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族地区中学历史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唐世农
-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系
-
出处
《科技信息》
2010年第6期313-314,共2页
-
文摘
本文在简要阐述校本教研涵义及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地区中学历史校本教研的内容、形式和可行路径。
-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学
历史校本教研
实践与思考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贵州毛南族聚居区的生态环境
- 2
-
-
作者
邹洪涛
孟学华
林小平
唐世农
-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
-
出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13-117,共5页
-
基金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黔省专合字[2009]20号)
-
文摘
通过全面的田野调查和大量的文献研究,对贵州毛南族聚居区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做一个较为详细的叙述,为贵州毛南族研究提供一份聚居区生态环境资料。
-
关键词
贵州毛南族
聚居区
地理位置
生态环境
-
Keywords
Guizhou Maonan minority
ghetto
geographical posi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关中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 3
-
-
作者
唐世农
-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
-
出处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第12期72-74,共3页
-
文摘
关中是一幅长达5000年的壮丽文明历史画卷,刻录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积淀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是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根植于农耕文化的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关中非遗)是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加之对相关科研结果的宣传普及,关中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的方法手段、内容形式也在不断丰富。
-
关键词
非物质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研结果
农耕文化
勤劳勇敢
文明积淀
奋斗精神
保护和传承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
-
题名浅析明代初期河南流民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 4
-
-
作者
唐世农
-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系
-
出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92-95,共4页
-
文摘
流民问题存在于古今各个时期,尤其是明代最为严重,这与明代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明代流民泛滥,尤其是河南等地,流民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各种影响。通过探讨明代初期经济、政治、自然环境、政府措施等方面的历史,结合河南流民出现的原因、规模、影响,对流民问题进行整体概括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流民问题对明代政治以及后代的影响,以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
关键词
明代初期
流民
河南
措施
-
Keywords
the early of Ming dynasty
refugee
Henan
measures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甘孜事件对西康地区的影响
- 5
-
-
作者
余林
董桂花
唐世农
-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系
-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9期186-187,共2页
-
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民国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精英分子地方自治理念研究>(编号:13ZC122)
-
文摘
1937年12月九世班禅在返藏途中于玉树圆寂,班禅行辕奉命移驻西康处理善后问题,由于多种错综复杂的问题交织,遂酿成"甘孜事件"。本文欲在这一史实的基础上,以"康人治康"自治理念作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事件对西康地区的影响。
-
关键词
甘孜事件
班禅行辕
西康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趋势研究
- 6
-
-
作者
唐世农
-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
-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
文摘
中国史学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由近代发展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进入21世纪,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及学科发展收获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研究领域开拓方面,还是研究问题深入方面,均是前无古人的。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进展,对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趋势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中国史学史研究有序进行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
关键词
史学史
新进展
新趋势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学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实践应用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唐世农
-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
-
出处
《黑龙江科学》
2018年第14期126-127,共2页
-
文摘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将小组合作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推进教学活动中不同教学主体间的紧密联系,提高教学质量。文章通过阐述小组合作的内涵特征,分析小组合作在中学历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小组合作的实践应用提出"因地制宜,精心设计问题"、"加强互动,合理划分时间"、"以人为本,巧用小组合作形式"等策略,以全面提高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水平。
-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小组合作
实践应用
-
Keywords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Group cooperati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析国际视域中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 8
-
-
作者
唐世农
-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
-
出处
《黑河学刊》
2017年第3期90-91,共2页
-
文摘
随着我国史学史研究进程的不断推进,史学史的科学体系的构成也渐臻成熟,因而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应该跳出以往的研究框架,放眼未来,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史学的内涵与体系。要实现这种发展,就要从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讲中国史学史放置于国际视域当中,从更大的环境当中来进行考察与横向对比,以探索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
关键词
国际视域
中国史学史
研究模式
-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 9
-
-
作者
唐世农
-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
-
出处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10期75-78,共4页
-
基金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8年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一流课程项目“《中国史学史》课程”(编号:2018xjg0203)。
-
文摘
中国史学史学科是在近代中国史学学科发展完善中形成的,该学科的典型特点是富有变化性,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动态中不断调整学科结构、及时更新学科目标和教育方法。而《中国史学史》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课程内容繁多,时间跨度较长,教学难度较大。从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意义与内容角度出发分析《中国史学史》课程相关理论,进而从中逐个分析此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模糊、教学方式不新颖、教材内容单调、课程评价缺失等问题,最后从问题中寻求课程教学实践创新的对策,以此为历史学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实际建议参考。
-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
课程教学
实践改革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纪录片《喋血长平》的影像表现手法
- 10
-
-
作者
唐世农
-
机构
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
-
出处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99,共3页
-
文摘
随着影视作品商业性的逐渐增强,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也在因时而变,故事化趋势愈发明显。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策略,纪录片的故事化倾向原本无可厚非,但叙事模式的变化,无疑对创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演应处理好表演、纪实、解说三种元素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内容严谨性的基础上,合理借鉴电影、电视剧的表现手法。央视出品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喋血长平》表现形式丰富、镜头运用得当,本文试从写实手法、白描手法、象征手法等三个角度入手,对片中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纪录片的自我创新。
-
关键词
《喋血长平》
纪录片
历史题材
表现手法
-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