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莫佐单抗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黄彦钧 黄诚 +2 位作者 沈砚主 移平 唐向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罗莫佐单抗是一种具有双重调节作用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在人体内与硬骨抑素相结合可以明显增加骨量形成,同时减少骨吸收,是一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国外临床试验中已明确证实其降低骨折风险和增加骨密度的良好作用,但目前国内尚未... 罗莫佐单抗是一种具有双重调节作用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在人体内与硬骨抑素相结合可以明显增加骨量形成,同时减少骨吸收,是一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国外临床试验中已明确证实其降低骨折风险和增加骨密度的良好作用,但目前国内尚未批准此药物上市。本文从罗莫佐单抗的药物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序贯治疗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近年高质量研究,探讨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的临床应用及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莫佐单抗 骨质疏松 序贯治疗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联合术后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杨姝玥 樊思远 +2 位作者 庄子逸 移平 唐向盛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患者被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其中单纯手术组32例,手术联合中药组26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纳入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患者均完成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3.00±0.75 vs 2.00±1.00;2.00±1.00 vs 2.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15.00±3.00 vs 13.00±3.00;13.94±1.90 vs 1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可解除患者颈神经受压状态,术后联合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术后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中药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论“态靶因果”辨治在非特异性腰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燕文海 唐向盛 +2 位作者 马楠山 张坤 谭明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155,共4页
通过分析仝小林院士“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内涵,基于中医治疗腰痛的临床实践,探索将该辨治方略应用于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LBP)的诊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参照中医对NLBP原有认识,抓住核心病机,提出该病演变为瘀滞态... 通过分析仝小林院士“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内涵,基于中医治疗腰痛的临床实践,探索将该辨治方略应用于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LBP)的诊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参照中医对NLBP原有认识,抓住核心病机,提出该病演变为瘀滞态→虚损态,不同中医态包括不同证型,据此初步确立治法方药。针对该类疾患中医传统病因及现代病因如退变、肌肉骶髂关节因素、病毒感染、情志因素,对症治疗并参照中药现代药理学成果选药“打靶”,提高治疗的精确性。治疗中掌握该病的气血虚实变化,先安未受邪之地,阻止传变,为NLBP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因果 辩治方略 非特异性腰痛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胞液型磷脂酶A2抑制剂上调自噬通量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燕文海 谭明生 +2 位作者 黄诚 马楠山 唐向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73-879,共7页
目的:探讨胞液型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 2,cPLA 2)抑制剂改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36只雌性SD大鼠,体质量(280±20)g,3月龄,分为3组(n=12):假模型组、SCI组、SCI+花生四烯酸三氟... 目的:探讨胞液型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 2,cPLA 2)抑制剂改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36只雌性SD大鼠,体质量(280±20)g,3月龄,分为3组(n=12):假模型组、SCI组、SCI+花生四烯酸三氟甲基酮(arachidonyl trifluoromethyl ketone,AACOCF3)组。3组均建立球囊压迫SCI模型。假模型组置入球囊后不做加压处理,余两组球囊加压持续48 h造脊髓压迫模型。造模成功后,对SCI+AACOCF3组大鼠腹腔注射cPLA2的特异性抑制剂AACOCF3。余两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7、14 d分批处死动物,于受损脊髓组织取材,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检测cPLA2和多种自噬通量相关分子的表达,测试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脊髓组织形态检测显示:假模型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正常。在SCI组可见脊髓组织断裂,有大而突出的脊髓空洞。在SCI+AACOCF3组,脊髓组织比SCI组更完整,可见脊髓空洞融合,有更多存活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增生较少。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同SCI组和SCI+AACOCF3组相比,假模型组的LC3-Ⅱ、Beclin 1、p62和cPLA2的蛋白表达量最低(P<0.05),LC3-Ⅰ的蛋白表达最高(P<0.05)。SCI组的p62和cPLA2表达高于SCI+AACOCF3组(P<0.05)。行为学观察显示:SCI组和SCI+AACOCF3组BBB法(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评分对应时间均明显低于假模型组(P<0.05);SCI+AACOCF3组在加压后3、7、14 d的运动评分均高于SCI组(P<0.05)。结论:cPLA2抑制剂可通过改善溶酶体膜通透性,调节自噬通量,减轻SCI继发性损伤对神经元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噬通量 胞液型磷脂酶A2 抑制剂 机制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有肋间痛的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唐向盛 谭明生 +3 位作者 移平 杨峰 赵赫 俞兴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9期823-827,共5页
目的: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肋间痛患者的疗效,并初步分析其原因。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共纳入188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有肋间痛分为肋间痛组和无... 目的: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肋间痛患者的疗效,并初步分析其原因。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共纳入188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有肋间痛分为肋间痛组和无肋间痛组。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密度、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分析肋间痛出现的原因。结果:肋间痛组为38例,无肋间痛组为150例,肋间痛的发生率为20.2%。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为8.3个月。两组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肋间痛组的患者扁平形骨折及严重骨折出现率高,两组骨折类型和骨折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肋间痛与骨折类型和骨折严重程度有关。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肋间痛有缓解不佳的可能,尤其是术后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肋间痛 骨折类型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唐向盛 谭明生 +2 位作者 移平 杨峰 董亮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6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8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34~86岁,平均(54.5±7.5)岁。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间盘切除...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8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34~86岁,平均(54.5±7.5)岁。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19例),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45例),前路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21例)。术后3d及随访期间均行X线片评估融合情况,比较分析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结果:8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中减压彻底,术后获得良好的椎间间隙高度及颈椎曲度。随访期内复查X线片显示3例不融合,融合率为96%。患者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改善率,疗效评定为:优56例,良16例,有效9例,无效4例。结论:脊髓型颈椎病选择何种术式仍存在争议,根据患者术前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合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在减压、恢复椎间高度及颈椎曲度、提高融合率等方面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不同后路融合术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唐向盛 谭明生 +2 位作者 移平 杨峰 郝庆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观察寰枢椎脱位不同后路融合术对其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2000年6月~2010年6月共纳入4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照后路融合方式分为寰枢融合组(23例)和枕颈融合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C2-3半脱位(SAS)的出现率... 目的:观察寰枢椎脱位不同后路融合术对其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2000年6月~2010年6月共纳入4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照后路融合方式分为寰枢融合组(23例)和枕颈融合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C2-3半脱位(SAS)的出现率及活动度,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C2/3椎间隙高度与C3椎体高度的比值(S值)及C2-7矢状位角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术前的JOA评分、S值及C2-7矢状位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融合组随访时间为7.40±1.51年,枕颈融合组随访时间为6.97±1.32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3例行寰枢融合术者出现2例SAS(8.7%),20例行枕颈融合术者出现7例SAS(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融合组和枕颈融合组末次随访时S值均较术前减小,枕颈融合组S值减小更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寰枢融合组及枕颈融合组C2-3活动度分别为3.78°±3.01°和1.45°±1.7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寰枢融合组C2-7矢状位角度由术前的15.16°±5.66°降至末次随访的12.40°±9.34°,枕颈融合组由术前的15.54°±6.54°降至末次随访的-0.22°±12.45°,两组末次随访的C2-7矢状位角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寰枢融合术比枕颈融合术的颈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低、程度轻,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不要轻易行枕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寰枢融合术 枕颈融合术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分型与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 被引量:11
8
作者 唐向盛 唐学章 +1 位作者 石东平 刘卫东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分型、及其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对颈源性头痛患者镇痛效应。方法:将64例确诊为颈源性头痛患者试分为肌肉筋膜型、关节紊乱型和混合型。所有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根据此临床分型予以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 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分型、及其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对颈源性头痛患者镇痛效应。方法:将64例确诊为颈源性头痛患者试分为肌肉筋膜型、关节紊乱型和混合型。所有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根据此临床分型予以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对照组32例,予牵引和药物治疗。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月发作次数,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及月发作次数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评分及月发作次数下降(6.2±1.9)分和(8.1±1.4)天,较对照组的(3.9±2.6)分和(4.7±1.9)天明显,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1.3%,好转率为15.6%,无效率为3.1%;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7.5%,好转率为31.3%,无效率为31.3%,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对颈源性头痛进行分型,采取相应的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疗效显著,患者头痛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较牵引加药物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分型 枕颈部 手法
下载PDF
三维打印技术在中上胸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唐向盛 周峻 +3 位作者 移平 杨峰 郝庆英 谭明生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1-74,129,共5页
目的:评价三维(3D)打印技术在中上胸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试验,观察比较2017年9月~2018年8月于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诊断治疗的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共计63例。观察组32例,术前构... 目的:评价三维(3D)打印技术在中上胸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试验,观察比较2017年9月~2018年8月于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诊断治疗的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共计63例。观察组32例,术前构建伤椎3D数字模型,并按1:1比例打印,进行规划和模拟。对照组31例,采取常规穿刺椎体成形术。2组患者术后都给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分别评估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3d、3个月随访,2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术后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的改良椎体成形术,虽没有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但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中上胸椎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不同术式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OPLL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向盛 姜良海 +3 位作者 谭明生 移平 杨峰 郝庆英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89-293,317,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使用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传统组)、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钛板组)和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使用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传统组)、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钛板组)和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改良组)治疗96例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资料。传统组患者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34~68岁,平均54.3岁;钛板组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6~65岁,平均56.2岁;改良组为多节段OPLL合并颈椎不稳患者,共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6~69岁,平均55.7岁。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前及随访各时间点的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1周及随访各时间点的颈椎椎板开门角度,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三组患者均手术顺利,随访时间15~51个月。三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的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V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周的椎板开门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传统组椎板开门角度低于钛板组、改良组(P<0.01)。传统组8例(21.6%)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症状,钛板组为3例(11.1%),改良组为4例(12.5%),传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高于钛板组、改良组;传统组5例(13.5%)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麻痹,钛板组3例(11.1%),改良组3例(9.4%)。结论三种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OPLL均能达到有效减压、提高神经功能的效果。使用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和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能较好地维持椎板开门角度,同时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椎管成形 微型钛板 螺钉
下载PDF
改良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颈椎不稳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向盛 谭明生 +2 位作者 移平 杨峰 郝庆英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合并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8月使用改良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颈椎OPLL合并颈椎不稳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估改良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合并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8月使用改良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颈椎OPLL合并颈椎不稳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比较术前及随访时的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ROM),术后1周及随访时的椎板开门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20~63个月,手术时间(135±48)min,术中出血量(322±82)mL。末次随访时,患者JOA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ROM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颈椎开门角度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OPLL合并颈椎不稳能获得有效减压、提高神经功能的效果,同时能较好地维持椎板开门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固定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向盛 谭明生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8期578-580,共3页
寰枢椎不稳是由炎症、创伤、先天性疾病、肿瘤或退变引起的脊柱生物力学异常改变,常常需要手术固定。最初的后路钢丝固定技术操作安全,但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外固定制动,并且不融合率高。螺钉固定技术(经关节螺钉、寰枢椎侧块和椎弓根钉技... 寰枢椎不稳是由炎症、创伤、先天性疾病、肿瘤或退变引起的脊柱生物力学异常改变,常常需要手术固定。最初的后路钢丝固定技术操作安全,但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外固定制动,并且不融合率高。螺钉固定技术(经关节螺钉、寰枢椎侧块和椎弓根钉技术)融合率高、不需要坚强的术后制动,但是其技术要求高。枢椎椎板螺钉能坚强固定寰枢椎复合体,可作为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补充固定技术。文中将复习寰枢椎复合体后路固定的发展史和各种技术,同时讨论各自的成功率及其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脊柱融合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微创TLIF单侧置钉与传统TLIF双侧置钉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向盛 谭明生 +2 位作者 杨峰 郝庆英 移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置钉与传统TLIF双侧置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9例,分为单侧固定组和双侧...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置钉与传统TLIF双侧置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9例,分为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单侧固定组接受微创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共36例;双侧固定组接受传统T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共4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腰痛、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单侧固定组较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30个月。术前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试验显示微创TLIF单侧置钉与传统TLIF双侧置钉相比,能够取得与后者类似的临床疗效,但能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内固定 微创
下载PDF
关节镜诊治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80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向盛 岳德波 +2 位作者 王佰亮 王卫国 郭万首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34-337,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关节镜诊治的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按Sakakibara法分析其关节镜下形态,按Outerbridge法分析股骨内侧髁及股骨滑车的关节软骨... 目的:探讨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关节镜诊治的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按Sakakibara法分析其关节镜下形态,按Outerbridge法分析股骨内侧髁及股骨滑车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关节镜下行皱襞切除术,术后随访,按Lysholm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80例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中,术前正确诊断62例,14例术前诊断为半月板损伤,4例为膝关节痛待查。镜下形态A型5例,B型21例,C型38例,D型16例。术后随访60例,随访时间8个月~8年,平均43个月,优良率86.7%。结论:术前根据临床症状诊断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比较困难,关节镜是诊断和治疗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皱襞综合征 关节镜 膝关节
下载PDF
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向盛 谭明生 +1 位作者 移平 杨峰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0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8年7月,采用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36例腰椎滑脱患者,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滑脱角、滑脱率、椎间盘高度指数,计算术后滑脱复位率和融合率...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8年7月,采用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36例腰椎滑脱患者,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滑脱角、滑脱率、椎间盘高度指数,计算术后滑脱复位率和融合率;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3~2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6.8个月。术后JOA评分和ODI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滑脱角、滑脱率和椎间隙高度指数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后与末次随访的JOA好转率和滑脱复位率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滑脱节段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神经并发症。结论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下载PDF
炎性因子IL-1β、TNF-α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6
作者 赵赫 俞兴 +5 位作者 唐向盛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9期866-871,共6页
IL-1β与TNF-α炎性因子作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椎间盘退变并最终导致下腰痛及神经根性症状全过程中,炎性因子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机械创伤、过度负荷、基因易感及感染等因素的作用下,纤维环... IL-1β与TNF-α炎性因子作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椎间盘退变并最终导致下腰痛及神经根性症状全过程中,炎性因子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机械创伤、过度负荷、基因易感及感染等因素的作用下,纤维环及髓核细胞合成TNF-α、IL-1β。这些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目前关于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病理生理过程中确切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重点将在于阐述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调控机制、椎间盘退变的分子靶向治疗、细胞信号通路干预及寻找抗炎治疗的最佳时机上,为其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TNF-Α 炎性因子 信号通路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与疏通督脉瘀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谭明生 李显 +4 位作者 张恩忠 移平 杨峰 唐向盛 陶睿锋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1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与疏通督脉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对113例(男65例,女48例;年龄8~64岁,平均42.6岁)寰枢椎脱位患者按TOI分型分为T1、T2、O、I4组,并给予外科治疗,主要包括牵引、手术复位融合固定。分别对比...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与疏通督脉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对113例(男65例,女48例;年龄8~64岁,平均42.6岁)寰枢椎脱位患者按TOI分型分为T1、T2、O、I4组,并给予外科治疗,主要包括牵引、手术复位融合固定。分别对比各组治疗前后寰椎平面SAC(脊髓有效空间)、督脉经络瘀阻症候积分、JOA评分、ND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结果:T1、T2、O、I组患者寰椎平面SAC术前分别为(13.34±3.21)、(10.43±2.42)、(7.89±3.14)、(10.50±0.71)mm,末次随访分别为(16.02±1.42)、(15.34±1.87)、(14.49±1.58)、(12.50±0.71)mm;督脉经络瘀阻证候积分术前分别为(8.37±1.87)、(6.87±1.35)、(5.17±1.13)、(7.50±0.71),末次随访分别为(10.59±0.94)、(10.25±1.01)、(8.41±1.31)、(9.0±0);JOA、N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采用TOI外科分型治疗寰枢椎脱位,在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也有效地缓解督脉经络瘀阻的症状,表明外科治疗与疏通督脉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分类法 督脉
下载PDF
椎管减压联合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4
18
作者 杨峰 谭明生 +3 位作者 移平 唐向盛 郝庆英 齐英娜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比较椎管减压联合中药与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29~73岁,平均50.9岁。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手术根据患者病情... 目的:比较椎管减压联合中药与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29~73岁,平均50.9岁。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手术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前路间盘摘除或椎体次全切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或后路单开门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其中单纯手术组34例,手术联合中药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法对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同时根据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及根据JOA评分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制定的督脉瘀阻证候积分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术后通过X线片、CT、MRI观察内固定及脊髓减压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均无硬膜、脊髓、神经根损伤,术后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肿,并伴有脊髓压迫,出现不全瘫表现,及时行二次手术清除血肿,患者未留下明显后遗症。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单纯手术组平均(14.6±0.8)个月,手术联合中药组平均(13.5±0.7)个月,随访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术前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分别为8.31±3.15、29.91±4.52、6.58±1.31,术后1周分别为10.21±2.58、18.67±4.31、8.24±1.18,术后1个月分别为11.38±2.85、16.11±3.18、8.91±2.11,末次随访分别为12.21±3.12、14.61±3.28、9.12±1.56,手术联合中药组术前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分别为8.29±3.47、30.83±4.14、6.38±1.81,术后1周分别为10.48±2.39、17.59±5.14、8.33±1.57,术后1个月分别为12.14±3.12、13.14±3.21、9.55±2.49,末次随访分别为13.85±3.34、12.11±2.51、10.33±1.9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联合中药组较单纯单手术组脊髓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JOA改善率单纯手术组为(67.59±10.78)%,手术联合中药组为(66.88±12.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行X线、CT、MRI检查,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通过椎管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扩大椎管,解除神经压迫,以疏通督脉,调节气血,振复阳气,配合中药活血祛瘀,温阳通络、补益肝肾能够达到较单纯手术治疗更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督脉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赵赫 俞兴 +5 位作者 唐向盛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1-800,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cervical artifiei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cervical artifiei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5月1日以前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应用ACDR与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及队列研究(cohortstudy)的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改良Jadad量表及MINORS量表评价,提取各研究中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时的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SF-36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再手术率、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数据.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2570例患者,随访时间24~60个月.ACDR组1601例,ACDF组969例。纳入文献改良Jadad评4分3篇,3分4篇;MINORS评分18分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随访时,ACDR组的NDI[SMD=0.52;95%CI:(0.43,0.62),P〈0.000011、颈痛VAS[SMD=0.19;95%CI:(0.10,0.29),P〈0.00011、上肢痛VAS[SMD=O.15;95%CI:(0.06,0.25),P=0.0021、SF-36生理健康评分(PCS)[SMD=0.35;95%CI:(0.25,0.44),P〈0.000011改善均优于ACDF组;神经功能改善率[RR=1.0l;95%CI:(0.97,1.05),P=0.5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上位椎间盘退变[RR=0.43;95%CI:(0.37,0.51),P〈0.00001]、下位椎间盘退变[RR=0.35;95%CI:(0.19,0.66),P=0.001]、再手术率[RR=0.30;95%CI:(0.23,0.40),P〈0.0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RR=0.72;95%CI:(0.58,0.89),P=0.003]、满意度fRR=I.08;95%CI:(1.04,1.11),P〈0.0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DR组均优于ACDF组。结论:ACDR和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一致,但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 颈椎病 双节段 随访 META分析
下载PDF
对我国近20年来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文献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谭明生 李显 +7 位作者 董亮 刘楚吟 吴迪 麻昊宁 移平 杨峰 唐向盛 郝庆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统计分析我国近20年来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文献,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以"寰椎"、"枢椎"、"寰枢椎"、"外科治疗"为关键词,检索199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4个国内... 目的:统计分析我国近20年来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文献,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以"寰椎"、"枢椎"、"寰枢椎"、"外科治疗"为关键词,检索199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4个国内权威数据库,及相关文章的国内外参考文献。纳入包含寰枢椎脱位具体手术方式的期刊文献,排除手术方式交代不清、同一单位或时间重复文献和护理类文献;统计分析内容:①文献来源的地区分布;②文献期刊源分布和引用频次及其排行;③手术例数的年度分布;④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929篇,符合纳入标准363篇,发表文献排名前三地区为广东、浙江、湖南,期刊为《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被引用频次前三的文献为"寰椎测量及其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研究"、"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初探"、"寰枢椎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文献病例总数7526例,1993~2000年病例数544例,手术方式主要为U型棒钢丝捆绑枕颈融合、Gallie钢丝、椎板夹等固定技术;2001~2006年病例数2673例,2007~2012年病例数4309例,主要术式为经寰枢椎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枕颈钉板或经前路松解后路或前路一期复位螺钉固定技术。7526例手术患者中,死亡患者23例(0.31%);并发症依次为切口感染、静脉丛损伤、置钉错误、神经根损伤、术后再脱位和植骨不融合。结论:10年前我国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是以后路非螺钉固定融合为主;近10年来,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为主,特别是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具有良好的疗效,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创新,发表的原创手术治疗文献在国际上占有一定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脱位 螺钉 固定 文献分析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