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果油抗MRSA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航 龙娜娜 +6 位作者 林琳 李建龙 代敏 孙丰慧 唐婉林 陈玉平 张芬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草果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体外活性和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为后续综合开发抗MRSA感染中药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分... 目的探讨草果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体外活性和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为后续综合开发抗MRSA感染中药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草果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草果油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的联合抑菌指数(FIC)。结果草果油具有明显体外抗MRSA活性,MIC和MBC分别为0.36~2.90mg/mL、1.45~11.61mg/mL;且草果油能明显增强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抗MRSA的体外活性,除1株(3.70%)在与头孢吡肟联合使用时表现为无关作用外,其余均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协同率分别为81.48%、81.48%和77.78%,5株(18.52%)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草果油具有较强的抗MRSA活性及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能力,具有开发与运用防治MRSA感染中药新药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油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活性 逆转多重耐药活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下载PDF
肉豆蔻挥发油体外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杰 代娟 +4 位作者 王城城 陈玉平 唐婉林 代敏 万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675-678,共4页
目的 探讨肉豆蔻挥发油体外抗病原微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2倍稀释法测定肉豆蔻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6种67株临床分离菌和白假丝酵母菌14株、非白假丝酵母菌1株临床分离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单因素方差分... 目的 探讨肉豆蔻挥发油体外抗病原微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2倍稀释法测定肉豆蔻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6种67株临床分离菌和白假丝酵母菌14株、非白假丝酵母菌1株临床分离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肉豆蔻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洛菲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等不同种属真菌和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肉豆蔻挥发油除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活性相对较低(MIC为4.25~8.50 mg/mL)外,对其余受试细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IC为0.07~1.06 mg/mL);肉豆蔻挥发油对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均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MIC分别为0.07~0.53mg/mL和0.07mg/mL。统计分析表明,肉豆蔻挥发油对白假丝酵母菌的MIC明显低于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P〈0.01),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明显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性(P〈0.01,P〈0.05),对其它种属细菌之间的抑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肉豆蔻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可用于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运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 挥发油 抗细菌活性
下载PDF
甲亢患者I^(131)治疗和药物治疗后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尹静 唐婉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S01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患者在I^(131)治疗和药物治疗后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9月1日到2021年2月22日因I^(131)治疗和药物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患者108例,经治疗后患者不同甲状...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患者在I^(131)治疗和药物治疗后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9月1日到2021年2月22日因I^(131)治疗和药物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患者108例,经治疗后患者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维生素D(VitD),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 Ost),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指标浓度的变化,以及比较两组治疗方法之间指标浓度的差异。结果I^(131)治疗和药物甲巯咪唑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组N-MID Ost,β-CTx,P1NP明显高于亚临床甲亢组和甲状腺功能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Vit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甲状腺功能处于同水平N-MID Ost,β-CTx和P1NP指标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患者治疗后仍处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骨吸收标志物β-CTx和骨形成标志物N-MID Ost,P1NP都是增高。随着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骨吸收标志物和骨形成标志物都呈降低趋势。提示患者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以后存在骨形成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维生素D 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 β胶原降解产物 总Ⅱ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下载PDF
HPV16 E5蛋白免疫优势肽段分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婉林 王路得 +5 位作者 顾美萍 Kamara SAIDU 汪琪 李明洋 陈韶 张丽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5-729,739,共6页
目的预测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E5蛋白的免疫优势肽段,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以人HPV16 E5蛋白全长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Hopp&Woods的亲水性方案、Zimmerman极性参数、Jameson-Wolf抗原指数方案和Em... 目的预测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E5蛋白的免疫优势肽段,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以人HPV16 E5蛋白全长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Hopp&Woods的亲水性方案、Zimmerman极性参数、Jameson-Wolf抗原指数方案和Emini表面可及性方案及抗原性指数(antigenic index,AI)等生物信息学方法,综合分析E5蛋白免疫优势肽段。通过免疫日本大耳白兔进行E5蛋白免疫优势肽段的免疫原性验证并制备多克隆抗体;进一步采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别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及特异性。结果HPV16 E5蛋白N-端1~17氨基酸序列(MTNLDTASTTLLACFLL)为免疫优势肽段,可诱导兔产生高水平的E5蛋白特异性IgG抗体,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升高;间接细胞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TC-1-E5细胞胞浆内表达的E5蛋白。结论HPV16 E5蛋白氨基酸肽段(MTNLDTASTTLLACFLL)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成功制备了HPV16 E5蛋白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HPV16 E5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E5蛋白 免疫优势肽段 多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