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夫一心者,万法之总也”——唐宗密禅师调合三教思想略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大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宗密认为儒释道三教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他将儒、道的思想汇入佛教的业报说中 ;将儒教的天命论和道教的自然元气说与佛教因果说会通。而且用佛教的理论来评判儒道两教 ,认为佛教高于儒道。并以“心”为三教的统率 ,从佛教出发来论证三教... 宗密认为儒释道三教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他将儒、道的思想汇入佛教的业报说中 ;将儒教的天命论和道教的自然元气说与佛教因果说会通。而且用佛教的理论来评判儒道两教 ,认为佛教高于儒道。并以“心”为三教的统率 ,从佛教出发来论证三教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宗密 三教合一 佛教因果说
全文增补中
试析闵一得“真一”、“真元”论及其三教观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大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72,共3页
闵一得在修性为要 ,性命双修的基础上 ,将哲学与内丹学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自己的“真一”、“真元”论。他认为 ,真一是先天之精活泼泼的东西 ,它为生天生地之始 ,为无极 ,“真一”是宇宙的本原 ;它无隔阂 ,无挂碍 ,能屈能伸。人的性命... 闵一得在修性为要 ,性命双修的基础上 ,将哲学与内丹学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自己的“真一”、“真元”论。他认为 ,真一是先天之精活泼泼的东西 ,它为生天生地之始 ,为无极 ,“真一”是宇宙的本原 ;它无隔阂 ,无挂碍 ,能屈能伸。人的性命皆在真一之中。性命之外无道 ,性命之外无教。儒尽性以立命 ,释见性而度命 ,道成性以复命 ,儒贯一 ,释归一 ,道得一。因此 ,三教同出于一 ,道、儒、释三教同为一道 ,其宗旨亦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闵一得 真一 真元 三教
下载PDF
佛教、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之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大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73,共5页
佛教通过北方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时值中国封建社会鼎盛前期。它在传入过程中逐渐改造自己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和 ;尤其是传入时注重宗教思想传播 ,没有什么政治图谋 ,这满足了统治者需要 ,因而受到支持。基督教的传入稍晚一些 ,虽然前后... 佛教通过北方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时值中国封建社会鼎盛前期。它在传入过程中逐渐改造自己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和 ;尤其是传入时注重宗教思想传播 ,没有什么政治图谋 ,这满足了统治者需要 ,因而受到支持。基督教的传入稍晚一些 ,虽然前后有三次 ,但是前两次没有传入哲学思想 ,时至 1 6世纪时 ,第三次才大规模传入 ,而在第三次 ,其传入目的则是要使中国成为罗马教廷一个教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基督教 中国 传播
下载PDF
试论禅宗在明清时的变异
4
作者 唐大潮 《佛学研究》 1995年第0期121-125,共5页
禅宗自晚唐、五代兴盛之后,至明清时已入末流,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可以从禅净融合、向儒学靠拢、重新重视文字、居士禅学兴起几个方面表现出来。正是由于有了这几方面的变异,才使禅宗能够能得以流传下来,繁衍不息。说明中国佛教... 禅宗自晚唐、五代兴盛之后,至明清时已入末流,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可以从禅净融合、向儒学靠拢、重新重视文字、居士禅学兴起几个方面表现出来。正是由于有了这几方面的变异,才使禅宗能够能得以流传下来,繁衍不息。说明中国佛教史上各宗派的流传兴衰,往往与是否具有民族特性直接相关。民族特性愈少的宗派,很快趋于衰落,民族特性愈多的宗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佛教 明清之际 明清时期 不立文字 个性解放 王阳明 民族特性 变异 程朱理学
下载PDF
卿希泰与道教文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大潮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3,共3页
卿希泰,1928年1月生,四川三台县人。195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班。现为四川联合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全国宗教学学科规... 卿希泰,1928年1月生,四川三台县人。195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班。现为四川联合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全国宗教学学科规划组副组长、全国高校首届哲学学科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卿希泰 道教文化研究 道教史 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性命双修:“仙佛圣凡同具同证”——陆西星、李西月三教思想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大潮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1,共4页
明清之际,道教内丹学相当兴盛,不仅传统丹道派别活跃,而且还出现了具有不同特点的丹道新派,内丹学成为这一时期道教理论的主流,林林总总的较为通俗化的内丹著述流传于社会。而且,其时的内丹著述融摄道儒释思想特别突出,从一个方面反映... 明清之际,道教内丹学相当兴盛,不仅传统丹道派别活跃,而且还出现了具有不同特点的丹道新派,内丹学成为这一时期道教理论的主流,林林总总的较为通俗化的内丹著述流传于社会。而且,其时的内丹著述融摄道儒释思想特别突出,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长久以来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陆西星、李西月的思想颇具代表性,他们分别提出了“仙佛圣凡同具同证”,“性命双修,此本成仙作佛为圣之大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命双修 思想 “三教合一” 明清之际 道教理论 内丹学 通俗化 代表性 丹道 著述 派别
原文传递
纪念吾师卿希泰先生——《中国道教思想史纲》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唐大潮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3,共6页
题记:我于80年代初,经四川大学哲学系张儒义先生引荐,得以向卿希泰先生请教。1985年,我考入宗教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蒙卿先生不弃,忝列门墙。1991年,又考取卿先生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所任教,得先生提点、教益良多。先生著述丰赡,... 题记:我于80年代初,经四川大学哲学系张儒义先生引荐,得以向卿希泰先生请教。1985年,我考入宗教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蒙卿先生不弃,忝列门墙。1991年,又考取卿先生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所任教,得先生提点、教益良多。先生著述丰赡,而《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乃其研治道教文化的成名作。在我本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思想 卿希泰 《太平经》 宗教学研究 成玄英 道教学者 王玄览 阴符经 原始道教 陈景元
原文传递
道教禁忌略谈 被引量:2
8
作者 唐大潮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7,共12页
“禁忌”起源于人类早期原始社会,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在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中,禁忌几乎与传统习俗融为一体。在历来的人为宗教里,禁忌则常常通过教义的规定,成为规范戒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道教禁忌来看,由于... “禁忌”起源于人类早期原始社会,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在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中,禁忌几乎与传统习俗融为一体。在历来的人为宗教里,禁忌则常常通过教义的规定,成为规范戒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道教禁忌来看,由于道教是产生于中国国度,因而其禁忌也就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正如道教的形成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一样,道教禁忌也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禁忌 略谈
原文传递
《阴符发秘》、《玄门戒白》思想浅析
9
作者 唐大潮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2,共4页
《阴符发秘》和《玄门戒白》均为清代成都高道张清夜所撰。前者是其对道门重要经典《阴符经》所作阐释,他极力推崇《阴符经》理论之宏博、精妙,其讲的道理,是万事万理以及一切之指导。他主要是从内丹修炼角度进行阐释的,其总原则是天人... 《阴符发秘》和《玄门戒白》均为清代成都高道张清夜所撰。前者是其对道门重要经典《阴符经》所作阐释,他极力推崇《阴符经》理论之宏博、精妙,其讲的道理,是万事万理以及一切之指导。他主要是从内丹修炼角度进行阐释的,其总原则是天人合发,虚静无为,一任自然。在这个总原则下,强调制五贼、谨三要,“知动知时”、“时动知修”,认清擒气和锻炼精气神的处所,是其修炼思想的三个重点。后者则是其有感于当时道门内的不良现象、劝诫道士应慎行修德的著述。同时,二者还反映了张清夜对儒释二教的基本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符发秘》 《玄门戒白》 道教 内丹学 修炼思想 张清夜
原文传递
试析《性命圭旨》的“三教观”
10
作者 唐大潮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7,共6页
出现于明中后期的内丹著作《性命圭旨》 ,主旨是论道教丹道 ,认为内丹修炼分为“炼精化 ,炼化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四个阶段。书中通过对这四个阶段的阐释 ,表明了它对道、儒、释三教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 ,该书既具有此时期道... 出现于明中后期的内丹著作《性命圭旨》 ,主旨是论道教丹道 ,认为内丹修炼分为“炼精化 ,炼化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四个阶段。书中通过对这四个阶段的阐释 ,表明了它对道、儒、释三教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 ,该书既具有此时期道教内丹著作的一般性特征 ,而又有自己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命圭旨》 “三教观” 明朝 道教 内丹修炼
原文传递
明王朝与武当道教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大潮 石衍丰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10-15,共6页
明王朝与武当道教唐大潮石衍丰武当道教是指以位于湖北均州(丹江口市)以南的武当山为本山的一个道教流派。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尊奉玄武神(后改为真武神,尊为真武大帝、玄天上帝等)分不开的。玄武神与武当山相联结的最早的神话传说... 明王朝与武当道教唐大潮石衍丰武当道教是指以位于湖北均州(丹江口市)以南的武当山为本山的一个道教流派。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尊奉玄武神(后改为真武神,尊为真武大帝、玄天上帝等)分不开的。玄武神与武当山相联结的最早的神话传说是:“古有净乐王与普胜皇后梦吞日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道教 明王朝 玄武神 《大岳太和山志》 张三丰 道士 玄天上帝 正一天师 全真派 道教宫观
原文传递
论明清之际“三教合一”思想的社会潮流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大潮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6年第2期31-39,97,共10页
论明清之际“三教合一”思想的社会潮流唐大潮明清之际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历史进入了“天崩地陷”的时期。从16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萌芽破土而出,它虽然弱小,稚嫩,随时有夭折的危险,但它对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 论明清之际“三教合一”思想的社会潮流唐大潮明清之际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历史进入了“天崩地陷”的时期。从16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萌芽破土而出,它虽然弱小,稚嫩,随时有夭折的危险,但它对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冲击,却不可等闲视之。顾炎武的《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三教合一” 儒释道 劝善书 民间秘密宗教 林兆恩 资本主义萌芽 明儒学 封建统治者 民间宗教
原文传递
道教科仪与中国古老宗教仪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大潮 《中国道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道教科仪 道教文化 古代宗教 “斋” 宗教仪式 殷墟卜辞 斋戒沐浴 最高统治者 中国古代 高唐赋
原文传递
王常月修道思想略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大潮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8-11,共4页
王常月修道思想略论唐大潮本文对清初全真龙门派著名高道王常月的修道思想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王常月通过圣人与凡人的关系、人道与仙道的关系、世法与出世法的关系的论述,完整地表达了其修道思想在于:以持戒为先,定慧等持,约... 王常月修道思想略论唐大潮本文对清初全真龙门派著名高道王常月的修道思想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王常月通过圣人与凡人的关系、人道与仙道的关系、世法与出世法的关系的论述,完整地表达了其修道思想在于:以持戒为先,定慧等持,约束身心,以修性为最高目标,通过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常月 修道思想 藏外道书 仙佛 龙门派 圣贤 出世法 封建伦理道德 伦理思想 仙道
原文传递
当代自然科学对宗教神学的冲击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大潮 《宗教学研究》 1988年第4期47-49,54,共4页
常有人引用著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普朗克信仰宗教的例子,来证明自然科学与宗教的统一性。的确,许多卓越的自然科学家都是宗教徒。例如,哥白尼、孟德尔、麦克斯韦、海森堡、约尔丹等。普朗克本人也说:“宗教和自然科学是珠联璧合,... 常有人引用著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普朗克信仰宗教的例子,来证明自然科学与宗教的统一性。的确,许多卓越的自然科学家都是宗教徒。例如,哥白尼、孟德尔、麦克斯韦、海森堡、约尔丹等。普朗克本人也说:“宗教和自然科学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其最直接的证据大概要算这样一个史实:所有时代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诸如开普勒、牛顿、莱布尼茨,对宗教无不抱着虔诚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宗教神学 宗教徒 科学家 莱布尼茨 统一性 开普勒 哥白尼 物理学家 普朗克
原文传递
日本的庚申信仰与道教
16
作者 唐大潮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3年第Z1期66-70,共5页
伊豆时期,庚申信仰似乎曾在日本到处流行,现仍保留在很多地区,包括象东京和大版这样的大城市。虽然仪式的现存形式因地而异,但较为风行的习俗是信仰者们组织起一个团体叫做瘐申讲。每个庚申日的夜晚,他们聚集在某一成员家里,在对一本写... 伊豆时期,庚申信仰似乎曾在日本到处流行,现仍保留在很多地区,包括象东京和大版这样的大城市。虽然仪式的现存形式因地而异,但较为风行的习俗是信仰者们组织起一个团体叫做瘐申讲。每个庚申日的夜晚,他们聚集在某一成员家里,在对一本写成卷轴的古书或叫做“庚申神”的木头肖像表示敬意之后,他们一起进餐,然后,呆在那里交谈直到大约半夜。在明治时代以前,人们必定彻夜不眠或至少要到拂晓才就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申日 道教 信仰 习俗 日本 伊豆 因陀罗 缘起 佛教教义 教导
原文传递
峨眉山与巴蜀佛教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17
作者 唐大潮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2年第Z2期72-74,共3页
由四川省峨眉山佛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峨眉山与巴蜀佛教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6日至10日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伏虎寺隆... 由四川省峨眉山佛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峨眉山与巴蜀佛教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6日至10日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伏虎寺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江苏、云南、陕西、河北、湖北、山东、甘肃、福建及四川等省、市的佛教界高僧大德和学术界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64篇。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特地给大会写来贺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中国佛教文化 普贤 巴蜀 学术讨论会 四川 禅宗 佛教造像 藏传佛教 佛教僧人
原文传递
纪千九百载正一法脉 评六十三代天师世家——《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评介
18
作者 彭必生 唐大潮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6-278,共3页
明张正常《汉天师世家》有云:“天师之号,见于《素问》、《庄子》,盖谓有道者之极称。”①“天师”为道教内修道之人的最高称号,地位尊崇,非寻常可得。《太平经》称:“天师者,乃天地凡事教化之本也。”②元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 明张正常《汉天师世家》有云:“天师之号,见于《素问》、《庄子》,盖谓有道者之极称。”①“天师”为道教内修道之人的最高称号,地位尊崇,非寻常可得。《太平经》称:“天师者,乃天地凡事教化之本也。”②元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则言:“有受命而居天职者,天师之谓也。”③一般而言,能称为天师者,需道法高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阳子金丹大要 张天师 陈致虚 汉天师世家 《太平经》 道教思想 张继先 张宇初 道教文化 张恩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