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感染性休克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唐召力 唐夏楠 +2 位作者 曾广志 唐海莲 曾慧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2例休克患者,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对照组(67例)和丹参多酚酸盐组(8...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2例休克患者,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对照组(67例)和丹参多酚酸盐组(8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丹参多酚酸盐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静滴)丹参多酚酸盐200mg,每日1次,连续10d。于入院1、3、7、10d测定、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水平;观察两组入院10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E)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丹参多酚酸盐组人院3、7、10d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g/L:入院3d为9.14±2.25比18.42±3.15,入院7d为6.71±1.49比14.57±1.81,入院10d为1.01±0.20比4.79±0.81,均P〈0.01)。两组入院1dPLT水平即开始降低,入院3d、7d明显降低,入院10d升高,入院3、7、10d丹参多酚酸盐组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9/L:入院3d为67.24±6.35比40.97±6.51,入院7d为67.24±6.35比32.06±5.13,入院10d为90.18±11.42比59.04±6.57,均P〈0.01)。丹参多酚酸盐组DIE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DIC发生率12.94%(11/85)和38.8%(26/67),病死率:5.88%(5/85)和29.85%(20/67),均P〈0.01]。结论休克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异常,PLT降低主要是由于微小血栓形成消耗大量PLT所致。早期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能抑制血栓形成,阻断PLT消耗,对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休克 感染性 凝血功能异常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覃碧云 唐夏楠 周涛 《蛇志》 2015年第2期199-201,共3页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造成有效排血停止,引起各脏器包括心脏本身缺血缺氧,从而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心肺复苏(CPR)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时实施的基本急救措施,其目的是保护心脏和脑等重要器官,并尽快恢复自主呼...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造成有效排血停止,引起各脏器包括心脏本身缺血缺氧,从而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心肺复苏(CPR)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时实施的基本急救措施,其目的是保护心脏和脑等重要器官,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保持完善的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
下载PDF
二氢辣椒碱诱导治疗性低体温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艾玲 乔琼 +3 位作者 陈楠 杨涛 唐夏楠 岳静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探讨二氢辣椒碱(DHC)诱导治疗性低体温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成年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WT组和WT+DHC组,每组10只;20只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基因敲除(TRPV1 KO)小鼠随机分为TRPV1 KO组和T... 目的探讨二氢辣椒碱(DHC)诱导治疗性低体温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成年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WT组和WT+DHC组,每组10只;20只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基因敲除(TRPV1 KO)小鼠随机分为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每组10只。所有小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WT组和TRPV1 KO组小鼠再灌注开始后皮下泵注生理盐水1.25 mg·kg^(-1)·h^(-1),WT+DHC组和TRPV1 KO+DHC组小鼠再灌注开始后皮下泵注DHC 1.25 mg·kg^(-1)·h^(-1)。所有小鼠再灌注90 min后全部移入22℃的鼠笼中,每隔5 min记录小鼠再灌注期的中心体温变化至再灌注后24 h。在麻醉开始前和再灌注后24 h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测试评分,测试结束后取小鼠脑组织切片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小鼠的脑组织梗死率。结果4组小鼠再灌注0、30、60 min时中心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T组、TRPV1 KO组和TRPV1KO+DHC组小鼠再灌注90 min时的中心体温与0、30、60 min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4、6、12、24 h时的中心体温与0、30、60、90 min时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WT组、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小鼠2、3、4、6、12、24 h时的中心体温在3组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及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T+DHC组小鼠再灌注后90 min及2、3、4、6、12、24 h时的中心体温与0、30、60 min时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显著低于WT组、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同时间点(P<0.05)。麻醉前4组小鼠神经行为学测试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24 h 4组小鼠神经行为学测试总分均低于麻醉前(P<0.05),但WT+DHC组小鼠的行为学测试总分明显高于WT组、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P<0.05),而WT组、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小鼠的行为学测试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24 h,4组小鼠的自发性活动、攀爬实验、本体觉实验和对触摸触须的反应等4项神经行为学测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T+DHC组小鼠的四肢运动对称性试验和前爪伸展试验评分显著高于WT组、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小鼠(P<0.05);WT组、TRPV1 KO组和TRPV1 KO+DHC组小鼠的四肢运动对称性试验和前爪伸展试验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24 h,WT+DHC组小鼠的脑组织梗死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而WT组、TRPV1 KO组、TRPV1 KO+DHC组小鼠脑组织梗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下泵注DHC可通过激活TRPV1受体诱导治疗性低体温,并减少脑组织损伤,改善脑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二氢辣椒碱 缺血再灌注损伤 治疗性低体温 脑保护
下载PDF
IVF中单独应用GnRHa致卵泡发育病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夏楠 陈雯 +3 位作者 刘群 肖莹 李能慧 岳静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20期4716-4718,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单独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后发现卵泡发育的临床处理策略。方法本文报道3例IVF患者在常规应用GnRHa降调后发现卵泡发育,予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后采卵。结果两例患...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单独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后发现卵泡发育的临床处理策略。方法本文报道3例IVF患者在常规应用GnRHa降调后发现卵泡发育,予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后采卵。结果两例患者成功获卵,体外授精后有囊胚形成,移植获得妊娠并分娩3个健康新生儿,另1例患者未获卵。结论在IVF中如遇到降调时单用GnRHa发现有卵泡发育这种极为罕见的情况,结合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孕酮及子宫内膜等指标,可考虑给予hCG后采卵,亦有机会获得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泡发育
原文传递
肝素早期干预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召力 唐夏楠 +3 位作者 周涛 覃壁云 曾广志 唐海莲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26-92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素早期干预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73例,肝素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维护脏器功能、手术干预、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等... 目的:探讨肝素早期干预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73例,肝素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维护脏器功能、手术干预、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等)。肝素组给予常规治疗+肝素,肝素每天剂量为6 250-18 750U,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控制在正常值的2-3倍,并根据PT和APTT复查的结果调整肝素的用量,连续7-14d。所在转入ICU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查PLT、D-二聚体;统计2组第14天病死率。结果:2组的D-二聚体水平在确诊ARDS后第1天即明显升高,但肝素组第3天、第7天、第14天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的PLT水平在确诊ARDS后第1天即开始降低,第3-7天跌至低谷,但肝素组第3天、第7天、第14天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素组病死率为2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结论:ARDS患者多存在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异常,PLT降低主要是由于微小血栓形成消耗大量PLT所致。早期使用肝素能够抑制血栓形成,阻断血小板(PLT)消耗,对防治凝血功能异常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早期干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凝血功能异常
原文传递
常用麻醉药对雄性生殖毒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夏楠 杨涛 +1 位作者 岳静 张毅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8-700,共3页
近年来,随着不孕难题的日益突出,麻醉药品生殖毒性问题备受关注。有研究发现多种全身麻醉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氟烷类药物,局部麻醉药物如可卡因、利多卡因等可能削弱雄性生育力,具体机制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回顾临床常用毒麻药物及其代... 近年来,随着不孕难题的日益突出,麻醉药品生殖毒性问题备受关注。有研究发现多种全身麻醉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氟烷类药物,局部麻醉药物如可卡因、利多卡因等可能削弱雄性生育力,具体机制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回顾临床常用毒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能雄性生殖毒性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以希望加深对男性不育症的认识,为未来新麻醉药物的研发提供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镇痛药 雄性 生殖毒性
原文传递
疏血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召力 唐夏楠 +2 位作者 周涛 覃壁云 曾广志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1期-,共3页
目的 探讨疏血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损伤标志物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1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疏血通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扩容、血管活性药、纠酸、维护器官功能、营养支持等... 目的 探讨疏血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损伤标志物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1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疏血通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扩容、血管活性药、纠酸、维护器官功能、营养支持等,并根据药敏或经验性用药给予抗生素.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血浆vWF、血小板计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DIC发生率及第7、14、28天存活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vWF、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均>0.05).疏血通组患者治疗第3、7天血浆VW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第3、7天疏血通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疏血通组患者DIC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x2=8.78,P<0.01);疏血通组第28天存活率为8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x2=6.43,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和高凝状态,早期使用疏血通不仅能够纠正高凝状态并阻止微血栓形成,还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降低DIC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 感染性休克 血友病因子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原文传递
无排卵障碍的年轻女性供精人工授精周期结局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颖 唐夏楠 +5 位作者 姚文 乔琼 肖莹 蔡芙英 岳静 姚海霞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2年第2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对年轻、排卵正常女性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donor sperm, AID)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中心就诊女方年龄≤35岁、排卵正...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对年轻、排卵正常女性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donor sperm, AID)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中心就诊女方年龄≤35岁、排卵正常、因男方因素行AID治疗的2 18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临床结局。结果自然周期(natural cycle, NC)组患者年龄、不孕时间、基础FSH、AFC以及BMI与促排卵周期(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 CO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者优势卵泡数明显低于后者,流产率高于后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22.64%vs 23.15%)、活产率(16.04%vs 19.60%)和异位妊娠率(0 vs 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S组的多胎率高于NC组(8.92%vs 4.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促排卵方案进行比较,来曲唑(Letrozole, LE)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e gonadotrophin, hMG)组的临床妊娠率(27.68%vs 22.22%)及活产率(24.29%vs 18.63%)显著高于单用LE组,两组的多胎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排卵正常、因男方因素行AID的年轻女性,自然周期AID治疗既能获得与促排卵周期AID相当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又能减少多胎妊娠的发生,是较为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案;LE合并hMG可能比单用LE促排卵获得更高的妊娠率和活产率,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予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精人工授精 促排卵周期 自然周期 来曲唑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