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绳秀珍 王锦诚 +3 位作者 唐小千 邢婧 迟恒 战文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并被证明是嗅觉器官中抗原识别和启动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并被证明是嗅觉器官中抗原识别和启动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后可发挥快速的局部免疫响应。以NALT为靶点,对鱼类开展疫苗鼻内接种可起到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目前,对NALT中复杂的免疫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其互作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对鱼类嗅觉器官结构与功能、NALT的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免疫应答、鼻内接种的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阐明鱼类NALT在黏膜局部发挥的免疫防御机制,以期为新型黏膜疫苗的设计与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LT) 黏膜免疫 嗅觉器官 鼻内接种疫苗
下载PDF
养殖环境及贝源溶藻弧菌MLST分型及其毒力基因、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玉东 张翔 +6 位作者 姚梦丽 谷莉 黄博闻 辛鲁生 白昌明 王崇明 唐小千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23,共13页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近年来贝类病害中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之一,对贝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养殖环境水体和贝类组织中,溶藻弧菌的基因变异、毒力基因、耐药性及其分布规律。对12株溶藻弧菌...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近年来贝类病害中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之一,对贝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养殖环境水体和贝类组织中,溶藻弧菌的基因变异、毒力基因、耐药性及其分布规律。对12株溶藻弧菌分离株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毒力因子以及菌株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12株溶藻弧菌的序列型(sequence typing,ST)分型互不相同,7株为Pub MLST数据库已经收录的ST型,5株因管家基因的等位基因位点变化而形成新的ST型,贝类养殖环境中的溶藻弧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2株溶藻弧菌都携带tlh、fur和collagenase三种毒力基因,但均未检测到tdh、trh、toxR和tcpA毒力基因。溶藻弧菌携带毒力因子的种类和数量受地区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来源的溶藻弧菌均具有多重耐药特征,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产生抗性。本研究表明,贝类养殖环境中的溶藻弧菌具有种群复杂、遗传多样性高的特点;不同来源菌株在毒力基因携带和耐药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探究不同区域内不同来源的溶藻弧菌遗传变异及耐药性差异,对贝源溶藻弧菌的有效防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MLST 毒力基因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消毒技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曹淑全 朱智文 +3 位作者 张现红 唐小千 李文升 刘宝良 《水产研究》 2024年第1期38-48,共11页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是未来水产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系统环境菌群失衡、特定病原侵入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病害防控已成为循环水养殖管理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本文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RAS消毒方法和应用技术,从消毒方式、...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是未来水产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系统环境菌群失衡、特定病原侵入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病害防控已成为循环水养殖管理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本文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RAS消毒方法和应用技术,从消毒方式、消毒效果等多个层面比较分析了各个消毒法的优缺点,以期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处理工艺的优化和生物安保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消毒技术 病害防控
下载PDF
6种海洋致病性弧菌36kDa外膜蛋白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唐小千 战文斌 +1 位作者 周丽 绳秀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研究本着筛选和制备弧菌共同外膜蛋白亚单位疫苗,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抽提并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鱼肠道弧菌(V.ichthyoenteri)、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 研究本着筛选和制备弧菌共同外膜蛋白亚单位疫苗,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抽提并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鱼肠道弧菌(V.ichthyoenteri)、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和创伤弧菌(V.vulnificus)6种海洋致病性弧菌的主要外膜蛋白,SDS-PAGE图谱比较发现这6种弧菌都存在36kDa的外膜蛋白条带。通过电泳洗脱分离纯化这6种弧菌的36kDa外膜蛋白,并制备了鳗弧菌菌株SJ060621的36kDa外膜蛋白多抗。ELISA和Western-blot印迹结果显示,仅鳗弧菌SJ060621、S010610-1和哈维氏弧菌的36kDa外膜蛋白存在免疫交叉反应;双向电泳分析了鳗弧菌SJ060621、S010610-1、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的36kDa外膜蛋白,2-DE图谱显示出鳗弧菌SJ060621和S010610-1均由3种等电点相近的蛋白组成,存在很高的同源性,2株鳗弧菌与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在蛋白质组成数量和等电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结果说明通过主要外膜蛋白的分子量和免疫特性研究,可为筛选不同弧菌共同外膜蛋白的亚单位疫苗提供有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外膜蛋白 抗原性 双向电泳
下载PDF
大菱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冰洁 绳秀珍 +2 位作者 唐小千 邢婧 战文斌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2-801,共10页
鱼类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pIgR)是黏膜免疫系统的关键因子,能够介导多聚免疫球蛋白向黏液中的转运和分泌。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cDNA ends,RACE),首次得... 鱼类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pIgR)是黏膜免疫系统的关键因子,能够介导多聚免疫球蛋白向黏液中的转运和分泌。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cDNA ends,RACE),首次得到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pIgR完整的cDNA序列,全长1 584 bp,该序列包含一个1 005 bp的开放阅读框及5’和3’UTR,编码334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发现,大菱鲆pIgR氨基酸序列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鲀、红鳍东方(Takifugu rubripes)的序列相似性分别是74%、74%和59%,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多序列比对显示,硬骨鱼pIgR包含两个ILD(Ig-like domain),分别对应哺乳类的ILD1和ILD5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菱鲆pIgR和牙鲆的聚为一支。半定量RT-PCR显示,pIgR在健康大菱鲆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不同,其中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表达最强。经灭活的鳗弧菌菌液浸泡处理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大菱鲆各组织中pIgR的相对表达量在72 h内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48 h内均有一个最高值出现,且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峰值出现较早,说明pIgR在硬骨鱼类黏膜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 黏膜免疫 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海豚链球菌3种免疫原对牙鲆血细胞吞噬及SOD、POD和ACP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娜 唐小千 +1 位作者 绳秀珍 战文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40,共8页
本文制备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强毒株NUF849的福尔马林灭活全菌(FKC)、胞外产物(ECPs)以及全菌与胞外产物的混合物(FKC+ECPs)3种免疫原,以其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并在免疫牙鲆后第42天分别以海豚链球菌NUF849和... 本文制备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强毒株NUF849的福尔马林灭活全菌(FKC)、胞外产物(ECPs)以及全菌与胞外产物的混合物(FKC+ECPs)3种免疫原,以其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并在免疫牙鲆后第42天分别以海豚链球菌NUF849和NUF812攻毒。在免疫牙鲆后第7、14、21、28、35、42天及攻毒后第7天分别取样,测定血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以比较3种免疫原对这些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后尤其攻毒后,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的吞噬率与吞噬指数均上升,FKC+ECP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免疫组SOD活力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并趋于稳定,攻毒后各组数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FKC+ECPs组数值最低;免疫组POD活力先升高,第28天起下降,攻毒后各组均下降,FKC+ECPs组始终高于其他免疫组(P<0.05);免疫组ACP活力也在免疫后第28天达到峰值,以某株NUF849攻毒后FKC+ECPs组水平上升(相对于免疫后第42天),其他组显著下降;FKC、ECPs、FKC+ECPs对菌株NUF849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40%和90%,对NUF812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0%、30%和80%,FKC+ECP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以上研究表明,各免疫组均诱导了牙鲆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其中FKC+ECPs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豚链球菌 免疫原 非特异性免疫 牙鲆
下载PDF
海豚链球菌胞外产物的抗原性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敏 唐小千 +2 位作者 赵娜 绳秀珍 战文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39,共5页
以健康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攻毒对象,检测了5株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菌株的毒力特性。结果显示,菌株NUF849、NUF812、NUF701、NUF693和NUF633对牙鲆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0×105、1.1×106、4.2×10... 以健康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攻毒对象,检测了5株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菌株的毒力特性。结果显示,菌株NUF849、NUF812、NUF701、NUF693和NUF633对牙鲆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0×105、1.1×106、4.2×107、1.2×107和2.4×107 CFU/mL。以平板玻璃纸法分别制备5株海豚链球菌的胞外产物,SDS-PAGE分析其蛋白组成。结果显示,5株海豚链球菌胞外产物均存在14、20、27、30、38、46、57和68kDa等主要蛋白条带,而36kDa蛋白条带仅存在于毒力较强的NUF849、NUF812和NUF693菌株。以强毒株NUF849的胞外产物免疫健康牙鲆,并在免疫后28d进行攻毒,取攻毒后存活牙鲆的血清对5株海豚链球菌的胞外产物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抗血清可与5株菌共有的46、50、62及88kDa蛋白条带发生阳性反应。以制备的强毒株NUF849和弱毒株NUF701胞外产物分别免疫牙鲆,在免疫后42d以菌株NUF812对免疫牙鲆进行攻毒。结果显示,菌株NUF849和NUF701胞外产物对牙鲆感染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32.4%和16.2%。研究结果为揭示海豚链球菌胞外产物的毒力特性和亚单位疫苗候选蛋白的筛选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豚链球菌 牙鲆 胞外产物 抗原性 免疫保护
下载PDF
大菱鲆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伟 唐小千 +2 位作者 绳秀珍 邢婧 战文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研究运用硫酸铵盐析法结合Protein A亲和层法从大菱鲆血清中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IgM。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血清IgM主要有2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78和27kDa,分别为大菱鲆IgM的重链与轻链。以纯化的IgM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 本研究运用硫酸铵盐析法结合Protein A亲和层法从大菱鲆血清中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IgM。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血清IgM主要有2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78和27kDa,分别为大菱鲆IgM的重链与轻链。以纯化的IgM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将融合后的细胞置于含HAT的培养基中培养。利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筛选杂交瘤,并利用有限稀释法对阳性杂交瘤进行单克隆,最终共获得3株抗大菱鲆血清IgM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B2、1G4和2A1,抗体分型结果显示3株单抗均属IgG。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单抗1B2和1G4可特异性识别大菱鲆IgM重链蛋白,而单抗2A1则特异性识别轻链蛋白。同时,以制备的腹水单抗1G4结合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单抗1G4可识别大菱鲆外周血、脾及前肾组织中表面IgM阳性(sIgM^+)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大菱鲆外周血、脾和前肾白细胞中sIgM^+细胞比例分别为48.07%,20.05%和18.45%。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抗大菱鲆血清IgM单抗特异性高、反应性强,可为研究大菱鲆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动态提供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血清IGM 单克隆抗体 免疫荧光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牙鲆皮肤黏液免疫球蛋白的纯化及部分特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国晶 绳秀珍 +2 位作者 唐小千 邢婧 战文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4-619,共6页
采用饱和硫酸铵分步盐析结合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及DEAE Sepharose离子层析法,对牙鲆皮肤黏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技术对纯化蛋白的部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50%饱和... 采用饱和硫酸铵分步盐析结合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及DEAE Sepharose离子层析法,对牙鲆皮肤黏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技术对纯化蛋白的部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50%饱和硫酸铵分步盐析可以去除牙鲆黏液中除Ig外的很多杂蛋白,得到粗提黏液Ig;再经Sephacryl S-300纯化,Ig纯度较高,其中含有72和26 ku的条带;DEAE Sepharose层析法可进一步纯化Sephacryl S-300柱层析的产物,所提取黏液Ig经SDS-PAGE检测,只含有72和26 ku两个条带,初步认为是牙鲆黏液Ig的重链和轻链。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抗牙鲆血清Ig单克隆抗体可与黏液Ig重链72 ku条带发生发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肤黏液免疫球蛋白 盐析 凝胶过滤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下载PDF
白斑症病毒(WSSV)对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感染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轶南 战文斌 +1 位作者 唐小千 邢婧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6-60,共5页
用WSSV粗提液注射感染克氏原螯虾,感染后每24h采集螯虾血细胞。血细胞经与抗WSSV单克隆抗体及FITC标记的羊抗鼠抗体结合反应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WSSV对血细胞的感染,同时记录螯虾累积死亡率及血细胞密度。结果表明,感染WSSV后螯虾... 用WSSV粗提液注射感染克氏原螯虾,感染后每24h采集螯虾血细胞。血细胞经与抗WSSV单克隆抗体及FITC标记的羊抗鼠抗体结合反应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WSSV对血细胞的感染,同时记录螯虾累积死亡率及血细胞密度。结果表明,感染WSSV后螯虾1~7d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3.3%,13.3%,16.7%,36.7%,70.0%,90%和100%;1~5d血细胞被感染比例分别为6.47%,6.93%,10.65%,26.08%和4.94%;1~5d被感染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0.7,10.89,11.71,13.77和15.47;1~6d血细胞密度分别为(7.56±0.30),(5.60±0.24),(4.21±0.30),(1.45±0.26),(1.21±0.21)和(1.14±0.18)×10^6个/mL,阴性对照组螯虾血细胞密度为(5.34±0.22)×10^6个/mL。可见,感染WSSV后螯虾血细胞密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至感染后第6天血细胞密度仅为对照组的21.3%;被感染血细胞内的病毒量始终呈上升趋势、达到最高感染率时螯虾处于濒死状态,表明血细胞的WSSV感染与螯虾死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血细胞 对虾白斑症病毒
下载PDF
鱼类病原性弧菌血清学诊断芯片技术构建 被引量:6
11
作者 绳秀珍 李文涛 +3 位作者 王欣欣 唐小千 邢婧 战文斌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12期88-97,共10页
针对鱼类致病性肠道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制备了牙鲆(Paralich... 针对鱼类致病性肠道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制备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抗血清,提取了各弧菌的外膜蛋白、胞外产物、鞭毛蛋白和全菌蛋白,分析了牙鲆抗血清与各抗原蛋白的免疫反应,发现各弧菌抗血清与各自的抗原反应最强,与其他弧菌抗原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将6种弧菌的抗原组分固定于芯片载体形成微阵列,构建了其血清学诊断抗原芯片,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牙鲆IgM单抗2D8作为检测抗体,确定了检测结果判读方法;将抗原芯片应用于牙鲆和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弧菌病诊断,并利用ELISA技术,验证了该抗原芯片用于弧菌病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为鱼类弧菌病的血清学诊断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抗原芯片 血清学诊断 交叉反应 ELISA 牙鲆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克氏原螯虾体内白斑症病毒(WSSV)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玲 唐小千 +1 位作者 绳秀珍 战文斌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5年第6期69-74,共6页
本文建立了白斑症病毒(WSSV)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其线性关系良好,利用建立的WSSV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感染了WSSV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组织内病毒数量的时序动态变化。注射WSSV粗提液感染克氏原螯... 本文建立了白斑症病毒(WSSV)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其线性关系良好,利用建立的WSSV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感染了WSSV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组织内病毒数量的时序动态变化。注射WSSV粗提液感染克氏原螯虾,在感染后0h、3h、6h、12h、24h、36h、48h、60h和72h分别取螯虾鳃、血淋巴、心脏、附肢、造血组织和肌肉,提取组织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WSSV浓度,发现感染后3h在附肢、鳃、血淋巴和造血组织中检测到病毒,12h时在各组织中皆检测到病毒,但浓度较低;24~48h内WSSV浓度呈指数增长,此时螯虾出现少量死亡;60~72h内WSSV数量缓慢增长达到平台期,螯虾累计死亡率快速升高。不同组织中的WSSV浓度有较大差异,附肢中浓度最高,血淋巴、鳃、心脏和造血组织稍低,肌肉中WSSV浓度最低;附肢中WSSV动态变化代表了WSSV增殖变化规律,是很好的病毒检测与病程进展评估材料。本文结果可为WSSV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为阐明WSSV感染增殖规律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白斑症病毒(WSSV) 病毒增殖
下载PDF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浸泡免疫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灭活疫苗后11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邢婧 王洋 +3 位作者 宋晓青 唐小千 绳秀珍 战文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4-1033,共10页
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分别于免疫后0h、4h、8h、12h、24h、48h、72h、96h、7d、14d取脾、头肾、鳃组织,提取m 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组织中Toll-like受体(TLR)2... 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分别于免疫后0h、4h、8h、12h、24h、48h、72h、96h、7d、14d取脾、头肾、鳃组织,提取m 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组织中Toll-like受体(TLR)2、TLR5M、髓样分化因子My D88、核转录因子(NF)-κB、白介素(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XC、补体C3、热休克蛋白(HSP)70、T细胞表面分子CD4、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KEF)十一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免疫后除TLR5M、NKEF以外其它九种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表达高峰出现在24—72h,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12倍;TLR5M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NKEF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显著下调趋势,下调峰值出现在24h,为对照组的0.49倍。在脾脏和肾脏中,NF-κB和CD4基因的表达峰值高于鳃;在脾脏和鳃中,IL-6、HSP70和NKEF基因的表达峰值均高于头肾;IFNγ、CXC、C3和My D88在三个组织中的表达峰值差异不大。在三个组织中每个基因表达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浸泡免疫后,IL-6和HSP70基因在三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迅速、且丰度高,可以作为疫苗浸泡免疫后的效果评价指标;除肾和脾主要的免疫器官外,鳃也是浸泡免疫后重要的检测组织。研究结果为浸泡免疫疫苗效果的评价积累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鳗弧菌疫苗 浸泡免疫 免疫相关基因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trh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永刚 唐小千 战文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利用PCR方法从VP基因组DNA中扩增出trh溶血素基因,构建了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对trh进行了表达和纯化,经溶血活性检测,复性蛋白具有溶血活性。同时还构建了trh基因缺失株,对trh基因进行了基因敲除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敲除trh基因并不... 利用PCR方法从VP基因组DNA中扩增出trh溶血素基因,构建了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对trh进行了表达和纯化,经溶血活性检测,复性蛋白具有溶血活性。同时还构建了trh基因缺失株,对trh基因进行了基因敲除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敲除trh基因并不能够影响菌株的溶血活性,说明副溶血弧菌还存在其它溶血素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 TRH 克隆 表达 基因敲除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tlh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15
作者 赵永刚 唐小千 战文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15,共6页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s,VP)是我国海水养殖鱼、虾、贝类的重要病原,其主要致病因子热不稳定性溶血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的功能和致病性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VP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tlh基...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s,VP)是我国海水养殖鱼、虾、贝类的重要病原,其主要致病因子热不稳定性溶血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的功能和致病性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VP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tlh基因,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副溶血弧菌tlh基因打靶载体;利用PCR方法筛选tlh基因缺失株,并在卵磷脂存在条件下进行溶血性检测,结果在5%兔血平板上能够引起溶血,5%的马血琼脂平板未出现溶血现象,说明tlh基因敲除成功。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副溶血弧菌tlh基因缺失株,为进一步研究tlh基因致病性和溶血机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菌株,为副溶血弧菌其他基因的敲除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tlh基因 同源重组 基因敲除 溶血活性
下载PDF
浸泡免疫迟钝爱德华氏菌疫苗诱导牙鲆黏液细胞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路珍 绳秀珍 +2 位作者 唐小千 邢婧 战文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4-427,共14页
为探明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黏液细胞对疫苗免疫的应答特性,本研究利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浸泡免疫灭活迟钝爱德华氏菌前后牙鲆皮肤、鳃、前肠、中肠和后肠中黏液细胞数量和特性的时序变化。苏木精-曙红(HE)、阿尔新蓝-过碘... 为探明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黏液细胞对疫苗免疫的应答特性,本研究利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浸泡免疫灭活迟钝爱德华氏菌前后牙鲆皮肤、鳃、前肠、中肠和后肠中黏液细胞数量和特性的时序变化。苏木精-曙红(HE)、阿尔新蓝-过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结果显示,免疫前皮肤主要分布含中性黏多糖的Ⅰ型黏液细胞以及含中性黏多糖和少量酸性黏多糖的Ⅲ型黏液细胞,鳃中可观察到Ⅰ、Ⅲ型以及含酸性黏多糖和少量中性黏多糖的Ⅳ型黏液细胞,前肠中主要分布Ⅰ型黏液细胞,中肠、后肠上皮中可观察到Ⅰ、Ⅲ、Ⅳ型和含酸性黏多糖的Ⅱ型黏液细胞。免疫后,牙鲆黏膜免疫相关淋巴组织中黏液细胞总量随时间呈现先增多后减少趋势,后肠在第5天达到峰值,其他于第3天达到峰值;免疫后各组织中Ⅰ型黏液细胞数量减少,含酸性黏多糖成分的Ⅱ、Ⅲ及Ⅳ型黏液细胞数量显著增多,表明疫苗免疫诱导黏液细胞成分由中性黏多糖向酸性黏多糖转变。p H 2.5和p H 1.0条件下AB染色结果显示,免疫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酸性黏液细胞数量增多,且多数为硫酸化酸性黏液细胞。本研究结果为鱼类黏液的免疫防御功能及黏液细胞在鱼类黏膜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黏液细胞 组织学 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兔抗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韦秀梅 绳秀珍 +2 位作者 唐小千 邢婧 战文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6-292,共7页
以前期已制备的抗WSSV囊膜蛋白单克隆抗体4G9(Ab1)杂交瘤细胞生产小鼠腹水,腹水经辛酸-硫酸铵法、ProteinG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用以制备兔抗血清,所得血清经纯化得到粗提的兔抗WSSV独特型抗体(Ab2)。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免疫... 以前期已制备的抗WSSV囊膜蛋白单克隆抗体4G9(Ab1)杂交瘤细胞生产小鼠腹水,腹水经辛酸-硫酸铵法、ProteinG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用以制备兔抗血清,所得血清经纯化得到粗提的兔抗WSSV独特型抗体(Ab2)。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免疫荧光法、斑点免疫印迹和蛋白免疫印迹等实验方法分析了Ab2特性,结果表明:Ab2能识别Ab1并与WSSV竞争Ab1的抗原结合位点,是具有模拟WSSV特性的抗独特型抗体;Ab2能与中国对虾血细胞结合,并能部分阻断WSSV与血细胞膜的结合;其与中国对虾血细胞膜上结合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94.5、51.5和27.0kDa,由此推断,这三个蛋白为WSSV在中国对虾血细胞膜上的结合蛋白。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WSSV侵染机理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特型抗体 对虾白斑症病毒 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DOT-BLOT 间接免疫荧光法 WESTERN-BLOT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慧 李嘉文 +3 位作者 绳秀珍 唐小千 邢婧 战文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3,共10页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水养殖动物弧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实现对该菌的现场快速检测,本文以制备的兔抗副溶血弧菌多克隆抗体作为金标抗体,提取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鞭毛蛋白、胞外产物和全菌蛋白,以不同浓度的...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水养殖动物弧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实现对该菌的现场快速检测,本文以制备的兔抗副溶血弧菌多克隆抗体作为金标抗体,提取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鞭毛蛋白、胞外产物和全菌蛋白,以不同浓度的4种抗原蛋白作为4条检测线(T1~T4),特别在T4线设置全菌蛋白,基于竞争免疫层析原理研制出副溶血弧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使用该试纸检测了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鳗弧菌(V.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和鱼肠道弧菌(V.ichthyoenteri),检测结果表明其能够准确鉴别副溶血弧菌感染,排除其他菌的交叉反应干扰。副溶血弧菌快速检测试纸的最低检测限为5×105 cfu·mL^-1,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牙鲆组织的检测结果与ELISA结果一致。本文研制的试纸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准确性且操作简单,为现场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胶体金 竞争免疫层析法 抗原 免疫交叉反应 快速检测试纸
下载PDF
大菱鲆mIgD重链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孔茂 唐小千 +2 位作者 绳秀珍 邢婧 战文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3,共8页
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D(Membrane-boundedIg,mIgD)重链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该基因全长3357bp,包含1个299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99个氨基酸,基因结构为VDJ-μ1—δ1—δ2—δ3—... 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D(Membrane-boundedIg,mIgD)重链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该基因全长3357bp,包含1个299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99个氨基酸,基因结构为VDJ-μ1—δ1—δ2—δ3—δ4-δ5—δ6—δ7-TM。重链恒定区31~67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结果显示,其与庸鲽(78%)、鳜(71%)、牙鲆(68%)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大菱鲆mIgD的每个8恒定区内均存在色氨酸与半胱氨酸保守位点。利用邻位相连法构建硬骨鱼类免疫球蛋白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鱼类IgD聚为一大支,大菱鲆IgD与庸鲽及牙鲆聚为一支。利用RT-PCR分析了大菱鲆IgD重链基因的组织差异表达,结果显示,其在外周血白细胞、脾脏、前肾及中。肾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将大菱鲆腹腔注射福尔马林灭活鳗弧菌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前肾组织中mIgD重链基因应答表达量,结果显示,mIgD重链基因在注射鳗弧菌后呈显著下调趋势,在注射后8h时降至最低值,其相对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1/28,然后呈逐渐恢复上调趋势,在48h时mIgD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免疫球蛋白D 基因克隆 表达 荧光定量PCR中图法
下载PDF
15种中草药对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的杀灭效果及包囊破裂的条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婷婷 唐小千 周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120,共8页
比较分析了15种中草药对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滋养体和幼虫的离体杀灭效果,并探讨了刺激隐核虫包囊破裂产生幼虫的最适温度和盐度条件。结果显示,中草药药物浓度为4.55 g/L时,槟榔对滋养体和幼虫有杀灭效果,大黄和野菊花... 比较分析了15种中草药对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滋养体和幼虫的离体杀灭效果,并探讨了刺激隐核虫包囊破裂产生幼虫的最适温度和盐度条件。结果显示,中草药药物浓度为4.55 g/L时,槟榔对滋养体和幼虫有杀灭效果,大黄和野菊花仅对幼虫有杀灭效果;药物浓度为9.09 g/L时,苦参、贯众对滋养体和幼虫具有杀灭效果。药物浓度为18.18 g/L时,黄芩、川楝子、枳壳对滋养体和幼虫都具有杀灭效果。野菊花对滋养体也具有杀灭效果;在45.45、90.09 g/L较高药物浓度时,黄芪、鱼腥草、板蓝根、白头翁、金银花、熟地黄对幼虫和滋养体具有杀灭效果。研究表明,槟榔、苦参、大黄、贯众、黄芩、枳壳、川楝子、野菊花杀虫效果显著;黄芪、鱼腥草、板蓝根、白头翁、金银花、熟地黄、黄连的杀虫效果不显著。不同培养温度和盐度对刺激隐核虫包囊破裂产出幼虫所需时间比较结果显示,包囊破裂产出幼虫的最适温度为26℃、最适盐度为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刺激隐核虫 滋养体 幼虫 包囊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