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绒螯蟹3个育种基础群体遗传特征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唐刘秀 许志强 +3 位作者 葛家春 陈乙荣 赵沐子 杨家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90,共7页
为进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优良品系的选育,本研究利用16对微卫星引物对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3个育种基础群体(第一群体采自长江口崇明团结沙,第二群体采自长江扬中江段,第三群体采自长江靖江、六合、江浦江段)共计89个个体的遗传特征进行... 为进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优良品系的选育,本研究利用16对微卫星引物对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3个育种基础群体(第一群体采自长江口崇明团结沙,第二群体采自长江扬中江段,第三群体采自长江靖江、六合、江浦江段)共计89个个体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中华绒螯蟹基础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总体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01 4).各群体在16个微卫星位点上的观察杂合度(Ho)均高于期望杂合度(He),第一群体、第二群体和第三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775 0、0.745 7、0.791 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05 0、0.702 9、0.696 4.第一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最高,第三群体最低,各群体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基础群体在16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固定指数Fis多为负值,其中第三群体的Fis最小(-0.156 1),第二群体的Fis最大(-0.079 6),提示本研究中各群体内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远缘繁殖现象.3个群体的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指数(D)在-0.379 4~0.966 6,每个群体均有5个微卫星位点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本研究中各群体间遗传距离介于0.032 1~0.038 4,其中第一群体与第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32 1),第二群体与第三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038 4).总体而言,本次研究所选的3个基础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适合作为选育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微卫星 育种基础群体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唐刘秀 许志强 葛家春 《水产养殖》 CAS 2013年第10期44-48,共5页
简单介绍了DNA分子标记技术,阐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水产动物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鉴定、亲缘关系研究、亲子鉴定、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成果,期望该技术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 DNA标记 水产动物 遗传 育种
下载PDF
斑点叉尾ipu-miR-143靶基因EB1的鉴定
3
作者 唐刘秀 许志强 +2 位作者 赵沐子 葛家春 潘建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290,共8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ipu-miR-143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对预测到的ipu-miR-143靶基因进行生物学鉴定。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斑点叉尾微管相关蛋白基因RP/EB家族EB1基因的3′-UTR区具有ipu-miR-143...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ipu-miR-143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对预测到的ipu-miR-143靶基因进行生物学鉴定。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斑点叉尾微管相关蛋白基因RP/EB家族EB1基因的3′-UTR区具有ipu-miR-143的潜在作用位点。结合对几种近缘物种中RP/EB家族EB1基因和miR-143的进化保守性进行分析,推测ipu-miR-143在斑点叉尾中可以通过靶向EB1基因的3′-UTR区而发挥其调控功能。因此,本研究将斑点叉尾EB1基因的3′-UTR区(含有miR-143靶位点)构建到pMIR-REPORTTM Luciferase载体的下游,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对ipu-miR-143的靶基因进行鉴定。采用HEK293和CCK两种细胞进行细胞转染,两种细胞中转染miR-143 mimics组荧光相对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表现为显著性降低(P<0.05)。共转染miR-143 inhibitors后,CCK细胞中荧光素酶相对活性(8.27±1.02)与对照组相比(5.44±1.55)显著上调(P<0.05);HEK293细胞中荧光素酶相对活性(6.30±1.19)与对照组(4.26±0.84)相比有所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miR-143可以通过靶向EB1基因的3′-UTR区而发挥其调控功能。本研究旨为后续深入研究斑点叉尾EB1基因的转录后调控机制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MIR-143 EB1基因 靶基因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性早熟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殷悦 徐宇 +2 位作者 唐刘秀 陆全平 许志强 《水产养殖》 CAS 2019年第1期14-17,22,共5页
该研究以中华绒螯蟹MI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10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为研究目标,采用性状-基因型分析方法研究了MIH基因变异与河蟹性早熟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位于MIH基因内含子(Intron2)上一个SNP位点(SNP g.2466 C>T)与中... 该研究以中华绒螯蟹MI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10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为研究目标,采用性状-基因型分析方法研究了MIH基因变异与河蟹性早熟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位于MIH基因内含子(Intron2)上一个SNP位点(SNP g.2466 C>T)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之间存在着较具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OR=0.459,95%CI 0.223-0.944,P=0.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单核苷酸多态性 性早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