位、程度、血栓形成及侧支循环情况,并对两种主要的后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23例患者均经血管成像技术明确瘘管病变的部位。流入动脉狭窄3例,其中轻度1例,中度1例,重度1例;流出静脉狭窄12例,轻、中及重度分别为4例、5例及3例,其中伴有血栓形成1例;吻合口狭窄12例;出现侧支循环3例,2例伴有上肢肿胀,CT血管成像技术和超声比较,在动脉狭窄、流出道狭窄、血栓形成方面完全吻合;对于内瘘功能障碍并发整个上肢肿胀者超声无法详细描述中心静脉情况,CT能详细描述锁骨下静脉、头臂干、上腔静脉是否有狭窄或血栓形成;超声更方便监测提供吻合口、动脉狭窄处、流出道狭窄处的血管内径。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功能障碍时,超声应作为首选的临床检查手段,但内瘘功能障碍并发整个上肢肿胀时,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对手术干预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70
17
作者 米绪华 唐万欣 +2 位作者 付平 苏白海 曾文彤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7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功能失败(失功)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214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82例,... 目的探讨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功能失败(失功)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214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82例,平均年龄(48±14)岁。内瘘早期失功定义为①透析时血流量持续<200ml/min且超声检测吻合口静脉管径≤0.4cm;或②首次使用后3个月内透析血流量消失。对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手术资料以及患者在内瘘成熟前已临时置管透析和导管留置时间等10组预测指标进行量化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8例(17.8%)发生早期内瘘失功,患者低血压状态(RR4.2,P=0.009)、原发糖尿病(RR2.8,P=0.041)、体重指数低(RR1.1,P=0.000)、手术技术(RR0.86,P=0.036)是主要影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患者临时插管通路不影响内瘘早期功能状况(RR2.6,95%CI0.28~25.29,P=0.401),但留置导管的时间是影响因素(RR1.1,95%CI1.03~6.72,P=0.001)。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患者低血压状态、原发糖尿病、体重指数低、手术熟练程度和临时导管通路留置时间是影响内瘘早期功能状况的重要因素,强调内瘘手术应在患者计划维持性血液透析前提早实施,减少初始透析时临时导管通路和长时间使用,有利于提高内瘘的开通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流量 导管失功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抗凝、枸橼酸抗凝和无抗凝剂技术在危重病患者实施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周莉 米绪华 +3 位作者 唐万欣 胡章学 苏白海 付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10期566-567,共2页
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是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新技术,以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可清除炎性介质和强大的稳定内环境的功能,在危重病患者的抢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危重病患者的出血倾向、抗凝方式的选择及其... 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是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新技术,以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可清除炎性介质和强大的稳定内环境的功能,在危重病患者的抢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危重病患者的出血倾向、抗凝方式的选择及其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枸橼酸抗凝和无抗凝剂CVVH治疗36个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危重病患者 枸橼酸抗凝 肝素抗凝 无抗凝剂 分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血液净化治疗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邱红渝 唐万欣 +3 位作者 陶冶 米绪华 徐原宁 黄颂敏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肾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抛硬币法将23例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月=13)。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而对照组只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肾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抛硬币法将23例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月=13)。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而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结束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疗程结束后评估近端、远端肾小管功能。观察记录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改善时间及少尿期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血肌酐水平下降幅度虽大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时两组肾小管功能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有助于肾功能的早期恢复。但由于样本量较小,今后尚需开展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各胱甘肽 急性肾功能衰竭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肾纤复元胶囊延缓5/6肾切除大鼠肾衰进展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平 何成奇 +3 位作者 柳飞 周莉 刘芳 唐万欣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0-433,496,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肾纤复元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肾纤复元胶囊治疗组、氯沙坦治疗组与假手术组,前三组以5/6肾切除方法建立肾衰模型。分别于建模后4、8、12周检测各组鼠血尿生化...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肾纤复元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肾纤复元胶囊治疗组、氯沙坦治疗组与假手术组,前三组以5/6肾切除方法建立肾衰模型。分别于建模后4、8、12周检测各组鼠血尿生化指标、残肾组织α-SMA、型胶原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两治疗组4、8、12周血BUN、C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肾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治疗组损害轻于模型组,其α-SMA及型胶原染色阳性面积亦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残肾组织CTGF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纤复元胶囊”通过下调CTGF在残肾组织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和细胞转分化,防止肾纤维化,对5/6肾切除后的大鼠残肾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复元胶囊 慢性肾功能衰竭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Ⅰ型胶原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