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种子休眠性QTL定位及其对干热处理的响应 被引量:28
1
作者 唐九友 江玲 +5 位作者 王春明 刘世家 陈亮明 翟虎渠 吉村醇 万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791-1796,共6页
利用Kinmaze(粳稻)/DV85(籼稻)杂交组合衍生的重组自交F11家系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进行了种子休眠性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以抽穗后35 d的种子发芽率作为种子休眠性的表型值,分析亲本和81个家系的休眠性表现,利用Wind... 利用Kinmaze(粳稻)/DV85(籼稻)杂交组合衍生的重组自交F11家系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进行了种子休眠性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以抽穗后35 d的种子发芽率作为种子休眠性的表型值,分析亲本和81个家系的休眠性表现,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3a软件共检测到4个种子休眠性QTL,分别位于第2、5、11染色体上,其中第2染色体存在2个QTL,各QTL的贡献率变幅8.37%~17.40%。进一步研究了这些休眠性基因位点对干热破除休眠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来自DV85增强休眠性的QTL位点qDOR-2-1和qDOR-5,以及来自Kinmaze增强休眠性的QTL位点qDOR-11,易被干热处理破除休眠,这3个QTL效应较强,可在种子休眠性状的遗传改良中加以利用;而位于第2染色体上标记XNpb227-XNpb132之间的QTL位点qDOR-2-2却不易被干热处理破除休眠,该位点增强休眠性的基因来自DV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定位 种子休眠性 位点 破除休眠 水稻种子 干热处理 抽穗 家系 染色体 基因
下载PDF
水稻品种USSR5早熟性的遗传分析(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江玲 徐俊锋 +4 位作者 魏祥进 王松凤 唐九友 翟虎渠 万建民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55,共10页
USSR5为极早熟的前苏联品种,以抽穗期近等基因系和抽穗期QTL近等基因系为测验品种,对USSR5的抽穗期基因型进行分析,表明USSR5携带了非感光基因e1、无感光功能的Se-1e基因、感光抑制基因i-Se-1和显性早熟基因Ef-1,从而使它表现极早熟的... USSR5为极早熟的前苏联品种,以抽穗期近等基因系和抽穗期QTL近等基因系为测验品种,对USSR5的抽穗期基因型进行分析,表明USSR5携带了非感光基因e1、无感光功能的Se-1e基因、感光抑制基因i-Se-1和显性早熟基因Ef-1,从而使它表现极早熟的特性。此外,本研究调查了USSR5和N22的BC1F1和F2群体的抽穗期,利用WindowsQTLCartographer1.13a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了南京夏季正常日照条件下2个群体的抽穗期QTL,在USSR5/N22//USSR5BC1F1群体,共检测到2个位点,分别位于第7、8染色体上,其LOD值分别是6.11和2.91,对表型总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27.38%和11.15%,2个位点上来自USSR5的等位基因均提早抽穗。在USSR5/N22F2群体,共检测到5个位点,分别位于第1、2、7、9、10染色体上。5个位点LOD值介于3.02~8.4,对表型总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4.07%和15.41%。除qHd-9外,其余控制抽穗期的4个基因位点上提早抽穗的等位基因均来源于USSR5。比较分析发现效应较大的qHd-7即是Hd4(E1),USSR5在该位点上携带非感光基因hd4(e1)。尽管本研究定位的其它抽穗期QTL和已知抽穗期基因之间尚不能一一对应,但在早熟性水稻品种选育中,USSR5将可作为良好的基因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抽穗期 近等基因系 基因型分析 QTL定位
下载PDF
544份水稻种质稻瘟病抗性鉴定及抗性基因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刚 袁彩勇 +8 位作者 曹奎荣 孙祥良 李军 王健 程保山 罗伯祥 徐卫军 唐九友 储成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28,共7页
采用苗期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并结合10个主效抗性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44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水平达高抗、抗、中抗、中感、感及高感的材料分别为25、50、78、152、... 采用苗期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并结合10个主效抗性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44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水平达高抗、抗、中抗、中感、感及高感的材料分别为25、50、78、152、156和83份;10个分子标记对应的抗病基因在供试材料中均被检测到,含有2和3个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4和17份(占0.7%和3.1%),476份材料含有4~6个抗性基因(占87.5%),47份材料含有7个抗性基因(占8.6%);品种抗病反应与其抗病基因种类密切相关,Pi5、Pita、Pi9、Pib等4个基因对6个强致病鉴定小种抗性表现较好。隆粳968、秀水134、嘉58、津稻263、淮稻20号、盐稻10号、谷梅4号等品种含有多个主效抗病基因,连续多年达到高抗水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不同来源的主效抗病基因聚合到同一品种中,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基因聚合
原文传递
储成才研究组在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4
作者 唐九友 钱前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9年第9期88-88,共1页
含有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即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蛋白是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免疫受体蛋白。NLR类受体通常通过识别病原菌的一些特定效应蛋白来触发小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即ETI(effec... 含有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即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蛋白是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免疫受体蛋白。NLR类受体通常通过识别病原菌的一些特定效应蛋白来触发小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即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反应)。迄今发现的多个NLR蛋白功能获得性(gain-offunction)突变均能触发类似ETI的抗病反应,引起组成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抗病蛋白 抗病基因 NL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