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历史故事到墓葬图像——汉代画像砖石上的“泗水捞鼎”图及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培豪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泗水捞鼎"本是关于秦始皇的一个故事,文献记载中的"泗水捞鼎"和汉画中刻画的"泗水捞鼎"呈现出了既平行又交织的关系,且文字和图像中的"泗水捞鼎"也随着时间有所变化。本文先对文献和汉画图像... "泗水捞鼎"本是关于秦始皇的一个故事,文献记载中的"泗水捞鼎"和汉画中刻画的"泗水捞鼎"呈现出了既平行又交织的关系,且文字和图像中的"泗水捞鼎"也随着时间有所变化。本文先对文献和汉画图像中的"泗水捞鼎"进行分析,而后对研究"泗水捞鼎"图像的文章和著述作以简介,试图归纳出一条关于"泗水捞鼎"图像的既有研究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水捞鼎 汉代画像石(砖) 图像 文字
下载PDF
诗歌与绘画的交汇--透纳绘画作品《狄多建设迦太基》研究
2
作者 唐培豪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2-75,共4页
英国画家透纳以其充满个人纪实风格的风景画创作,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本文主要讨论透纳在1815年绘制的《狄多建设迦太基》的历史性、文学性、艺术性。《狄多建设迦太基》是透纳艺术人生的一部分。透纳关于历史风景画的思考在文学中找... 英国画家透纳以其充满个人纪实风格的风景画创作,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本文主要讨论透纳在1815年绘制的《狄多建设迦太基》的历史性、文学性、艺术性。《狄多建设迦太基》是透纳艺术人生的一部分。透纳关于历史风景画的思考在文学中找到了来源,在绘画中找到了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纳 诗歌 绘画 《埃涅阿斯纪》 历史风景画
下载PDF
重在“交流”,贵在“理解”——从国内文化交流展览谈起
3
作者 唐培豪 《中国美术》 2019年第4期7-7,共1页
从展厅空旷、少人问津到偶出"爆款"展览,再到如今几乎每逢大展则人满为患,国内博物馆界在短短数年之内目睹了公众对文化艺术日益增长的热情。近年来,国内相当数量的博物馆涌现了一批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展览,同时"丝绸之... 从展厅空旷、少人问津到偶出"爆款"展览,再到如今几乎每逢大展则人满为患,国内博物馆界在短短数年之内目睹了公众对文化艺术日益增长的热情。近年来,国内相当数量的博物馆涌现了一批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展览,同时"丝绸之路""跨文化""交流""中外"等词汇频频见诸展览标题。这一现象与过去人们对于文化交流的认知和展览策划的理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展览策划 “理解” 文化艺术 丝绸之路 博物馆 跨文化
下载PDF
接受过程中的视觉建构 从国内印象主义展览谈起
4
作者 唐培豪 《油画》 2018年第3期64-77,共14页
印象主义绘画可能是20世纪初至今,在中西美术交流中被讨论最多的话题。值得注意的是,1874年诞生于法国的印象主义,直至1978年中国国内的观众才得以不出国门而目睹其原作。而后,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与印象主义有关的展览开始在国内频繁... 印象主义绘画可能是20世纪初至今,在中西美术交流中被讨论最多的话题。值得注意的是,1874年诞生于法国的印象主义,直至1978年中国国内的观众才得以不出国门而目睹其原作。而后,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与印象主义有关的展览开始在国内频繁举办,不仅成为中国美术界和公众了解西方美术的重要途径,而且在构建印象主义乃至西方美术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主义 巴比松画派 艺术展览 法国印象派 布面油画 印象主义绘画 印象派绘画
下载PDF
中国画的“衰败”说——由康有为、陈独秀和徐悲鸿的言论谈起
5
作者 唐培豪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10期24-25,共2页
以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为代表的文化学者,立足于中西文化产生碰撞和交流的背景,思考着中国画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为中国画寻找出路和良方。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担忧中国画的衰落,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衰弱的纠结,源自面对西方... 以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为代表的文化学者,立足于中西文化产生碰撞和交流的背景,思考着中国画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为中国画寻找出路和良方。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担忧中国画的衰落,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衰弱的纠结,源自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遭到弃绝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陈独秀 徐悲鸿 中国画 衰败
下载PDF
国家、群体与个人——对陈师曾《读画图》的解读
6
作者 唐培豪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0-73,共4页
陈师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山水、花卉、人物画上都颇有造诣,也对后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读画图》是陈师曾于1917年12月所作的一幅纪实性的作品,本文对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画面内容进行讨论,并就画面所透露出的... 陈师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山水、花卉、人物画上都颇有造诣,也对后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读画图》是陈师曾于1917年12月所作的一幅纪实性的作品,本文对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画面内容进行讨论,并就画面所透露出的国家、艺术、公共空间等内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师曾 读画图 赈灾 公共空间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桂林版画的时代特征——革命性与战斗性
7
作者 李波 唐培豪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4-57,96,共5页
抗战时期,桂林作为重要的抗战大后方文化中心城市之一,聚集了来自全国的各类美术工作者近三百人,其中知名木刻家就多达数十位,这些木刻家在救亡运动中,动员抗战、鼓舞抗战斗志,宣传抗战必胜信念,转变成了革命的艺术家,他们创作了许多极... 抗战时期,桂林作为重要的抗战大后方文化中心城市之一,聚集了来自全国的各类美术工作者近三百人,其中知名木刻家就多达数十位,这些木刻家在救亡运动中,动员抗战、鼓舞抗战斗志,宣传抗战必胜信念,转变成了革命的艺术家,他们创作了许多极富战斗性的木刻艺术作品,发挥了艺术表现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精神的功能,从而使桂林抗战版画呈现出了鲜明的富于时代气息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桂林版画 革命性 战斗性
下载PDF
在探索中走向明晰——关于米歇尔《跨学科性与视觉文化》及其视觉文化理论的思考
8
作者 唐培豪 《艺术教育》 2020年第9期30-33,共4页
在跨学科的视觉文化刚刚兴起时,米歇尔写作《跨学科性与视觉文化》表达自己对这两个被学界频繁关注的概念的认识,他以冷静的态度分析了潜藏在这股学术热情背后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视觉文化观。作者试图从《跨学科性与视觉文化》涉及的几... 在跨学科的视觉文化刚刚兴起时,米歇尔写作《跨学科性与视觉文化》表达自己对这两个被学界频繁关注的概念的认识,他以冷静的态度分析了潜藏在这股学术热情背后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视觉文化观。作者试图从《跨学科性与视觉文化》涉及的几个关键词入手,进行文本梳理,分析米歇尔的视觉文化理论及这篇文章在其视觉文化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视觉文化 图像转向 视觉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