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三七碱对动物肝脏毒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宝庆 马晋渝 +2 位作者 王旭东 王建清 唐宜海 《中草药》 CAS 1984年第1期27-28,共2页
菊三七对肝脏毒性研究,未见文献报道。为了进一步证实菊三七对肝脏的毒性,从菊三七中分离出一种双稠吡咯啶型生物碱——菊三七碱。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本品能引起动物(家兔和大白鼠)肝细胞坏死。但菊三七碱剂量大小与实验持续时间长短不同... 菊三七对肝脏毒性研究,未见文献报道。为了进一步证实菊三七对肝脏的毒性,从菊三七中分离出一种双稠吡咯啶型生物碱——菊三七碱。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本品能引起动物(家兔和大白鼠)肝细胞坏死。但菊三七碱剂量大小与实验持续时间长短不同,而致使肝脏病变的变化也有所差异。大剂量短期使用主要引起广泛急性肝坏死,小剂量长期使用除引起肝坏死外,还可引起肝小静脉和门静脉周围组织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三七 千里光生物碱类 急性肝坏死 组织增生 双稠吡咯型生物碱
下载PDF
肝嗜酸性肉芽肿 被引量:4
2
作者 许风芝 刘大为 +4 位作者 李荫山 唐宜海 宋福林 朱善德 姜少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肝脏 嗜酸性肉芽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有否静脉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63例尸解病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6 位作者 佟铭 宋福林 荆全民 苗志林 王祖录 王守力 唐宜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的并发症 .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AMI)住院死亡并行尸体解剖 6 3例 ,2 6例曾给予溶栓治疗 ,37例行常规治疗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CHD的危险因素 ,梗死次数 ,心肌酶学、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均无明显差异 (P>0 ...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的并发症 .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AMI)住院死亡并行尸体解剖 6 3例 ,2 6例曾给予溶栓治疗 ,37例行常规治疗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CHD的危险因素 ,梗死次数 ,心肌酶学、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均无明显差异 (P>0 .0 5 ) .但非溶栓组心肌出血明显高于溶栓组 ,而溶栓组心脏破裂明显高于非溶栓组 (P<0 .0 5 ) .结论  AMI早期溶栓治疗心脏破裂的发生率较非溶栓组明显升高 .但其他并发症包括心肌出血 ,梗死面积扩展并不增加 ,心肌出血和心脏破裂多与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 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尸体解剖 病理
下载PDF
结肠癌单克隆抗体sc6识别抗原在胰腺癌及其相关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晓钟 李爱萍 +5 位作者 安戎 赵学良 李玉娟 刘民培 马世英 唐宜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用制备的结肠癌单克隆抗体sc6(McAbsc6)对胰腺癌及其相关组织做了ABC免疫组化研究,以明确sc6抗原在胰腺癌及其相关组织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收集1975~1987年间的胰腺癌活检及手术标本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平均50.7岁... 用制备的结肠癌单克隆抗体sc6(McAbsc6)对胰腺癌及其相关组织做了ABC免疫组化研究,以明确sc6抗原在胰腺癌及其相关组织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收集1975~1987年间的胰腺癌活检及手术标本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平均50.7岁,均不合并结肠癌;另有来自胰腺癌转移的淋巴结5例、胰岛细胞瘤5例、胰腺腺瘤4例、慢性胰腺炎6例、胎儿胰腺6例及正常胰腺组织20例,均经病理及手术证实。McAb sc6制备:Biotin标记二抗及ABC试剂均为Vector Lab产品。参照ABC免疫酶标染色法对每张切片进行染色,染色后镜下观察。判定: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bsc6 胰腺肿瘤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伴与不伴心脏破裂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4 位作者 宋福林 荆全民 王祖禄 王守力 唐宜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453-454,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AMI)心脏破裂的原因、好发部位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AMI死亡并行尸体解剖检查 6 3例 ,其中 AMI伴心脏破裂 18例 ,不伴心脏破裂 45例。结果 :AMI伴心脏破裂组高血压、溶栓治疗及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AMI)心脏破裂的原因、好发部位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AMI死亡并行尸体解剖检查 6 3例 ,其中 AMI伴心脏破裂 18例 ,不伴心脏破裂 45例。结果 :AMI伴心脏破裂组高血压、溶栓治疗及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升高 ( P<0 .0 5 ) ,而性别、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肌酶谱峰值、梗死面积与心脏破裂无明显关系 ( P >0 .0 5 )。心脏破裂多发生在 AMI后 3d内 ,第 1天占 33.3% ,多见于前壁、心尖部及下壁。尸体解剖示破裂处心肌变薄伴出血 ,梗死相关血管多为高度狭窄。结论 :高血压、溶栓治疗及首次心肌梗死均为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AMI的超急性期是心脏破裂的高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临床病理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