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醇注射液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唐宗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20期170-172,共3页
目的 分析紫杉醇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淄博医院接收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患者均接受紫杉醇注射液治疗,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 目的 分析紫杉醇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淄博医院接收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患者均接受紫杉醇注射液治疗,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脱发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四肢麻木发生率>肌肉及关节疼痛发生率>血液系统疾病>肝脏毒性发生率>心脏毒性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率。结论 紫杉醇注射液临床应用过程中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应针对相关不良反应为患者实施预防性用药管理,提升紫杉醇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注射液 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
下载PDF
2014~2016年我院糖尿病药物的用药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宗虎 《海峡药学》 2018年第7期272-274,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并作出客观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医院药房网络系统统计我院2014~2016年降糖药的用药数据。结果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品种有所增加,口服降糖药仍占主要地位,销售金额逐年上升,但所占比... 目的了解我院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并作出客观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医院药房网络系统统计我院2014~2016年降糖药的用药数据。结果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品种有所增加,口服降糖药仍占主要地位,销售金额逐年上升,但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说明口服降糖药品中也有所增加。胰岛素销售金额也在逐年增加,胰岛素的新型制剂(诺和灵类)带动其增长比例。结论该院降糖药物应用基本合理.其口服降糖药物仍占主导地位,注射用胰岛素也则在逐年增加,但仍应注意各类降糖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及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药 销售金额 用药分析
下载PDF
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宗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6期144-145,共2页
目的:观察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接诊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49例/组)。为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加用三七通舒胶... 目的:观察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接诊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49例/组)。为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加用三七通舒胶囊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87%(46/49)]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9.59%(39/49)],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8.32±5.34)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13.12±2.63)分],P<0.05。在用药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通舒胶囊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药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药学服务的效果
4
作者 唐宗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0期157-15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药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 60例具有治疗指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并辅以保肝药物同时服用,对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比较患者药学服务干预前后对宣教项目知晓情况,干预前及... 目的研究分析药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 60例具有治疗指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并辅以保肝药物同时服用,对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比较患者药学服务干预前后对宣教项目知晓情况,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HBV DNA)及Child-Pugh评分。结果干预后,患者对所患疾病、用药名称、用药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原因、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期效知晓率分别为100.0%、100.0%、100.0%、100.0%、100.0%、100.0%、96.7%、93.3%、100.0%、100.0%,均高于干预前的30.0%、75.0%、33.3%、35.0%、26.7%、40.0%、20.0%、16.7%、28.3%、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个月,患者AST、ALT、HBV DNA及Child-Pugh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患者HBV DNA改善程度优于干预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持续性的药学服务具有显著的效果,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到提高,保证合理用药,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药学服务 药师
下载PDF
200例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分类回溯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唐宗虎 董超 李尧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合理用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服用药品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用药的种类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200例中有182例口服...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合理用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服用药品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用药的种类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200例中有182例口服给药导致不良反应,占比91.00%;18例为注射剂导致,占比9.00%。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中有114例抗感染药品(57.00%),有41例中药制剂(20.50%),有19例神经系统药品(9.50%),有7例镇痛药(3.50%),有14例心血管系统药品(7.00%),其他药品5例(2.50%)。有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67例(33.50%),全身性损害不良反应52例(26.0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24例(12.00%),其他系统不良反应57例(28.50%)。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未合并用药126例(63.00%),合并使用药品有74例(37.00%),其中,合并使用2种、3种、3种以上药品分别有60例(30.00%)、6例(3.00%)、8例(4.00%)。不良反应转归方面,痊愈病例为86例(43.00%);好转105例(52.50%);后遗症有9例(4.50%)。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抗感染药品、中药制剂,其中,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消化系统和全身损害,通过积极治疗和处理,不良反应均痊愈或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监测 合理用药 用药安全性 抗感染药品 中药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