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夏晓芹 卢庆晖 +4 位作者 阳红华 张志刚 唐上可 赖宝添 陈均龙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技术在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入院至东华医院新生儿科,因不同疾病需要救治且需要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新生儿(早产儿54例,足月小样儿8例,足月儿合并重症不能进食者18例)8...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技术在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入院至东华医院新生儿科,因不同疾病需要救治且需要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新生儿(早产儿54例,足月小样儿8例,足月儿合并重症不能进食者18例)80例,在出生〈24h内行脐静脉置管术,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儿中77例置管成功,3例失败,置管成功率为96.3%。导管留置时间为7~21(7.5±2.2)d。其中4例使用1~3d后导管堵塞,1例拆管剪线时误剪断导管,且回缩,后采取手术取出;3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行血培养检查均为阴性,感染率为3.75%。留置导管过程中未发生腹腔感染、心律失常、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肝实质损伤、肝坏死、血栓、空气栓塞及脐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脐静脉置管术是重症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的一项重要技术,操作相对容易掌握,不良反应少,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时间早、成功率较高,出生后早期即可以安全使用,尤其是在低体质量、极低体质量患儿的应用中有广泛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置管术 新生儿 静脉营养
下载PDF
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夏晓芹 卢庆晖 +6 位作者 何丽平 阳红华 张志刚 唐上可 赖宝添 黄远波 赵华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儿科门诊规律随访的134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干预措施(建立早产儿随访监测网络及随访档案,给予发...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儿科门诊规律随访的134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干预措施(建立早产儿随访监测网络及随访档案,给予发育支持护理,进行母乳或奶粉喂养,根据个体情况补充铁剂,指导家长对早产儿的智力及运动能力进行早期教育,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等)。对照组给予常规育儿指导(出院前告知产妇正确的喂养方法,鼓励母乳喂养,普及基本知识)。采用中国标准化的贝莱量表对2组患儿出院后3、6、9及12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值进行比较。结果 2组3、6个月的MD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12个月的MDI值,3、6、9及12个月的PD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儿的智力及运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随访管理 早期干预 预后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夏晓芹 卢庆晖 +3 位作者 阳红华 唐上可 张志刚 赖宝添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0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28例患有NRDS的新生儿依据用药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其中63例给予吸痰、吸氧、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65例在此前提下采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28例患有NRDS的新生儿依据用药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其中63例给予吸痰、吸氧、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65例在此前提下采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6 h后PaO2、pH、PaO2/FiO2值均显上升趋势(P<0.05),而PCaO2下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分别为23.08%与41.27%,观察组相对较低(P<0.05);两组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及其疗效(分别为95.38%与82.54%)对比观察组均更为理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S用于对新生儿NRDS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病症与缩短治疗时间,也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疗效,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经脐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及中心静脉压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夏晓芹 招建华 +3 位作者 张家杰 张志刚 阳升平 唐上可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联合应用脐静脉置管术(UVC)及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正常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脐静脉置管术40例为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术60例为对照组,观...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联合应用脐静脉置管术(UVC)及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正常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脐静脉置管术40例为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术6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CVP测量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管道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感染率、体质量增长、住院天数、出院体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管道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VP测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渗液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周内使用,脐部血管清晰可见,管腔相对较粗,采用UVC穿刺成功率高,可使用它输血、血液制品及高渗的静脉营养液,但留置时间长会增加感染的机会。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后期使用,因患儿早期皮肤水肿、外周血管隐匿、提高CVP测量成功率,降低穿刺的成功率,且反复穿刺增加感染的机会及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且使用的管径细小,不能输注血液制品及相关的血制品,不能采集血液标本,但留置的时间长,与导管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低,故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联合应用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术可以互补长短,能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导管置入术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联合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夏晓芹 阳红华 +3 位作者 唐上可 张志刚 赖宝添 卢庆晖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3期18-19,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铁剂联合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东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贫血患儿52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4倒。治疗组给予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联合连续治疗3周,对照...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铁剂联合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东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贫血患儿52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4倒。治疗组给予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联合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1周及3周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组内比较,治疗7d、21d后EPO、网织红细胞(Ret)水平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1d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水平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21d后RBC、HCT、Hb、EPO、Re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联合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贫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输血或避免输血,且用药安全,接近生理途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早产儿 贫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