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酸苯乙酯对小鼠CD3^+T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
1
作者 唐先高 曾耀英 +1 位作者 黄秀艳 周建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2-477,共6页
目的研究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对小鼠CD3+T淋巴细胞活化及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无菌分离小鼠淋巴结淋巴细胞,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在淋巴细胞活化实验中,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咖啡酸苯乙酯预先孵育2h后... 目的研究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对小鼠CD3+T淋巴细胞活化及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无菌分离小鼠淋巴结淋巴细胞,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在淋巴细胞活化实验中,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咖啡酸苯乙酯预先孵育2h后,加入促分裂原伴刀豆蛋白A(ConA),运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8h后,检测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标记分子CD69的表达情况;24h后,检测T淋巴细胞中期活化标记分子CD25的表达情况;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运用CFDA-SE标记法检测T淋巴细胞刺激48h后的增殖情况。结果CAPE(0·5、1、5、10mg·L-1)能够明显地抑制ConA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活化,且呈浓度依赖性;CAPE(0·5、1、5、10mg·L-1)能够明显地抑制ConA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CAPE对小鼠CD3+T淋巴细胞的体外活化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同时抑制PLC-γ信号途径和MAP激酶途径,由此推理CAPE是一种潜在的有效的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苯乙酯 T淋巴细胞 活化 增殖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中药喘可治对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的双向调节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成宏 张亚兴 +4 位作者 唐先高 王晓东 黄秀艳 曾耀英 许铮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8期672-675,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喘可治(Chuankezhi,CKZ)对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的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方法无菌分离小鼠淋巴结并制备单个淋巴细胞悬液,分别加入巴戟天(Bajitian,BJT)提取物(50μg·mL-1)、淫羊藿(Yinyanghuo,YYH)提取物(100μg·mL... 目的研究中药喘可治(Chuankezhi,CKZ)对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的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方法无菌分离小鼠淋巴结并制备单个淋巴细胞悬液,分别加入巴戟天(Bajitian,BJT)提取物(50μg·mL-1)、淫羊藿(Yinyanghuo,YYH)提取物(100μg·mL-1)和喘可治(50μg·mL-1BJT+100μg·mL-1YYH),预孵育4h后,加入刺激剂,12h后,运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检测CD3+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标志CD6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巴戟天提取物处理组中CD3+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刺激组相比,巴戟天提取物可以协同刺激CD69的表达。淫羊藿提取物对静息状态下的CD+3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作用不明显,但可以抑制刺激剂引起的CD3+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与前两者相比,喘可治则呈现明显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即上调静息状态的CD+3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下调刺激状态的CD3+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结论喘可治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巴戟天和淫羊藿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巴戟天具有促进免疫应答的作用,而淫羊藿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可治 巴戟天 淫羊藿 T淋巴细胞 活化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体外抑制HIV-1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令斋 曾耀英 +3 位作者 黄秀艳 曾祥凤 林长乐 唐先高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KL)体外抑制HIV-1的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QKL对H9/HIV-1ⅢB细胞(慢性感染HIV-1ⅢB的H9细胞)和MT-2细胞的毒性;采用荧光染料Calcein-AM标记的H9/HIV-1ⅢB细胞和系列稀释的QKL作用后,与MT-2细胞混合培养,2 ...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KL)体外抑制HIV-1的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QKL对H9/HIV-1ⅢB细胞(慢性感染HIV-1ⅢB的H9细胞)和MT-2细胞的毒性;采用荧光染料Calcein-AM标记的H9/HIV-1ⅢB细胞和系列稀释的QKL作用后,与MT-2细胞混合培养,2 h后在荧光下计数融合细胞数目,评价QKL对两种细胞早期融合的影响;用MTT法检测QKL对HIV-1ⅢB急性感染的MT-2细胞的保护作用;用HIVp24抗原试剂盒检测HIV-1ⅢB感染的MT-2细胞的培养上清p24抗原的含量,分析QKL对HIV-1复制的影响。结果:QKL对H9/HIV-1ⅢB细胞和MT-2细胞的CC50分别为1/50.76和1/36.97;抑制H9/HIV-1ⅢB细胞和MT-2细胞早期融合作用的EC50=1/235.29,SI=6.36;对HIV-1ⅢB感染的MT-2细胞保护作用的EC50=1/144.93,SI=3.92;抑制p24抗原产生作用的EC50=1/175.44,SI=4.75。结论:QKL体外有抗HIV-1活性,作用机制可能是多靶点的,可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和胞内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 细胞融合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下调HLA-I类分子的表达
4
作者 黄官友 黄秀艳 +3 位作者 曾耀英 吴晓萍 何贤辉 唐先高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对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法将含IDO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IDO转染293T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IDOGFP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 目的:探讨人类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对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法将含IDO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IDO转染293T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IDOGFP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证实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表达IDO。转染空载体的细胞与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HLA-A,B,C-PE染色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99.46±62.65及42.51±8.19,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未加色氨酸组与色氨酸组HLA-A,B,C-PE染色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309.17±34.89及692.12±33.42,两者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DO下调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的表达,色氨酸能够逆转IDO所致的HLA-I类分子的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HLA-I类分子 转染 色氨酸
下载PDF
异种皮质骨粉与淋巴细胞体外共培养后的细胞增殖
5
作者 谭新宇 张惠碧 +2 位作者 林茂群 章莹 唐先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3期7995-7999,共5页
背景:异种骨材料在临床上的使用受到限制,主要是其较强的免疫原性,但目前对于异种骨材料的免疫原性的评价多是以临床观察,或是用组织病理观察来间接测定的,没有量化的指标,也没有行业的"金标准"。目的: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 背景:异种骨材料在临床上的使用受到限制,主要是其较强的免疫原性,但目前对于异种骨材料的免疫原性的评价多是以临床观察,或是用组织病理观察来间接测定的,没有量化的指标,也没有行业的"金标准"。目的: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骨材料共培养情况下,观察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水平的改变,为下一步的特异性免疫原性实验做准备。方法:以羟基磷灰石2g/mL为阴性对照,以植物血凝素为阳性对照,CCK-8法检测0.5,1,2g/mL实验皮质骨粉(经过脱脂、脱细胞、多方位除抗原等处理)、1g/mL消毒皮质骨骨粉等骨材料对人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CD69标记后的骨材料对淋巴细胞体外活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0.5,1,2g/mL实验皮质骨粉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与羟基磷灰石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消毒骨材料组、植物血凝素阳性对照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较羟基磷灰石组明显升高(P<0.05,0.01)。羟基磷灰石组的淋巴细胞CD69表达率很低,表明T细胞处于静息状态;0.5,1,2g/mL实验皮质骨粉组淋巴细胞CD69表达率与羟基磷灰石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消毒骨共培养的淋巴细胞其CD69表达明显上调;植物血凝素阳性对照组淋巴细胞CD69表达最为明显。提示经过处理的实验骨粉未出现对淋巴细胞刺激的免疫原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体外培养 细胞增殖 异种皮质骨 免疫原性 脱脂 脱细胞 除抗原 诱导活性修饰 CD69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婴儿肠道不同部位T细胞亚群及其表面分子检测--婴儿肠道HIV-感染和复制的可能性分析
6
作者 黄秀艳 曾耀英 +5 位作者 刘钧澄 唐先高 陈洁 张志崇 佘锦标 王辉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6-501,共6页
通过对婴儿外周血(PB)、肠系膜淋巴结(MLN)和肠上皮内(IE)来源淋巴细胞的比较性研究,以分析婴儿肠道HIV-1感染容许性和HIV-1复制支持性的细胞与分子基础。分离婴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MLNL)和肠上皮间淋巴细胞... 通过对婴儿外周血(PB)、肠系膜淋巴结(MLN)和肠上皮内(IE)来源淋巴细胞的比较性研究,以分析婴儿肠道HIV-1感染容许性和HIV-1复制支持性的细胞与分子基础。分离婴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MLNL)和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IEL),制备单细胞悬液,运用流式细胞术结合荧光抗体染色技术:(1)检测不同部位的CD3+T细胞中CD4+辅助性T细胞和CD8+杀伤性T细胞比例;(2)检测不同部位的CD4+T细胞CCR5和CXCR4以及CD69和HLA-DR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1)iIEL中的CD4+辅助性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PBMC和MLNL,而CD8+杀伤性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PBMC和MLNL;(2)iIEL中CD4+T细胞CCR5和CXCR4以及CD69和HLA-D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BMC和MLNL。结果表明:婴儿iIEL中CD4+T淋巴细胞与PBMC和MLNL的CD4+T淋巴细胞相比较,高表达HIV-1入胞共受体CCR5和CXCR4,提示iIEL更易被HIV-1感染;iIEL中CD4+T淋巴细胞高表达细胞活化标记分子CD69和HLA-DR,说明其更有利于HIV-1复制,这种高基础活化率可能与其不断接触小肠来源的食物和共生菌抗原有关。由此可见,婴儿肠道具有了HIV-1感染容许性和HIV-1复制支持性的细胞和分子基础,因此成了HIV-1最易感的解剖部位,这可能是围产期HIV感染的婴儿病毒载量明显高于成年人,且病情进展也比成年人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病 CD4+T细胞 肠上皮间淋巴细胞 免疫过度活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