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规”之借代、借喻说刍议
1
作者 唐吉辰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84-86,共3页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讨论了二十年,分歧仍旧;我想提一点看法,向前辈和同志们请教。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有这样几句话: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
关键词 《故乡》 倪宝元 语文基础知识 老舍文集 《修辞学发凡》 芦柴棒 《李自成》 比喻词 就这样 语文课本
下载PDF
连动式和动词作动词的状语的区别
2
作者 唐吉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87-88,95,共3页
五十年代出版的初中《汉语》课本在讲动词的功用时,没有提到动词可以作状语。六十年代出版的与《汉语》课本同体系的《汉语知识》说动词也商以作状语,仅举了一个例子:“他微笑地看着。”可见即使可以,也得有助词“地”字。 现行的... 五十年代出版的初中《汉语》课本在讲动词的功用时,没有提到动词可以作状语。六十年代出版的与《汉语》课本同体系的《汉语知识》说动词也商以作状语,仅举了一个例子:“他微笑地看着。”可见即使可以,也得有助词“地”字。 现行的十年制初中课本语法郁分也属于《汉语》课本的“暂拟体系”,但却认为动词不带“地”字,也可以作状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状语 连动式 汉语知识 词作 “地”字 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
下载PDF
比喻的结构分析
3
作者 唐吉辰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8-20,共3页
文章指出了目前修辞学名家在比喻的结构分析上的不同之处.并提出了一种结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大米比喻有本体、喻体、比喻训、相似点。本体应今成本1本2,喻体可分成喻1喻2。如果缺本2,那么喻2就是相似人,反之缺喻2,本2也是相似点。
关键词 比喻 本体 喻体 比喻词 相似点
下载PDF
漫谈划节奏
4
作者 唐吉辰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音节划分 意义单位 节奏 单位划分 标准与方法 教科书 偏正短语 示例分析 动宾短语 古诗词
下载PDF
这句话有逻辑错误吗?
5
作者 唐吉辰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49-49,共1页
“这些出土陶器上的花纹,已具有文字性质,但还不能算文字。” 这句话本没有错,但不少书上说它错了,认为违反了矛盾律(如《语文新圃》的高中阅读与写作综合辅导专辑),有的全省测验也出此题,让学生指出错误(如辽宁省中师函授第四期验收考... “这些出土陶器上的花纹,已具有文字性质,但还不能算文字。” 这句话本没有错,但不少书上说它错了,认为违反了矛盾律(如《语文新圃》的高中阅读与写作综合辅导专辑),有的全省测验也出此题,让学生指出错误(如辽宁省中师函授第四期验收考试),如此普遍是应该说一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错误 文字 交流思想 阅读与写作 矛盾律 辽宁省 表语言 记事图画 语音 数学计算
下载PDF
教学一得
6
作者 唐吉辰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8-48,共1页
讲语法中的实词和虚词时,说实词有实在意义,虚词没有实在意义,这比较好举例,也容易讲。但讲半实半虚的副词,就不太容易说清楚。 如讲学校。学校是名词,意思是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有校舍、教师、学生、教科书等等。打和摸是动词,谁都... 讲语法中的实词和虚词时,说实词有实在意义,虚词没有实在意义,这比较好举例,也容易讲。但讲半实半虚的副词,就不太容易说清楚。 如讲学校。学校是名词,意思是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有校舍、教师、学生、教科书等等。打和摸是动词,谁都可以说出来它们动作的不同。红和白是形容词,它们都是表示物品的一种性质。红毛巾与白毛巾是不同的。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有语法作用。如和、因为、所以等。它们只表示连结、因果关系,并没有词汇意义。 副词,是半实半虚的词,所以讲起来就比较难。怎样才算半实半虚呢?我是这样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环境 教学 词汇意义 语法作用 虚词 形容词 《李自成》 教科书 因果关系 名词
下载PDF
《借喻与借代》之误
7
作者 唐吉辰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30-31,共2页
借喻借代都是有本体的,不能用有无本体来区别它们;代体是不是本体特征,只关系到借代的内部分类,与借喻无关。
关键词 借喻 借代 相似 相关 本体
下载PDF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分标准及办法──中学语文教学杂谈
8
作者 唐吉辰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7-10,共4页
本文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学法的特点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词分类的方法和操作程序。
关键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区分标准
下载PDF
关于映衬
9
作者 唐吉辰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6-21,共6页
本文就映衬这一修辞格,对一些修辞学著作加以评论,提出了对映衬的看法。指出了《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的自相矛盾之处,对《修辞学发凡》的错误举例也予以论证,对《修辞》和《修辞讲话》也有所评析。
关键词 映衬 反映 对衬 衬托
下载PDF
难题图解
10
作者 唐吉辰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中小学 数学教学 数学题 解题方法 图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